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菜菜小蛋玄 于 2012-3-31 18:41 编辑
$ x r- E Z9 r. `- s4 E2 D" ~8 \( L& b
来源: 重庆晚报: {+ M# F) G* @% }; ?; o& ^, e4 F
' X9 U! \: N2 T1 E( W1 M
网友戏称他们“拿最少的钱,做最多的事”,你如何看待社区工作者待遇过低问题1 k( G, D3 ^) Q/ K
9 w, o" |' I3 {; @5 M% L
本报昨天7版刊登了《社会工作者的后顾之忧:该谁给我办养老保险?》一文,在网上引发众多社区工作者的共鸣。拿最少的钱,做最多的事,成为大家对社区工作者的普遍共识。" y2 N' y. v: P9 `
! w2 D# ^2 A% ]. I9 T* @
昨天,本报记者走访了主城各区的多个居委会,了解这群成为“世界上最辛苦的人”的生存状态。在采访中,接受采访的社区工作者无一例外,均要求隐去自己的姓名、所在辖区和街道的名字——因为“如果得罪了领导,很可能饭碗要遭除脱。让我们走人,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 H: D$ ?" {9 J$ x* R! y7 E, Y, }$ R4 y I. P0 u8 V7 r
社区工作两年还要“啃老”( z5 ?5 u" p! Q
' l2 R0 Q' c4 y( F* A5 E) `* U- i* O
据了解,目前我市主城区社区工作者的工资,由各区从财政中划拨,标准也由各区自行制定,根据“委员”、“副职”、“主任”三个级别,收入从700元到1400元不等,最高的在2000元左右。: K* x4 K" p) y4 u
# a- P. @; A3 |% \$ R# I
渝中区某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小于,两年前从本市一所大学毕业,通过社会招聘的方式,进入社区工作。周末、节假日经常加班,但每月拿到手的工资仅699元。街道为他缴纳养老、医疗两种保险。“除了每月在社区领工资,爸妈也得给我“发工资”。小于红着脸说,这么点钱,打打电话坐坐车就没了,连吃饭都不够,加上年轻人之间常有聚会和应酬,他只得厚着脸皮向父母要。# K# ?' Q; ` Z
6 @9 i0 ^7 P7 v" h% }4 z! ]% B“同学问起我的收入,只有打哈哈敷衍过去。”父母安慰他,好歹是份正式工作,听上去至少比待业青年强。现在,小于一门心思扑在公务员考试上,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吃上“皇粮”。
0 q# W0 X1 ]" T8 {% J" K( f' v: n+ K" y( n
该社区居委会告诉记者,像小于这样的大学生,他们“留不住,也不想留”:“待遇太差了,凭啥让人家年轻人在这里呆一辈子?”7 F0 c( y" T; [( E7 ^" d! y# `
9 o) L4 P ?; V! C# O. ^# A; g“不知道上哪争取利益”! s1 i& u9 Y4 R" B/ o, Q
$ {( j9 m- g: ~; l- {# y, k4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几乎所有的社区工作人员都没有拿到劳动合同,有的是签了被收回去,更多的则是“从来没签过”,这如同一个灰色地带,让社会工作者在争取自己权益时,有点不知所措。
% G( _2 u9 a$ t7 M8 @
7 L$ o3 q1 q. ~$ x5 b7 N渝北区双凤桥街道社区工作者李军(化名)今年53岁,在社区工作了20多年,一直没买养老保险。去年,该区为45岁以下的社区工作者落实了养老保险和医保,李军因超过45岁,只落实了医保,养老保险以每月100元现金的形式发放,“不知道是根据啥政策发的,也不晓得该去问谁。” U/ I' ^( v0 S; D; a
! u* D" q& |% ^- D0 |% T北部新区某居委会的唐主任告诉记者,一次,辖区里一个居民来申请低保,却并没达到申请标准。该居民脾气火暴,一把将唐主任推到地上,使其腰部扭伤。看病花去的300多元钱,全是唐主任自己掏腰包,“打报告申请报销一部分,上面说,没有这个先例。”
$ A# [( E: K% N& \6 e2 ~
' V/ a1 S6 |3 ]% j; [" W南岸区一名社区工作者称,街道怕背包袱,一个劲把社区工作者往外推,不把他们纳入参保人员名单中,让他们以灵活人员参保的形式,自己去买保险;但同时,居委会又在承担街道的绝大部分工作,“大家带着怨气做事,结果就是效率低下,集体磨洋工!”5 v; f/ |% A. \' f& t" }9 e( @9 N4 n
; m5 D m* F8 b% X$ W Y& h
他呼吁有关部门能重视这个群体,从财政中拿出一笔钱来,解决社区工作者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安心工作,同时吸引更优秀的人才。# Z7 g O% \" l& k3 P, j- A# ]
1 x& l; i I. U4 `" Q& l
记者 杨馨 韩毅 彭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