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招聘社工的可行性还有待商榷, X: L O) s ~3 C
2012年10月17日15:00 慈善公益报 % T- y4 `. n9 n$ T+ D/ v0 t. p ! X9 f' @* H9 L" R: D 10月11日,由北京市政府出资,为社会组织招聘的12名社会工作者已正式与市红十字会签约,分赴各岗位。该举措主要是针对民间社会组织“人财两缺”的难题,探索为“枢纽型”社会组织招聘社会工作者而实施的。首批受益的社会组织包括市红会下属的蓝天救援队、抗癌乐园等8个社会组织,预计今年北京市将为16家枢纽型社会组织招聘200人。北京市社工委社会组织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政府购买岗位、服务,能够缓解社会组织“缺人”、“缺钱”的窘境。今年是枢纽型社会组织中聘用社会工作者试点的第一年,今后如何推广则要视本次试点情况而定。中民研究团队认为:仅仅16家“受益”组织和200人也还是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的,毕竟社会组织太“缺人”,太“缺钱”。另外,当前国内社会组织种类多样,如果试点的只有市红会下属的社会组织,那么试点效果对所有各类社会组织并不具有普遍参考意义。同时,选择“受益”社会组织的标准是什么?招聘人员合同届满后的未来保障又如何?该举措有没有延续性和可行性?这些都是很值得商榷的问题。; S% O& u* K1 m% Y; r
(责任编辑:王瑶) 0 F \; O3 n/ b- F2 }8 s' W" }; o. w8 `! }- w$ P) L" a0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