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 {. F4 K- D& s0 R 实际上,这更值得我们担忧。眼下,网瘾定义已具有相当的道德压力,社会上某些团体也在用过分的暴力手段处理网瘾“患者”。一旦知识化,科学将成为这些团体控制人、操纵人的理论依据。社会对网瘾的警戒加强,限制加大。届时,不仅是选择娱乐方式的自由,就连身心自由都可能极大地遭到破坏。 ! v% Q4 `+ s6 e6 Z; c: [7 f3 |" A4 i: f2 R/ x1 ^" S" G
除了试图捞钱的私人医疗机构,也有相当大一部分人反对网游,是出于对上瘾的年轻人的善意关怀。关心者们对于游戏和游戏商,口径一致地给予谴责。对“失足青年”们则表示痛心不已,愿为拯救他们出一份力等等。善意的人们开始制订评判标准和法规,为了将毒害年轻人的游戏定罪,告诉后来者怎么明辨善恶美丑……+ }" \4 M, P$ X. _* J# R; X% c
5 @- h6 k! _ ] 解释一段背景,后现代代表学者米歇尔·福柯认为,由权威定义知识,再灌输给百姓,只不过是运用权力的结果。至于被教导善与恶、鼓励他们走上正途的老百姓,不过是被权力驱使的棋子。所以而今的专家们若通过给网瘾定罪,期盼百姓能选择健康的娱乐,结果可能变成好心做坏事。 ' y5 R. E ?8 r% T" F: o: H8 g 5 f) M) e8 |6 x% |8 n1 E: h9 a 说到这里,我们来列举一个相似的案例,即同性恋者曾受到的对待。" M" [2 ] c r u' a% u
+ n: Q [& D5 h+ F, W4 Y+ B n0 \4 W 虽然同性恋爱早在千年前便形成气候,在我国汉朝和古希腊时期甚至一度成为风气,但始终他们还是一个边缘群体。为了拯救受色情蒙蔽的人们,社会用严厉的法律约束同性恋者的行为,希望把他们拉回正道。而善意的结果却是把他们推向痛苦的折磨之始。纳粹把同性恋者抓进集中营肆意屠杀,上世纪六十年代多国法律都对同性恋加以制裁,七十年代中国将同性恋列为一种病症,甚至会被判处死刑。九十年代以来,各国针对同性恋的不公平法令逐渐废除,他们的生存环境才宽松起来。 虽然如此,他们的各方面权利仍然不可避免地受到侵犯,遭遇不公平对待,日常生活中需要顶着巨大的社会压力,成为被边缘化的一群人。 8 j$ {4 h# j9 M ? b1 |- n; [, r8 y7 x0 A2 K+ H1 Z 现在的游戏玩家,将来是否也可能踏上同一条道路?倘若网瘾被定义为病理性上网,社会必然使用更严酷的手段以帮助“病人”。届时将不仅是舆论压力,更可能有法律法规对玩家的行为作出规范和限制。也许玩家会面临被人从自己家的电脑前抓走的危险,被束缚,被驱逐,被攻击,说不定还被一纸诊断书废掉今后的人生,强制关进精神病院。$ b. u% p2 L4 y8 r) g2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