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东理工大学物流专业的应届生小王已经投出40多份简历了,可是至今没有电话通知面试;华东政法学院的经济法专业硕士小雷品学兼优,可是挤了几场招聘会之后,工作依旧在天上飞。他们不约而同地将原因归咎于简历。
* H( k% U2 c& z( l7 A- g% }- e 应届毕业生们投出的上百份简历往往杳无音讯,大家或多或少都对自己的第一份简历产生了怀疑:我的简历哪里不妥?怎样的简历才能受到HR的重视?所谓旁观者清,细心翻阅了数十份应届生的简历,罗列了这个求职群体易犯的六个毛病,并一一给出解答妙方。
, ^* w, c. G/ j8 q9 c* `1 V! P) G 简历不“简”
) V5 ^( I1 Y# s* g4 |5 e' z 在应届生专场招聘会上,学生们的简历大多有这样一个固定模式:先是一张封面,再是一份洋洋洒洒上千字的求职信,再是1-2页中文简历,接着是1-2页英文简历,然后是应届生就业推荐表、英语四六级证书复印件、计算机证书复印件,或者有更多的证书如中高级口译、剑桥商务英语、托福GRE……厚厚一叠简历,让招聘官好不头疼。HR喜爱的简历不需要花俏的修饰,不用长篇累牍,只需要1-2张纸就行。
: a5 o1 k# S/ d! x 正确的简历制作方式应该是:一张纸的中文简历,后接英文简历。若有求职信,可放在最后。此外,证书、推荐表可以在面试时HR提出要求再附上。" G% I8 [. a) ?, ?9 e* h$ ]
板块顺序有悖于阅读习惯
& R6 L: w# l- I0 n, b7 w 求职简历的内容板块如何划分?其顺序怎样?这是首次撰写简历时遇到的一大难题。记者发现,很多毕业生的简历板块划分不一,顺序颠三倒四,让HR看起来非常困难。( |# I/ C) B; G/ v# K, o7 L: x8 B8 O; a
硕士毕业生小李的简历是这样的:第一板块是个人基本信息,第二板块是所获奖金,第三板块是实习经历,第四板块是项目经验,第五板块是教育经历,然后是个人兴趣等。小李表示,由于自己多次获得校内外奖学金,实习经历也丰富,因此将这两项内容突出放在首要位子。0 |3 q& j% n. Y( `5 f
虽然简历各个板块内容的撰写没有固定的顺序,然而HR有相对固定的阅读习惯。HR首先想知道应聘者是什么学校,什么专业,何时毕业,然后才是实习经历以及学习期间的奖学金、特长等。但看过小李简历的HR却发现,她的内容顺序与阅读习惯相悖,看了一大半还不知道她的专业和毕业学校,在努力寻找基本信息的时候,也忽略了她的奖学金等突出优点。, `# O6 c; K4 g3 u* ~+ C5 S
一般来说,正常的顺序应该是:个人信息、教育经历、工作/实习经历/项目经历、所获奖项/论文发表、英语/计算机能力、个人兴趣和特长等。此外,可以在教育经历后添加求职意向或者面试时当场填写。
3 I. Q; V @: V+ c; q* W 基本信息“缺胳膊少腿”
+ B. ~* \, w( g6 f+ _ A “你的出生年月写在哪里?你的籍贯是哪里?你何时毕业?你的求职意向是什么?硕士应届生为何没写明本科教育经历?”
G2 }: v! ]5 w U: E 基本信息就像是人的四肢、五官,缺一不可。然而这些看似最基础的信息,却频频被应届生遗漏。记者发现,“马大哈”们仅专注于实习经历、培训证书等闪光点的描述,而忽略了一些个人基本信息,特别是籍贯、年龄、求职意向这三项遗漏最多,而一些公司对于毕业生的籍贯/户口等非常关注。有毕业生甚至认为,“我是应届毕业生,就不用写出生年月了”。另外一些硕士/博士毕业生则认为“只需要写最高教育经历”,其实,一般来说高中以后的教育经历,包括大专、本科、硕士等都必须详细罗列。1 ?/ k, x; V9 [: ]+ u7 o
信息过全暴露安全隐患/ Q" W0 R* Q: D, T" J6 e6 y
与以上相反,一些毕业生的简历矫枉过正,信息过于全面,竟然把身份证号码也写了上去。在大型招聘会上,一些不负责任的公司将挑剩下的简历乱扔,简历上的身份证号码以及附带的身份证复印件都有可能给意图不良的人可乘之机,极不安全。: X* _7 P$ a: O* i7 ~& t1 {
此外,有些毕业生的简历写得太详细,罗列了很多不必要的,或者是应该筛减的信息。比如有人罗列了大学四年的专业课程,有人详细罗列了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的时间、刊号,更有人将3年研究生期间的研究项目全部写上,多达数百字,让简历繁复罗嗦没有重点,看起来较为压抑。/ P5 N* T8 \$ N8 j Y
个性描述变成“形容词大本营”$ D' R: C+ Q6 i* H% t' L3 g& L+ U
很多应届生简历的最后一项都是对自己性格特点的描述,然而这类描述几乎成了褒义形容词的堆砌,千篇一律:“本人个性外向活泼,沟通能力强,能与人和睦相处,好学谦逊,诚实正直,勤奋努力,认真负责,细心耐心,能在压力下工作,喜爱音乐、运动……”HR在看到几百份描述相似的简历后,对这一项往往不太感兴趣了。4 M; R' o) D) h5 |/ c/ H3 @3 a
华东政法大学硕士毕业生小张意识到了这点,于是她索性筛除了“个人特点”一栏,可是HR们看了她干巴巴的简历后表示,她的简历只有“骨头”没有“血肉”。
0 Q9 P: _& ~" [5 X* a 其实,个性特点是个人“软技能”的体现,这点被越来越多的公司所重视。HR看个人特点的描述,目的有二:一是为了了解求职者的性格以及价值观是否和公司的企业文化相符合。比如一些公司倡导“环保与自然”,一些公司强调“工作即兴趣”,一些公司考察“是否能承受高压的工作环境”,另外一些公司提倡“创新精神”,还有一些公司更喜欢“创业精神”……于是,个性特点一栏的描写非常重要,真实地展示自我,寻找到真正与自己职业价值观匹配的公司,也是将来是否能开心工作的保证。二是了解求职者的个性是否符合岗位要求。比如招聘会计,需要对方细心缜密,对数字敏感;招聘文员,需要认真负责,听从安排;招聘行政助理,则需要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太有创意和想法的人才是留不住的;而从事一些研发、设计类的职位,则需要有创新意识,能在压力下工作。
- B% b4 }( v4 c8 V# O" u1 i0 R 求职宣言“表忠心”( c$ C& T& Y! V% @! I
“公司给我一个机会,我将回报公司一份业绩”,“今天公司给我一份职业,明天我为公司开创一片事业”……很多应届生们为了“表忠心”,纷纷在简历最后写上求职宣言,让HR看了觉得非常可笑。( Q. g! K4 M$ Z. Y1 N& `. X& E
这里提醒应届生,在HR心中,广告标语式的“宣言”比较空洞,而且大多雷同,不要也罢。也许朴实真诚的话语更能打动企业招聘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