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3 N" e: J" d! C2 p: W W3 L, M, `# z' O% d$ l
其中,有个同学说过节的时候,单位给她发了两个哈密瓜,她拿也不是,不拿也不是,笑翻全场。然而,笑过之后,大家又不禁感叹社工这个“非营利”行业的“痛苦”。5 {# A \6 m. P' o" o9 ^- Q
$ [/ |; R0 @. A4 H 2 g' ~( f4 q; @! v* O- Y 可是,坐在一间家综里,到了年底,金钱方面,除了年终奖,我们还能谈什么呢?机构的钱去了哪里,财务是怎么分配的?这些有多少社工是知情的呢?(更谈不上要来讨论了)。比如,聚会上有个同学是一间家综的中心主任,她只知道自己机构的活动经费怎么用的,而活动经费占整个机构运作的多少?撑死10%吧。大家谈年终奖的第二个原因就是,做社工平时日子过得抠点没关系,但过年回家时也不能双手空空啊。5 q$ X6 e6 I0 R: I0 S
! d N/ S- n! f* N. @6 N% \9 t/ i) J1 Z5 M b; w( R# O' w' p
提及年终奖,大家不由得也说起了高昂的督导费。政府对家综购买服务的经费使用有个标准,就是200万中10%要用于专业支持,而专业支持的重要一项就是督导。社工督导,高的有3000元/天,甚至3000元/小时,这么好的待遇,令这一年市里社协的社工督导人才培训班变成香饽饽,60个名额吸引了3000多人报名。不过,这么好的待遇,是否产生同样好的成效呢?不同社工自然有不同想法:一些前线社工说自己想要知识,可机构督导1个月才来1次,给大家提供1个小时不到的团体督导,虽然督导名声在外,同工却很难得到实惠;有社工管理者说想给同工好的督导,可惜话事权不在自身,计划好的两个督导,上级领导说不如只招一个,招那谁谁,把两份督导费都给他,其中的裙带关系不言而喻。领导一句话就改变了。8 f$ a; o a# ~8 X
) j+ L: h. x* Q) e
7 B9 _: V$ Z: [& J, h! q 奇怪是,年终奖和督导费,谈的都是金钱,大家只是感叹社工年终奖不如企业或社工的督导费真的很高、做督导真的很赚,却没有同学说要是自己能拿那份督导费多好。也许只是不好意思说,也许是真没想过。都说社工这个行业很肥,但肥水流去哪里,社工自己不知道,更多时候是不敢想或不去想这个问题,哪怕希望多挣点钱,也只能拿身边的人作为标杆。有同学说起某个师兄几年社工做下来,如今已有年薪十几万,语气中不乏艳羡。动辄拿走几千上万/小时,一笔项目款拿走XX万的那波人,对于一般社工而言,同在一个行业,却像是另一个世界。 5 T5 ?' X7 J5 h7 u& B5 M: |
! v+ s; s. X* ~% O' I& I
( _6 _9 {+ b. l' K& W# p' e4 ~4 @
我想起毕业前,一个街道社会事务办的雇员对我说,现在她的工资连一线社工都不如,不过她正在考督导证,有机会她要做督导。可以预见的是,等大家在这个行业里摸爬滚打一阵子,懂得了这个行业的资源分配规则,自然就会往资源多的方向努力了吧。毕竟,想要攒多一点家底,这是人的基本生存需求,多点年终奖,多点工资,没有人可以否认社工这些想法的正当性。- }5 Q% O: j' r7 x6 w' w+ A
9 U! i/ x$ [/ ^( U" t8 h) M6 W 8 d i1 l0 l: C. Q0 v 只是,社工这个行业,什么资格的人能拿多点钱?这个行业的资源分配规则,会跟政府、企业、黑社会、宗教组织等其他类型的组织有区别吗?无论如何,同在一个行业,过的生活却犹如在两个世界,这样的不公平,社工将越来越难以无视,它在我们心里隐隐作痛。 : h3 g+ L# `' Y& u: M1 ?8 K% _5 t) C1 K" L; B4 r5 k5 e-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