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0 X/ ?5 Z4 i
对此,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总干事刘庆元建议,应推广“联校社工”工作机制,为学校配备青少年社工,帮助“三校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及规范意识。 4 k* Y! }, A! T8 A5 Z “少女妈妈”多数来自“失爱家庭” % Y. K1 P$ `4 m 上个月,杨浦区20岁的少女伶伶在医院生下一名混血女婴,再度引发了人们对“少女妈妈”群体的关注。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这些“少女妈妈”大多数来自“失爱家庭”,或父母离异,或失学失管,长期缺少关爱,个人价值感缺失。12355热线相关负责人沈婷说,长期家庭关爱不足,会让青少年在成长中无法意识到自己是有价值的个体,因而出现种种行为偏差,如意外怀孕、离家出走等等。 ) N1 y# J: j& {! G/ K 对于这一群体,与会专家一致强调要提供“前置保护”——即在学校开展性教育普及讲座,并开设“护花专线”,为“失爱家庭”的少女构建信息网,有针对性地展开一对一心理疏导等,从源头上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 ' ^8 w% U, \! W7 u, [. n( n; P. |/ S 整合资源,构筑缜密维权网: M0 h( b6 Y- o6 g! x
12355“明星家长”陈瑞荣说,要为孩子们抚平创伤,除了依靠团组织等各级青年服务团体外,还需要依赖家庭、学校、民政、公安、司法、青保等多方面的协力配合,构筑一张缜密的维权网络。市人大代表浦栋麟建议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他说,去年市人大审议通过10件与青少年维权有关的议案,“在这方面,人大代表还能进一步有所作为”。市政协常委、市律协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主任黄绮则建议,应当整合社区、公安、司法等资源,构建一个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并遏制侵害青少年权益的苗头。对此,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长杨雄表示认同,他建议将12355“网络+热线”的模式进一步推广到各区县,利用这个平台整合多方资源,实现“教育、预警与处置”相结合,让青少年维权工作变得更有力。. a% m* D1 N. _/ {/ B Q7 |/ o' B
本报记者 顾一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