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日分享:幼儿阶段、孩子脑中没有苦、累、脏这些概念,他见什么模仿什么,对于人这种高级动物而言,所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孩子会打洞”和“狼孩”现象,实际上是从小培养的结果。家长是医生,孩子就学着抓药;家长做生意,孩子就会讨价还价;家长修电脑,孩子就会拿工具……如果家长能当做游戏正确引导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并不难。实践告诉我们,刚会走路的孩子就有帮爸妈做事的要求,两岁时就会帮着递送物品,三岁时便产生了参与成人生活的愿望,四岁就能自己收拾玩具、衣服和洗刷自己的碗筷,这说明孩子的懒惰不是天生的。孩子之所以养成不劳而获、娇懒成性、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恶习,是家长过分照顾、包办代替的结果。, \$ c# i* n+ f( q, r; v, c
孩子会做饭、会洗衣服、会生煤炉,他就懂会得工作步骤,因为他积累了经验,掌握了规律,他的这种能力在各种场合又能相互迁移。早期的劳动和制作,能养成热爱劳动、热爱创造的良好习惯,还能培养出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尊重劳动果实、尊重科学、尊重科学家、尊重科学成果的良好品质,还能培养出乐于奉献和克服困难的精神。而从小很少劳动和不会操作的孩子,他的一生就会失去这一切优良的品德。从生物学角度看,人的个体成长需要劳动和制作。因为劳动和制作需要动手,手上大量的神经通向大脑,促进脑神经元的发育和完善;而劳动和制作的过程,必然伴随思维和想像,这样就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哈佛大学威特伦学者花费了四十年时间,追踪观察了256名波士顿少年,结论是:从小爱劳动、能干事的孩子成年后,与不爱劳动的孩子相比,同各种人保持良好关系的数量多两倍,收入多五倍,失业少十六倍,健康状况好得多,生活也过得美满充实,因为劳动能使孩子获得各种能力,感到自己对社会有用。
* C# e- E8 j0 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