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3868|回复: 0

[分享] 心理陪护日趋职业化 专家表示高兴中有担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15 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洋网讯 
5 i5 f9 I. T- n) I) ^$ {/ @* R(广州日报记者 翁淑贤)“心理陪护师?这个职业我第一次听说,但目前社会对心理保健服务绝对有很大的需求。” 春节过后,心理陪护师成为上海市诞生的新职业之一正式接受注册上岗,广东省人民医院临床心理学研究室副主任尹平表示既高兴且担忧。高兴的是人们对心理健康关注度在提高,忧的是心理保健是一项很专业的技术活,如果培训和监督的措施和机制若不够完善,操作起来容易走样甚至“变味”。有不少人担心它难以与被法律明令禁止的“陪聊”或有些暧昧的“情感陪护”区分开来。
# h. a0 Q, |* D3 q5 o
# G& j1 y% d; I  对此,上海市心理咨询行业协会会长王裕如已通过媒体明确表示,注册心理陪护师一职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陪聊”,而是面向老人、孕妇、孩子等有特殊需求的人群,运用心理知识、生理护理技巧和沟通技能进行心理和生理上的护理和陪伴。据悉,在取得上岗证前须通过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危机干预理论与技巧、心理陪护技能操作等专业的学习与考核。
4 g% i8 z, d( F* k' y$ b6 X7 W( Q+ _0 E# A' l/ y
  “即便如此,我对这个职业的前景也不太乐观。”尹平指出,虽然心理保健的需求很大,国内目前也没统一界定谁不能做,但从国外的分工来看,目前社会中偏低层次的心理护理是由社工在做,只有问题较重的人地会去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干预。目前,国内社工力量微弱,而正规的心理咨询机构又奇缺,更尴尬的是社会人群和各主管部门认识和重视不足,大部分人心理有问题要么不自知、要么难正视,很难形成合适的就业“气候”。
1 @6 y- ^% U( E1 _* Y4 W) X  H3 F2 |: A
  尹平透露,近年来除了大学院校,劳动部门也在做心理咨询师的培训,而刚冒出来的“心理陪护”职业跟这类培训是一致的。但就他自己带的应用心理学的大学学生来看,目前要找个对口工作都不易,这些人出来后如何就业都成问题,更别谈如何促进行业服务的细化和深入发展。
" M$ N( g3 u4 C, i* K* D) b7 q5 K1 U+ {# M' w
  “上述矛盾若能处理好,比多设一个职业更能解决问题。” 尹平如是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李越老师直播间|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5-7-4 05:08 , Processed in 0.039947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