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牌东路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义工每周固定给孩子们讲解儿童安全知识。
到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童趣汇教室上课,让孩子们开心不已。
专题撰文信息时报记者 邹捷
专题摄影信息时报记者 郭柯堂
石牌街是一个古老与现代的综合体,这里既有始建于南宋时期的石牌村,有地道的广州街坊;也有20多家电脑城,是珠三角乃至华南最大的IT产品集散地,还有天河区商铺密度最高,商业氛围最浓厚的商业街。
为这条街道的居民服务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天然地需要面对一些难题:商业旺地寸土寸金,服务中心场地有限;人口多达约30万,人员构成复杂,不同人群的需求差异极大。
从去年11月挂牌成立以来,石牌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飞速地成长,目前固定开展的小组活动超过30种。为了更好融入居民生活,社工们主动走出服务中心,进入小学设立社工站提供固定服务。为了让街道人口中占了近六成的“新广州人”对广州更有归属感,社工们则设计了一系列针对外来人口、外籍人口的特色服务。
服务量身做
提升“新广州人”归属感
走进位于石牌东路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到处是明亮的色彩、活泼的“小飞人”装饰,目前这里有11个功能室,每间功能室根据服务对象的需求进行了相应的设施配置。目前中心共开展家庭、青少年、长者、义工及“新广州人”五大主要服务,“石牌街人口多,人员构成也很复杂,不同的人群对于社会服务有多样性和差异性的需要”,中心主任、广州市三一社工机构的刘婉妮说。
石牌街辖区内人口约有30万,其中有近六成是外来人口。在最初的社区调查和服务涉及研讨中,石牌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就发现了这一点,为此他们将服务中心取名为“心缘汇”,寓意社区居民“有缘千里来相会,共同营造幸福石牌”。
成立半年以来,石牌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针对外来人口设计了一系列“和睦新广州人”服务。他们开设了粤语小组,让外来人口有一个免费学粤语的平台,协助他们融入广州,体验广州方言。中心也组织了多次外出的活动,比如“玩转广州”、去农场植树等,让外来的年轻人更加了解广州的历史和特色,也促进他们互相交流,“一些外地的居民通常对广州不那么有归属感,但有了更多朋友、圈子之后,他们也会拥有家的感觉”。对于年轻的外来人士,中心也提供了各种非常实用的职业技能、法律知识、家庭理财培训,提升他们的社会竞争力,扩展就业圈子,同时也让他们懂得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社工们在日常工作中还敏锐地发现“外来老人”这个特殊的群体。平时中心开展了不少针对孩子们的活动,“我们就发现有很多是非广州籍的孩子,都是跟着家里的老人一起来,这些老人从外地来广州凑孙,没有朋友,很寂寞”。社工们发现,这些老人坐在中心外等孩子时,都是无聊地打发时间。“我们就想,为何不让这些老人也走进我们的服务中心呢”,于是服务中心特意开办了一个“新广州人亲子活动”小组,让外来家庭的祖辈和孙辈一起走进活动室,开展亲子互动活动。这样既加强了祖孙间的沟通交流,也让这些外来老人找到了朋友、建立了新的圈子,除了买菜做饭带孩子之外,这些外来老人在广州也有了更加丰富的生活。
发展街坊做义工
花甲老人感叹“施比受有福”
在石牌家庭综合服务中心采访时,记者体验了一个名为“童享无忧”的应急安全教育小组活动。活动中,孩子们可以通过可爱的卡通片学习一些应急自我保护和初级急救的知识,还能通过情景式的游戏来现场掌握这些技能。活动中教孩子们专业技能的,是一群来自南方医科大的学生。其中一位义工小许告诉记者,他已经大学毕业了,不过还是会在周末抽空和一群师弟师妹一起来给孩子们开展活动,虽然颇为辛苦,不过他们希望能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更加理性勇敢地面对一些突如其来的情况。
刘婉妮说,实际上像小许他们这样的义工在中心还有很多。“因为我们中心只有10位专业社工,而街道辖区有约30万人口,单靠我们社工根本无法提供多样性的服务”,她告诉记者,因此他们特别注重发展街坊们来做义工,一方面能让更多有专业知识、有特长的居民来开展多元化的活动,另一方面也能让这些居民在做义工的过程中获得社区归属感和精神满足。
截至2012年2月底,来该中心报名参加义工的有268人,登记在册持续参与服务的则有139人,其中高校学生有67人,街道居民有72人。街道居民们还成立了2个义工队,一个是“新广州人”义工队,一个是“银杏义工队”。“银杏义工队”中大多是长者,年龄最大的有80多岁,“他们有的参加模特队,有的参加非洲鼓表演队,一有闲暇时间就去老人院表演,探望社区的独居老人”。
住在石牌东路附近的陈伯60多岁了,家里有患病的女儿,起先他只是带着女儿到服务中心的康健室里做免费的按摩,渐渐与社工们熟络之后,因为性格爽朗乐观,得到多位社工鼓励加入义工队伍。刚开始,陈伯虽然受到感染想做义工,却想不到自己能做什么。后来刘婉妮发现,陈伯的交谊舞跳得挺好,便邀请他来教社区老人们跳舞,还特意开办了一个长者舞蹈小组。现在,陈伯每周都来中心里教跳舞,还在中心的“中德文化交流”活动中做志愿者,有空时也和社工们一起去探访独居的老人。虽然家庭中的烦恼不少,但在做义工的过程中,陈伯得到很多满足,“施比受更有福”。
为了鼓励更多居民像陈伯这样来体验付出的快乐,中心设立了不少义工激励制度表彰有突出表现的义工,并根据服务时数对他们进行评定,在年度义工颁奖晚会上进行公开表彰,以鼓励他们持续参与、感染更多居民。
主动“出击”
社工进社区进学校
辖区内有22个居委会,怎样才能让更多居民了解“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究竟是什么,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街道和社工们都很心急。石牌街地处商业旺地,寸土寸金,服务中心只能与多个街道服务机构并处在同一栋大楼内,“一楼外面是办证中心,我们服务中心"隐藏"在后面,很多居民都觉得我们这地方特难找”,刘婉妮说。因此他们主动采取“走出去”的策略,让社工进入社区、学校去宣传中心服务。目前,中心与石牌辖区内的三间小学合作,为小学生们提供第二课堂服务。在陶育路小学,中心更设立了社工站,每周的周四、周五下午课前,都会为孩子们开展20分钟的环保主题活动。同时,针对一些较内向、多动的孩子,也会给他们开办“游戏小组”,通过一些特别设计的游戏来引导这些孩子改善性格,加强沟通能力。在家长们发给学校的反馈中,不少家长都认为,孩子参加了社工站的小组活动之后,已经有了不同方面的进步,明显更加合群。 因为效果不错,石牌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将进一步拓宽在辖区学校的服务内容,在学校设立社工服务站,开展学生个案辅导、教师团队培训、学生及家长共同参与的“亲子工作坊”以及青少年品格教育活动等。来源信息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