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2632|回复: 7

我国的【新残疾人观】——丁启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9 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有句老话,叫“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这是孔老夫子在《论语》里讲的。新残疾人观是残疾人事业的“本”,所以,我们首先要弄清这个“本”。
; K8 B; L! n& `! f& L1 h     新残疾人观属于新文明,也是一个新概念,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前我国的典章文献中没有这个东西。那是在那个年代,在联合国关于残疾人的一系列文书启发下,结合我国实际,从我国广大残疾人的社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新残疾人观来自大家,属于大家,这里不过是将它条理化,用文字表述出来罢了。
5 U% o% v3 t2 K  _( s& d# z/ Z ! Q+ j8 W; f+ r
     我想同大家讨个方面的问题:) |  A! N/ B( R* S- e

9 I: p; `3 g9 p% V; E2 C
* ~$ e6 b4 z/ U) W: `6 A     1、平等参与的残疾人事业,与我国发展方向一致;: P+ K1 D1 t3 e2 t

$ D+ r4 a# |1 z7 e* V0 X! V     2、平等参与的残疾人事业要求社会树立新残疾人观;& P0 Q5 A# i. i) |7 S

( Q7 r. `4 y: ?. I: h8 ]     3、新、旧残疾人观的由来;
& R5 s, d! \2 \0 ?
     4、新残疾人观的基本内容;
4 ~  N) }+ H0 T7 j5 g, {  I' ]
* P6 }3 o3 K; \! o( W7 E3 Q  t% @) [     5、以新残疾人观替代旧残疾人观是文明的趋势,历史的必然。! _0 z8 W( f; G5 s% ~% y

' m. p$ h. ~6 s9 ^% K     教学活动是一种双向活动。大家有什么想法、问题,包括在听的过程中的问题,欢迎提出来,我们一起讨论。
* I+ x# [) S$ Q, ^3 C
- [$ j2 C4 ~, z2 u; k
$ g  W+ `' K- @4 o) ~7 Z& O# g
备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9 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1、平等参与的残疾人事业与我国发展方向一致
" Q7 O1 z5 R: ?& n& J     现代残疾人事业的宗旨,正式的说法是“平等·充分参与·共享”,简称“平等参与”。我们常说,这项事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这不是随便说说的,这是有实实在在的依据的。
! u, Z" x& q2 W$ d/ F; z' [     首先是,会主义制度就是追求生产力高度发达、追求公平和正义的社会制度。人们选择社会主义,就是因为它不但能够促进、能够容纳高度发达的工业文明,知识经济文明,而且能够更好地解决社会公平问题、平等问题、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问题、人的异化即人的解放问题,因而能够给大家带来更幸福、更高质量的生活。从理论上说,无论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它都应当超过发达的资本主义,只是它的这些优越性要有一个显现过程,发掘过程。人参是不错的东西,泡在冷水里,优越性就发挥不充分,须要慢慢升温才行。尽管人类还缺少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成功经验,但从我国近几十年的发展看,从世界的经验教训看,条条道路通马,这不是乌托邦不是空想,而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可以预期的彼岸目标。中国和世界的经验证明,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不是一次能够完成的。它要在实践中经受锤炼和修正。只要沿着马克思主义的正确原理,脚踏实地研究问题,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在总结中提高,那个崭新的社会、崭新的文明就一定会实现。  e9 ^7 ?) J. z# \4 ]
       正是基于这样的信念追求,我国宪法明确规定,要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是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了也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法制也没有社会主义”,“不重视精神文明搞不好社会主义”(邓小平观点,见邓选第三卷)。所以我们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GDP每10年翻一番,要共同富裕:要建立民主制度,实现人人平等、人人参与,要有高度的政治文明:要倡导科学,发展科技,倡导先进理念,关注环保,关注生态平衡,树立新文明。随着社会主义的发展,这些应该都是可以做到的。而所有这些,无一不与“平等·充分参与·共享”的残疾人事业相吻合。因为,所有这些,都是实现这个宗旨所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如果说平等参与的残疾人事业是种子,这些就是最适宜这个种子生长发育的土壤、气候、阳光、雨露和环境保护。
" q1 d" D8 K" A( r: \. {6 {       从我国的施政上更可以看清这一点。为着实现上面讲的这些理念、追求,我国在施政上明确提出并且正在贯彻实施“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这就是说,努力发展经济、发展物质文明,但不是单纯追求GDP的增长,而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进步,提高全体人民的福利。不是见物不见人,重物轻人,而是以人为本,以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过程关注入,处处体现为了人,以提高人、发展人、改善人的境况来实现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形成互动。“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质,是在经济发展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进步,提高全体人民的福利。只有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切实解决失业、贫困、社会保障、国民教育、公共卫生和医疗,以及社会分配等方面的问题,才能满足广大群众的迫切需要,保证经济持续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既定目标”(王梦奎,2004年第3期《求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经济增长方式,是以有利于而不是有损于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标准的增长方式”(马凯,2004年中央党校《理论动态》)。这些方针、政策和施政指导思想的贯彻,无疑与残疾人事业的宗旨完全一致,无疑是为实现这个宗旨开路。残疾人天然地欢迎一切科学、有序、体现人道思想的东西,天然地反对一切瞎折腾、瞎指挥、不按客观规律办事、不按理性办事的东西,反人道的东西。因为前者直接、间接代表他们的利益,后者直接、间接损坏他们的利益。所以,可以这么说,这项事业的宗旨,是“以人为本”这个根本思路,在这个特殊群体的实施,是对国家的大政方针的有益的补充。你越是对这个宗旨贯彻执行得好,越对实施国家的大政方针有利,从根本上说,等于贯彻执行国家的大政方针,因为它们在本质上是一回事,不是两回事。. r% p1 O/ ^# Y) U. }) n4 O
       我们还可以从所代表的文明上看这个一致性。社会主义代表着一种高度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我们现在还是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随着社会主义由初级阶段向中、高级阶段发展,这种文明的水平也会随着提高,而这三个文明共同表达的一个理念,就是人人平等,人人参与,人人共享:就是在事实上公平地对待所有的社会成员,就是使社会所有设施适合社会所有成员的需求特别是特殊群体,比如各类别残疾人的需求,就是“允许你在那里幸福的生活,也允许我在那里幸福的生活”,要别人怎样对待你,你也要怎么对待别人。从歧视、偏见中解放出来,和谐友善相处。这就是说,社会主义越是发展,三个文明越是发展,就越与“平等·充分参与·共享”的残疾人事业一致,因为它们所代表的文明是一个,人的解放。 ! c6 D6 s+ N, s( O
      这就是我们所追求、所要建构的新文明。它所以被称为“新”文明,就因为它与人类既往的文明不同,不是你上了台压我,我上了台压你,亲一部分人,疏一部分人,在人与人之间制造不和谐的种子:也不是“征服自然”即掠夺资源,破坏生态那一套,而是超越人的社会差别、阶级差别、人种差别,主张所有人平等;超越人主宰一切、凌驾万物之上的思路,主张人离不开自然,人与自然和谐。这是人类历经几千年、上万年的争斗、杀戮、掠夺之后,活明白了,活出理性来了,悟出的一个基本道理。这种文明认为,残疾人解放是继种族解放、妇女解放、民族解放之后的又一人的解放运动。种族解放,反对以肤色划分人的优劣:妇女解放,反对以性别划分人的优劣:民族解放,反对以强弱、大小划分人的优劣:残疾人解放,反对以功能是否有缺陷划分人的的优劣。这种递进的人的解放运动,反映了人对自身的觉醒,反映了人性的逐步提高、完善。这个过程当然还远没有完成、远没有结束。社会主义就是要不断为这种文明,不断为人性的提高、完善,开辟道路,创造条件。大家由残疾人事业的宗旨就可以知道,它是这种文明、这种提高、这种完善的一个方面,几乎人人都要面对的一个方面。
备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9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2、平等参与的残疾人事业要求社会树立新残疾人观。 9 L8 K; K9 c1 A6 }
      “观”就是观念、思想,就是看法,就是对人对事的一种价值判断。人与动物不同,人不是凭本能而是凭思想从事活动的。总是先有一个什么想法,然后才有那个行动,才去做那个事。所以,事实上每个人的行动都受一定的“观”的支配,只不过有自觉不自觉罢了。比如说女性观,就是对女性的看法,过去讲“三从四德”封建礼教那一套,认为女性应该就是那样的,那就是旧女性观了。现在讲男女平等,反对性别歧视,大家都一样的,那就是新女性观。对人生有不同的看法,那叫入生观。《红楼梦》里贾政与贾宝玉不像父子倒象仇敌,就因为他们对人生、对世事的看法不同,按现代话语说,就是人生观、世界观不同。对残疾人,人们也有两种观。一种认为残疾人是“残废人”,养起来就行了,无须参与社会生活。所以把社会的公共建筑、公用设施、道路等等建得处处是障碍,根本没有考虑残疾人进出、轮椅迸出。这就把广大残疾人排斥在社会生活之外了。残疾人并不是天生的社会边缘群体,而是被人们在这种“观”支配下赶到边缘去了。我们知道,这是一种不文明的、非人道的残疾人观,旧残疾人观。这种“观”延续了几千年,所以这社会就累计建成了这么个样子,使许多残疾人一生也不能出那个村、出那条街。这是不公平的。新残疾人观把残疾人看成是和健全人一样能够为社会创造财富的、有尊严、有公民权的公民,政府和社会应当创造条件使他们在事实上同健全人一样成为主流社会的一员,共创社会物质、精神文明成果。这就提出了平等参与的问题,康复、教育、就业、文化体育生活等问题。也就是在这样一种先进的、文明的理念下,提出了建设无障碍社会问题,包括生活起居的无障碍、接受教育和参加生产劳动的无障碍以及信息、娱乐、运动的无障碍,等等。这就是现代社会的残疾人观,文明的残疾人观。简称新残疾人观。  }& t- d- E5 i
       大家在这里看到了两种“观”,两种对人的态度,两个世界。
$ _8 Q* y0 c( |7 H       现代残疾人工作是一种什么样的工作呢?现代残疾人工作有别于传统的残疾人工作,它的实质是唤起社会(包括政府、企业、第三部门),按照新残疾人观,重新设计与改造社会的工作。所以,你看,这不是一般的工作,这是改天换地、重新安排河山的工作。这项工作的意义就在于,它向社会注入着一种新文明。这种新文明是一种悄悄的、不动声色的观念革命、建筑革命、信息革命、社会革命。它将经由贯彻执行新残疾人观,结束一个时代一个沿续了几千年的不公平的旧时代,开创一个时代一个充满人文情怀、人道精神的新时代。
( l9 g7 m  n# _. @        有的同学问,什么是残疾人事业?它包括什么?新残疾人观与这样内容的残疾人事业是什么关系?从表面看起来是两回事,实际上是一回事。我们首先说说什么是残疾人事业。说来它包括康复、教育、就业、扶贫、宣传文体、维权、法律服务、无障碍设施建设、用品用具等。每项业务工作展开来说又包括许多条目、许多内容。为了便于理解记忆,按照这些业务工作对这项事业的宗旨的不同意义,我们将它们分为四组。一组是实现这个宗旨的前提,康复、教育、扶贫便是:一组是实现这个宗旨的保证,法律和法律服务、社会宣传、维权便是:一组是实现这个宗旨的条件,无障碍设施、用品用具便是:一组是直接实现这个宗旨的,劳动就业、文化体育活动等等,便是。所以,可以这么说,“前提”越充分,“条件”越优越,“保证”越有力,参与的程度越高,反之则参与的程度越低、越差。我们把“前提”、“条件”、“保证”看做是残疾人事业的三个支点。这三个支点立起来了,平等充分参与的残疾人事业就开展起来了。这也就是这些业务工作与“平等·充分参与·共享”的宗旨的关系。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平等·充分参与”的残疾人事业是新残疾人观的展开实施、是新残疾人观的工作化、生活化:而新残疾人观则是从残疾人的积极参与中、从这项事业中抽象出来的一种集中的理念,一种根本看法。弄清这种关系实际上也就回答了这一节的题目。为什么实施这项事业要求社会树立新残疾人观呢?说到底是,如果没有新残疾人观的指导如果不能用新残疾人观看残疾人、看社会人们就会对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无障碍设施建设及文化体育等工作变得不理解而不接受、不支持,勉强接受了,也不会在这些工作中及日常生活中、日常待人接物中,尊重残疾人的人格、维护残疾人的公民权利,而只会把无障碍设施建设等等看做是对残疾人的恩赐。所以,还是要解决“观”的问题,认识问题,这样开展这些工作才顺畅。社会为健全人在街头准备了红绿灯,你知道红灯停、绿灯行,为什么不能给盲人准备一个音响指示器,让盲人也能知道呢?你可以昕新闻、看演出节目,为什么不能给聋人(听力语言残疾人)一个字幕,使他们知道所云,共享节目的对自、小品的快乐呢?大家都是社会平等的一员啊。在一个公民社会,这是公民的权利而不是恩赐、施舍,也不是福利。就像设立红绿灯不是恩赐、施舍而是责任一样。所以,应当大力向社会宣传新残疾人观,首先向党政机关、人大、政协及社会媒体宣传新残疾人观,通过他们进一步宣传,结合各项工作宣传。社会增加方便残疾人的设施,使社会变得残疾人迸出无障碍,这本身也是新残疾人观教育,也是宣传新残疾人观,是实实在在的教育与宣传,因为这些设施本身就是一种提示,一种提醒,就是告诉你,人与人是平等的,要平等对待残疾人。
3 X, {7 [, `4 U, j) v$ _# `       “观”的问题就这么重要,它可以制造一个旧世界,一个处处是障碍的不文明的世界,也可以制造一个新世界,一个处处是无障碍的文明世界。香港残疾人有句话:  “问题不在我身上,而在你眼睛里。”西方有句话:“对残疾人,不要着眼于他不能干什么,而要着眼于他能干什么”。说的也都是“观”的问题。必须注意的是,旧残疾人观已经随着那个既往的时代成为落后的东西、不文明的东西了。因为它不把残疾人当公民看。树立新残疾人观则是当今社会进步的标志。宣传新残疾人观,推动社会进步,是大家的责任。让我们把这个工作持续地做好。
备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9 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3、新、旧残疾人观的由来
- ]" f6 C4 A6 f% h      那年我调到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工作不久,中国残联还未成立,邓朴方同志给我出了一个题目,要我们研究社会对残疾人的歧视从何而来。我们查阅了不少资料,做了些调研,我们发现,尽管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特别长,对残疾人的歧视与封建思想没有直接联系,现代西方也有这种歧视。与阶级压迫也没有直接联系,残疾人是按人的自然属性而不是按人的社会属性划分的。同一个阶级内部也有这种歧视。那么,这种社会性歧视从哪儿来的呢?后来我们认识到,就像对女性的歧视,不是来自阶级压迫,也不完全是来自孔儒之道,而是来自男性中心论一样,对残疾人的歧视主要来自健全人中心论。健全人在长期交往中形成了一个潜规则,只认同同类而看不惯乃至排斥异类。正是自古以来的这种思想、这种偏见使残疾人在社会、甚至在家族内部成为边缘存在。这种思想至今仍在不少人头脑中活着,因而在不少社会生活中活着。可是,这种思想又是怎样来的呢?按照马克思主义原理,一种社会观念的形成,原因可以说出很多,但最根本的却“深藏在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中”(马克思语)。这就引导人们去研究当年那个社会的生产力,人们的物质生产方式。原来占我国历史绝大部分时光的渔猎社会和农耕社会(旧石器时代后期、新石器时代以来),是由人的繁重的体力劳动构成生产力的主要因素一一在社会在家庭都是这样。围攻野兽、种植粮食,所依赖的唯有自己的体力和简单的工具。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担负着操纵工具、提供动力和控制生产过程三种职能。大家知道,这种情况,直到近代技术出现,蒸气机出现,才替代人提供动力。中国农民为什么非常重视耕牛?就因为牛能提供一部分动力。耕牛的重要性在有些地方至今没有减。这就是说,当时过日子、维持生计,主要是靠拼体力。体魄健壮与合作是当时人们生存的唯一资本。这样的日子非常长,长到几千年上万年,于是就形成了一种价值观,谁体魄健壮谁就有地位、受推崇,谁体力不行,身有残疾,功能有缺陷,谁就没地位。歧视就这样产生了。残疾也就这样与“废”联系起来了一一古人不叫残疾人,写出来叫“废疾者”。我想,这是歧视的主要来源。
+ W& H$ m6 _5 C# V- C       还有一个原因,古人是迷信的。因为许多自然现象解释不了,就信天,信图腾,信命。“巫”在那时候很厉害,地位很高一一人们把他看成是半人半神,是能通天的人物。人们无法解释为什么有的人生下来就聋,就盲,就弱智,当然更不懂得缺腆引起智力下降,脊髓灰质炎导致儿麻后遗症,导致肢体残疾。近亲不能结婚也是后来才摸索出来的。通常就把残疾看成是“异象”,看成是“天意”,甚至看成是“天神的惩罚”。这样就又多了一层歧视,好象这个人或者这个人的先人做了什么不好的事。有些残疾人自己也隐隐有这种意识,这就更加重了自卑思想。
1 {: l2 b' r) x: V! w        人类社会越处于原始状态,越带有物竞天择的性质。也可以这么说, 人类的生产水平越低, 离动物状态越近, 对自然环境的直接依赖性越大, 越对残疾人的生存不利。这种情况,直到婚姻相对稳定了,家庭、氏族出现,有了剩余产品,在血亲之间才出现对残疾人的保护。这就是说,残疾人的出现是与人类文明萌芽(物质与精神文明的萌芽)的出现相联系的。这就是我们说自有人类社会就有残疾人而不说“自有人类就有残疾人”的原因(请参看拙著《建构新文明》第10页)。
2 R- k# Y. Z( t7 `: Z5 ^# S. b       人类学家摩尔根说,人类自原始状态到现在,经历了愚昧一一野蛮一一文明三个时期。应该说,残疾人大体上是在野蛮时期的后期、文明时期的早期出现的。在那样一个动荡的、充满威胁的、人的生存能力很低的时期,尽管有血亲、氏族的保护,残疾人仍是处于自生自灭阶段。后来进入有了发展的文明时期,比如我国封建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相当发达了,出现了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讲“仁”讲“义”,讲“忠恕”,讲“恻隐之心”,国家对残疾人有了收养救助的施政措施,在统治者坐稳了天下,即盛世的时候,有的也真的这样做了,尽管如此,残疾人仍是社会最缺乏生存能力的群体,总的看,仍是处于自生自灭阶段。因为,当时主体是小农经济,小农经济本身就是十分脆弱、风雨飘摇的。几年干旱乃至一头耕牛死了,就会破产。而且,中国封建社会战乱远多于盛世。据史家统计,自秦统一到1951年,凡2171年,其中盛世加治世不过占1/5,乱世占了一半。使人口减少过半的大动乱至少有10次。加上赋税占收成50%以上,农民不堪重负,一遇天灾人祸就会破产,沦为流民。这里我们只讲了“人祸”,其实,天灾也很厉害,两千多年间,共发生大水灾1600次,大旱灾1300次。仅黄河决口就1500多次,改道26次。政治腐败和战乱,导致人控制自然的能力减弱。残疾人在这样的社会中生活,其艰难困苦、颠沛流离可想而知。漫长的封建社会,从根本上说是制造残疾和残疾人自生自灭阶段。这种情况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才告结束。这是中国残疾人状况改善的第一次质的飞跃。农村实行土地改革,残疾人分到了土地、农具,城市组织起来自救,成立合作社,后来出台优惠政策,演化成福利工厂。还有了安养机构,福利院等。这样广大残疾人的生活状况就由自生自灭到收养救济阶段,生活安定多了。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低(1952年全年国民生产总值只等于1989年五天所创造的),由于受“左”的影响,由于当时还不是一个现代化的社会,残疾人事业只能是收养救济,而不可能是“平等参与”。, I6 r3 a, g! ^3 w7 R
       “平等参与”的残疾人事业是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来的。 这时候, “文革”结束,邓小平同志复出,批了“两个凡是”,召开了十一届三中金会。正是这次全会决定将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上来,确定了解放思想、事实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方针。这是对开创改革开放新时期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次会议。在这次会议精神指导下,上个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我国拨乱反正、正本清源,打破禁锢,解放思想,经济、社会迅速发展,思想活跃、充满生机。当时有几件有着重大影响的事,不能不说说。一个是真理标准讨论。什么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是领袖的话还是社会实践?现在大家都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唯一”的意思是没有另外的标准,第二个标准。上面定的政策,上面说的话也要接受实践的检验。当时可不是这样。长期“左”的统治,长期狂热的个人迷信,特别是“文革”的破坏, 把常识性的问题也给弄颠了。所以当时报纸上一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少人奔走相告,思想一下被激活了。这样人们就从“两个凡是”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敢于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教条出发,更不是从领袖的个别话出发看问题、判断事情了。这就给后来改革开放、开创性地提出发展市场经济等一系列新主张,在思想上铺平了道路。还有一个是平反冤假错案,给地富反坏右摘帽。当时共有500万人左右从被专政的地位解放出来,得到公民权。在精神上得到解放的,连同他们的直系亲属,大约是2000万人。还有50多万小商小贩小手工业者,恢复了劳动者身份,16万多名原工商业者,享受了同工人、农民、干部一样的待遇。许多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澄清。数以千万计无辜株连的干部、群众得到解脱。使所有受到不公平待遇的人得到公平待遇,放下包袱,在一个起跑线上投入现代化建设。这也是了不起的一件事,几十年没有过的。这对纠“左”的思想、坚持公正公平,振奋民族精神,团结一致发展经济有重要意义。再一个是农业改革。在广大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过去说这是“走资本主义道路”,挨批挨整,把农民压得透不过气来, 安徽小岗村集体写生死书的、令人震撼的故事, 大家一定知道[注]。当年往前走这一步就那么难、人们以为那么有生命危险啊。可知那些年给人们造成的精神压力有多大,多可怕。如今肯定了这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管理形式”。这就使人们得救了,于是,势如破竹,突破了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旧体制,使农业生产力大解放。粮食、各种经济作物一下变得连年丰收。过去实行粮票、油票、副食票,现在票证没意义了,因为物产丰富了。农民生活明显改善,不用为明天有没有饭吃担忧了。加速了农业生产由自给半自给向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转变。随着农业翻身,乡镇企业发展起来。1991年全国乡镇企业1900万家,产值占农村总产值的592%,占当时全国工业总产值30%, 三分天下有其一啊。国企改革也拉开序幕,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自负盈亏,许多方面已不是由行政上级而是开始由市场配置资源。随着一、二、三产业欣欣向荣,残疾人在各行各业就业和个体开业人数激增。据民政部门统计,80年代平均每年新增就业人数6.7万人,分散在一般企业事业单位就业的达百余万人,个体开业几十万人。城镇残疾人就业率达到70%,大中城市达到80%以上。残疾人参加生产劳动的过程,是认识自己、创造自己的过程,也是认识社会、创造社会的过程。这使有些地方有些人们对残疾人的看法有了改变。不再将残与“废“相联系。人们在实践中得出的这种新结论,使残疾人在社会面前逐步站起来,使新残疾人观有了形成的依据,形成的前提。还应当特别提一下,这个时期,随着国门打开,大量新思想、新方法、新事物引进来,人们好象一下获得了一个新世界,思想、眼光大开阔,也更活跃。人们敢讲人道主义了。大家知道,人道主义首先是反神权、教权,反封建的。它始于文艺复兴时期(14到16世纪),主张以人而不是以神、以教皇为中心。这才有了后来的美国独立宣言、法国大革命。人道主义是人类的一种进步思想。残疾入福利基金会成立初期,邓朴方同志就到处做报告,宣传人道主义,他顶住 “左” 的压力,明确提出, “人道主义在中国不是多了,而是少了。人道主义是残疾人事业的旗帜,我们要高举这个旗帜”(参看邓朴方z《人道主义的呼唤》)。随着联合国将1981年定为“残疾人年”,大量残疾人的国际文书也开始引进来。 3 c' b2 o/ F1 |  V2 U: k7 m
       我们所以对那段历史多说几句,是要说明,中国残联在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成立。不是偶然的。那是我国社会一系列变革的结果。正是这一系列变革,带来了社会的文明、进步。中国残联的成立,既是残疾人觉醒的标志,也是社会这种文明进步的标志。正是在那样的社会背景下,我国残疾人特别是残疾人中的青年知识分子,在社会上活跃起来, 他们呼吁社会公正而不是带偏见地对待残疾人。他们特别指出,只要给残疾人一个好条件,一个公平的条件, 残疾人完全可以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一些地方(比如沈阳、大连、北京、兰州、西安)成立了残疾青年协会,使这种呼吁变成了有组织的活动,受到社会关注、支持。
备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9 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前面讲了旧残疾人观是怎么形成的,旧残疾人观出现的社会历史条件。在这里,讲了这些背景资料,我们可以对新残疾人观出现的社会历史条件做些概括了。那就是:
- Z& i% C6 S  W7 U0 `) M/ b0 }" r  (1)那必定是一个重人权,讲民主,至少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的社会。一个以神、以帝王为至尊的或者充满个人迷信的专制社会,不可能产生新残疾人观; 9 H( {' v* k5 {. r! G
  (2)那必定是一个生产力水平逐渐提高、经济广泛发展,社会稳定,一、二、三产业兴旺,就业门路增多而不是生产力水平很低,以单一的笨重体力劳动为主的社会;+ [9 P% Z3 `# u$ C" |4 \# N
  (3)那必定是科学技术比较发达,给予残疾人的社会补偿条件(其中有很多是技术含量很高的产品)逐渐优化,从而使残疾人接受教育的环境和参加生产劳动的环境等等,逐渐无障碍化的社会。 , }0 m* Z/ s* D4 X! V5 a
  让人感到欣慰的是, 我国自80年代起,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基本上出现了这几个条件。这就有了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成立(1984年), 中国残联的成立(1988年),平等参与的残疾人事业的逐步诞生。平等参与的残疾人事业反过来促进着、推动着社会进步、社会文明。这也是上面讲的那些社会条件不断发展的过程,或者说是现代化向前推进的过程。
; V. Q5 n, c2 M. u' W5 N  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成立不久,在邓朴方同志主持下接连制定了两个“关于残疾人的宣传提纲”,用新观念武装工作人员,并以多种方式积极向社会宣传。这是最早问世的新残疾人观的版本(参看《中国残疾人事业年鉴》第一册)。事实上是中国残疾人的第一个权利宣言。
备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9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4、新残疾人观的基本内容 :8 u- K; _% W9 ^+ A/ w1 O
     新残疾人观是根据我国残疾人多少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努力拼搏的经验,吸收国内外先进思想,从我国实际出发,总结出来的。是大家实践经验的概括。它包括以下七方面内容: - Y: @+ G8 f) J- @+ g3 e: O. q3 z; N
     (1)残疾人和健全人一样具有与生俱来的公民权利,包括生存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康复的权利,劳动的权利,娱乐的权利,爱与被爱的权利,以及得到各种社会补偿的权利,并尽自己应尽的义务。
& U& m6 f' E9 {. g     这里的关键词是理解这些公民权利是“与生俱来”的,不是谁赐给的,谁施舍的。是我国宪法赋予的,有些是人的自然权利。我们说要有主体意识,不要有依附意识,就是指作为公民要有独立人格、要有你拥有这些权利的意识而不是靠别人主宰自己。对于我们这是很重要的。这也是现代人、国家公民与传统“臣民”的区别。这里还有一点,就是注意是在事实上而不是在名义上享有这些权利。名义上早就有了。当然,有些权利,在事实上享有需要一定时间,需要有个过程,但那应当不是遥遥无期的。
; ]5 D1 N/ F7 F) k5 h2 |0 V# D     (2)通过现代社会提供的各种补偿条件,残疾人能够以适合自己的方式,认知世界,掌握知识与技能,在不同层面上达到与健全人一样的认知广度和深度。 / F/ R3 Y" x; D" z% M. N
     什么是社会补偿条件?就是现代社会为不同类别残疾人,根据其不同的缺陷所提供的各种功能性补偿,比如给盲人一个音响指示器、一个盲道、一个报层电梯,一个帮助认知环境的标志物:给聋人一个字幕、一个闪光门铃、一个可视电话:给肢残人一个坡道、一个轮椅、一个适合的门把手等等。有了这样的补偿(包括上千上万种假肢和用品用具),残疾对一个人日常生活和劳动的影响就可以缩到很小甚至是零,残疾人就可以不再处处遇到障碍而可以学到许多知识、做许多对社会有益的事情包括创造物质和精神文明。一个文明社会,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是应当也可以做到这个样子的。西方说, “要让社会适应残疾人,而不是让残疾人适应社会”。意思也是要改造社会,使它具备各样的补偿条件。请注意,这里提到“不同的认知方式”。人认知世界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能认为这种方式就是好的,那种方式就是差的。认知方式不能定于一尊。盲人、聋人、肢残人都应当从社会那里得到适合自己的认知工具,以便使不同的社会成员同样方便地认知世界。一个人道的社会应当做到这一点啊。无数中外的事实证明,各类别残疾人在社会为他们提供的不同补偿条件下,可以做到这第二条。 7 g/ I7 l: g) \- Q) f' k/ l
      (3)残疾人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不再是社会的负担而是社会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
$ o& Q8 d- I/ |0 b( B$ Z5 J2 l     残疾人在社会补偿条件帮助下可以成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上一节说过了。这里我想说一说残疾人在没有得到社会补偿或者这种补偿提供得很不充分的情况下,靠自己苦打苦拼创造的业绩。各地有许多许多这样的残疾能人。用他们的事实来说明这一条,应该是最有说服力的了。湖北宜昌市有一位重度肢残人邹开元。他生来两只手臂像枯校一样垂在两旁不能支配。双下肢畸形不能行走。他无法随父兄下地干活。他苦恼过、羡慕过、急燥过,当他终于明白,这些一点也不能改变他的什么的时候,便暗下决心另谋生路。手不行,试试脚吧。他先练习用脚夹筷子,夹碗、夹汤匙一一就是睡觉也要拿个什么东西夹在脚趾间,练习脚趾的灵活性。就这样一天天、一年年苦练,吃饭不用别人喂了,别的事情也可以自己干了,可以自理生活了。又摸索着用脚给人家补袜子,补胶鞋,修拉链,修手电筒,以至配钥匙、修锁。 ( J2 j, u. [( V; o" m0 n0 v
    为了配钥匙修锁,他的脚趾不知流了多少次血,结了多少次癫,换了多少趾甲壳。每次都痛得钻心啊。因为用脚夹着二斤重的铁锤敲打,夹不住打不准啊。后来有一位好心的师付教他修手表。米粒大小的零件,得靠小巧的夹子去夹,他就用夹子夹地上的蚂蚁练基本功。蚂蚁夹没了,就撒一把饭粒招来蚂蚁,又夹又练。又找来一个坏钟拿来拆装。买了一只旧手表,在师付指导下,戴上放大镜,把脚架到工作台上,拆了装,装了拆。这样多少天下来,他的臀部长了许多硬疮,仍咬牙坚持。终于脚趾能自如地使用那精巧的工具了。一般钟表能够修理了。就这样他开了自己的修表店。他干活讲质量,讲诚信,收费又低,很快打开了局面。每天有干不完的活。生活也渐渐好起来。很多残疾人靠着像邹开元一样顽强的精神,苦打苦拼,练得本领,成为能工巧匠,成为画家、书法家、工艺美术家、作家,成为经营者,民营企业家。他们这么兢兢业业,这么咬牙流血拼搏,创出了这么辉煌的业绩,为什么不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呢? 2 n1 |7 ]/ ~0 y3 [& Y* T) J4 F
     (4)“残疾”不是造成残疾人问题的根本原因。主要是为残疾人提供的条件不够,因而使残疾成为一个问题。为残疾人提供各种补偿条件,使他们在事实上享有公民权利,是政府及社会的责任,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我国人权普遍化原则的体现。 GnFm*L  
- y$ T% O" J) t- P( M9 i     这里强调的是,提供这种补偿条件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过去政府是全能政府,管的事情太多,如今职能转变,放开了不少事,《行政许可法》更以硬手段推动政府转变职能。一个有限政府应当更多的考虑社会管理和社会公益事业,包括为各类残疾人提供的社会补偿。有一个经济发展问题,财力问题,更重要的是观念问题,认识问题。因为有些补偿条件并不需要花多少钱。那年我在南方某地看到一座社会福利院,建得十分豪华,雕梁画栋,池塘水橱,但就是没有无障碍设施,残疾老人住着很不方便。修个坡道、给聋人添些实用的设施,能花几个钱呢?主要是没有这种意识。这是应当引起注意的。
备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9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5)残疾是人体的一种遗憾,所以要加强残疾预防,但残疾并不构成人性的差异,奋斗精神的差异,为人类做贡献的差异。时常倒是相反,由于残疾的磨炼,残疾人往往具有更坚强的意志,更宽容的胸怀,更加渴望社会祥和、稳定、繁荣。 / p' l1 S) q6 Y% [# \" y/ Y
     古今中外无数事实证明着这种论点。这里讲的实际上是残疾、各种磨炼对一个人成长的积极作用。人们常说,磨炼、苦难是一种财富,说的也是这个意思。人要活下去,要做点什么,这就不能不从克服残疾带给人的第一个不便做起。这就是磨炼意志的过程,战胜自己的过程。残疾人大多是这样活下来、这样成长起来的。这常常能更好地造就、成就一个人。广大残疾人应当以此自勉自励,而注意克服因残疾给自己带来的可能的消极思想。 1 y% E, v, X1 h5 C; C5 ^
     (6)残疾是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付出的代价。要善待残疾人。建立残疾人和健全人相互融合的关系,做到人人平等,人人参与,人入共享,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方向。- t1 ?& d9 p. {8 P
     没有小儿麻痹后遗症造成的肢残,就没有针对脊髓灰质炎的糖丸问世:没有因药物致聋致盲,就没有那么严格、科学的药物管理制度:没有生产事故、交通事故造成的灾害、残疾,也就没有严格、科学的交通规则、安全生产规则:没有缺殃引起的智力残疾人,人们也不懂得为什么补腆……。是一部分人的残疾,换来了社会的公正有序,换来了更多的人躯体、心智健康。人不是先知,人总是在一定的代价下认识那个事物的。这就是残疾的另一种意义。看到这一层意义,显然有助于改善人们对残疾人的认识。要记住,善待残疾人是一种文明。至少是一种心理平衡。
4 ^! G* u! B; L# T% h) h  V* r/ Z* U     (7)实现“平等·充分参与·共享”的局面是政府、社会及残疾人双向的责任。残疾人要发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在社会实践中创造自己、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社会价值。
  ^9 c- F9 I( Q     实现平等参与的残疾人事业,离开政府、社会的努力不行:离开残疾人的努力也不行。两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弱一不可。这一条强调的是残疾人自己的努力,因为政府、社会要怎样重视、怎样做,前面已经说了。残疾人必须明白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努力的意义。这是谁也代替不了的。当今有这样一种趋势:随着社会环境的逐步好转,能否实现平等参与,越来越取决于残疾人自身的素质。原来问题在外界,在客观,现在逐渐转到自己身上来了。残疾人应当把自强精神,更多地用到努力学习文化,努力学习专业技能上来。这关系到个人能不能更好地就业,也关系到事业转型。 ! j) b0 q, H' u2 {) ~
     残疾人总体上是好的,应当充分肯定。但也有少数人思想消极,不求上进,以残卖残,能干些对社会有益的事也不干。有的甚至合伙行骗盗窃干违法的事。这就不好了。福建省肢残人协会自办的刊物《同仁》2004年第5期刊首语中有一段话说:
  q) G$ b2 Q: B4 U     “残疾人最大的敌人其实是自己”。
. A1 H( [+ O+ R2 G* d0 h+ q4 x/ ?     “尊重是双方的。我们有权利得到社会的尊重,但我们更有责任要求自己的所做所为得到社会的尊重。”
+ a: e8 @* T6 o9 \# T      这个刊物劝告、号召残疾人“用事实去说服别人,去改变社会对残疾人的偏见。” 2 T3 x0 l# X: `
      这些话是很中肯的罢。 + ^9 U2 z  q- V2 G4 _& ^
      新残疾人观是充满积极向上精神的残疾人观。它是对政府的,社会的,也是对残疾人自己的。 7 m3 @+ A+ R, U1 O& C
     新残疾人观这七条,用简明的语言,表述了残疾人作为国家公民所应有的权利,表述了应当怎样看残疾人,政府、社会应做什么,残疾人应做什么。各条密切联系,互为支撑,构成一个基本框架。
" ~# \  e& q. Q. V# k . t, t: _9 q, ]' ]! Q' J$ C
备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9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5、以新残疾人观代替旧残疾人观,是文明的趋势,历史的必然 ; w8 j: N) v- t
      人类的发展历程证明,文明的发展、演变具有由低到高的特性。可能会有反复有曲折有倒退,甚至会有黑暗时期,但大趋势是前进,由低到高前进。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少数民族多少回入侵中原,但终于接受了汉文化,受汉文化熏陶,用汉文化改造自己,因为,当时汉文化是先进的。各种文化层面都是这样。希特勒称霸一时,人们包括德国人,最终仍是选择民主而唾弃法西斯专政。有了煤油灯,你就不用火把:有了电灯,你就不用煤油灯:有了水厕,你就不用干厕:有了自行车、汽车、火车,你到什么地方去就不再骑牛骑驴骑马坐轿子。为什么文明的推进有由低到高这种特性?这里实质的原因是,它代表着、反映着人们过好日子的心愿,使自身高尚的心愿,追求真、善、美的心愿。这是人类力量的源泉,人类不断提升自己的源泉。这里充满阻力、干扰,但不管多艰难,却总在前进。拙著《建构新文明》第231页有这样一段话:“当我们沿着‘人的发展’这个思路略加前瞻的时候,我们注意到,尽管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就有了“人的发现”,但那时候,那个“人”里面不包括女人和儿童,无论残疾人、有色人。大致说来,18世纪才有‘女性的发现'(1920年美国才确认妇女有选举权),19世纪才有‘儿童的发现',20世纪下半叶才有‘残疾人的发现'。这就是说,进入‘人的发现'时代以后,历经三百余年才发现女人、儿童、残疾人也是人,补充进4‘人'里面去……"。$ B6 ]9 K/ ~, E9 ?6 b2 L! r
     这是一种遗憾,但人就是这样前进的,人也终于前进了。到了20世纪七十、八十年代,残疾人解放就在全世界形成了高潮。联合国将1981年定为“残疾人年”,将1983年1992年定为“残疾人十年”,就是证明。前面说了, 我国残疾人解放也是从80年代后期开始显露声势。由此可以明白,平等参与的残疾人事业(新残疾人观),取代收养救济的残疾人事业(旧残疾人观),内在的深层逻辑是由一种高级文明取代一种低级文明,是人的一种自我提升。我们自觉站在先进文明一边,那就要接受新残疾人观而去掉旧残疾人观。  
" W1 K. N5 ?0 w7 O     新残疾人观是一种新的价值观,新的社会观。是残疾人解放和社会解放的重大步骤,重大内容。是人的现代化、社会的现代化的重大内容。/ Q, I( `  |: B$ y
     现代化可以起始于强势群体,但要完成于弱势群体。如果不是这样,那就不是完整的、文明的现代化,而是有缺陷的现代化了。所以新残疾人观在事实上还是一个评估社会理念、社会文明水平的标准,评估社会现代化的标准。
, p3 I5 _; W8 s5 `     要求社会达到这样的水平要有一个相当的过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当今残疾人事业,是由收养救济向平等参与过渡的原因。这种过渡与现代化的进程一致,一般来说,是由沿海到内地到西部、由平原到山区,波浪式前进。! g8 O- ?- D; x3 n# V. W
     近20年来,我国平等参与的残疾人事业取得了很大进步。20年前,堂堂首都的建筑设计院不知道什么是“无障碍设施”,不得不先到国外去看看,然后才好设计我们自己的“无障碍建筑设计规范”。也不知道什么叫康复,这也是后来才明确、才熟悉的。如今,几个五年工作纲要执行下来,康复、教育、就业、扶贫、维权、文体等己广泛开展起来,残联也自上而下建到街道、乡镇。社会的这种进步有目共睹。总结一下,怎么进步的?一靠发展经济,增加财力:二靠解决认识问题,树立新观念,新残疾人观。有时候认识问题成为关键。所以我们要反复向社会、向决策机构宣传新残疾人观。
$ b  e6 I1 |% q- ]# V     这里我想特别讲讲人格尊严即尊重人格权的问题。民法解释的人格权是指2生命、健康、身体、姓名、肖像、名誉、隐私等人格利益所享有的权利。我国封建传统太厉害,历来不把人当人看。“左”的年代过分讲集中,讲集体主义,对个性、个体的人极不尊重,叫做“国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这就把国家与公民割裂开了,也就没有了公民个人的自由空间。所以,那个年代公然践踏个人权利,实际上成了封建传统的变种。现在讲人的现代化,讲“以人为本”,就不能不讲人格权了。以人为本,其实就是以人格、以人的生命尊严、人格尊严为主。人民大学编的《中国人文社会论坛2002》一书讲过一个发生在美国的故事:
' {$ G1 G! u- |* z( N4 h     一天晚上,有一个人(原告)闯入另一个人(被告〉长期无人使用的房内。恰巧被告正在这个房间收拾东西。发现有人进屋后(他大约是想偷点吃的),没有出示任何警告,就开枪将原告的一条腿打断。原告上告法院要求赔偿。这个案子引起了广泛争议。按照西方古老的法律,私闯他人住宅,构成非法入侵,房主有权将入侵者杀死。因为私产是不可侵犯的。法谚有云:‘风可进,雨可进,国王不可进’。但在现代社会,随着人权的发展、人格权概念的产生,认为私人财产受到侵害,不能以损害他人的生命、身体来捍卫,因为生命、健康作为一种人格的价值,高于财产价值。最高法院最后判定:原告无权闯入被告的房间偷东西,但原告对此己认罪,对其处以50美元罚金和60天监禁。但被告在没有对原告做出任何警告的情况下,开枪打断原告一条腿,而被告在开枪时,其生命并没有处于危险状态,只不过是其房产的权利受到侵害。判决责令被告向原告赔偿两万美元并另以一万美元做为惩罚性赔偿。
; w( }+ P5 F6 k1 G: ^- N6 }     这个案件表现了现代民法对权利保护的一种价值取向的转移。过去把财产权置于非常高的地位,现在将人格权置于更高、更重要的地位。& e/ {$ J( x: E1 B( S. I. _
     这是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历经法西斯那样毫无人性地践踏人权、蹂躏人的生命,人们有了一种新的觉醒,人们更重视人的生命和人的人格、人的尊严了。这是最高利益。这就形成了上个世纪中叶世界各国的人权运动。自此以后,各国立法都强化了对人格权的保护。 3 t& k) s9 K3 ?) Z% E
     说人权首先是生存权是对的,但要过问一下人是怎样生存的。新残疾人观所以代表着一种新文明,就因为它体现着这种对人格权的尊重,体现着这种追求。现代化的过程是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完善的过程。现代化的讨程始终伴随着个人权利的扩大和对这种权利的充分保护。这一点,在我国也许表现得更明显。  \9 V. n0 s, \; k0 H
     我国广大残疾人过去长期生活在社会边缘,自卑、孤独、缺乏自我意识。这是不奇怪的。问题是,如今我们不应该那样了。应该意识到自己的公民权、人格权,这样才能具有自我保护意识。谈到这里,不能不指出劳动就业的特别重要性。因为这与事实上获得这种权利密切相关。个人走上了谋生之路,有了固定收入,才能为个人自由、为行使公民权利创造更好的前提。不然,就难以摆脱被动状态。劳动就业不仅仅是就业本身的问题啊。
8 L4 {/ O" M. ^( e. f' H0 w     我多次强调过,要打掉自卑心理,要敢于表现自己,敢于说“我”,敢于参与,敢于胜利。自卑心理的形成与过去的生存方式有关,与处处是障碍的社会环境有关。 
! i3 f  e0 A5 X* r     所以,一面要加大力度改善环境,推行无障碍设施,一面要宣传克服自卑心理。心理学家阿德勒说,由于身体缺陷或者其他原因引起的自卑,能摧毁一个人,也能造就一个人,问题在怎样调试自己。大家知道我国古人司马迁与贾谊的故事。司马迁受那样的冤枉、那样的重刑不气馁,不自伤,一息尚存就发愤努力,终于完成了伟大的著作《史记》。那是开山之作,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他写的《报任安书》,至今读了令人感动。贾谊才华出众,二十岁做高官,只因后来皇帝冷落了他,他就受不了,终日郁郁哭泣而死。他是被挫折打倒的。可知人只有才华还不够,还要有气量,有一种调适自己、走出误区的本领。有人研究过世上成功者的经验,其中共同的一条就是心理素质好,不受荣辱影响,不随波逐流,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刻苦努力。成功就是战胜自己。所以,不论身处逆境还是身处顺境,保持一个清醒头脑、保持一个健康心态都是要紧的。逆时不沉沦,顺时不骄奢。愿我们都能进入这种境界。 - V7 S. r+ t. P
     对残疾人来说,造成自卑、孤独的那个社会条件正在弱化,正在慢慢退出舞台。在这种情况下所需要做的是我们自己的努力。愿我们共同以新残疾人观自勉。
2 U* j, j8 A6 f8 t! P5 D: r& ?, u/ c9 q- Q) U
                                                                                                              2004年9月18日) W- x9 l& `& L. K8 L  Q
备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4-11-5 20:48 , Processed in 0.046952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