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东莞清流 于 2012-10-8 10:23 编辑
/ O/ p1 L& d4 B1 m% z% k. J
- m7 c: S5 ]) K4 d8 E: e) x导读:『拒绝别人或被别人拒绝,是我们每个人一生中每天都可能经历的事情。人生就是不断地说服他人,以寻求合作的过程;反过来也可以说,人生是不断遭到拒绝和拒绝他人的过程。拒绝他人本就是一件伤感情、导致尴尬局面的事情,但如果我们能在生活中注意话语的含蓄和否定的技巧,是完全能避免这些情况发生的,从而让生硬的否定变成一副可爱的面孔,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拒绝别人。当然,在拒绝他人时还应该给予对方以希望。合理的要求,一时还不能解决,不妨如实告诉对方;经过努力,待条件具备了,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如果属于经过对方的主观努力可以创造的条件,拒绝与鼓励相结合进行,拒绝就有可能转化为动力。』
9 W) @( r3 A9 q9 { 如何在拒绝他人时,不伤彼此感情( G/ B0 v U7 j, ~$ M2 e' l0 ~9 X1 h
2 P$ s* f4 s1 o 拒绝别人或被别人拒绝,是我们每个人一生中每天都可能经历的事情。这是人生中的非常真实的一面,谁都会遇到这样的经历,朋友、同事,甚至领导来找你帮忙,但有时他们所提出的要求是你没有能力或不愿意去做的,此时,我们就要学会拒绝他们的请求。
: C& F, e0 d' }. d. \ 其实,拒绝别人与被拒绝有如家常便饭。人生就是不断地说服他人,以寻求合作的过程;反过来也可以说,人生是不断遭到拒绝和拒绝他人的过程。
8 t) k6 C3 ]& O/ m3 } 在拒绝他人时,我们有时会觉得不便说“不”,便随便找些不值一驳的理由来暂时搪塞对方,以求得一时的解脱。但这个方法并不高明,因为对方仍可能会找理由与你纠缠下去,直到你答应为止。' \+ i3 k! t1 c' `4 K- t* b# J
比如你不想答应帮他做事,推托说:“今天我没有时间。”他可能会说:“那没有关系,你明天再帮我做好了,事情就拜托你了。”此时,你可能很难再用其他借口推辞了。
& g8 k0 i: a# q; `( N `/ C; G 再比如,对方想转让给你一件东西,你不想要,却推托说:“我现在钱不够。”3 ]2 m5 G: D+ C3 `) H5 ~6 ?+ h
那么对方又可能会说:“钱以后再说好了。”结果轻易就把你应付过去了。; b( Z1 s' D0 d
或者你不愿意与某个人跳舞,推说:“我跳得不好。”( q2 h6 ?9 c3 \1 Q- z
那么他可能会说:“没关系,我会慢慢带着你跳好的。”
$ m* v7 `* w! k- W$ T. n. i' ` 因为这些都是小小的谎言,一经反驳,你肯定会感到慌乱,说“不”的意志便很难坚持了。实际上,对付这种情况你倒不如直截了当地用较单纯的理由明确地告诉对方:“你托办的这件事办不到,请你原谅。”“这件东西我不太喜欢,很抱歉我不能接受。”“我已经另约了舞伴,不能跟你跳,对不起。”等等。这样拒绝虽然听起来有些生硬,但理由却单纯简洁,不再给对方以可乘之机,且可免除后患。/ l: L+ b1 \# A5 @% s/ b, X
事实上,拒绝他人本就是一件伤感情、导致尴尬局面的事情,但如果我们能在生活中注意话语的含蓄和否定的技巧,是完全能避免这些情况发生的,从而让生硬的否定变成一副可爱的面孔,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拒绝别人。4 w. \% I- v" E7 W
幽默地拒绝
7 T6 q5 g# K4 a 用幽默的方式拒绝别人,有时可以故作神秘、深沉,然后突然点破,让对方在毫无准备的大笑中失望。这样的拒绝,在达到拒绝目的的同时,还能让对方愉快地接受。
# W2 u3 ~1 W# \& E 意大利音乐家罗西尼生于1792年2月29日。因为每四年才有一个闰年,所以等他过第十八个生日时,他已经七十二岁了。在他过生日的前一天,一些朋友告诉他,他们集了两万法郎,准备为他立一座纪念碑。罗西尼听完后说:“浪费钱财!给我这笔钱,我自己站在那里好了!”
- ]1 u4 d; }" q6 D& b 罗西尼本不同意朋友们的做法,但又不好直接拒绝,于是提出了一个不切实际的想法,含蓄地拒绝了朋友们的要求,又不会伤害朋友的好意。
2 F3 g4 q; m5 O4 \; m4 `& b: E 含蓄委婉地拒绝# q6 o" p$ C2 g b- Y% j/ q
当我们要拒绝别人时,心里总在想:“不,不行,不能答应他!”等等,然而,我们的嘴上却不敢明说,只能含糊不清地说:“这个……好吧……不过……”2 V: h" w' q9 i: K8 k
当然这种口不应心的做法,一方面是怕得罪人;另一方面,过于直率地拒绝每一个问题也不利于待人接物。
4 z' m" s" |! f/ Q! d 有时,我们对一些不合情理或不妥的做法必须回绝。但为了避免冲突,或由于某些原因不便明确表示,可采用较隐晦曲折的语言向对方暗示,达到拒绝的目的。比如:
2 A- g e* D6 Y, C& ~- a6 i+ K 甲:“我们希望下一次会议能在纽约召开,不知贵国政府是否答应?”
, T& i5 J* o# |* H 乙:“贵国饭菜的味道不好,尤其是我上次去时住的那个旅馆更糟糕。”% |" ~( ~0 M" r: K( D
甲:“那么您觉得我今天用来招待您的法国小吃味道如何?”( s j) |* p! v
乙:“还算可以,不过我更喜欢吃英国菜。”
" B7 ? O% o+ W# D+ v' w1 Y 乙方用“美国饭菜不好”、“法国的饭菜还可以”、“喜欢吃英国菜”,委婉含蓄地拒绝了在美国、法国开会的建议,暗示希望在英国举行会议的想法。
7 u6 f' I- h! e% O( \2 E6 i 如果明确直言的拒绝会让双反感到比较尴尬,不妨采用一些巧妙委婉的拒绝方式,既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又将对方失望与不快的情绪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不至于影响彼此间的关系。4 ?! o1 ^- n8 i, C# [
将错就错地拒绝+ g6 m; }* X# _; q m% L8 s- [
这种拒绝方法是先假定对方是正确的,然后按照这个思路做出一个新的结论,而这个新结论又是明显错误的,这样,后者的显然不成立也就证明了前者的错误,从而实现否定的目的。比如:
8 M% _& i: G+ E) \; ]/ M; M6 m6 k 甘罗的爷爷是秦朝的宰相。一天,甘罗看见爷爷在后花园走来走去,不停地唉声叹气。 “爷爷,您遇到什么麻烦了?”甘罗问。
" H& q1 X" D; J8 R" S “唉,孩子呀,大王不知听了谁的挑唆,要吃公鸡下的蛋,命令满朝文武去找,要是三天内找不到,大家都得受罚。”爷爷垂头丧气地说。
% S9 ?$ R% `+ F2 w$ ?7 k# `* @ “秦王太不讲理了。”甘罗气呼呼地说。$ U4 |) H) ]6 g0 ^
突然他眼睛一眨,想了个主意,说:“不过,爷爷您别急,我有办法,明天我替您上朝好了。”
5 K" i: N1 N# p+ f4 n | 第二天早上,甘罗真替爷爷上朝了。他不慌不忙地走进宫殿,向秦王施礼。秦王很不高兴地问道:“小娃娃来这里干什么?你爷爷呢?”
8 Z5 Y1 X9 z4 f 甘罗不急不慌地说:“大王,我爷爷今天来不了啦。他正在家生孩子呢,托我替他上朝来了。”6 k' o3 D& T- @8 B
秦王听了哈哈大笑:“你这孩子简直是胡言乱语!男人哪能生孩子?”, n3 F9 g0 Q1 a1 E4 V
甘罗趁机说道:“既然大王知道男人不能生孩子,那公鸡怎么能下蛋呢?”7 t0 P3 c) B+ o
甘罗就是利用将错就错的否定方法,没有直接揭露秦王的荒诞,而是“顺杆儿上”,引出一个更为错误的结论,让秦王自己去攻破自己的观点,并在巧妙的回答中暗示其荒谬性。/ ^* E9 M# c( Z
笑而不答地拒绝
, d1 f( U: u3 A* I7 ~, [$ A 当你被一个需要立即表示赞同与否的问题而大伤脑筋时,也许微笑可以帮助你。比如: 甲说:“我想请你吃饭,可以吗?”而可能乙早有约会,于是微笑着说:“谢谢!”; q. z5 f# k7 e7 j
甲问:“你是同意了?”乙只是微笑,欲言又止。
0 J: N1 r( |7 b9 V$ u" H4 F 甲问道:“你有约会啦?”乙微笑着点头道:“嗯……是的。”
) a+ [: A5 s9 T9 y' R! t/ C 甲只好说:“噢,对不起!”乙又微笑着说:“没关系!我感到很抱歉!”
2 e; |, c9 V& i# p5 e. [ 乙没有用生硬的语言拒绝甲的邀请,而是巧妙而自然地以微笑代言,最后让甲亲口讲出了“你有约会啦”的疑问式,此时他的注意力已不是他所希望的答案了——乙的应邀,而是已经有人捷足先登了!
' o1 P. ?1 Y, x7 B+ P 然后,一句“对不起”和一句“没关系”,同时让双方都有台阶可下,并没有产生或留下令人不愉快的气氛。& G6 R$ m& S: N) e/ S) Q' D S0 T- b
【轻轻告诉你】:
: o- Y8 Z! J0 ~* x2 i" C 拒绝有很多技巧,不过在拒绝他人时也要注意,在遇到敏感问题或难以承诺的要求时,首先要向对方诚恳地表示充分尊重、理解和同情;其次,要不焦不躁,沉着冷静,机智应对。对于无理的要求或挑衅性的提问,既可采取以主动出击为主的攻势,也可采取以防卫为主的守势。
& F- ], o# h/ z6 T 对于合情合理但目前办不到的要求,可拒此应彼,即在拒绝对方一方面要求的同时,尽量满足另一方面的合理要求作为补偿,以减轻他的遗憾和失望感;同时也可真诚地为对方着想,替他出谋划策,建议他另寻门路。
, C6 K1 o. w$ E: s% l 当然,在拒绝他人时还应该给予对方以希望。合理的要求,一时还不能解决,不妨如实告诉对方;经过努力,待条件具备了,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如果属于经过对方的主观努力可以创造的条件,拒绝与鼓励相结合进行,拒绝就有可能转化为动力。(成钢)
' K5 X& A- X8 \2 F; t4 d- b @& S/ e3 p3 @6 J, [0 A: R5 L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