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293|回复: 0

如何在课堂上谈政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5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吴澧   来源:南方周末+ J$ g! I2 U6 ]0 ?- R  D
9 p6 C7 c2 b2 }! _* q2 S; C6 V" T& c
  ■颠倒黄白8 U9 X7 Q$ O5 b4 e3 b
( q. ~& ?2 z( x6 s
  课堂上,没有政治批判对象也没有政治效忠对象,只有学术研究对象
* C- }. _) A7 B) O" }, a- |9 `: W  d
  拙文《学术与灌输》(见2008年12月25日“自由谈”)见报后,收到一些读者意见,主要说学术与政治难以分隔,在中国尤其如此。其实,拙文并没有说学术与政治无关,课堂上甚至会有非谈政治不可的时候。但是,即使必须谈政治,最好也能化为学术来谈,而不是把现实政治直接搬进课堂。
7 M/ ~# ?* \# X7 R& k, o2 I4 p$ J. m+ h# ?7 i4 z
  所谓政治的学术化,简单地讲,就是从历史、文化比较等多种角度审视某一政治现象,揭示该现象的内在复杂性。
% e# u' ~- K- _, H' G0 [; |
2 M6 k1 t; a1 G% M$ @$ Z  举个“学术化”的具体例子,《礼记》“礼运”篇的“大同”章。这是儒家理想社会的经典描述,读文史哲的都可能学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3 l+ u) b' E6 b) e+ d, Z* ]( o) x
  清代大儒王引之说“选贤与能之与,当作举”,并引其他古籍为证。“选贤与能”又写作“选贤举能”,这就是“选举”一词的来历。这里的“选举”,是上面的官选下面的人,但选的时候要出于“天下为公”之心———理论上,相当于现在组织部门的工作,也算源远流长。换成英文,相当于select而不是elect。2 e+ a* v1 n: N. f2 @# F. j
- l9 c4 I1 Z' R
  而在当今白话里,“选举”一词,含义皆为elect———然后就热闹了,现实政治几乎不可避免地要进来。有些教师痛斥西方民主是假的;也有教师会说:正如温总理所言,“科学、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并非资本主义独有,而是人类历史进程中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和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民主选举是个好东东,中国人也要用一用。前一种说法,做到大学生,至少听过三百遍;后一种说法,虽然罕见于宣传阵地,却广泛流转于其他信息渠道,学生通常也熟悉。两种说法对他们都不新鲜。
& x! ?+ d1 V4 w9 v( I, l* @% N0 D$ C
  但教师并不是非要为“选举”下价值判断的,他也可以给学生分析具体细节。西方媒体常说中国没有民主,但按数量,甚至按比例,中国的受选官员,大概远多于美国。因为国内一选就是选一个委员会,少的几个人,多的能有几百人。而美国的选举,或是选一个代表,然后代表在议会或某个委员会为选区民众谋利益;或是选一个头领,然后头领选贤举能,任命方方面面的主持者。这些所谓的“政治任命者”(politicalappointees),通常是相当忠于头领的,不会轻易闹别扭。; T) l( H& Y4 j0 i3 h  m3 {1 [
2 W, E% c2 m5 c* q1 g
  指出两国在“选举”这同一词汇下的区别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由此带来的不同。美国的leadership训练,一是团队精神,相当于选上代表之后,如何与地位平等的其他代表合作;二是主动精神,相当于选上首领之后,如何带动那些被自己挑出来办事的下属。而在中国,按毛泽东关于当好党委书记的指示,一把手要学会“弹钢琴”,要团结党委一班人,要克服派性和山头主义———因为选出的委员会里可能有上级派下来加强领导的副职,或上届班子留下来的老委员,或对书记不满的部分群众选进来的新委员,他们不一定那么买书记的账。; J' f4 u# a9 M- F  S6 R0 B  d
: ]9 ?/ f0 [3 Z5 [  o' N$ ]
  列出选举结果之不同后,可以继续讨论两种方式的优缺点。美国选头领的方式比较有效率。而那位向中央上书说“农民真苦”的李昌平,当年可谓尚方宝剑在手,七位政治局常委都作了批示,要求省里县里支持他的改革。但他只是个选出来的镇委书记,管电管水的部门头儿都不是他挑的,不给钱根本调不动。李昌平宏图无法施展,最后走人了事。选头领方式的缺点,当然是容易结帮营私。美国也有这问题,但他们选举文化深厚,大不了几年后选民把营私者选下来。
# h" r) E! N" W
$ i# u6 u9 w5 G  国内这样在基层选委员会,如果只是管管私事冲突,应该还是有效的;但要改变面貌扩大建设,就比较难。难怪苏联在斯大林时期,经济上实行厂长负责制。但在中国,苏联的作法曾经被批判为不讲政治的“修正主义”。
3 g0 K: X/ B) m$ @1 [
1 l& X  @- Z1 k& S* _$ Z  上面讨论的细节问题,并不犯忌,教师甚至可以全盘引用《人民日报》的资料。而且全部讨论可以放在研究儒家理想社会的框架里。愚意以为,这样“学术化”之后,学生倒是可以学到一些新鲜想法,有助于他们今后进入社会。* c1 s* G2 }& @
$ k5 v/ @& Y% E( y& X
  课堂上,没有政治批判对象也没有政治效忠对象,只有学术研究对象。如果学生学会了学术性的分析方法,见到大名词,就钻到下面去分析这一概念在具体时空的具体细节,你不用向他们灌输也不必担忧他们被人灌输,放心让学生自己折腾好了。7 m$ [8 e+ C! E$ Z2 H2 X

: F4 [! v% h# F$ w- k  (作者为旅美学者)2 I% B/ \$ Y2 k# [( J9 B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4-12-27 03:55 , Processed in 0.040626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