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4052|回复: 0

[新闻媒体报道] 昌和公益坊:成就公益产业的苏州样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0-28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昌和公益坊:成就公益产业的苏州样本

走进位于十梓街的昌和公益坊,不算宽敞的客厅内摆放着多个展示牌,而仔细阅读墙壁上满贴的各类图标,你会发现,所有的展示牌与图标都是不同社会组织的介绍信息,而它们有一个共性——公益。

有更多生活安定了的苏州人,开始考虑如何以己所能,去帮助别人,为社会出点力,做点事,于是,近年来各类社会化公益组织蓬勃兴起,它们充满激情和创意,服务更灵活、更贴近社会需求。如何对这些大小不一、活力有余而规范不足的社会组织进行孵化培育,发掘基层社会的创意与能量,使其成为政府的“好帮手”、民众的“好伙伴”,苏州市姑苏区双塔街道社会组织产业园—— “昌和公益坊”的应运而生,令人眼前一亮。产业园通过政策指导、创投引领、项目扶持、互助合作等方式扶持社会组织生存发展,并使其中的优秀成熟者脱颖而出,承接部分公共服务功能,为百姓提供更为规范可信、更加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

社会组织唱响公益集结号

公益坊里有一抹跳动的绿色,他们都是来自“姑苏小青团”青年志愿者服务中心的青年志愿者。“小青团”,是取青年团员的意思,同时又把苏州传统美食青团子拟人化处理,呈现苏州地方个性。

张煜菁是“小青团”中的一个“小团子”,也是地地道道的苏州小姑娘。三年前大学毕业后,她就加入了大学生“村官”的队伍,在社区工作。别看她外表柔弱,但是做起事来却十分干练,有件事她风雨无阻地已经坚持了三年,那就是与独居老人高玲娣结对提供志愿服务。

77岁高龄的高阿婆在老伴6年前过世后成了独居老人,女儿因为忙于工作和家庭,不能时常回家探望,很多时候老太太只能一个人冷冷清清待在家里,十分的寂寞,张煜菁就在这时出现在了高玲娣的生活中。

每天张煜菁都要到高阿婆家中看望一回,有时候陪老人唠唠嗑,有时候给老人择择菜,还有时候陪着老人一起散步外出、到邻居家串串门。“今天买的什么菜呀”、“快过年了,要不要去烫个头发呀”、“百花洲里梅花开得好,我陪你去散散步吧”,这些贴心话温暖着老人,让原本孤寂的老人慢慢展露笑容,性格也开朗了,还竟然交到了不少老年朋友。

去年高阿婆出门被电瓶车撞倒,张煜菁第一时间赶到医院,陪着老人就医、拍片、取药,医生和护士都以为她是高阿婆的亲孙女呢。“她每天都来提醒我换药、吃药,有时候比我还唠叨呢。”高阿婆满脸幸福地“抱怨”着张煜菁的细心。

像张煜菁这样的“小团子”,在“姑苏小青团”里还有很多,他们积极参与爱心家教、便民维修、心理援助等多项服务项目。

今年3月,“小青团”青年志愿者服务中心转入昌和公益坊,从此这个拥有志愿者分支队伍22个、已注册青年志愿者2000多人、服务项目达13大类的公益组织有了自己的“家”。据双塔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赵斌介绍,像“小青团”这样的社会公益组织,自今年3月公益坊正式投入运行以来,已有19家进驻,还有4家正在积极准备手续,马上加入这个大本营。公益坊这些组织服务的项目,涵盖了帮困、助残、助老、助学、帮助青少年、关注困难群体等方方面面。

“在选择进驻昌和公益坊的公益组织上,我们都是有针对性的。”赵斌介绍,在已进驻的组织中,部分社会组织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规模,但缺乏规范性、可持续性、自主发展性等问题,它们可以借助公益坊内的“乐助公益创意研发中心”等专业性、枢纽型社会组织,为他们提供智力创意、团队管理等方面的支持,或者借助园内商协会之家下众多热心公益事业的企业获得公益资金、公益项目的支持。

“我们希望通过公益坊内各个组织的互补,实现公益组织的自我筹资、自我管理、自我造血能力,并能借助良好的运转逐步发展成为以解决社会问题为目标的成熟规范的社会企业。”

公益创投助推草根公益组织发展

去年,一位身穿环卫工背心的老人坐在路边绿化带旁的水泥台阶上,与孙女街头鼻吻的温馨照片令无数网友动容,而照片的来源,是一个名叫“爱在清‘尘’”的微博主页。

很多人不知道,这个“爱在清‘尘’”其实不只是一个微博主页,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公益创投项目,由双塔街道定慧寺巷社区发起,希望通过该项目引导人们去关注身边这些“城市美容师”们的工作和生活状态。

戴亮是乐助社工事务所的项目主管,也是爱在清“尘”项目的参与者之一。当初接触这个项目时,他就觉得这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他们在对环卫工人的健康状况调查中发现,环卫工人中慢性呼吸道疾病、各种皮肤病的患病率远远高于常人。“他们自身的健康意识薄弱,对生活和工作环境给身体带来的危害所知甚少,有时因为收入低甚至不愿去看病。他们多数是背井离乡的外来务工者,他们的辛勤劳动换来了城市的洁净,却往往得不到起码的尊重。”

通过一系列方案的设计,最终爱在清“尘”项目参加了去年苏州市公益创投比赛,并在147个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在项目启动仪式上,爱在清“尘”公益团队举办了以防寒保暖为主题的送温暖活动,15名环卫工每人都兴高采烈地领取了一套精心准备的御寒用品,“这条围巾我早就看中了,当时看着40元的标价没舍得买,没想到你们想得这么周到!”环卫工人严友琴拿到“爱心御寒套装”时又惊又喜。双塔卫生所的全科医生还为环卫工人们进行了诊疗服务,对他们常见的疾病进行了细致讲解,还为每一个人建立了社区健康档案。

这种由社区草根公益团队设计公益项目,参加公益创投比赛中标的,双塔街道还有很多,很多社区草根公益团队的发展目前最主要的还是急需资金的支持。有时候一个好的公益创意、公益项目,可能苦于没有资金支持而流产,现在通过公益创投活动由政府出资扶持,能较好地解决草根公益组织发展初期开展公益活动面临的资金问题,更好地推动社区草根公益组织的发展。据统计,2012年,苏州全市共投入1835万元福彩公益金,支持134个公益项目,受益人群超过10万人,并通过举办公益创投展示活动,进一步放大公益创投成效,扩大社会影响力。

借助公益创投,不少公益组织得到了迅速发展,如“幸福呼”公益团队,在中标公益创投,开展相应公益活动之后,就开始考虑如何实现自我造血,即离开公益创投之后,“幸福呼”怎样才能继续活下去。团队负责人介绍,未来的“幸福呼”将立足于民办非企业单位,瞄准社会企业定位,将其公益产品推向市场,为更多有需要的社区老年人提供精细、专业、贴心的服务。

居民享服务,政府来埋单

前段时间,观前地区一家服装店员工下班时用电动自行车带人,后座上的人摔下车,后脑勺着地造成脑震荡,用去医疗费9万多元,向店老板要求赔偿。而店老板认为这是下班途中发生的事,与商店无关。于是,受伤方的亲属来到服装店封门闹事。

观前派出所调解员项国庆通过调查了解到,事故是骑车带人违反交通规则而造成,与店老板没有直接关系;可店老板没有与员工签署劳动合同的不规范用工行为,导致员工不能依法享受医保,其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因此,店方应该给予适当补偿。通过耐心调解,店方补偿了受伤员工医疗费3万元,同时,商店员工发动爱心募捐,为受伤者筹集到9000元爱心款,比较圆满地解决了这起纠纷。

在公益坊人本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每周的工作例会上,项国庆汇报了本周工作,原来,他既是观前派出所调解员,也是“人本社工”的一名专职社工。成立于2010年4月的“人本社工”,是苏州市首家民间综合性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也是华东地区较早成立的公益性社工机构之一,其内容是专业参与社会管理,推进社会政策,维护受助者的合法权益。

谈到“人本社工”的运作形式,中心秘书长庄茂荣介绍,中心主要资金来自政府购买服务项目,通过政府埋单,中心提供服务的方式,协助相关部门解决百姓日常纠纷的调解需求。在工作要求上,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同时也可以让政府部门从繁重的事务性工作中抽身出来,交由第三方专业社会组织承接,政府只负责监督考核,可以明显优化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效率。

昌和公益坊中不少社会组织都有政府购买服务的项目,如华悦山水心理咨询中心、创业能量站等,采用这种模式,可以说在资金支持、政策配套、服务监管上都会有所提升,一举多得。

有了好的发展理念和办公环境,昌和公益坊自然不愁没有公益组织进驻,目前有不少社会组织纷纷投来橄榄枝,希望能进驻,有些甚至在其他城市服务的,如“欣耕工坊”,在上海服务了数年,已经形成了社会企业雏形,是可以通过自身活动来维持资金运转的成熟公益组织,在看到公益坊的发展理念后,主动到苏州来开辟新的发展领域。

“未来的昌和公益坊,将是一个汇集先进公益理念,提供优质公益服务的社会组织大本营,是可以成就公益产业的苏州样本,目前,全市范围内已建起社会组织孵化园13家,在建6家,我们将通过出台扶持政策,形成‘苏州市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基地集群’;相信伴随着苏州社会建设的日新月异,社会组织接棒公共服务必将呈现出更多的精彩和期待。”苏州市民政局副局长陈燕颜如是说。


来源:《中国社会组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4-12-26 02:30 , Processed in 0.041643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