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春雨社工服务社奚寅莹 1 V. s3 E9 C" v, ~, u就职罗湖禁毒岗位差不多有一年了,从学校社工到禁毒社工的转变对我个人来说是一次不小的挑战,特别是新的服务对象有许多特质是我不熟悉的,甚至在一些方面还存在一些标签意识。譬如,在接触服务对象前,我很担心也很焦虑,担心他们会不会是危险的群体,担心他们面临的错综复杂的问题,焦虑社工是否真的可以帮到他们。一切的担心与焦虑都显示了我个人对这个群体的刻板印象。为了能够做好禁毒社工,在工作初期,我时刻提醒自己,是否做到了对服务对象的尊重与接纳:“尊重每一个人的独特价值和尊严,并不因他的家庭背景、性别、性倾向、年龄、家庭岗位、信仰、政治观念、智能、体能、社会及经济地位或对社会的贡献不同而有所不同。”
 % u/ G/ @) y3 R9 p& n7 D现在,我已能处理自己面对专业价值的冲突,在个案工作中最令我感到困难的是如何协助案主提升戒毒动机,走出困境。接手的个案中,案主大多面临复杂且众多的问题,个人、家庭、社交多个层面皆因吸毒问题遭遇困境,对于案主来说纠结在这些困境中,已如自缚之茧,渴望新生,却无力挣脱,失能感令案主的戒毒动机大受打击,零星闪过的戒毒意愿也无法持久。作为禁毒社工,如何协助案主走出困境,提升戒毒动机是工作的首要任务,在之前的工作中我尝试协助案主分析所面临的问题及成因,运用重要排序法促使案主理清思路,逐个击破,在此过程中运用优势视角发掘案主力量,在个案初期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往往在一段时间后进展停滞,这一点让我很是头疼。我常常发现面对案主的过往经历,我有时也会产生一种让人沮丧情绪,因为觉得案主都经历了许多,有些问题甚至是我觉得无法解决的。个案无进展让我重新反思自己的工作方法,寻解导向治疗给了我新的视角。
 0 D" d' `. \, o# q% U! Y寻解导向治疗是一套积极、以行动为主的工作模式,对于正在迷茫中的我来说,在行动上给出的指引令我精神上也得到了很大的支持。我的困惑在与如何解决问题,而寻解治疗就直接给出了答案。在这,与各位同工分享一些寻解导向治疗的工作理念与指引。以下内容摘自《寻解导向治疗--进深篇solution-focused therapy - practice & reflections 2》:. |& Z# c8 t/ ^3 V$ k
 寻解导向治疗,其着眼点固然不是过去,因为过去已无法追寻、无从改变。其重点亦不止于现在、仅于眼前;寻解导向治疗关心的是案主的现在及将来。在问题解决后的生活才是治疗的目标;而案主眼前的情况,与人交往的形式则是我们介入的方向。
 ( V. j' [, C- c  Y% [4 b' y一、寻解导向治疗对问题的解决方法有以下的观点:
 2 A3 \0 S2 t# W% M: }9 b7 B1、问题的成因与其解决方案并无必然联系;
 , ]* `* b/ n3 R9 Q6 E( z2、我们不必完全清楚问题的成因,只需明白解决的方法,亦可解决问题;, y( Z! l7 U- M* a2 k6 @
 3、解决问题的方法必定存在,而且通常是多于一个方案;
 7 I' R2 \5 s5 u5 G1 M4、透过社工与案主合作,我们可以找到或创造解决方案;
 ( d) I) d/ M, n5 l0 e0 I% x5、寻解、创解的过程是可以清楚描述,并且可以学习得到。) S" Y7 w# ?$ G% a. o6 s
 二、寻解导向治疗工作指引,兹分述如下:1 h! v3 j  r  f: ?2 c  C
 (一)如无破损,且由得他(if it ain’t broke,don’t fix it)& ]- t7 A* C3 Z7 X" O& V
 此定律提醒我们应专注于案主认为有问题的情况提供治疗,而不得在没有案主的允许、邀请的情况下工作。此定律基于对人生的积极、健康的看法,认为困扰案主的问题只是其生活的一部分,其他不受问题影响左右的部分是健康的。我们更应相信案主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故就算案主其他地方有问题,亦可自行解决,不必社工代劳。而当案主委托的问题解决后,若案主其他方面有问题,当会主动提出。故此,社工应以案主的意愿为准,而不应以一己的理论取向、经验,甚至兴趣为依归,将“问题”强加于案主。诚然,决定有否破损(有没有问题)十分主观,既无一定准则,更无一绝对尺度,主要视乎案主的观感及其周围人士之看法。我们应以有没有案主邀请为准,决定是否介入。其中若能以一种非全知、非专家的心态,对案主的情况多表关心,多点兴趣,案主自然愿意将自己面对的问题提出,并邀社工合作,解决问题。
 " {1 G& k  Q5 q6 ]: q7 Q(二)知其可行,宜乎多做(once you know what works, do more of it)
 , g+ s( D& G1 j此定律提醒我们留意案主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其结果,并鼓励、推动其积极及有效的行为。我们知道,成功由尝试而来,而过往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参考。如果我们能与案主——检视其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尤其是成功、有效的办法,成功的模式自能显露出来;而当我们知道某办法可行时,宜鼓励案主多作尝试。因解决方案乃由案主经验而来,案主自然优而为之;而成功的经验多了,其信心亦自然增加,问题自然更易解决。
 % T- j' ^2 A9 I* S9 s& ?(三)知其不可行,切莫再试,宜弃旧立新(if it don’t work, don’t do it again; do something different)
 , E& c8 v. z" Z+ ?! |0 ]9 P& u+ j第二条定律建基于成功行为的基础上,而第三条定律则要我们面对失败(无效)的行为作一反省,并以故有行为之不可行而弃之,改以其他方法解决问题。9 s1 Y2 `) z' ~' h: s
 三、寻解治疗的工作理念,分述如下:2 ]1 y3 x9 L9 t% z4 l' I
 (一)强调心理健康及非病态化
 . ^' {( @! T+ C5 e值得留意的是,案主往往于社工面前展示其困难、缺失的一面(他们亦是因此而得到社工的接见),极少示以健康正常的一面。故此,社工更应时刻留意案主积极、健康的行为,而加以鼓励、善用。' W* O1 K( p! n* X* W5 c
 (二)善用案主资源(utilization)( o2 _# [" }- }: T$ \  q5 S5 t
 善用是指社工能“运用案主本身的资源、技巧、知识、信念、动机、行为、病症、社交网络、情景及个人特性以达至案主希求的目的”2 Z3 r; B/ l# F4 d' R% _6 U: q
 (三)非理论、非常规化的观点* }7 d/ S* k+ h, t. T
 只有案主的主观感受才是理解问题、明白其特殊情境的开始。而案主才是其问题、其特殊情境的专家,案主对问题的看法,社工应一一予以尊重。
 # z, ?+ C( t$ @9 T(四)唯简是尚
 ( A- K" F3 X$ x* Z/ \- k+ Y8 L0 s+ }$ d    寻解导向治疗坚持以最简单的理论工作指引,并以简单的假设开始,有需要时才加入其他较复杂的假设,以避免过度的理论化。社工亦时刻以案主是否已解决问题作为结案的准则,并鼓吹每一次面谈都可能是最后一次面谈(因案主已可以自行解决问题),要求社工“由尾做起”,先订立个案终结的情况,并时刻检视结案情境是否已经达到。/ h& D: ?2 V# C+ g- _2 R4 r
 (五)变化不可避免2 P1 k& x$ c! @: Y
 问题并不恒常出现,总有例外的时候,就算是最困难的个案,亦总有舒解的一刻。社工应时刻留意案主的变化、问题舒解的时刻;唯有社工的主动留意、指出,案主才会觉察变化,而加以利用。  G; W7 e2 a/ _) Z
 (六)现在及未来取向
 8 @/ ^; _9 ~2 ^9 j: a% N& I2 C9 Z不注重过去并不忽视案主于面谈中谈及其过往经验;而是着意于如何协助案主善用过往经验,为现在、将来使用。社工只协助案主吸取过往的教训,为现在及将来解决问题作基石。
 , |3 Y: D% |. @0 B" ~" Q) G5 D  R+ r(七)共同合作
 * ^( u4 D( I: H& s! Q# M强调案主与工作员的工作关系。4 N! l8 |- y4 S0 K
 目前,我正在部分有代表性的个案中运用此方法,个案渐渐开始有新的进展,希望之后再与大家分享关于这套工作方法新的体会与反思。
 3 F0 W- x6 J* t9 M; q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