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小组工作技巧 一、沟通与互动技巧(两个层面:与组员沟通、促进组员沟通) 1、与组员沟通技巧: 1)营造轻松、安全的氛围(语言表情等), 2)专注与倾听(传达尊重接纳), 3)积极回应(复述), 4)适当自我表露(以促进坦陈问题和需要), 5)对信息进行磋商(弄清和正确理解), 6)适当帮助梳理(非评判性帮助梳理发言), 7)及时进行小结(归纳要点) 2、促进组员沟通技巧: 1)提醒相互倾听(注意现场安静), 2)鼓励相互表达(沉默者接纳感受,适当控制机会), 3)帮助相互理解(细微处沟通), 4)促进相互回馈(鼓励分享回应), 5)示范引导(以自身诱导模仿如提问技巧和回馈方式) 二:小组讨论技巧 目标与活动方案确定、问题解决都会用到;有助于组员参与小组事务、激发对小组兴趣、运用集体力量与决策解决小组和组员问题。主要有事前准备和主持两个方面。 1、小组讨论的事前准备技巧: 1)选择合适主题(明确,考虑发展进程、组特质、目标和组员能力), 2)注意主题措辞(事实性、价值性、推测性、政策性问题不同措辞), 3)选择合适讨论形式(公开讨论、陪席式、座谈会、质询会), 4)安排活动环境(场地、座位等), 5)挑选合适参与者(及与主持人角色分配), 6)准备好讨论草案(讨论目标、素材、场地及设施准备清单、时间分配掌握) 2、主持小组讨论技巧: 1)开场(介绍认识熟悉,引出主题,规则及要求), 2)了解(理解), 3)提问(5种类型:封闭式(“是不是”)、探究回答型(“描述/告诉/解释”)、重新定向型(引向其他组员)、反馈和阐述型(寻求总结)、开放式(“怎样/为什么”), 4)鼓励(不逼而是注意、重复、支持), 5)限制(询问其他人、切断话题或打岔、限定发言时间或调整次序), 6)沉默(组员自行判断), 7)中立(提供问题/资料信息/利弊分析或事实论述,不给答案/决断), 8)摘述(段落结束、主题被岔开、变换主题、组员发言过长、发言过于复杂或宽泛、意见对立或争执很久、发言声音过小、语言出现障碍8种情况,摘要发言应简要明晰、摘要后要征求发言者意见), 9)引导(暗示方向、提示重点、再强调程序;两个注意:一注意把握程序(按确定问题—分析问题—寻找和评价解决方法—选择一种方法的进程去展开,围绕如何解决问题可采用头脑风暴法),二要妥善处理发生的冲突(难以化解时可考虑民主表决);三个避免:指定发言——社工中心,轮流发言——组员未准备好而简单应付或生抵触,单刀直入和刨根问底——尴尬难堪), 10)结束(问题归纳、意见建议组织、形成结论;详细全面,阐述分析评价和研究,指出要应用的方法) 三:治疗技巧 一般有三种:直接干预法、间接干预法、小组外在力量法 1、直接干预法(社工以治疗者角色直接影响组员行为,发生在小组自身还缺乏相应资源和经验、无法协助组员解决面对的问题时,或个别组员孤立于小组之外时): 1)作为核心人物运用自身权威和组员信任,关心、鼓舞,帮助和影响改变行为; 2)作为规范及规章制度的象征性人物,通过赞扬奖励等正向促成或警告惩罚等抑制措施改变行为; 3)作为角色分配者规定角色及其要求和关联、引导进入、鼓励和训练履行。 2、间接干预法(社工干预小组过程、利用小组影响来间接影响和改变组员,更重要): 1)利用小组治疗元素, 2)运用角色扮演方法, 3)运用行为改变技巧, 4)使用家庭作业(增强组外行为责任感和经验学习机会), 5)运用结构化组员角色技巧(培育小组冲突协调者和行动领袖、鼓励支持参与者角色扮演,帮助组员从“替罪羔羊”、“说大话者”等破坏性角色中解脱出来重新定位角色)。 3、小组外在力量法(借助小组之外的力量——小组外活动、与组员有显著关系的外部人员、组员所属社会体系和社会环境——来影响组员和小组)。社工实际扮演辩护者、仲裁者、中间人、评议员的多重角色;需注意避免组员不在场的情况下作出重大决定,及将外在力量的需要置于组员之上侵犯其利益。 四:活动设计技巧 小组活动在小组工作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活动设计技巧也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技巧 (1)扣紧小组目标(围绕总目标或最终目标、与各阶段相适应,如初期可设计自我/相互介绍、寻求朋友、集体歌唱、做游戏等,中期可设计角色扮演/互换/冲突的情景剧,注意保持阶段性目标和最终目标的一致性) (2)考虑组员特征及能力(各方面个体性特征、社会关系及文化背景、成长经历及问题,以及能力) (3)小组活动11个基本要素: 1)目标(总体性和阶段性), 2)参与者(年龄性别职业文化背景等), 3)规模(参加人数), 4)时间分配, 5)组员角色扮演和互换, 6)环境设计(场地设施等), 7)资源供应与经费预算, 8)强度分布, 9)预期结果, 10)防止和处理意外事件预案, 11)总结与奖励 (4)经验分享环节。不同阶段的活动方案都应包含,也是社会工作者评估活动是否达到预期目的的环节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