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高校与NGO合作的讨论》 7 x( x# ?* g1 ]0 @0 z6 A# `
——根据论坛上讨论结果整理 ; N( X# b" r1 Z! |
1. NGO、高校、政府三方信息的沟通、三方共赢的机制如何建立?
9 O5 _( h- B5 b4 u9 X+ Y sa) 建立一个交流的平台,就像中间方一样,起到促进交流和沟通的作用;
) R: o% ^" v4 v6 m. hb) NGO 与高校定期公布信息(例如建立一个网站,双方可以在网站上互相发布供求信息,互相选择),例如高校实习时间与NGO需要什么样的实习生等,同时关于政府发布的新政策、相关法规等信息也可以通过此平台发布出去,便于业界人士及时了解国家的相关政策调整。 5 M% C5 J2 D$ s) [
c) 基于共同的目的或目标,寻求三方共同的利益。(比方说,大家都是社工工作者,都有共同的目标等) 6 Q9 t$ n- @& b2 `3 X* ]7 w3 x
d) 协会推动。目前高校学生到机构进行参观、座谈、实习等工作的开展不足很大原因与资金和课时设置有关系,而这些工作紧紧依靠高校力量是不够的,所以需要社工协会以及相关政府部门给予支持。
. f& E8 i. s& `, m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三方共赢机制的建立中,起绝对作用的是政府。NGO理想的发展状态是希望政府来购买其提供的服务。所以NGO与高校的发展要考虑到政府的态度、目的及发展导向 * J: O- X; r- Y% X7 X' O5 p
9 c5 a; }9 ^) }( M) n+ _+ L2. 社工实习中机构督导和学校督导如何才能更好的配合? ! o, C6 q" Y N+ T. G
a) NGO 的领导层应对专业价值要绝对认同。NGO反映,社工专业学生所学的理念和方法并未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出来,而高校反映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感到缺乏应有的接纳和尊重。 - S7 _+ m& v; {0 B7 @+ v
b) 对机构督导进行小规模培训。在学生实习过程中一方面要保证机构督导和学校督导双方及时、有效的沟通,同时高校方面也要给机构督导提供一定的培训,以保证机构督导对社会工作专业基本知识有所了解,更有利于学生在机构内开展专业实习工作。 . Y U& J7 A' F0 I# @" {% C2 |
c) 学校督导在学生实习中要加强跟进工作,对学生各类工作的开展以及专业成长全面了解和掌握。
" |/ y; P: `7 k2 L4 N5 O Z- N2 Vd) 机构督导的定位更加明确,机构督导可以把其多年积攒的经验与学生进行分享,激励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促进专业学习。3 y( v5 `9 o' Q2 `1 V8 c
联众力社会工作咨询中心的陈琳琳表示:机构督导与学校督导之间最大的区别是机构督导没有社工的专业背景,但是对于社工工作的理念有深刻的理解和认同。只是在把经验传授给学生的过程中会出现不能结合社工专业知识的问题,表达上会有欠缺。我们需要教会机构督导怎样把其丰富的经验更有效地传授给学生。所以机构督导需要支持,过去所指的支持是指技术或设备工具上的,现在我们意识到需要提供给NGO督导一种参与式培训方法,使其更及时、到位的辅导学生。要摆脱目前的这种“协调员”的角色,解决价值观、理念的冲突,在这一点上学校督导要帮助机构督导来展开工作。2 ~) K; O0 i0 x) I$ F
天津南开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的陈钟林老师表示:沟通对于学校督导与机构督导之间的重要性,首先是信息的沟通;其次是目标的沟通。例如,NGO的工作计划,高校的人才培养计划,民政局本年的工作要点是什么?等等。这样大家就有意识的调整目标满足各方需求;最后是需求的沟通。高校可以提供智力资源,可以与NGO合作开展工作及课题研究,通过高校的参与可以提高基层工作的高度,并且有利于高校把选题与实习教学结合起来,在项目过程中可以吸收NGO机构里的工作人员,大家共同参与进来一起来做,达到双赢。 , q5 D' C! g. b% S" C$ n
. x5 z* }6 C: ~4 x
3. 社工教学和机构实习如何同步进行?& v4 u# E( N$ [2 h& S7 p
与会者就问题给与三点方案,例如高校组织学生到机构进行观摩,举行阶段性座谈;加强社工高校教育中专业实验室的建设;鼓励学生自发到NGO做志愿者、实习。, d( J# Z O8 ~( A# Q% l1 g
与会的高校代表表示在考虑社工教学与机构实习同步进行的问题上,最大的困难就是资金和课时的设置问题。社会工作作为一个实习在其教育过程中占据非常重要地位的专业,目前在国家教育体系内与其他专业在基本课程设置上的要求并没有特例,这也导致资金支持缺乏,所以目前开展同步进行不太可行。
' d9 p3 o9 H. i+ W8 L6 I; p+ `/ \7 g' d: q0 R
4. 有什么渠道来提升NGO对社工理念和知识的认知?1 E$ ^/ l+ d- {+ O, K( ]
高校需要NGO了解社工的知识,NGO对于社会工作的理念是非常认同,甚至是超前的,但是对于专业知识需要更多的补充和学习。另一方面还可以与社工的学生合作,互相学习,NGO向学生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而学生通过介入NGO学习更多的经验,强化理念,达到双赢。
+ L6 r+ B o3 S" L6 m$ J$ q# t7 A, W+ ~* T" U' f
J 《公益时报》的陈颖就如何得到对方信息这个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5 a K# J( a6 w* D3 L
a) 通过民间交流(例如像本次座谈这种形式);
- g& N: `: E, j m: {b) 通过个人的关系、媒体的介绍及民政局等方面获得信息。三方应该建立更多的交流渠道,但我们应该对现有的信息平台(例如,民政部的官方网站,NPO信息中心、《公益时报》社工版等)给予关注。
& {4 s, }$ h( d" L, Zc) 就“政府买单”这一问题她认为,NGO的服务不可能实现政府全部买单,所以NGO与政府之间应该是互补的,是政府不能覆盖的方面,但NGO同时也是需要政府的支持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