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习生 汪翔 章涵意 晨报记者 崔建栋卢璐:戏剧女生走向社区公益舞台! ^ Y0 @. w4 c9 \7 ?( l5 G7 m v
人物介绍:卢璐,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前往英国攻读伦敦大学戏剧系硕士。这个刚刚过完27岁生日的女孩曾是复旦著名的燕园剧社社长,“执导”过2005年复旦毕业大戏以及《一九八五》、《鬼魂奏鸣曲》、《十三点钟的童话》等,参与了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良辰美景》、《人模狗样》、《狂雪》等剧目制作,翻译过贝克特的《终局》。在戏剧的舞台上,她获得了无数的鲜花和掌声,然而这一切都将成为过去,现在她又有了一个不同的身份——社区剧场公益组织禾邻社创始人。
$ a- _3 w2 t. B1 D; X 近日,由上海市民政局主办,上海浦东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心(NPI)承办的上海社区公益创投大赛第二轮评比中亮点频出。其中两名毕业于复旦大学才女领衔的项目获得专家组的高度认可,分别是卞经雯牵头的 “公益365计划”和卢璐经营的“社区剧场”。在才思泉涌的创意背后,是两人所代表的80后创业者的激情与智慧,当然,在选择这条不是很好走的公益创投之路的背后,也有着两名漂亮才女诸多让人回味的故事。& T. q/ R3 W$ ^" I
始于大学的戏剧人生/ ~- M+ @, S! L2 q, l
从大学开始,卢璐就将自己完全投入到戏剧之中了,无论是在校园中全心全意地经营燕园剧社,还是在毕业后选择前往英国深造戏剧学,戏剧都是她人生的一部分,她和戏剧已经密不可分。- m0 J' j" Q0 |) W# s+ {6 [
回国之后,卢璐来到了久牵志愿者服务社担任戏剧教师,这是卢璐第一次接触到公益组织,在此期间她慢慢感受到了公益的魅力,后来便和过去燕园剧社内的朋友们于今年4月共同建立禾邻社。“禾邻社意为以禾田为邻,与乡土为伴,以开放的心倾听自己和他人,剧场即生活,生活即剧场。”卢璐解释道。9 |5 t, _! Y5 p: b$ g
让戏剧真正回归乡土
' o. B. B* ^2 G' ^; T4 V+ \ 以卢璐的经历,完全可以在话剧艺术中心执导一场又一场的戏剧,如果不是投身于公益事业,此时观众应该能在上海滩的各大剧场中欣赏到她的作品。为何年纪轻轻的她放弃这些鲜花和掌声投入到社区公益呢?她告诉记者,这样的想法源自于自己的硕士毕业论文,当时想用符号学研究贵州傩戏的她,却在研究过程中将论文的重心转向了戏剧人文主题。“傩戏本来是一种古老的祭祀方式,后来演变成了戏剧,对于当地人来说,傩戏就是他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虽然现在戏剧已经走进了高雅的剧院之中,但它正是源于最原始的乡土文明。戏剧应该回归到乡土文化,让剧场以原来模式重新演绎乡土文明,让所有的人欣赏戏剧最原始的情感。”+ d$ Z; V/ J3 u
卢璐对自己现在能以热爱的戏剧形式来参与公益事业,感到十分庆幸和高兴,现在无论是戏剧还是公益,这都已经完全融入她生命内了。“像我们这些在剧场内工作的人,都是一群心灵纯净、热爱戏剧、热爱生活的人。无论是收入、名声、鲜花还是掌声,我们不会在意这些,我们只是希望自己能给别人带来快乐,带来幸福,带来人生的感悟。这和公益事业并不矛盾。”
* g7 c* e8 A$ Q开创共同认可的文化空间" G# K; A3 w2 h# M) V* s! i9 S" |8 f
禾邻社创立之初,便以戏剧的形式帮助来自农村地区的年轻外来务工人员,消除他们与当地社区居民的隔阂,加快在社区中的融入。通过各种方式的艺术普及,使农民工乐于参与剧场演出,最终由他们自己开创出一个共同认可的文化空间。目前禾邻社已经在浦东三林镇归泾村设立了社区剧场,有部分农民工也开始参与到剧场中了。
. |; {+ R+ \( B* e7 ? 归泾村的外来务工人员大部分来自农村,这些回归乡土的戏剧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甚至带来了一种来自故乡的归属感,因此他们放下了在城市中练就的心理戒备,放心地融入其中。“我相信每个人都是平等而丰富的,在剧场的时空里,人和人之间可以超越社会的偏见,共同合作,产生真正的能量。这就是我为什么通过社区剧场去帮助他们的原因。”& u& p+ C$ T: A( E" O; p& D
禾邻社目前创立仅4个多月,现在也只是在浦东的归泾村一个地区搭建起了社区剧场,村子里农民工们的参与程度也一般。“在同农民工交流的过程中,并不像原先想像的那般顺利,其中的大部分对戏剧还不是很了解,于是现在主要停留在了艺术普及的阶段。”虽然困难重重,卢璐仍然对将来的前景充满信心。5 J1 A( a9 J& S: P( @+ p
卞经雯:公益,让生活更美好2 J7 L& T, S ]/ U. A I
人物介绍:今年25岁的卞经雯是“公益365计划”项目负责人。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毕业后进入汇丰银行工作,不久选择辞职,投身创业浪潮,创立了专注于盲人及弱视群体的公益组织——优爱助盲协会。最近,她和伙伴们正忙于“公益365计划”,同时还在积极筹备今年10月将要开展的国际盲人节庆祝活动。" m" J, _: s8 [" o: }
“我选择了公益,助盲选择了我”1 q2 ^! m( p' t3 W" I" M
“你好,我是卞经雯。”电话里的年轻女声爽朗干练。
) B6 i7 e j. x 大学毕业生以公益为事业,听来或许有些奇怪。其实,卞经雯的公益热情就是在校园里萌芽的。学校的公益社团心暄社开办的手语课最先吸引了她。加入社团后,卞经雯就成为了干部,本着“好好做,做做好”的原则,她和社友们将社团和公益事业逐步壮大起来。“很久很久以前,我加入了一个上海的公益组织:都是爱心人。他们的理事长是一位残疾人,而理事长的父亲又是一位盲人。理事长很希望能够入驻NPI,但是苦于没有人来完成申请、答辩及最后的落实。当时我刚辞职,本身对于公益事业也很有兴趣,于是就开始着手这件事。”“助盲”这个主题是NPI给的建议,他们发现社会上助盲是个盲点。所以,可以说是我选择了公益,助盲选择了我。”就这样,优爱助盲协会在2008年11年宣告成立,正式入驻NPI。
; u; |! h' K$ Q: S' c“光杆女司令”的“残疾”定义
4 M2 E; v8 d7 ]/ j 优爱助盲协会创立之初,只有卞经雯一个人“独挑大梁”,里里外外都是她一个人包办。“刚开始的时候困难很多。我从来没有接触过盲人,这方面了解很少。比如我不知道盲人在哪里,更不知道能为他们做些什么。之后,我就开始通过各种途径尝试寻找一些盲人,希望能通过和他们的沟通发现他们的需求。”卞经雯尝试在百度盲人吧发帖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结果还真的有盲人和她取得了联系。“但是和他们私聊收集到的问题及需求要不就是比较个体,不具广泛性。要不就是顽疾,政府花了若干年都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们更是无从下手。所以在优爱最初的阶段,我选择在学校和社区做一些倡导型的活动而非直接为盲人提供服务。”$ u6 e' s# ^. l' f
卞经雯发现,有不少人对盲人的认识存在偏差,总觉得他们很可怜,甚至像异类一样难以和外界沟通。“在港台,一直把残疾人称为‘身心障碍’人士,其实很有道理。就好像习惯用右手的人总觉得用左撇子生活上会有些麻烦,事实上左撇子早就形成了一套适于左手操作的系统。所以在我们看来的障碍对他们而言是不存在的。盲人也是一样。我更愿意将残疾理解为障碍,而障碍是可以克服的。”( g# _- m' a, P
卞经雯的“光杆司令”没当多久,就有了第一批的两位学妹作为志愿者加盟。随后,她的公益梦想吸引了越来越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的助盲理念也一步步转化成了更直接、更实际的公益行动。“我们的团队中有一个小朋友是盲校的毕业生。他加入的第一天,我们就问,他和他的同学们究竟需要些什么,他提到了盲文纸。因此就把盲文纸作为一个主题进行了头脑风暴,慢慢就形成了现在的‘公益365'爱心挂历行动”。 W; v3 A0 c: [& z: A' U5 N
从外企白领重返公益创业:“惟有偏执狂才能成功” Y$ j( P. q6 f! N% t3 f- s% s
从复旦毕业后,卞经雯曾在汇丰银行任职,这是份让不少人羡慕的工作。可是,不久她就辞职,怀揣着创业情结进入了大学生科创基金会工作。每年大学生都可以向科创基金会申请3-30万资助进行创业。“基金会是支持小朋友们创业,在‘优爱’是自己创业。权衡之下,一个月后我就专注地投入‘优爱’了。”
, I% Y2 w5 q* A" g( c- R* B 卞经雯一路走来,很多朋友到现在还不明白她究竟在做什么,而为数不多弄明白的朋友大多很支持,从没有人劝她放弃过。“他们巴不得我能成功,然后他们到我这儿来实现价值”。卞经雯在她的工作中渐渐发现,现在年轻人对于公益及精神诉求十分看重,“所以我从来就不用担心志愿者的问题”。5 @9 h' U3 _4 [( m
在今年10月的国际盲人节庆祝活动中,优爱助盲协会计划举办盲人大学生就业签约仪式。“鉴于现在盲人就业的困难巨大,这个活动还在和用人单位做最后的沟通,一旦成功就堪称一项创举。”此外,她们还将推出“盲人导购日”活动,解决盲人购物的大难题。同时,卞经雯还在联络一批摄影家用镜头捕捉盲人生活的点滴,举办一次“盲人摄影展”。卞经雯把自己的创业梦想归结为“公益,让生活更美好”,把公益变得简单,自然地融入到生活中去。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