1、不要迟到或早退,保证志愿服务效果; : l8 } `, M9 t6 \1 `6 h
2、尊重工作人员的安排,协助工作人员的工作; ( q4 V5 ~2 s; b( s* W
3、认识到“智障”并不是一种“疾病”,只是智力低于正常;把智障孩子当成正常孩子一样看待;
, w* ?. y. d- U8 W" v* m 4、注意身上(包括背包)不要携带过多饰物或尖锐物品,以防损坏或刺伤孩子;
0 b' f T; K7 B* R6 X 5、如外出,出游过程中要多与孩子交流,比如告诉他们看到的东西的名称(即使孩子不说话); # v! |4 X" a) v8 y- l n
6、尽可能蹲下或弯腰与孩子说话,保持与孩子的平等关系;
; l7 o7 ^1 S5 b5 @$ C; J 7、规范自我行为(如礼貌用语、遵守交通规则等),给孩子以好的榜样; : D9 O/ u* W# t5 f' m4 U
8、不要直接给孩子送礼物,可以交给幼儿园工作人员转交;
3 d P) k( t0 V9 j/ j 9、如要拍照,请只拍摄与志愿者有关的内容;避免只拍摄智障孩子,更不要拍摄他们的面部特写.
! R7 ?& f8 [: [' A7 e; ]+ z 智障儿童有以下几种类型: ) _" q0 a9 c8 w$ ?6 P& z. T: s
/ P( b. n, s! R. q9 w% n
1.基本型
7 q' `( I5 P1 y4 P! V' E$ C 这类儿童的主要特点是复杂认识活动和抽象概括能力差。由于神经过程灵活性差、惰性强,这类儿童对学习感到困难,不善用新知识代替旧知识,智力低下表现明显。但这类儿童注意力较易集中,听话,较守纪律。教育这类儿童应注意克服他们思维上的惰性和直观形象性的短处(其思维上的直观形象性常排斥任何抽象概括,排斥想象与联想),培养发展他们的语言、思维等能力,教会他们用新知识建立新联系,形成新经验。 . S1 R8 g' j, F+ Z; X
& ]$ {9 d- n9 z. N
2.兴奋型 ! C0 F6 _$ U/ o \' z* L: I$ {
这是一种基本的智力缺陷与活动能力障碍相结合的智力落后儿童。这类儿童容易兴奋和激动,好动不停,动作无节制、不协调,做精细的动作困难;注意力不集中或集中的时间很短,对什么也没有特别的兴趣;在智力活动中匆忙行事,顾东不顾西,易产生附带联想,不能完成任务;容易冲动,好与别人争执,不听话,无礼貌,行为与年龄不符。教育这类儿童,应在活动中抑制其冲动性,避免无关刺激的干扰,培养其对一些事物的兴趣,培养其集中注意不分心、有目的有条理地参与活动和完成任务的习惯与能力。教师经常同这类儿童一起活动,从中给予具体指导训练,是很有必要的。 8 Q3 b1 p( u% Z/ \
6 w9 F! t( k" |( Q* p) J2 V 3.抑制型 ) o4 E# z# H2 a4 w: \
这类儿童精神萎靡,消极被动,学习困难,活动能力障碍明显。他们性情孤僻,不喜爱、不善于接近别人,怕陌生,见生人易惊慌失措。他们在进行智力活动时常常出错,但受到鼓励、表扬或精神状态好时,错误较少。他们有时脾气执拗,不听从劝告。教育这类幼儿要培养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多鼓励表扬,及时肯定其点滴进步,帮助他们与同伴交往,与熟悉或不熟悉的其他人接触、交往,使他们树立自信心,改善情感、性格,增长对集体活动、对学习、对交往等的兴趣、经验和责任感、义务感。 , h M: T$ m; W- Q; n" f h
/ f$ @8 P0 s! ^) I# T+ @+ ?' m9 @2 b
4.严重个性障碍型
# k d' u7 ^+ _- K3 W6 j 这类儿童的智力缺陷与严重的个性障碍及明显运动障碍结合在一起。他们的个性发展水平低,需要和动机系统有严重病理变化,情感活动明显失常,运动障碍和情感障碍明显,没有稳定的动机、愿望和意图,动作贫乏,手足无力,生活不能自理。对这类儿童可采用跳绳、玩球等训练其基本运动能力,训练中要抑制其盲目冲动性,培养其完成一定任务的积极性和能力。除训练者用语言调节和组织他们活动外,还应教他们以自己的言语来传情达意,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活动。通过这类努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发展他们自觉从事一些活动的能力。
2 b. ~7 A3 z/ G$ g Q& [
3 V6 u( ^* s, R, K3 p' t% W3 d 5.语言障碍型 6 R2 k9 e9 C4 `/ O/ s) L" U, L
这类儿童主要因脑损伤造成听觉和言语发展的严重困难,表现出明显的语言障碍。对这类儿童要及早开始言语矫正工作,培养发展其听与说的技能,由此入手来改善、提高其智能。 * F: R# e- j7 q V, E* h" S
: a- ^7 D# r% y9 M* N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弱智儿童产生,开展对弱智儿童的康复教育已成为早期教育和特殊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已证明,许多弱智力儿童只要能及早进行正确医治和科学的教育训练,可以得到较大程度的康复。关于如何对症施教弱智儿童,上文已有谈及,下面再介绍些研究和实践工作者的经验、体会。 : h& k. k- v1 Y
要及早发现,及早矫治,及早施教。弱智儿童发现得越早,医治、教育得越及时,康复的效果越好。幼儿期的矫治与教育训练是患儿能否获得康复或较好康复的关键。 , T3 o4 k: H% Q; c9 k
要解除弱智儿童的精神压力,以利唤起他们学习、训练的兴趣、积极性。
8 a7 y6 x3 K" {) p) W; u0 e要耐心培养弱智儿童自理生活的技能和良好行为习惯,这既为减轻家长、教师的负担所需要也是教育训练弱智儿童的良好途径之一。 / l* z- {( G8 y" g4 M7 U; n6 A: t
要利用生活、学习等各个环节、时机,对弱智儿童进行心理矫正工作。
4 x0 E2 j0 X5 L: n, f要引导弱智儿童广泛参加各项适合他们参加的游戏、学习等活动,扩大其视野和经历,促进其智能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