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4155|回复: 7

[服务心得]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助督赴港培训心得分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8 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4 |' C9 c- m: |
——助督赴港培训心得分享
$ F7 V9 k5 Y- a
        作为一名深圳督导助理,有机会前往香港考察学习社会工作的发展,我感到非常激动。前次赴港学习社工还是个学生,这次已经在从事社工工作了,自然感受和视角也不一样。虽然时间只有短短的三天,行程紧紧,但收获满满。: P! s/ t+ U) Z0 t6 |" p) ~; D* V; y
接下来就几个方面做个分享:
7 d. \: Y0 x& e7 l. Z+ o        
3 k8 U4 r4 @. N' D) m) G
一、     文化:以人为本VS和谐为本( f! f" V4 k+ I( M: u0 k; I$ E
        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决定了这个地区的社工发展。众所周知,社工的基本价值观诸如,自由、平等、尊重、接纳、个别化、不批判等,均来自于资本主义精神。& V5 y' m2 v! V; G' ~
        而这种精神和价值,在香港,无论是社会服务机构的风格和布置,还是多元化的服务,亦或是社工的态度,都可以感受到对人的充分的尊重。目前深圳,还处于和谐为本的阶段,无论是活动中心的布置,或者是服务层面上,更多的强调了个人与家庭的和谐,社区的和谐,社会的和谐。当然这种和谐,也许对大环境有益,但不可避免,是以牺牲个人尊严为代价的。) n5 s3 n. D1 l* ~, q+ _( |8 Y( ~

4 V/ x% K$ F  X# u; o; m2 i* w
        虽然在表面上,香港和内地都强调人本,但在实际的运用中,内地倡导的是集体主义价值观,而香港所基于的更多的是个人的价值和尊严。人生而平等吗?在内地社会里,这只是一个梦想和理论而已,还远远未到实践的层面。而个人面对公权力的一次次伤害,个人螳臂挡车的站在国家暴力机器面前被河蟹的时候,人哪里还有什么尊严可谈。

( p1 ]3 R  N& B7 c& H3 Q3 o
        其实,我一直怀疑和不解的是,从最根本上,社工的价值和我国提倡的价值是相违背的。两者的途径也是不相为谋的,可能在某些点上,两者会有些许的交合。主流价值希望通过社工对弱势人群及问题的解决达到社会的稳定,集体利益的最大化。而社工价值却是希望通过个人权利得到保障,个人尊严得以实现,来促进整个社会和谐,实现动态的稳定。
$ `3 j" ^* W* F8 [4 q& r1 j* S6 |
        除了价值观念,香港社会福利界,特别是处于基层服务的机构,相当一部分是具有宗教背景、还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国际性的社会服务机构的分支。一方面,这种宗教背景,提供强大的精神和信仰的支持,促使整个社会,无论是社工,还是服务对象,都有最后的底线,另一方面,具有国际化背景的服务机构,也成功的学习并与国际社会工作服务接轨。1 h% H( @& |  c4 X3 C& z5 c$ w
在巴士上,导游一直都强调,香港人是有爱心的,内地人没有吗?我想,在汶川地震中,已经表现的很清楚了。爱心是不缺的,缺的是一种文化的氛围,一种对以人为本,对人的尊重的精神信念。  T0 n6 y5 G7 z, b! D7 Y
很开心的是,深圳社工已经开始作为这么一批倡导和实践的理想主义者,在践行社工的信念,倡导公民社会,耕耘适合社工生长的文化土壤。
; ^7 S* O7 q' h$ Q' K+ v8 h
, x( O  a6 O6 \: }3 ~  P二、     社工模式:实体化VS嵌入式
* ~7 [' o+ ?2 q
        在深圳,社工起步阶段采用了嵌入式的社会工作发展模式。所谓嵌入式,即是将现有的社工分别派驻到目前已经从事社会服务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中。根据深圳市民政局局长刘润华先生所著《深圳社工研究》的表述,这种模式,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开发出相当多的社工岗位,解决社工就业,同时,将社工遍布各种单位,能够最大规模的产生社工服务的影响力,让更多的部门知道并了解。
1 e$ F6 E: `, e; ~" F7 [        但嵌入式社工模式的最大的弊端就是,社工机构不是作为一个实体存在,而是一个人力资源派遣公司或者机构。这也不难解释,在目前深圳社工机构里面,有一部分是由人力资源派遣公司开办来的。派遣式机构对社工丧失了基本的使用权限,就连社工需要开展服务,外出探访,接受督导等专业事项,也需要征得用人单位的同意。
8 x+ e3 Y; _& J# f+ l        问题是,用人单位觉得社工的工作是有意义的吗?现阶段是有必要的吗?而相当多的用人单位,更是抑制不住的想把社工当成政府雇员来使用的冲动,专业工作?暂时可以先放下。当然这个问题不仅仅局限在外派在政府单位的社工,即便是一些准服务机构的社工(如福利院、社区等)也无法避免。
1 k. |: X( G7 [1 [! M5 P' D# u        相对而言,香港的社会服务机构大多是作为一个实体存在的,即便是这个实体可能是属于政府的,但是是由社会服务机构来承担日常运作。不需要担心服务对象的来源,不需要担心活动经费及场地的共享,不需要担心专业服务的开展要先让步于政府行政事务。社工所要做的,就是服务,多元化的服务,综合性的服务。  D9 G7 I9 q% p! u) B! l  `# F. f
        在深圳,这种实体化模式也在萌芽,如妇联的阳光家庭,以及近期要开办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而项目的招投标也在一定程度上将社工机构实体化,社工使用权归属机构所有。
* \( a& e- O7 }- m  a, i$ Q3 g8 i2 }- c' |/ b' Q
三、     中央转介系统:转介VS外展
6 Q9 J2 U9 z, Z. k3 V. j/ c
        接下来,我们谈谈服务对象的来源。在深圳,服务对象难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无论是岗位社工,还是项目社工,找服务对象是社工介入初期最难开展的工作之一。( Y3 l/ p- C+ s. s
        服务对象的来源无非有这几种途径:自主求助、其他机构转介、政府相关职能单位以及社工自主外展。在深圳,大部分的领域,服务对象是要外展的。除了服务对象比较集中领域,如学校、福利院等。由于社工的公众知晓度还非常的低,因此,自主求助的个案还是相当的少,机构之间尚处于竞争的白热化阶段,转介与合作还谈不上,即使,你可以找到一个可以转介的机构,也往往因为要有很长的行政程序,或者部分的条件不符合而被拒之门外。政府职能单位,还没有一种意识,将服务对象转介给社工机构。剩下的,就只有社工自己外展了。这恐怕也是深圳社工的一个尴尬所在:有时候,我们是求着服务对象说,你来吧,让我服务你吧,不然我的指标完不成啦。
( z! t( b8 D$ B1 A, g1 \        香港有一个非常好的系统,那就是中央转介系统(CRSIC),即社会福利署。全港所有的服务对象都经由福利署评估,然后转介至各个符合条件的机构来跟进服务。服务对象有需求了,他不需要记太复杂的机构名称、地址或者联系方式,他只需要知道,社会福利署会帮我搞定,就ok了。在深圳,你期待,一个服务对象会记住40多家千奇百怪、名称各异、听名字绝对想不出是做什么服务的机构吗?
- l6 M$ k/ @6 A0 K- i+ y        假设,我是一个服务对象,我知道鹏星是做什么的吗?我知道东西方是做什么的吗?未必,但我也许知道香港复康会是做什么的,我知道香港协青社是做什么的,最低限度,我知道社会福利署可以帮我找社工。; e3 Q2 {4 c; N* T4 w1 g
        不过,在香港,对服务对象来说,能享受到社工服务,也是需要漫长而又艰苦的等待。有些老人院排队要排好几年,老人还没能住上,就已经仙去了。有些老人,参加中心的活动不单没礼物拿,还得交会员费。从这一点,来说,深圳的服务对象应该感到庆幸,你们都是被社工求着来服务的,而且,你们不但不用交钱,每次活动都有东西拿。5 L; x/ Y- x( o& d
        我想,也许下一步,深圳应该构建自己的中央转介系统,这比在地图上标出社工服务点来的更实在,也更贴近服务对象,更贴近一线社工。
& A' w# s! _. Y2 ^% _1 ]
( {! q6 v5 W8 _四、     服务质素标准:服务导向VS指标导向
: r, A! |  Q0 f1 k
        在香港参观的时候,我很敏感的发觉,在每家机构的门口,都有一张或者两张卡纸,上面写着中心运作及服务使用者权益及须知。后来,我才知道,这就是备受争议的服务质素标准(Service Quality Standard),即SQS。SQS作为政府评估机构的一套复杂指标体系,自2000年以来逐步实行,表现出了香港政府积极推动服务表现监察与问责制度。

6 v/ k: u% a4 T+ t) _
        表面,是对社工的要求,对服务的要求,实则,是对服务对象使用服务权益的一种保障。

* }  L8 o' i  ]- o
        同时,SQS也要求机构不断探索以提供各种形式的服务。因此,在服务形式和内容数量固定的情况下,如何保证服务质量是对机构的一个严峻挑战,机构和员工都需要全力应对。当然,这在无形中也增加了机构和社工的行政成本,管理主义的苗头也甚嚣尘上。

+ E% z! F3 F/ x% K# _8 w0 ?
        深圳目前还没有完全推行这样一种制度,仅有极个别的机构应用了此项制度,如盐田社工服务中心引进SQS评估指标体系。
" @4 u  G2 B; x( S* X
        在深圳,对社工机构的评价,来自一个名叫现代公益组织评估中心的组织,该组织也是刚成立不久。评估评价的主体很多,也很复杂。对深圳一线社工来说,最重要的评价标准是,个案多少,小组多少,活动多少。似乎,除了这三种方法,其他的就无需多言。而大部分的社工见面闲聊,也是:“你做个多少个案了,你小组活动搞了几次啊?”。在本土督导晋升体系中,个案、小组和活动的数量也是评价一个社工是否称职的最重要因素。而个案、小组、活动背后的理念、服务质量、倡导等元素都被搁置,更遑论宏观如,社会正义、公平、平等、人的尊严和价值等社工所坚守的信念。

& _& F* `9 i# ~; r( i" J" X- W
0 R9 c8 Y: f/ [  @; \# {9 U5 z8 R6 n

) b: q/ ]: O3 N% ~五、     社工角色:跨专业团队VS全才社工
8 c3 e6 S, N0 ^% h0 P2 c+ x
        社工在深圳,或者在内地,是一个非常尴尬的职业。社区工作站的工作者也说,我是社工。政府工作员以为社工是政府雇员,文员,帮政府打杂的。社会上认为社工是义工,是志愿者,是当代雷锋。社工的专业地位还完全没有树立起来。社工的角色也尚未有清晰的定位。就连社工自己,估计一时半会儿也说不清楚自己究竟是什么。一线社工开始服务,最头疼的事情是,服务对象问:你是做什么的?我是社工。社工是做什么的啊?社工是……..7 }: J6 U; `0 ~* C$ e" c
        曾经有一篇报道这样写过:在工疗站干了3年多的孙春跃说,长年累月地对着这群“大小孩”哄啊骗啊,耐性不好的年轻人,恐怕早就不干了。听记者提起社工系大学生,孙春跃皱起眉头:“上世纪80年代生的孩子,很少具有吃苦耐劳精神,万一病人大小便失禁,社工系大学生会不会打理? ”
0 U9 {9 z- z. ~% ~0 {0 y        显然,孙春跃代表了相当多数的人们的观念。耐人寻味的事情还一例,在一则深圳社工的招聘公告里,要求社工有驾照,文笔好,能喝酒,会交际,其他的不要求。且不说,这四项是否是社工必备技能,单这个公告就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这是招聘社工呢?还是招聘司机?文员?秘书?/ Z* X* U: b) c7 o! o
        而在香港,社工的专业身份早已确定,跨专业合作团队,早已是一个共识。以一个老人日间照顾中心为例,中心里面,有社工,有理疗师、有活动助理、有后勤阿姨等等。各司其职,社工的作用更多的在辅导、资源整合、联络人、督导的角色。2 S. V# @+ |, M: Z. G# E4 Q7 T
        在深圳,社工一人身兼数职,社工既是理疗师,又是活动助理,又兼任后勤,还兼任文员,秘书,司机……社工在这里,充分体现出了“社工是全才”这句话。说到这里,也就不难理解,上文中提到的孙春跃的观念。 & [  b- }0 R; k5 f& a+ j
. S' i+ Z8 I0 x% X+ w% b3 D( R8 n
/ W$ ^3 Q# F: J+ D) N/ m( `
六、     资源获取:有钱VS没钱! m$ Y$ h5 l+ v5 X) @3 R. i1 Y
        香港社会服务机构的资金和资源获取,主要来源有三个方面:政府资助,这个占大头,因为,社会服务机构主要的服务对象还是经由政府转介到中心的服务对象。其次是公益金。除了香港公益金和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之外,香港还有很多很多资助社会服务机构开展公益事业的基金会。再有就是面向企业家、社会名流、一般民众等的募捐筹款。香港特区行政长官及其妻子,都是慈善公益事业的捐赠者和代言人。而在香港各间大学,也均可以看见以慈善名人命名的楼宇。同时,由于香港社会服务机构的宗教及社会背景,其获取民间捐助的能力也是相当的强。
) M/ f" f+ {: C2 `        在内地,除了中华慈善总会和中国红十字会外,中国少有公募基金。就连人所周知的李连杰壹基金,也爆出可能终止,原因在于壹基金只是挂靠在红会下面的一个专项计划。深圳社工机构的民间捐款更是少见,更多的资源来自于政府,以及政府做后盾的福彩公益金。( R$ U: t/ a" F
        可以这么说,如果深圳政府一旦取消对社工机构的资助,那么,我相信,超过90%的机构都将只剩下空壳。这也难怪,有人将社工认定为吃财政饭的雇员。社工、社工机构与政府之间这种微妙的关系,很容易影响到,社工机构的管理与社工服务理念与质量。
# L) [" w) Z- U        当然,在香港,社会服务机构获取资源的能力也是参差不齐的,有的机构非常富裕,有的机构则非常贫穷。3 W5 j" j% H4 Q) q' f% t! |

. V- `& }% U( s! a3 i& X: H7 Q七、     社工+义工:义工运动VS义工打杂2 K% k* S* y# A. E* B4 N
        香港的义工服务非常的发达,明星代言义工服务也是非常的普遍。几乎我们参访的每间机构,都会提到特色化的义工服务,持续化的义工服务。“有困难找社工,有时间做义工”已经成为了香港市民的共识。在深圳,义工服务也经历了相当长的历练和考验。而今的义工服务,也是深圳一张不可多得的名片。4 z- P8 G; t: N( I4 p- j* B
        但在义工服务内涵上,深圳义工似乎又有不足香港义工之处。那就是,在香港,为了更有系统地推行义工服务及获取更大的成效,社会福利署于1998年开始推行一项全港性的义工运动。义务工作是任何人志愿贡献个人时间及精神不为任何物质报酬为改进社会而提供的服务。参与义务工作是体现人人平等、互助互爱、互相学习的精神表达爱心、关怀、分享的积极行动尽公民责任,贡献及回馈社会。义务工作提供一有效途径,让社会上不同阶层人士参与建设社会,最终达致彼此互相关怀、融洽相处。7 l  \: |2 E! R% o+ B4 u
        记得我们香港督导说,社工不是单打独斗,一个社工,没有带出一群义工,那他就不是一个好社工。在深圳,社工义工模式在逐渐形成,但尚未完善。义工的工作更多的在打杂,或者替政府做事。而义工背后的信念,义工的服务理念以及义工的持续化运动则显然还没有被顾及。
3 L2 \+ m! j1 f) E0 Y, O
: Z, i5 e4 V, e3 d4 c8 T结语
% i# x( t3 k% `/ E  M( H
        深圳政府在三年的时间里,构建起来了深圳社工模式的雏形,这种模式有优势,也有不足,有经验可学,也有改善之处。对于督导助理来说,能否将所学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不仅仅取决于督导助理的反思与感悟,更取决于制度建设。1 Q3 T% S; Y: L& i1 v
对深圳社工界来说,制度是渠,社工服务是流水。而香港经验,正是那水流源头的活水。学习香港经验,捋顺制度建设,加强服务素质,则是深圳目前所必须走的路。不过,更重要的是,须知,渠没挖好,焉有顺畅水流?
备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9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社工哥哥好厉害,跟着助理能学到很多东西,在空间请求转载,等待批准中……
备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9 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已经批准~请审核~~x耶
备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9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要收藏,这个批准吗?呵呵。。。
备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9 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都在找渠,制度和制度化还有有一定差距的。。。
备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9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4# wyc
! b0 X) F" B% s3 X( o
& }' l7 w6 H( O批准·~~~~x耶
备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9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大,持之以恒,看好你!x炫耀
备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4 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文章
# E% i4 U& M1 g3 d& D, H不要被埋没了
备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4-11-5 23:27 , Processed in 0.046636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