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l: w, U, M2 O2 |) A
; C: U4 r* J9 c2 S
“阻抗”是心理辅导中的专业概念,其本质是指来访者对于心理辅导过程中自我暴露与自我变化的抵抗。阻抗是伴随心理辅导进程加深而出现的正常现象。
: @5 E* Y h* X8 r& _1 r5 v! C
5 A/ ^2 @5 L) ?# X; I阻抗其概念最早是由弗洛伊德提出。他认为在阻抗是因为来访者在自由联想过程中对产生焦虑的记忆与认识的压抑。罗杰斯将阻抗看做个体对于自我暴露及其情绪体验的抵抗,其目的在于不使个体的自我认识与自尊受到威胁。通过近代心理学家的实验研究表明,阻抗在心理辅导过程中有着深刻的影响。社工在积极认识与控制后,才可以达到预期的辅导效果。反之,如果对阻抗现象不加理会,或处理不当,则辅导的进展与效果将大打折扣,甚至会伤害到来访者。
$ p [! M: K' o; ?) H' Q# h U }0 e( f$ ^! Y! c% O
社工在日常面谈中发现,许多带着烦恼来求助的青少年,尽管起初都是主动来寻求帮助,表面上希望社工来帮他分析烦恼的原因,解除烦恼的困扰,但往往在实际行动中却以种种公开或隐蔽的方式否定社工的分析,抵制其治疗。这种现象就是“阻抗”。3 P) t M8 x7 k( x1 @
7 n6 C& B! X j, ]
通常社工初期面对此类现象会不明就理而感觉到莫名的苦恼和压力,会担心是因为自己技巧不够,造成与青少年未能建立好咨访关系引起辅导过程紧张。其实,随着心理面谈技巧的增长,访谈进程的深入,阻抗现像也会渐渐被社工缓解、克服,而随着阻抗的化解,访谈也会出现质的突破。当然,要化解青少年阻抗,了解阻抗发生缘由是非常必要的。社工在面谈中分析了一些面谈阻抗发生的原因,现与大家进行交流、探讨。
- l+ `+ W$ n$ T. ^: ]! ]$ z# l7 W- c: N# {- c: n5 l8 H
社工认为,影响辅导顺利进行的因素很多,其中也有来自社工和心理辅导者的。当求助者表示不愿接受某些建议或方法时,社工就一概把它都看做是阻抗的表现形式,这是非常不恰当的。那些来自社工或心理咨询师自身的原因阻碍心理辅导进行的因素从严格意义上说是不能称为阻抗的。例如,社工或心理辅导者不具备应有的条件,或没有很好地遵守辅导原则,或对来访者产生正、负移情而不能妥善解决等。
4 o) D2 s- z; M) g* \+ A1 y8 N+ g$ B! l: U" J
有时,青少年的某些人格特征,如,攻击性、暴躁或防御心理过强、退缩性等特点,不仅在平时的人际关系中表现充分,也会反映在辅导面谈中。这种阻抗不是心理辅导本身所产生的阻抗,不是心理辅导意义的阻抗。
8 O; ~1 R5 e# _1 I: ?# q阻抗本质上是来访者对于心理辅导过程中自我暴露与自我变化的抵抗。只要社工深入的进行心理辅导,在作触及内心情感的心理治疗,都会遇到来访者程度不等的阻抗。因此,可以说,阻抗是深入心理辅导和治疗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伴生现象。心理辅导的过程,其实是一个阻抗的产生与冲破阻抗的过程,社工或心理辅导者的专业技巧可以在处理、解决不同的阻抗中得到提炼,来访者也可以社工的陪伴下突破自我的心理瓶颈,享受自我心理释然的快乐。
5 R* w* R ]+ T0 A, b所以,当社工在心理面谈中“遭遇”阻抗,请相信我们自己!请相信我们自身愿意助人的“心”会帮助我们融化每位青少年的“心墙”!7 V8 D3 V! I1 [1 X1 P1 E
大桥街道社工点7 J& v5 E$ u# ?- A8 Q
陆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