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宏观的儿童社会工作 F0 Z( W$ Z- l& \4 e9 V
儿童社会工作有很大的一部分是面向全社会的、宏观性的,主要包括: 1.推动有关儿童的立法 6 x8 g0 ^3 A9 u3 N
儿童社会工作的重要任务是推动政府在儿童福利、权益保护方面的立法,敦促政府在儿童营养、卫生等方面的投入,并积极为政府出谋划策,提出更多关于儿童福利方面的建议和意见。 $ M9 E, w( ]' r& o1 l4 I
2.促进对儿童的养育 9 @- B1 \! I" [
儿童社会工作就是要通过多方面的努力,促进对儿童的良好的养育。首先是保证儿童的营养;其次是保证儿童有良好的居住环境。 1 `' \: L' C8 z* {5 X) I
3.推动儿童教育事业 - ]- a/ p) B, D8 k7 @8 e) f
包括:推动义务教育法的落实;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宣传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提高全社会的教育意识和教育思想水平;帮助儿童养成健康心理;指导儿童与其他儿童友好相处,学会在集体中生活;教会他们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等。
\. b4 |* d' }% r3 X 4.创造儿童快乐成长环境
4 v7 X) l+ l w" ` 游戏和娱乐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儿童社会工作者需要通过多方面的工作,为儿童开展好游戏和娱乐活动提供条件。 4 u! O r5 m+ ?+ l& E0 V: x
5.加强儿童卫生保健
. P8 T/ T/ l. u4 t+ A$ l4 w 一是妇婴保健,即减少婴儿死亡率;二是学校卫生工作,即通过传染病的预防、健康教育等方法促成儿童健康发育成长,减少疾病的发生,全面提高其身体素质。
0 X0 D5 ^2 s+ A' o 6.开展儿童家庭服务 + H' ~) X* `: ~& g7 j9 Y- G
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对家庭中儿童权益的保护;二是针对亲子关系和儿童教育方面的服务,使父母与儿童之间、儿童与其他家庭成员或邻里之间愉快、友好地相处;三是在社会上建立对个别“问题”儿童的服务机制等。 " t& p4 @( u) I C* R$ Z' C% i5 E
7.增强儿童权益的保护 9 S( Z j+ s3 A" n6 D3 J1 Q3 s
通过流浪儿童救助、辍学失学儿童助学、发展偏差儿童矫治、残疾儿童康复等手段,保护儿童的合法权益;保护儿童的健康成长,即对危害儿童健康的行为予以打击;教会孩子自我保护、提高儿童自我保护能力等方法实施对儿童的保护。
* j L! z' i4 q1 f7 T' m 8.提供儿童的信息与资讯
# y2 j6 \ \: ^& G4 t" F+ W 儿童社会工作者需要随时了解儿童的发展需求,评估国家、社会采取的儿童福利措施,认识儿童问题,为政府决策提供建议和意见。此外,儿童社会工作还存在于公共关系层面上,即宣传儿童权利、解释儿童福利与服务的需求。 二.微观的儿童社会工作
9 x# s% j0 E2 W- i$ R 1.生活境遇不良的儿童的救助 4 H6 @2 a/ D$ s9 [7 z& K
这一层面的服务一直是儿童社会工作的重点所在。一般而言,这类儿童服务可分为支持性、保护性、补充性、替代性四种类型。
$ [2 [9 I+ z& B* N1 I- C" s 支持性服务是指通过个案、团体或家庭咨询等方式,提高家庭的功能,强化父母的责任,促进儿童福利;
" _& f' r, _, g+ k6 W% R 保护性服务则讲求最小程度地改变儿童的生存环境,维护其发展过程的稳定;
" W( i+ W8 N+ x9 v8 `- s$ Q 补充性服务则是对儿童生活的基本生活状况作必要的改善,但仍有部分保留; / i6 T& G, D) _' y& J# B
替代服务指完全用替代性的措施改变其生存环境,此类服务是最底线的保护措施,针对需要短暂地或永久解除亲子关系的家庭。
d# q, j) Y; I$ l1 v 2.对孤儿、弃儿的救助
, E5 S6 k+ x3 \& b- r) |# z从社会工作角度,救助方式主要有家庭寄养、收养、儿童福利院安置等, 家庭寄养的服务对象是孤儿、弃儿或因故父母无法照顾的儿童,选择能够为儿童提供健康全面发展的条件,及在经济状况、居住环境、生活水平、教育程度诸方面都是适宜的家庭,经社会工作者联系协助并予以督导,逐渐使双方能和谐相处。 ! ^3 R5 ?1 [" @- E. S
收养服务是依据法律通过正常手续确立抚养关系的一种方式。 $ W1 t% D. X* i' j
儿童福利院安置可以为孤儿、弃儿提供合乎卫生的饮食以及正常生活的充分照顾,还可提供医疗保健和教育,必要时有及时的个案工作,是一种普遍的、常用的方式。 - B, I# D r7 C% d; k$ I3 T
3.残疾儿童的康复和教育 ) ]6 |" J2 n4 r2 _! Q% c5 X8 y/ m
为残疾儿童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身体的康复、接受正常教育、接触和适应社会等,来帮助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8 w, b |3 f; p- i 4.对行为偏差儿童的矫治 % F7 }9 r! z2 I8 V
行为偏差儿童是指在行为上脱离预定轨道,异于正常儿童的个体。有时也特指在行为上有违法或犯罪特征的儿童,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通过社会化辅助、心理辅导、环境建设等专业手法,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实施影响。
$ s {7 |& w/ C3 \6 j& ?. H 5 对青春前期儿童的辅导 - {' Y' k' \5 z0 l7 M( l3 e
儿童末期一般进入青春发育的初期,儿童心理方面会出现许多“青春期困扰”,这都需要社会工作者给予及时、正确的辅助和引导。 ②受保护的权利(保护儿童免受歧视、虐待或疏忽照料、对难民儿童保护等) ③发展的权利(发展其全部体能和智能的权利) ④参与的权利(参与社会生活、发表意见的权利) $ P6 i% [& P, i2 q I4 t
三 儿童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 7 e& ]( Q# n$ Q1 B7 n! ~
儿童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有:既要对孩子们的长远利益考虑和负责,又要对每一个孩子的具体利益负责;既要从整体上推动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又要照顾到每一个有特珠需要的孩子;既要考虑到社会对一代人的客观需要,又要考虑到孩子自身发展的具体要求;既要面向孩子们做好服务,又要面向成人社会协调力量。
4 a% h8 b% ?7 V8 r 儿童社会工作人员坚持:尊重主体、接纳、自决、个别化、正面引导、一致性等原则。
" B, e) d6 g# {/ Y" Y 四,儿童社会工作依据科学的儿童发展理论
, W( Y9 o1 |3 |" W; {4 T, L 关于人的发展理论是儿童社会工作的理论依据和具体工作指导。主要包括: (1)生物学方面的理论 生物学理论重视生物性力量对儿童个体成长发展的影响,强调自然法则的作用,强调内在的生理遗传对儿童心理和行为的作用,更多地把儿童的成长发展看成是个体适应环境的一种现象。认识这种理论,将有助于我们了解、认识儿童生理发展的规律,科学地认识儿童问题的生物学根源,更有针对性地做好儿童工作。 * R- s ?$ E: E( C% @5 G! O4 U1 Z+ l
(2)心理学方面的理论 从心理学的角度描述儿童发展,主要是对儿童的知觉、认知、情感、人格等方面发展规律的解释。掌握儿童心理发展规律是熟练运用社会工作技巧的基础。 - k& H7 l$ X1 L. f$ Q" X- f' D
(3)社会学方面的理论 社会学基本理论是儿童社会工作的最为重要的指导理论。儿童的成长发展与社会结构性因素,如家庭、社区、组织等关系重大。涉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问题有一些概念,如角色、角色冲突、角色紧张、互动等,明确这些概念的具体含义,有助于我们做好儿童社会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