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9月17日电 (记者 常红)近日中国社科院发布首部《社会管理蓝皮书——中国社会管理创新报告》。报告认为,社会组织发育程度是衡量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标志。社会组织注册困难,注册门槛高、准入成本高外,社会组织很难找到主管部门,发展空间狭小。多数社会组织不完全具备组织性、非政府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和志愿性等基本特征。有的演变为商业组织。社会组织的行政化和商业化倾向明显。 社会组织是新时期党的重要执政基础,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是国家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组织的发育、发展、健全程度是衡量社会管理是否完善、行政体制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组织获得了长足发展,但总体发展水平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社会组织的发展面临着诸多的困境和阻碍,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 一是认识性偏差。各级党政机关,包括领导干部,对社会组织的认识是复杂的、矛盾的、敏感的和慎重的。从社会层面,包括公众的看法,对社会组织的认识是陌生的、不理解的、偏差的甚至是歧视的。 二是结构性缺陷。社会组织与政府组织和企业相比,数量偏少,实力偏小,资金缺乏,能力不强,效率不高,内部管理不规范等。社会组织的公益活动规模、吸纳就业能力和国民经济贡献度不大。 三是体制性障碍。缺乏全面规范的社会组织的法律,境外非政府组织在华活动,也无登记、管理的法律法规,造成一些地方采取“不承认、不接触、不取缔”的三不政策。社会组织获取政府补贴或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还没有法定渠道和制度,政府职能中哪些职能可以转移给社会组织,缺乏明确的政策和措施,导致行政管理部门向社会组织转移的职能不够。 四是发展性困境。首先是注册困惑。社会组织注册困难。除注册门槛高、准入成本高外,社会组织很难找到主管部门,发展空间狭小。第二是定位困惑。多数社会组织不完全具备组织性、非政府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和志愿性等基本特征。有的演变为“二政府”、“三政府”,有的演变为商业组织。社会组织的行政化和商业化倾向明显。第三是资金困惑。由于社会组织的公益性和非营利性得不到政府认可,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并不为政府普遍认同,甚至存在体制和政策上的障碍,致使政府与社会组织难以形成伙伴关系,政府的非公共职能无法转移给社会组织,社会组织也无法获得政府资金上的资助。另一方面,政府的税赋政策却按照企业一样对待,更加剧了社会组织资金严重不足。第四是人才困惑。很多社会组织工资少、待遇低、办公条件差、职业发展前景不明,没有象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一样的工资制度、人事制度、户口制度、职称制度、外事制度等,对优秀人才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从而影响社会组织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 M$ C! ]+ y% V+ D: }8 ^4 S1 t
" ?( g" X) ?, M- v2 A本文来源:http://society.people.com.cn/n/2012/0917/c86800-1902874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