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2752|回复: 0

[深圳] 深圳市民政局2011年工作计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30 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http://www.sz.gov.cn/mzj/ghjh/ndgzjh/201108/t20110821_1723655.htm
: P, b& E& T& `1 a) N* I& T: H$ L) u! ]
2010年底,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社会建设工作会议,历史性地把社会建设放在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为我市民政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 t9 t$ [* o) a6 e% J' R# o  2011年,我们要以“争当社会建设排头兵”为主题,以深入贯彻落实“部市协议”为主线,以提升“民生质量”为目标,出色地完成大运会的保障任务,利用一系列重大活动和重大任务形成倒逼机制,通过抓大事、抓要事、抓实事,完善体制机制,破解发展难题,带动民政工作全面发展。8 [% B5 {- n* Y6 r7 T! R
  一、围绕加强社会建设,释放体制机制活力: }/ \; _0 @9 Q! @9 Y/ ]# ^
  在全市社会建设大局中,已初步形成以社区为基础平台,以社会组织为重要载体,以社工为骨干队伍的格局,完善这三个领域的体制机制尤为重要。- G- H0 R  F! u5 P( }
  (一)推动基层管理体制改革$ W5 }1 i4 y5 y+ P
  1.整合街道与社区资源。缩短管理链条,减少管理层级,理顺基层管理主体的职责关系,规范各职能部门执法和服务行为,减轻基层工作的负担。% z- j' _% a& z+ n( r
  2.全面推行居委会直接选举。在上届直选率92.8%的基础上,力争全市居委会全面实现直接选举;进一步拓展非户籍居民有序参与基层民主的新途径,最大限度实现公民权利的平等化;鼓励符合条件的各阶层人士经过民主选举担任居委会成员,形成社区建设的合力。
" c7 M0 I8 l1 n' O+ Z  3.加强居委会建设。制定居委会发展规划、教育培训计划和相关扶持政策,保障居委会的经费投入,全面提升居委会服务群众和依法协助政府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民主评议会、居民论坛、听证会等多种监督形式,借助社区党风廉政信息平台,积极拓展政府与居民的互动功能。合理调整居委会范围,使之尽可能与物业管理小区的范围相统一,促进居委会与业委会走向融合。
2 T8 ?: \7 u6 I8 J4 a1 F) ?  (二)健全社会组织体系! e; j/ w6 }5 x
  1.继续深化登记体制改革。按照循序渐进、分类实施的原则,逐步扩大社会组织直接登记的范围,推动社区社会组织登记和备案双轨制,探索社会组织登记事前评估制度。加大力度推进政社分开,深化社会组织民间化改革,增强社会组织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9 e5 B3 s6 m4 |# V- e  2.提升社会组织服务能力。建立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制度,逐步扩大购买服务的范围。举办首届公益项目交流展示会,搭建公益组织培育发展平台。提高社会组织在筹措资金、项目运作、需求回应、技术交流等方面的能力,推动社会组织加强与政府、企业和其他组织的合作。实施社会组织人才分类培训计划,全面提升社会组织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加强对社会组织登记数据分析,把握社会组织发展的需求和动态。- E. C* C/ I8 p" V6 n' `; s7 j
  3.完善社会组织管理机制。完善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制度,扩大社会组织评估范围。建立社会组织信息披露平台,健全社会组织自律机制,打造社会组织阳光工程。综合运用年检、评估、专项治理等手段,加强社会组织的动态管理。以住房建设类社团为切入点,探索与业务指导单位共同加强社团规范管理的有效机制。落实与国税、地税、公安等部门的合作机制,健全职能部门信息交流、协同监管制度,建立预测预警和执法联动机制。. r) H! N9 S, d$ y
  (三)促进社会工作发展9 Z) x% b5 X9 j) h# D+ S
  1.推进社工服务项目化。拓展社工服务领域,扩大服务规模,计划增加500多名社工。通过提高政府采购门槛等办法,鼓励社工服务机构整合社会资源开发项目,形成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加快社工服务机构实体化进程。继续完善公益项目大赛机制,向社会公开征集公益创意项目,建立社会服务项目储备制度和资助机制。
& }# d. ~& F6 J/ \& C  2.加强社工队伍建设。明确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等重点部门的社工岗位设置标准,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编制内社工岗位设置。完善社工注册和继续教育体系,推进社工中高级人才的培养,建立本土社工督导队伍。建立社会工作研究、试验和训练示范基地,推动“企业社会工作实务创新基地”建设。# P% Z6 [/ Y3 i& z
  3.完善社工基本制度。分领域制定社工服务标准和程序,完善社工服务机构、社工岗位、社工项目的评估监管体系,将运作成熟的社工服务岗位和项目纳入财政预算。
  y# F1 [: I# k0 ^  二、围绕建立民生幸福城市,努力提升民生质量
) \, Z' q7 N& L! K  深圳提出创造“深圳质量”,打造民生幸福城市。对民政工作而言,“深圳质量”的核心就是民生质量。提升民生质量,不是简单地提高福利水平,最重要的是科学设计社会福利制度。# J- Y+ G! A/ j/ q! @% V" j
  (一)探索构建跨部门的社会福利体系, Q$ v, V  f8 m) h
  制定《关于加快推进制度型社会福利体系建设的意见》,建立由多部门组成的社会福利联席协调机制,打破由各部门自行制订和推出福利产品的格局,整合福利资源,构建统一的社会福利管理平台。
) r0 r: F8 N5 g5 t1 F* s2 B  (二)建立“津贴+服务”的福利框架
9 ^1 ?- d2 i& N  全面梳理各级各部门的福利政策,重新评估各种困难群众的福利状况。在完善津贴制度的基础上,重点发展社会服务,借鉴香港经验,设计2-3项切实可行的服务项目,向建设制度型福利体系迈出实质性的一步。. \, k2 o$ j, r4 \7 T3 L
  (三)创新社区服务模式
7 S3 ]! d6 R+ Z: t) E5 L( g  推进固本强基社区建设项目工程,以1.5至2万人为基本单元,建立100个以上社区服务中心,完善社区服务设施网络。积极推进社区服务市场化改革,推动建立跨部门、综合性的服务模式。制订社区服务指标、服务规范、服务标准、服务产品目录指引,建立社区服务单位的信誉等级制、服务质量等级制等指标体系和服务机构资质审查制度,完善评估监管制度。 - E8 I# ^) @$ G4 [
  (四)加快发展养老事业/ u' G+ q7 v& D. U( ^! \
  全面实施高龄老人津贴制度,完善居家养老服务。鼓励发展民办社会福利机构,促进福利投资经营主体多元化。探索建立社会福利服务标准和服务评估制度,加强养老护理员培训和专业队伍建设。稳步推进街道敬老院“公办民营”改革试点,推动街道敬老院向社会全面开放。制定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标准,促进规范化管理。6 Y; H0 d8 _& R- ?7 ?5 U. Z
  (五)提升社会救助水平7 g; f6 j- z/ |* |$ L' a. V
  加强社会救助信息系统和服务平台建设,探索试点社会救助网上审批。建立低保标准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临时物价补贴与价格指数相衔接的动态调整机制。完善第二条保障线制度,实施困难群众分层分类专项救助,争取低保边缘救助覆盖面达到100%。制定居民收入核查比对管理办法,争取尽快启动低收入居民核对工作。探索建立政府救助与社会慈善的有效衔接机制和多元化的救助方式。完善自然灾害应急预案体系。  b7 Q; N+ o% {( p% h4 e
  (六)完善慈善事业发展机制! T) G7 O0 p1 j  E4 q3 f% |2 X
  广泛普及慈善文化,推进慈善教育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营造全民慈善氛围。建立慈善资金募集、使用、监督适度分离又有效衔接的制度,积极引入项目招投标机制,推动公募基金与专业服务机构的分工合作,大力提升慈善资金使用的专业性和有效性。加强慈善监管,建立健全慈善工作的规则和标准,提高慈善信息的透明度和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建立慈善信息公开平台,畅通慈善与服务的信息通道。大力发展慈善冠名基金,推进慈善劝募向市场化劝募方式的转变。. h% q4 Q9 q2 F3 z, q2 j$ }; a
  (七)高度重视双拥优抚工作
! C( a# \# n' ^, i2 w2 X% Z  建立和完善社会化拥军工作机制,完善军地协调机制,推进军地互办实事工作常态化、规范化。推行物质保障与精神抚慰并重的优抚工作方法,探索优抚制度与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相结合的多元化保障模式。7 B" F- P" r. @) b) n7 W% q
  (八)加强安置工作制度建设$ ]/ z& J1 M: D4 z0 Z
  深化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完善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就业的配套政策。启动《深圳市退役士兵安置办法》调研修订工作。实施安置服务能力提升计划,稳妥开展军休服务社会化改革。积极探索全域性军供保障网络及联动保障机制。2 }! r2 ?) F3 g2 P+ k
  (九)强化专项社会服务2 `4 L1 ?: Z9 c0 C
  推进殡葬管理体制改革,建设开放、竞争有序的殡葬服务市场体系。落实基本殡葬服务免费政策,完善多元化的殡葬救助机制。全面实行婚姻(收养)登记信息化管理,建立婚姻登记高峰期规范化的应对机制。
5 F# |; R8 [2 M8 `( y5 T8 W+ x  三、围绕办大运盛会,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 x' t- e9 g1 z; b1 f8 g  办好大运会是今年我市的一件大事,也是民政系统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举全市民政之力出色完成大运会的保障任务。8 c9 v- S4 V5 R: u* s7 i  ?
  (一)积极创造和谐氛围
" i. o) e1 ~# u/ d$ e" `  以“大运到我家”社区主题活动为平台,传颂大运精神,倡导文明理念,引导社区居民争当文明市民。动员社会组织开展“优质服务迎大运,社会组织齐参与”活动,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促进各行各业以优质服务,展现热情周到的东道主风采和现代文明的城市形象。开展系列公益慈善活动,弘扬慈善精神,激发和谐社会的活力,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社会风尚。
: F/ v8 }4 X! Q- s# z  (二)全力做好服务保障8 i7 V: `) D1 H9 _; S0 j6 Y
  进一步完善流浪乞讨人员分类救助管理制度,加大街头巡查、劝返和主动救助工作力度,为大运会创造良好的环境。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加强对困难群体、特殊群体、优抚群体的救助保障工作。协调做好大运安保部队的双拥工作。# [5 W) F% g" m# t+ b* K( ?
  四、围绕创优争先,增强民政事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u8 j' p- }7 s
  我市民政工作还有不少薄弱环节,要进一步夯实基础,全面提升民政工作水平。一是注重整体战略和系统研究。加强民政事业的发展规划,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以规划拓展空间;加强民政政策理论研究,充分发挥理论研究的基础作用、先导作用和战略作用;加强政策法规之间的协调整合、衔接配套、细化实化,逐步形成完整的民政政策体系。二是注重民政事业发展的质量。强化品牌意识、质量意识、绩效意识、服务意识,推动服务质量标准化,服务设施网络化,服务手段信息化,服务主体多样化,服务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全面提升民生服务质量。三是注重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以民生需求为出发点,推动自下而上的民间需求和自上而下的政府决策有机结合,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大的参与决策的空间,得到更多、更实惠的公共服务。四是注重发挥社会参与的作用。培育公共服务主体,拓宽服务供给渠道,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形成适度竞争、多元并存、共同发展的民政公共服务供给格局,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效率和水平,满足市民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 ]/ n) D' [! \  Q# y' Z  今年,我市民政系统在自身能力建设方面着重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完成规划编制工作。抓紧编制七个专项规划,确保“十二五”规划起好步、开好局。二是推动立法工作。加快《深圳经济特区非营利组织条例》、《深圳经济特区行业协会商会条例》和《深圳市社会救助条例》的立法进度,抓紧修订《深圳经济特区捐赠公益事业管理条例》和《深圳经济特区殡葬管理条例》,开展《深圳市慈善促进条例》立法调研。三是启动“和谐民生”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建立健全民政基础数据和业务软件系统,打造统一标准的民政业务综合信息平台,扎实推进信息技术在民政工作中的普及应用,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四是推进标准化建设。强化标准意识,探索建立民政设施标准、服务标准、考核标准,选取若干基础条件较好的单位开展标准化建设的示范活动,推进民政事业单位规范化建设,全面提升民政系统的服务水平。五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各级政府和社会力量建设各种民政设施,健全民政公共服务设施网络,满足不同层次群众的服务需求。加快推进市儿童福利院等项目建设,改善民政设施的落后状况。六是加强民政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创优争先”活动,全面推行公推直选,增强民政系统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民政干部能力素质,积极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为民政干部共同成长提供平台。推行网络问政,加强与市民的广泛互动。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确保民政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 J9 R8 q/ r+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4-12-28 10:13 , Processed in 0.051478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