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哥哥 发表于 2010-7-15 10:51

同路人(自闭症人士家长)互助分享小组

本帖最后由 社工哥哥 于 2010-7-15 11:09 编辑


小组名称:同路人互助分享小组
小组目标:同路人之间互相支持、相互鼓励,一起面对困难;共享信息、资源。
小组性质:支持小组
开组日期:2009年9月27日下午
小组类别:开放性小组(有兴趣的家长可以随时加入,但控制在10人以内)
收费标准:免费
社工督导:陈女士(香港资深社工)——提供前期指导及活动结束后改善建议,不参与现场活动第一节成果
第一节主题:入学问题(找不到适合就近机构入学、等待入学的这段时间家长可以做什么、康复信息资源分享),参与人数:6人
主持:(社工)
小组目标:解决入学问题
小组成果共享:
1、家长互助QQ群:65482615
家长自由交流区、信息共享平台、深圳服务机构一览表(可在群共享中下载)
3、入学时选择机构参考条件:
机构环境(孩子的适应程度)
家长口碑
就近原则
现场观察的感觉
第一次接触,感受到教师的专业形象
4、入学前家长可以做什么
家长培训
生活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
课外辅导
短期训练(感统训练、听筒、高压氧等等)
5、资深家长分享孩子如何艰难地走过入学路程
6、分享如何调整心态,积极面对
降低对孩子的目标
趋于孩子的高度个别化原则,不能单纯地与其他孩子相比较
发现孩子的优点:单纯、孩子自身没有烦恼、适合程序化的工作
平常心
入学问题的解决家长心态的调整偏食问题社交训练行为问题 第二节成果
主题:情绪管理主持:韦鹏(社工)人数:4人目标:掌握自己及孩子的情绪(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取其利避其弊
1、家长分享孩子的康复历程以及影响机构康复、医院康复、幼儿园听统训练、感觉统合训练、高压氧
(考虑是否适合孩子的)2、认识情绪的4个基本类型:喜、怒、哀、乐,情绪对沟通、发展和健康的影响。3、情绪清单 -(请给自己及孩子列一份情绪清单,掌控情绪动向,保持积极乐观心态)
-快乐清单孩子家长去游乐场;看卡通片;坐爸爸的车;听音乐;需求得到满足;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麦当劳或者商场走走;得到表扬社工看到孩子笑;孩子对自己说话;孩子有进步;孩子配合度提高;可以自理(脱鞋、漱口);和孩子一起玩、读书、登山;生意好;户外运动;购物;做美容建议:①能给孩子带来快乐的事情,适当设置障碍,以便让孩子学到东西;
②孩子是家长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家长的快乐之源应该是非常广泛的;
③情绪是相互影响的。 愤怒清单孩子家长被逼吃东西;被逼着做不喜欢的事情;夺走他(她)正在玩的东西;爸爸开车走不带上他(她);不满足他(她)的需求孩子不吃东西;工作中的不愉快;生活中的不如意;被欺骗;遇到家人发脾气社工, -建议:①尽量不在孩子面前发泄,以免给孩子带来不良负面影响
②极端愤怒的时候需谨慎,不轻易做决定③时间可以冲淡愤怒的情绪 忧伤清单孩子家长看不到亲人在身边会伤心担心孩子的现状;与普通孩子相比较;担心孩子的将来;他人怎么样看待我们的孩子;看到孩子有些症状;孩子不吃饭;看到家人带孩子很辛苦且常发脾气;远方亲人有什么事情自己帮不上忙建议:①当你一时改变不了他人,请先尝试改变你自己
②记得随身携带一放大镜和一缩小镜,将生命的历程扩大,将挫折事件缩小
③与同路人相互倾诉、相互支持,缓解压力④不必以普通孩子为参照物来比较,要学会发现孩子微小的进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以及不同的快乐方式。⑤要明白,孩子其实很快乐、很幸福,他并没有烦恼,反而是我们想太多。
⑥经常对照快乐清单,学会寻找快乐(比如参与感兴趣的活动),不要一个人独处太久。 恐惧清单孩子家长新环境;看到某些电视广告;听到狗大声叫;特定的场所;怕黑;人太多的地方;可怕的声音建议:①协助孩子把内心的恐惧表达出来(怕XX、不听XX、不看XX)
②给孩子安全感(亲人的拥抱、抚慰及关怀的话语)③耐心地告诉孩子为什么会看到听到这些,鼓励尝试去接受④多带孩子出去,增长见识,提升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注:“情绪”是中立的,并无好坏之分,管理情绪不是要去压抑情绪,而是要先接纳我们的情绪,明白情绪为何而来,该如何去破解,让自己不陷入情绪的旋涡中。 第三节成果
主题:调整心态
日期:2009年10月24日社工主持:韦鹏(社工)人数:6人
目标:如何调整心态,以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状态社工,成果分享:

1、影响家长心态的3个主要问题:(1)
孩子的教育、训练是否有效果,是否不断出现行为问题;我们可以做到:发现孩子微小的进步;承认许多孩子存在阶段性的进步与退步,它是一个曲折的过程;

发现问题,主动与老师、社工沟通,共同寻求解决途径;当你解决了目前的行为问题,可能新的行为问题会出现,请积极面对,这是个人成长与社会进步的规律;当发现问题行为,请持以耐心,及时地处理与引导;
当孩子哭闹极度不配合时,适当降低目标以促使完成,切勿无条件满足需求。(2)担心孩子的未来;孩子生涯规划 年龄父母的期望 (不同能力的孩子,家长会赋予不同程度的期望)备注2~5岁接受特殊教育;多与小朋友互动;减少问题(比如攻击性)行为;减少刻板行为;融合教育;

存在即道理,孩子有自己的路走下去。只要他快乐,我们应该也快乐。6~11岁能自理(吃喝拉撒);语言的发展;情绪的合理发泄方式;随班就读;12~18岁无辅助的情况下生活自理;能合理“消磨时光”(游戏或技能);能上学(职业学校);上主流学校;自己谋生19~40岁在庇护环境下工作、生活;不成为社会负担;做自己喜欢的事;有专业技能;立足社会(自己谋生);有自己家庭和生活;50岁以后能在养护机构中快乐生活、终老;父母不在了,孩子可以照顾自己

(请对照哪些是符合您孩子的期望)与普通孩子相比较,为什么我的孩子会这样,该如何去面对他人。
我们应该知道:孩子很单纯,不用操心他(她)会学坏,比如打劫偷盗吸毒等。 孩子是快乐的,他并没有烦恼,和他相处也很快乐。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心态决定我们情绪,我们能做的就是给孩子快乐、进步,给自己快乐。不是我一个人去面对,还有同行者,还有社会各界也纷纷在关怀。 别人因为对自闭症不了解,所以排斥歧视,我们须大胆走出来,从我做起,争取最大的接纳与关怀。 孩子损害到他人利益,我们要勇敢去解释,不要愤怒也不要害怕。(有妈妈这样做,爷爷奶奶带孩子出门时,顺便带上残疾证,假如无法解释清楚的时候就亮出残疾证) 我们在坚持不懈的努力,社会在进步,时代向前发展的,未来定当更美好!
2、资深家长分享曲折的心灵历程 不认识自闭症——迷茫与困惑——无法面对(逃避)——家人相互支持——寻找出路(希望)——高期望——失望与希望并存——比较理性的态度(平常心)3、随班就读(融合教育)前家长要做好哪些心理准备
不必单纯地拿普通孩子来作为参照物进行比较;如何面对老师的投诉;如何面对其他同学及其家长的投诉;受到同学的欺负如何去理性解决;如何配合学校或者特教(社工)进行社交训练;
孩子学不到东西怎么办(考虑孩子是否适合);陪读是否可行?

第四节成果
主题:饮食问题 日期:2009年11月5日

主持:韦鹏(社工)人数:3人目标:掌握健康、营养食品,如何改变孩子的不良饮食习惯
成果分享:健康食谱 基础食物五谷杂粮(大米玉米小麦高粱面粉等)、汤、水应该多吃新鲜水果蔬菜、豆制品应该适量零食、粗粮、牛奶、鸡蛋、多元化食品应该少吃零食、冰冻类、汽水、煎、油炸、咸腊泡制食品、含糖高

建议(1)保持足够耐心;
(2)适当的选择,不过多,也不能太少;
(3)孩子参与到准备就餐过程;(4)循序渐进,从少到多;\(5)改变食物形状、颜色、味道;(6)喜欢和不喜欢的调节;
(7)家长树立榜样,尤其是不偏食;
(8)增加运动量;(9)减少甜食 ) 第五节成果
主题:社交训练及综合前面4节内容日期:2009年11月13日星期五
主持:韦鹏(社工)人数:5人
目标:认识孩子社交的对象、环境以及动机,通过家长对孩子一路成长的介绍以及所用的方法和技巧,贯穿、巩固前面4节内容。成果分享:1、
孩子社交情况资料 孩子可能接触到的人孩子可能接触的社会环境(场所)父母、亲戚、老师、同学、邻居同伴社工小区、商场、餐厅、广场、学校、游乐场所、公园、公车 孩子社交的动机 (从孩子的角度)家长对孩子社交活动的期望 (为何我们发展孩子社交能力)有需求的时候(吃喝玩乐)、分享自己的快乐、同伴刺激交朋友(有比较固定信赖的朋友)、人格的健全发展、和其他人学习知识、辨别是非黑白、正确表达

我们可以尝试:   
多方面、多渠道扩大孩子社交圈


塑造和谐关爱环境来协助孩子2、语言发展无——少——多,在满足需求的时候,注意引导和刺激语言的发展,让孩子主动表达出来。 按摩嘴部咀嚼食物
选择适合孩子能力的康复中心、幼儿园或者学校,并非能进入普通幼儿园或学校就是好事。4、情绪家长和孩子相互影响家长一定坚持原则,但可以适当降低难度,给孩子台阶下,双方皆欢喜。

5、偏食问题
幼龄孩子普遍存在,大龄的比较少。影响孩子身体发展,必须尝试去改变孩子饮食问题。6、心态调整可以保持在比较理想状态,但是也时常经历低谷阶段,呈波浪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同路人(自闭症人士家长)互助分享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