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http://roll.sohu.com/20120530/n344397445.shtml
3 s8 y4 z3 L$ P; U8 [
- T$ o4 w% V$ |% |! h0 W姓名:梁健玲) v- M8 n% j/ B
/ ?0 P; F9 h5 C* x1 f& L( x# K 江门第一名社工,广东省五名优秀社工之一,江门市残联康复医院社工部主任,江门市利民社会工作综合服务中心总干事。
, c9 S/ Q9 j) p! H' E& J) M& @6 }8 v( W9 G* X/ h
最近,她推动的一个项目刚刚开始实施。江门市社保局与其牵头的社工中心签署协议,投资购买社工服务项目,推动全市特殊人群社会保险资格上门年审服务。这是在江门市政府暂未出台支持性财政政策之时,梁健玲为社工中心争取到的超前式发展。梁健玲说:“江门社工的开始是艰难的,但前景是不可限量的。”9 Q) A' r; t! ^2 n
6 @$ F9 Y# Y9 m% H; Z9 W 香港培训后,成为江门第一名注册社工
: ]' o# q& D" {0 J |' U. [- R( I# N6 w
“刚毕业时,自己也没有明确想法,社工到底是做什么”,梁健玲回想起2006年,自己刚从广东商学院社工系毕业,回到江门开始社工工作。) J2 q- e3 `, s5 P1 }; d
: f0 q2 w9 E- x+ v7 G0 Z; K2 \ 当时广深的社工机构已初具规模,有比较完善的体系。梁健玲说,读书时曾到香港接受培训,看到那边发达的社工体系,就觉得需要把这些东西进行推广。因此,她回到江门,成为江门第一名注册社工。/ i3 G4 j# J3 ]4 a
) i0 o% l8 l; O, a. L7 z
“当时也是有其他机缘吧,市残联康复医院的院长很欣赏我,就把我招了进来”,梁健玲回忆说,“不过当时院长也不知道社工是什么,全院也只有我一个社工。”
6 d8 B) k3 @3 r& y/ ]/ A
% v% T, B3 @# O& p; W( [( c7 ~+ y+ v 2009年,梁健玲带领社工同仁,成立了江门市利民社会工作综合服务中心,这是江门市第一间民办社工机构。这时,梁健玲已经在江门做了3年社工。“这几年的发展是很快的”,梁健玲说,从一家医院一个社工,到设立社工中心,再到承接政府的购买社工服务项目,“江门社工底子很弱,不过发展不错”。
% u3 z6 `! H2 N* u0 ?/ |* P+ {" h" F- { g- @+ @
“我们只能不停提,直到政府愿意出台政策”5 _) ?( _- d8 K& H3 {3 K
. n# O( A2 X8 }, M. J& Z+ F/ g
除了为弱势群体提供服务,梁健玲也会把服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给政府机构作为公共政策的制定参考。“社工也是公共政策的倡导者”,梁健玲说。
/ e, ^$ K$ E2 R( F: p6 F) j- Y1 @/ e& [3 ?. }+ ~
在最近为江门市白沙街道养老院提供社工服务的过程中,梁健玲的社工团队发现,孤寡老人在生病之后,就医非常困难。虽然社保已经覆盖了他们的医疗费用,但社保仅在江门市几家大医院提供报销。老人们生病之后,还得自己搭车到大医院就诊。)
5 v9 r j) d9 }! ~1 Z! Y( u- R4 ?# D8 t1 O9 T. {; M/ e
“曾经发生过,老人打摩的到医院看病,被摩的司机拒载的情况。”摩的司机的行为无可厚非,老人年纪太大,乘坐摩托车确实容易出事。但从这里反映出,老人已经没有行动能力折腾到医院看病,孤寡老人们需要家庭病床的照顾。粱健玲把建议反映到区社保局,“区社保局对家庭病床的项目很感兴趣”,粱健玲说,“不过很多时候,我们只能不停提(建议),不停提,直到政府愿意出台政策。”
6 T4 K/ Y' g* X, Y- G2 V' m6 V9 r# b8 K
高年薪避免社工团队人员频繁流失; E9 F1 A6 r8 E* P6 |$ L
0 E% u, C2 H4 ?5 K
在广州和深圳两地,社工组织都有截然不同的运营模式。广州的社工团体依靠N G O,深圳主要由政府设置社工岗位。而在江门梁健玲探索出了一条“社工+家政+义工”的运营模式。由社工对服务对象进行调查,再由志工或者义工来进行后续的工作。“目前刚刚开始的特殊人群社工服务,就是用这个模式运营”,梁健玲介绍。
5 Z6 O2 t5 ^9 Y% ^
/ c6 h0 d7 ?* W+ s 此外,与社会的一般印象不同,梁健玲的社工团队,享有江门市平均水准以上的福利待遇。“我们现在的社工,年薪可以达到7万”,梁健玲说,“这也避免了社工团队的频繁流失。”% x) s9 { u) ~! ]$ w: W/ }7 j
8 W' g4 g% ?" S1 V& |% S
记者询问曾在广州社工N G O工作的中山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据其所述,广州社工N G O里一个毕业生的薪酬,大概在三千到四千之间。相比之下,梁健玲团队的七万年薪,则提供了更好的物质保障。
" {2 `! ~- f: O T& B6 X- x8 ~: h" D+ N* W' S# V, \# @1 W
在提供高薪的同时,梁健玲对于团队社工的要求也是颇高的。“做社工一定要有对社工的认同感,”梁健玲说,“技能可以培养,但这种认同感却是与生俱来的。”- b, Z" H3 ]% k& j/ M
2 I6 d! o8 J1 d “四十年前的香港,就是现在的江门”
% X) j/ o5 x* {3 W3 `7 [
$ ^8 k& r) Z+ D; ] K( e: q6 q: ? 曾经,梁健玲在市联康复医院做社工服务的过程中,遇到一位从其他医院跑出来的精神病患老婆婆,还装着假肢。当时老人的家属不能立即过来,而医院社工的同事又认为老婆婆并非该院的患者,无义务对其进行照料。但在那时,梁健玲要求部门的社工,一定要陪到老婆婆的家人到医院,社工才能走。“这是人性的考量。”梁健玲说。
4 r9 ^7 I1 U0 g3 w1 O6 \# _# }' C0 H& R) L. q0 |( \
目前梁健玲的团队有七个社工,每天为各个社工项目而忙碌。之前有香港社工团队来江门,有香港社工就义工发展称:“四十年前的香港,就是现在的江门。”梁健玲说,现在等着政府能出台财政支持购买社工服务的政策,让社工服务能扩展得更广。梁健玲目前最希望的,就是得到政策支持。9 z- e# w+ {5 s5 T5 m. [! O7 {$ B
* x% f; A2 x; a
对话
5 G, q/ z1 p; a
+ {6 G6 s% ~8 I9 ]/ { 悲伤的事情里,更容易看到人性光辉
$ P! x# J! }' y& `$ U$ [2 O# l
8 }5 C& R3 T6 b 南都:有没有想过,不当社工,生活会是另外一种样子?/ d( O: z" f' o8 F
3 Q' s1 H1 }1 }* U' o
梁健玲:好像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刚毕业那时,医院只有我一个社工,拿两千多块钱,每天除了睡觉就是工作。社工好像就变成生活的一部分,看到弱势群体就会想帮他们,也想把先进的社工体系引进到江门。' m6 g; k; I+ \: g
+ H4 f6 M* ?8 ^
南都:社工工作会不会影响你的家庭生活?: X0 U+ ]8 ?. |4 v& D2 M
: `5 [( f& d0 b7 V# X& M 梁健玲:一开始是一心都在工作上,我也奇怪,我这么忙还能结婚(笑)。我老公很支持我做社工,我们也是在做义工的时候认识的。不过觉得对不起孩子,我休了两个月产假就开始工作,他现在四个月大,也只能由保姆带着。9 a4 v" W% J8 a
* y+ j: k6 m) j5 ?0 _% M 南都:社工中心其他姑娘们,会不会也忙得没时间考虑生活?
1 A s) I, H6 H( K. y* V- l9 z, Y/ b
梁健玲:她们现在好很多,体系已经建立起来,也有志工和义工来帮手。不过也挺忙,现在我们比一开始多了很多项目,比如团体活动、茶话会、医院的满意度调查等等。& m: [' R5 H3 S: m& O4 d) c
$ j& N- v( ^3 B) h- G; L. \: a& \ 南都:工作累的时候怎么办?)
6 i& ~1 a1 }9 l' g% X. b5 ?2 Q" f* a" J1 p* H9 H+ e/ ]: c r9 @
梁健玲:其实这份工作,有很多的满足感。最近服务的一位老人,他儿子已经去世,女儿患有精神病。他现在住在医院,但是很多焦虑,想着女儿以后怎么办。我们为他提供咨询和服务,联系社保和其他救助方式,很有满足感。 T/ [) J; g1 O
' F4 X+ D( e: I/ r" R
南都:社工通常所见的是社会比较悲伤的一面,情绪会不会受影响?# X: ]1 W! a/ ~% C
; t% B7 h- E/ Y! I8 G B& {6 A. B) d 梁健玲:其实很多悲伤的事情里,更容易看到人性的光辉。比如刚刚那个老人,在旁人看来,他自己已经自顾不暇,但如果旁边的病友不舒服,他仍然会陪着聊聊天,劝慰一下病友。别人需要帮助,他也会伸出援手。这些细节都挺感人的。
. b1 k( b! g9 z" p! s, S8 a1 f5 M i/ h) @5 W4 ^7 W4 z
感悟- k; r$ P* i+ h
' G. M1 U0 x& I; j+ G0 I! Q
从中风老人身上想明白社工是什么( G y! t* X, o6 C' v
* ?* V5 W5 Y9 Q 现在回忆起来,梁健玲说最开始服务的一个中风老人让她印象很深刻。那位老人中风严重,在医院接受治疗,脾气异常暴躁。老人家里的孩子们都不理解,自己辛辛苦苦照顾老人,得到的却只有老人的咒骂。)
, L5 V& o, X& N2 x( g5 R# ]
: V8 d4 n* ^9 f3 G “我就是从这样的老人身上,开始想明白社工是什么”,梁健玲说。老人忽然中风,在医院虽然得到了身体上的治疗,但心理上的焦虑没有得到排解。在医治过程中,老人对医生的治疗方法有意见,不敢直接对医生说。医生每天面对很多病人,也没有时间详细解释病情。老人才会变得如此暴躁。" Y& l7 ]$ A' Y) Z2 l& }8 f
0 w$ V& [) q$ h$ n 在这里,社工就需要为老人提供陪伴,让他感觉不再孤单,也需要在老人和医生,以及老人和家属之间做沟通,让他们能相互理解。看远一些,老人回家之后,如何面对中风的生活,也需要社工的服务。
' H }, Q& N5 [( l3 Y. a0 ]9 B3 `" o) M8 O0 [
到现在,梁健玲面对不同的服务对象,都能提供不同的咨询和服务。“如果是残疾人,我们会联系残联的救助。如果是低保户,我们会帮助联系社保资金。另外,也有阳光家园的服务”,梁健玲说,“社工很重要的工作内容,是提供咨询,成为资源的连接者。”采写:南都记者张晓茜摄影:南都记者陈奕启5 z- U- s; K9 h' E" V8 I/ D" G, ~
% t9 P! C" s/ i' S
作者:陈奕启 . r0 E% V7 g/ }; X7 Q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