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748|回复: 4

[华中] (遂昌)透视“不差钱”老人拾荒现象: 捡的是垃圾拾的是心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7 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透视“不差钱”老人拾荒现象: 捡的是垃圾拾的是心慌
8 ^6 i9 h- P6 c1 m5 A" ~
                                                                            2012-11-06 20:43来源:人民网 0 r' i2 o" b- l9 O3 E

' ]; j* `9 _( O; B8 v8 F        相信不少居民对小区出现的这一幕并不陌生:一两位老人,或结伴出行,或单独出动,手拿大塑料袋或蛇皮袋,在小区的各个垃圾桶前挑挑拣拣,挑到了可以卖到废品收购站的纸箱子、塑料瓶等废品,便往袋子里一塞。许多人包括老人自己对此都解释说,这是平日里节俭习惯了。然而,事实的真相真是这样吗?

# o: Q7 L  T! s  s; M  社区新村不乏“拾荒老人”身影
" ~0 O) S0 E; X9 u7 [5 c- X8 O
  60多岁的周阿姨是南尖社区的楼组长。这个看起来颇有“政治觉悟”的身份,让人很难把周阿姨与“拾荒老人”联系在一起。但南尖社区上至社工下至业主都知道,周阿姨虽然有退休金,却同时有着爱捡垃圾的癖好。
: ~5 [$ D8 y+ O7 k  日前上午,记者来到小区时,正好遇上周阿姨拿着大塑料袋在各个垃圾桶前转悠,袋子里已经装着不少老人拣来的小纸盒子。“不偷不抢,既能贴补家用,又低碳环保,不是蛮好?”面对记者和社工,周阿姨似乎有点不好意思,“就随便捡捡,我这就要回家了。”在周阿姨家门口,记者想进周阿姨家看看,但老人婉拒后便匆匆关上了门。匆忙一瞥之下,记者还是看到了在老人家里,各种纸箱子塑料品等废品已经快堆到了天花板上。对老人知根知底的社工介绍说,老人有点“怪怪的”,“捡来这么多废品就卖掉小部分,其余的都这么堆在房间里,门都不能完全打开,卫生问题是小,万一发生点火灾可怎么办?”
6 Z; _/ d3 X" o4 C5 j4 w6 H+ n  其实在南尖社区,像周阿姨这样衣食无忧但酷爱捡垃圾的老人还有好几个。据社工介绍,以前小区还有一位80多岁的独居老太,每天几乎都把小区道路上的垃圾箱给“包干”了,“她可不像周阿姨那样随手捡废品,而是整个身子都探到垃圾桶里去翻,我们每次看见她这样,都劝‘年纪这么大了,桶又这么深,万一一头栽了进去,可怎么办?’,可她老人家就是不听,后来我们才了解到,老人其实想多攒点钱防老。”3 H$ p& \, e# _4 s- B, c% n
  从古运河社区、兴隆桥社区、塔影二村等多个社区得悉,许多社区尤其是那些以老新村或农民安居房为主的社区,都或多或少存在着“拾荒老人”现象。这些老人大多衣食无忧,不与小辈们住在一起,在捡垃圾这个问题上虽遭遇小辈的极力反对,却颇为固执。塔影二村原来有一位80多岁且独居的周老太特别爱捡垃圾,到最后垃圾堆得满屋子,臭不可闻却依旧不为所动。直到屋子因纸箱子太多连续失了两次火,老太才被儿子给强行接走。$ Q4 u4 A3 ~( I, y! |7 M5 I0 c2 f
  “垃圾收藏症”背后其实是心理荒芜" ^; w3 _, i  v* x6 Q& G, Q4 V
  老人不差钱,为何爱拾荒?面对这个问题,“拾荒老人”的回答都不约而同:“环保”、“闲着无聊”、“节约惯了”如此种种。然而,社区负责人、心理医生和法院老年庭的法官都看法一致:表面上看老人是有“垃圾收藏症”的怪癖,其背后的心理诉求才真正应该关注。南尖社区书记吴韶给记者讲了小区里另一位虽不爱捡垃圾,却酷爱养宠物的独居老人。她说,这位80多岁的段老伯在家里养了两条狗、一只猫,由于不注重动物卫生,“屋子里臭气熏天,整个楼道都是股怪味道,居民意见很大。”在几个月磨嘴皮子的过程中,吴韶发现,为了养宠物的事儿,老人没事就爱到社区来闹,“有时投诉物业,有时就跟社工们东拉西扯,其实老人就是太寂寞了,想找人说说话。”
3 ]( q; z' \; Y$ n' E3 m. E  “老人爱捡垃圾背后的精神赡养问题,值得全社会引起重视。”北塘法院老年合议庭的高鑫法官,处理涉及老人的权益纠纷已有10多年。他说,与以往老年人案件中往往涉及赡养费等物质纠纷不同,近年来涉及精神赡养的老年人官司是逐年增多。在法官调查或诉前调解时,老人往往都会跟法官表示,自己根本不缺房也不缺钱,但就是被子女不闻不问的做法伤了心。既然不能明着向孩子求关爱,不少老人只能通过打官司的方式向儿女“敲山震虎”。除了缺关爱外,“老人拾荒其实也涉及自我价值认同的缺失。”. W9 Z0 O# f+ [' E8 ?' U! Q8 }$ z2 F
  兴隆桥社区胡书记介绍说,社区里就曾有一对90多岁的老夫妇,退休之后放着每月有上万元退休金的清闲日子不过,到处捡垃圾,攒下来的钱就为了捐款,“老两口私下曾说,这样做就是为了证明自己老了,但不是没用。”高鑫也说:“用囤积或卖掉废品,来获得自我价值的证明,在不少老人心里,这一点其实非常重要。”
; Y8 T( S1 \: _/ O6 L+ W) K* F  社区服务再好,终究不能替代亲情关爱
4 Z" v/ }- ?" L* \6 _3 c. X2 ?  “年轻时最在乎什么,现在又在乎什么?”“最开心的事是什么?”重阳节前夕,央视这组特别策划的节目,引起广泛热议。画面显示出一幅幅幸福温馨的场景,却也出现了让年轻人汗颜的回答―――“恨不得快死!死倒不怕。”
& A8 ^& Z: d6 e! C8 x- |( O  这样的回答,联系小区里老人拾荒的落寞背影,让人不禁心酸。在记者采访的多个社区,社工和社区干部们为了让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加充实,都做了许多努力。仁和社区老年大学是山北地区首个社区办的老年大学。目前共开设有歌唱班、舞蹈班、电脑班和书画班4个班级,共计学员120人左右。2年来,仁和社区老人大学共计服务了12000人次。惠华社区与欢乐义工心理健康专员(德瑞姆心理教育无锡校友会)共同携手创办了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幸福百老会”,通过专业的人员和方式,排解新村中独居老人和困难老年家庭的困难。目前,这个项目共吸引10多个有资质的心理学专业人才,已为75位老人进行了服务。1 W) y! D$ W$ N2 s3 z# j3 |" R
  活动虽然取得了不错的反响,然而,社工们看法都惊人得一致―――社区服务再好,对老人再关爱,也不如儿女的亲情关怀。“儿女一个真心的电话,也比我们天天上门送温暖,要来得有效得多。”一位社区志愿者说。高鑫法官也认为,虽然老人精神赡养问题是个社会大问题,但至少年轻人可以从自己做起,从对更年轻一辈的言传身教做起,“跟你种花一样,你对花怎么样,花长出来就是什么样。尊老爱幼的观念培养,也要从家庭内部开始,从娃娃抓起。”( L; M! O' e$ q! s) G9 h1 I
0 {, H% M1 W6 W  T7 K

" M8 O8 p/ _! H' e, _) x. t* y3 q; N

. W& z  F5 L# a; @" _/ w: x% ]) Y1 ~% ]1 o) g( [
原文链接:http://news.xinmin.cn/shehui/2012/11/06/17063843.html
# Y' i' Y' D- D1 b) R* U  o2 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7 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精神赡养问题& y  W- u$ b8 a, R4 ~

3 N- N/ J. {; B9 X; _& m4 c9 h工作的繁忙,为现实奔波,忽略了父母在家里对我们隐隐的期待,挂念、关心在父母心中沉积,我们那,有多少时间能够想到父母,想到他们对自己的心,一个小小的愿望:常回家看看,我们应该尽量地去满足。
; w& D! |5 f% O+ M5 I+ E有时候时光很快,有时候时间很慢。父母思念我们的时候,时间对于他们是如此漫长,而和作为子女的我们呆在一起的时候却如此匆忙。! w+ }$ R, p" |8 D& \2 U
不要为自己找太多借口,有事没事都常回家看看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7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常肥家看看···
7 `4 A) ?; b3 G  T这句话说的好啊,社区服务再好,也不能替代亲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8 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常回家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11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是社区服务再好,也代替不了亲情啊。
& ~$ t1 d7 f9 C4 N0 N% T! m也许做不到时时伴随在左右,但至少常打个电话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5-4-22 23:24 , Processed in 0.044958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