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新华社 作者:帅安宁、周润健 日期:2012-06-04
/ W7 b' x: g; c' q$ \) ?# @0 [3 X+ J7 Z/ o1 T
22岁的赵海霞是天津农学院的一名应届毕业生,在全班35个同学中,她很有可能将是毕业后唯一继续从事与所学专业对口工作的学生。/ X; W& ? f( g' A& X& R; t3 B
1 n( j4 N0 t8 |3 d
赵海霞的专业是“社会工作”——一个近年来悄然兴起的“专业化助人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职业。根据国家“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建设计划”的目标,到2020年,社工行业的人才总量将达到145万,而目前我国社会工作者专业人才的数量仅为20万。
6 d& e/ [/ g g9 i8 E. A/ ^0 o8 l" N, Y' U
巨大的人才缺口之下,赵海霞和她的同学们却并没有感受到就业的轻松,相反在求职的道路上他们却四处碰壁。
% j x+ V, @0 @# N% x! |2 d4 `- y8 Y! c L
“在天津塘沽区的一家养老院,我向他们详细介绍了我的专业和我可以做的工作,并提出在实习期不要工资,只包吃住就可以。”赵海霞回忆,但对方仍以“不要闲人”为由拒绝了她。2 Z8 I) P& b3 q( I
2 K' q6 ^4 w1 G$ a% x
在赵海霞看来,很多最需要社工服务的福利机构却并不清楚“社会工作”究竟是什么,或者经常把他们和义工、志愿者等相混淆。
. ~7 r/ g1 d7 [7 ?5 l$ k
5 X; @8 I/ k' ^4 M3 t “其实社会工作是一种非常职业化的社会服务。”2009年就开始从事社工服务的刘颖说,“工作的范围可以包括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服务、医疗康复服务、社会行为矫正、心理道德辅导、基本权益维护等很多方面。”" L; u; p& y! t# P/ E/ c
) y$ c$ j! c2 h0 `# I
在天津市一家养老机构,记者看到了赵海霞以一个社工的身份所从事的工作内容。% F5 D$ W1 D' o
% q2 R0 d6 g6 M. q( l9 ^ 不同于照顾老人衣食起居的护理员,赵海霞的社工岗位更注重的是对老人心理和精神的照料。在赵海霞那里,每位老人有一份“社工档案”,里面记录了他们的心理特征、情绪波动的特点、处理方案、兴趣爱好等。
& z o3 ]: A* t0 I
" f9 e+ k# N# p2 h* P5 D 赵海霞照料的大多是没有正常表达能力的老人。赵海霞知道已经失去语言能力的沈敏老人喜欢唱歌,就每早通过唱歌来和老人沟通。当赵海霞唱起“东方红、太阳升”时,躺在床上、身体虚弱的老人竟能应和。2 }% l# \0 D& w) d1 { u4 J
- s8 N* m. p5 H! q 据鹤童老年福利协会社工站站长刘国亮介绍,在我国的养老机构中,这样专业、温情的社工岗位配备比例不超过1%。
1 a* ~* T0 j, k: [
( S+ P- K; Z F5 P" C4 X) x: o 刘国亮分析认为,社会工作行业不发达,除了雇佣成本方面的原因,目前社会对这一职业认可程度也不够。“其实,党、政、工、团、社区的很多工作都是社会工作,但是人们还没有转变意识,用专业的社会工作来代替原有的岗位,虽然缺口很大,但是现在能提供的岗位却不够多。”
2 f; X4 l' {! P! I, R3 }% W
" F" V% D$ r; Q$ q. I V 在刘国亮看来,社工行业的发展也需要政策的支持。“‘政府购买服务’是未来社工服务的发展方向,即逐步从政府直接‘养机构、养人、办事’转变为向民间组织购买服务。此种模式既可以提高政府效率,又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好、更专业的公共服务。”刘国亮说。% L w5 R5 @$ k+ K+ b* ?- {
. y4 }9 S% P% c/ 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