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门牌号码就能知道谁住里头0 p9 M& o; p: s# Z9 G; q
一张照片就能准确报出此人的基本信息8 Q! |# z/ m& o" [0 K. |2 b
一个门牌号码,就能知道谁住在里头,顺带还有家里的基本情况;一张毫不起眼的照片,就能认出这是社区哪个角落;20多张人物照里,一下子就能认出谁是本社区居民;不仅认得出,还能准确报出这位居民的名字、家庭住址、身体状况、政府保障情况等信息……
* V) x8 `" E( O5 k$ d 在日前举行的长庆街道社区服务技能比武中,这些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社工们对答如流,堪比“人工智能”。
" E% w$ i& `1 v# o( n 独居孤寡老人、低保困难家庭,社工每周至少要上门两次,每个社工每月必须走访50户居民。社工们说,这“人工智能”就是这么练成的,所谓“熟能生巧”。
) h% o+ v. `% T 不要小看了社工们的“人工智能”,社区里的突发事情隔三差五,没这个快速识别能力还真不行。' e7 U, Y" k% \9 }
浙大御跸社区的社工郑红亚碰到过一件事情。社区里有位80多岁高龄的独居老人沈奶奶,老人年纪大,精神状态不大好,经常一个人在街上溜达。
6 T1 f; D: C D, n) a, }( \+ w 有一天郑红亚走到沈奶奶家楼下,看到警车停在门口,还有一个陌生女人搀着沈奶奶。陌生女人说见沈奶奶一人在路上走挺奇怪,打了110把老奶奶送回来的。
Q% l5 M; u. i" L 奇怪的是,陌生女人把沈奶奶送回家后,丝毫没有离开的意思,在沈奶奶家里忙这忙那,还主动烧菜做饭,对沈奶奶家熟门熟路。 M7 ?$ I% L& T4 x @ _. S
但郑红亚以前从没见过这个女人,她心生疑虑,问陌生女人住哪的,陌生女人说就是本社区的。郑红亚警惕地在脑子里迅速搜索了一遍,只有一个结论——这女人肯定不是本社区居民。( u# `( {1 t! n& _, |
“我问她住社区哪里,她一会儿说水星阁,一会儿又说长运路,眼神飘忽,我肯定她根本不是社区居民。她为什么要冒充?她会不会有什么目的?”, H: t! H% H9 G* x3 z- l
郑红亚问陌生女人的身份证号码,对方不做声,于是郑红亚悄悄报了警。结果,陌生女人的身份证号码是假的,她也不是杭州本地人。“虽然没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我们还是把她请出去了。”
! h& H# |6 l& n1 G 郑红亚说,像这样的事儿,社区里经常发生,社工们这样快速识别的迅速反应技能,对于保护居民的安全,还真是必备的“基本技能”。
: M7 ?8 S m: X- x. }5 ^ |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记者 王丽 通讯员 程洁 封文龙 编辑:郑海云 | $ D- k# V4 ]" x" U& u3 A6 j: e9 m0 I
本文来源:http://hznews.hangzhou.com.cn/chengshi/content/2012-08/29/content_4358112.ht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