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光明新区的深圳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市二职校),教育与国际部部长边昭彬打开手机,点出一条微信,“教育部正在酝酿高考制度改革,届时,50%的大学将朝着应用型大学转型,中职生将更大规模地参加高考,取得本科、硕士学历的人数也会大大增加。这对于我们中职教育来说,意义深远。”
作为市二职校教育与国际部部长,他和一群年轻老师正在探索一个新的专业领域:社区服务与管理专业(以下简称社管专业)。在3月开展的深圳市社工周活动中,该校与深圳市社工协会签订了“校社合作协议”。
将社工人才培养,放在职业教育发展新出路的大背景下,更具有现实意义。当今社会,以服务社会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处于既突出又尴尬的位置,突出的是可以根据人才需求的市场变化迅速调整人才培养的层次和能力,尴尬的是市场发展的领先性、多变性和学校教育周期较长、较固定的矛盾。
在中职阶段探索社工专业教育,尚无太多成熟经验,但无疑为中职教育专业规划如何切入时代发展需求提供了新的思路。
具备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及实务技巧的专业人员紧缺
“创办社区服务与管理专业,这对于我们学校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挑战性工作。”边昭彬回忆,在2011年,学校共有13个专业。调整之前,边昭彬和同事们对不少中职院校开设的专业进行过调查,发现深圳市很多中职学校70%以上专业都是重复建设。但中职学校开设社会专业的非常少。
2013年,市二职校进行专业调整,13个专业一下撤并成了5个大专业,唯一一个新增的专业就是社区服务与管理专业,2013年招了第一届学生,两个班级86人。
社会学专业研究生毕业的冯颖在前期专业筹建阶段来到学校,她参与了前期的调研工作,对于新专业发展前景以及现实困境有自己的看法。“我们调查的数据表明,伴随着社区建设的大力发展,社区工作各个层次的人才供不应求。”
她列出一组数据:如果每个社区服务中心招收2个行政助理或社工助理,深圳未来两年成立的700家社区服务中心需要行政助理或社工助理1400名,但是目前每年该专业毕业的中职生不到100名。记者也了解到,现在深圳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共有2家学校开设了该专业,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该专业每年招收学生80—100名。
冯颖告诉记者,目前社区工作者学历层次不齐,“专科以上学历加上两年的工作年限经考试合格后能够拿到助理社工师证,从事岗位是一线社工。中职阶段的学生大都专业不对口,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从事的岗位大都为社工机构或社区服务中心社工助理、行政助理。”
对于这一点,在一家社工机构从事招聘工作的邓岩深有体会。“我们主要是招聘社工专业的,其次是有社工证非社工专业的。有时招聘完全符合条件的社工比较难,督导会提出相关专业要求,用人单位也会提出要求,众口难调。”
另一个现状则是,由于深圳高校少,社工专业毕业生少,社区工作人员大部分是从内地高校毕业后来深,由于生活成本等现实压力、以及内地社会工作的推进对社工人才的需求等原因,深圳社工稳定性差,流动率高也是不争的事实。
此外,这些社工对深圳的社情民意尚有适应的过程。几家机构的总干事均透露,内地社工行业发展速度缓慢,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落后于现实工作的需要,而且往往重理论轻实践,很多大学毕业生来深圳后,必须经历培训后才上岗。
冯颖分析,本土社工人才培养规模小,需求量却巨大,具备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以及实务技能的专业人员紧缺。
社工教育要重视实务性和本土化
边昭彬感慨,“这些现象,既让我们感到欣喜,又让我们压力重重,欣喜的是从业资格的限制让学生专业优势更加明显,这对于他们就业、升学、职业生涯的发展无疑是件好事,但也给我们的课程设置、教学设计带来更高的要求。”
他告诉记者,中职学校的社管专业相关课程没有任何模式可供参考,也没有中职类的社工教材。边昭彬强调在人才培养中需具有的公共基础能力,专业基础能力和专业核心能力。“公共基础能力,例如交流沟通能力,是学生将来就业的敲门砖;专业基础能力能让学生有进一步提升空间;专业核心能力是学生立足社会的决定因素。”
目前,该校有专业老师5名,其中两名是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冯颖介绍,下一步将再扩大教师队伍,引进技能型实践型专家授课,还考虑在学校设立诸如深圳市社会工作者协会以及一些资质较好的社工机构的工作室,进行课题研究,提升教师队伍的科研水平。
在进入市二职校做专职教师前,王建福是某社工机构派驻到该校的一名社工。从内地某所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毕业的他坦言,社工工作与当年在学校所学并不一致,“可以说是颠覆了我们自己原来学到的知识。大学阶段侧重的是人的思维能力、研究能力,更偏向于学术型,但这种人才需求很少,大量的一线社工岗位更需要的是实践操作能力。”在一线社工岗位服务的工作经历也对他现阶段的教学产生了很大影响,他注重教给学生们一些实用技巧。
冯颖在上社会调查实训时也发现,如果教给学生们理论,学生不爱听也很难理解,“他们不愿意认知,但是教他们怎么设计问卷,发放问卷,做访谈,学生很感兴趣,实践上做得不错。”
对于社工人才培养,不少专家都表示,社工教育要着力于社工人才核心竞争力的培养,要重视实务性和本土化要求,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
采访中,边昭彬也数次提及核心能力课程的重要性。“我们一方面引入社会工作类课程,也增加实务类课程比例,课程设置更符合实际工作岗位需要。”他举例:社区工作者经常需要开拓各种资源、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但是原本的《公共关系》课程更侧重于理论知识,而将其改为《公共关系实务》更侧重于让学生如何掌握社交礼仪、沟通技巧、活动策划等方面的技巧。
按照计划,这一批社管专业学生马上将参加为期一个月的校外实践。“已经有社工机构愿意接受我们的学生。社会工作强调得更多的是言传身教培养,培养专业理念。第一年的实习主要是职业体验,跟班观察,并不涉及到具体的操作。第二年专业实习2个月,第三年顶岗实习6个月。”冯颖强调,由于深圳社工行业发展走在前沿,社管专业教育也有着内地城市无可比拟的实践场地等方便优势。
据了解,近期市社工协会与市二职校签订的“校社合作协议”,市社工协会将与市二职校开展为期3年的合作,共同设置具有实用性的社会工作课程。市社工协会将充分发挥行业统筹功能,链接会员单位运营的社区服务中心为市二职校学生提供社区实训的学习实践机会,为教师们提供师资培训基地。
对于中职生到机构实训,一家机构负责人坦言,机构乐意参与社工人才培养,但中职阶段学生年龄小,需要考虑到安全问题,且实习也是一个相互的过程,机构需要一定的成本精力,这些都需要设计科学的合作模式。
亟待建立专业晋升渠道
中职学校的社管专业未来就业方向如何,学生是否有机会继续进行大专和本科教育乃至研究生教育的学习?这也许是广大家长更为关心的问题。事实上,这一话题已经涉及到中职社管专业学生的职业定位,以及未来长远出路问题。
“在开设专业之前,我们也在思考,学生毕业后能做什么?需要什么样的能力,该如何培养转化到课程设置上?目前来看,为他们量身定制的是社区服务中心的社工助理、行政助理岗位。”冯颖解释,中国社工发展起步阶段,基层工作占了大部分,需要大量的基层工作社工。“我们定位非常明确,跟高等教育错位竞争,在就业入口处就不存在竞争。”
她强调,中职学生绝大多数是深圳户籍,熟悉风土人情,更容易融入社区,在社工专业人才流失严重的情况下,必须重视本土人才的培养。
记者了解到,深圳社区服务中心一般是4名社工加2名辅助人员的人员配置,社工助理是社工第二梯队,月薪在2800元左右。深圳市光明新区壹家亲社工服务中心总干事许礼鹏以所在机构为例,“社工助理大多是中职毕业的学生,是从社区招聘过来的,要有村委推荐。”
除了直接就业外,社管专业的中职生们还有哪些出路?边昭彬介绍,目前,社管专业学生的主要出口还是继续参加高考,按照中职学校高考的正常比例,能够考上高职的在35%—40%,根据现在的高考改革趋势,相信将来能够参加高考的学生比例还会增加。
此外,就市二职校来说,该校正与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学校洽谈在社区服务专业的国际合作,希望更多的社管专业学生能够有机会进入发展更为成熟的国际社区发展领域。2014年,二职校计划在出国班招生计划中拿出10个名额用于定向出国专业人才培养,学校在招生时就会对学生的英语能力进行一定的限制,进校后根据学生实际进行英语等方面的专门培训。
不过,一方面前景看好,另一方面,中职阶段的社工培养也存在考证难、升造学校专业衔接有待建立等问题。
边昭彬告诉记者,按照规定申报社工师需要大专以上学历,中职阶段可以申报的是社工员证,但深圳现在没有这一等级的资格认证,“社工人才有别于其他行业,对社工资格认证要有足够的重视。此外,由于中职阶段专业建设走得较早,和深圳高等院校的对口专业尚未建立衔接。”他呼吁对于中职阶段的社管人才培养能加快相关配套政策步伐。
2 i0 ]! @' L* B/ z# ?5 K8 Q# |
来源:南方日报网络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