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4月17日09:19 东南网-福建日报 5 B0 n, n4 R9 r
福鼎与台湾公益活动交流怎一个“义”字了得 绵软的声调,真诚的笑容,不计得失、不辞辛苦地忙这忙那……在福鼎市的一些社区、山村或医疗机构,很容易从人群中发现这些台湾来的年轻人。自我介绍时,他们嘴里跳出的都是一个名为“义工”的称谓。 自1998年起,台湾佛教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先后选派28批、200多人次义工交流生,来到福鼎市交流培训,并提供各项公益服务。这不仅让当地人们认知了与“志愿者”可以画上等号的“义工”一词,也悄然种下了一片萌动愈发的种子。 台湾清华大学临床医学系大四学生王周洲,今年的“课程”有些繁琐。每天骑自行车10多分钟后,就从包租的小酒店到了“上课”的福鼎市医院。随后,在医院中或社区内陪老人聊天、扫地、捡垃圾、整理文件等,他这样相当紧凑地安排了每天的“实习课程”。 如此为期三个月的义工课程,或许为时下许多在校大学生们嗤之以鼻,然而,这份医疗服务义工的工作,可是王周洲从台湾佛教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的层层选拔中艰难获取的。 “我们主要从事社区服务和心灵重建,失亲、特困儿童是我们照顾的重点。”王周洲说,根据基金会的交流计划,他和同伴们需要做“个案管理”等台湾社工理念与技巧在大陆的推广,帮助失亲孩子和家庭走出困境。 说起这两个月帮助过的孩子,王周洲显得很开心。15岁的浙江苍南女孩阿冰,因失去父亲而患上自闭症。“刚接触她时,跟她说什么都没反应。”王周洲和同伴通过鼓励她来爱心家园参加活动,小阿冰逐渐开朗起来,清明节还主动跟母亲去祭扫父亲的墓地,走过这段人生的必经阶段。通过这样的辅导,台湾义工们在当地帮助了20多个像阿冰这样的孩子,有本地的家庭,也有慕名而来的省外籍家庭。 台湾义工黄玉峰对身上的这份荣誉和担当有多么期待,从他讲述自己的经历中可见一二。 “小时候参加义工活动,干不了什么技术型的工作,多数是维持现场秩序和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但就是这样,每次都让那个时候的我兴奋好几天。”已在福鼎做了两年多社区义工的黄玉峰表示,做义工在台湾已经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很多人都把服务社会当成自己相当珍重的荣耀和存在感。正是这样的想法,让2006年还在校读书的黄玉峰,毅然报名参加饱受“桑美”台风之苦的福鼎乡村救助活动。 虽然当时只是一次短期的义工服务活动,但黄玉峰和同伴们基本都是跑到灾区或偏远农村进行义诊。“如果说小时候在台湾的义工经历是服务意识的积累,那么,在大陆的义工服务就显得更加专业,因为我们已经可以用所学专业技能帮助更多的人。”如今,已经走入社会的黄玉峰希望用更为专业的技能为福鼎的乡亲服务。 在这些宝岛来的年青面孔之外,福鼎与台湾的结“义”的地方还有很多。 2000年,台湾佛教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百余名义工捐资538万元,福鼎市政府投资600多万元,建成了慈济中学;2007年,200多名台湾义工再捐资2000余万元,捐建了福鼎市医院慈济病房大楼;同年,基金会捐助600多万元,与福鼎当地共同建成了桐南慈济小学。 “来大陆做慈善,并非特意为之。”台湾佛教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福鼎副总干事林希说,随着大陆公益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两岸交流交往更加密切,让许多岛内公益慈善组织开始关注大陆公益慈善事业,并加强了与大陆相关公益组织的合作,“这样的交流合作算得上是一种‘因缘’际会”。 如今,台湾义工的“个案管理”等理念已在福鼎扎根,许多受过帮助的群众纷纷加入到义工队伍中来,这样的志愿者队伍活跃在大街小巷,以“尽我所能、回报社会”的理念,免费向居民提供医疗保健、家电维修、法律援助、扶贫助残等多项服务。2011年,借鉴“个案管理”模式,福鼎市医院成立了一支125名医护人员组成的义工服务队,开展“一对一”义诊服务等志愿活动;在福鼎市贯岭镇政府工作的邓昌朝,多年来利用业余时间为贫困群众募捐,先后帮助过300余名贫困学子重返校园…… “无论谁有困难,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帮助。”邓昌朝和福鼎志愿者同伴们的话,显示了那些正在发生的改变。 本报记者 庄严 通讯员 雷顺号 编后>>> 敬畏与感恩,是许多台湾公益慈善人士身上流露出最明显的特质。敬畏生命与自然,感恩他人与社会,这些潜移默化的公益理念和引导方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台湾公益慈善活动,甚至出现了台北故宫导览义工需要专业考试,慈济基金会赴岛外公益活动要层层选拔等“一票难求”的现象。 时下,关乎公益的宣传与行动屡见不鲜,然而,在加强公益宣导的同时,或许也应加强生命、自然和感恩的人生教育。让更多的人学会敬畏与感恩,完善人生教育与个人全面发展,也让仍需宣导的公益走近需要选拔的公益。
( \4 F) |/ U. @. C$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