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297|回复: 0

[时评] 人口普查摸底进入“攻坚”阶段 人户分离成难点(3)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23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目前,人口普查的摸底工作已进入“攻坚”阶段,大部分区县已完成入户,但因普查员遭遇人户分离、空房、隐私、流动人口和超生等问题,还有许多户没完成登记。面对超乎寻常的压力,一些普查员难堪重负,选择离开。
                      
( j5 c6 w  ]9 L  s8 `; U! y
6 }1 @$ J7 P( K  k7 O! K- e! T
  本报讯 为期一个月的入户摸底即将结束,目前各区县正处于资料核对和攻克“钉子户”阶段。由于难以承受压力,部分区县已出现普查员“请辞”。3 h+ G$ U9 c) s* L% X
  任务完不成选择辞职$ G# r3 {' J6 r8 @8 S% R
  最近,望京西园四区人口普查指导员蒲锦荣与她的三个同事全部辞职了。
- l, `2 V2 d8 A7 X* s$ a9 K: x  今年7月,40岁的她开始对近20名入户普查员,进行组织、指导和检查。9 h# Z1 ~$ W/ H, V  }6 V
  她说,上岗前,就有工作难做的思想准备,1200元工资也能接受。
8 i5 l! L" o8 M3 L  但现实是工作量大,人手紧张。她称,社区共招了5个人,一个是刚毕业的外地大学生,干了几天就走了,20名普查员根本忙不过来。曾想招人,但招不上来,“4个人恨不得掰成8个人用,指导员也常跟着入户。”居民有15000多人,且多是韩国人,工作难度太大。) w4 _) K& ^) N
  普查员多是退休老人,经常把表格填错,需要一一解释,并核实改正信息,“做得最多的是答疑和改错。”
4 W& Z  g( q" \# w/ ^  眼看截止时间要到了,蒲锦荣感觉无论如何都完不成任务,于是选择辞职。, Y9 W- Z3 Y6 B# A/ {- _9 R
  预留5%普查员不够用7 M; D7 |2 I5 G( g
  各区县陆续出现一些打“退堂鼓”的普查员。
1 y. g9 ^& |, a6 c: G+ B  他们有相同的担心,9月15日摸底就要结束,工作可能做不完:一方面年龄偏大,电脑操作不熟练,无法有效录入信息;另一方面是“钉子户”实在太多。& z/ Y8 F3 [5 F; Y  q9 _! z
  目前,平均一位普查员需入户80-100户,可阻碍难以避免。
& {& C0 {" {/ _8 b  其实摸底前,各区县人普办就考虑过普查员离职。
  w6 K# A7 {# @  据朝阳、东城等区人普办介绍,他们在招聘时预留5%,多出的5%备用,现在正好用上,不够再招。) [; M! l( `, t- |
  市统计局宣传中心主任张雪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经初步测算,北京此次普查需要约2万名普查指导员和约8万名普查员,尽管招聘时多准备了5%的储备力量,现在都顶上去了,但还是不够。7 i  Q5 C( B: }" F* Z2 d( J2 n) s
  昌平区东小口人普办工作人员称,由于不堪忍受压力,几乎每个社区都有一两个摸底普查员辞职,比如天通苑就有多名普查员不堪压力离岗。居委会会重新招募入户普查员补缺。
% k0 {0 T7 P7 ^9 r( F3 o( P8 j2 @  攻坚阶段“联手”各方
3 e. J$ I: h( T+ v0 d8 r6 j) u5 u  目前,不少社区正在联合各方进行“攻坚”。
4 K$ T7 {, {$ h7 s  昌平东小口人普办工作人员称,目前只剩部分不在北京的还未登记,人普办已通过物业等单位联系这部分人群,争取一个不漏。
. {, z, @2 D' E  西城大院社区居委会冯书记说,现在不登记的有约20户,有担心拆迁赔偿的、人户分离的及不接受登记的。他们已联合警方,开始到他们家中“攻坚”。9 G, c! ~1 S" E* @4 t
  上周五,东城区景山街道人普办,联合公安、工商、城管等多个部门,针对发廊、工地、地下空间等隐秘场所入户调查,此前这些地方普遍抵触、拒绝普查。/ z1 p9 Z" m- v# c1 W. E' G9 Q# @' M
  在工商人员陪同下,普查员走街串巷,顺利地补充了未完成的小发廊数据。" a: n$ d- L) M: j
  而鲁谷住宅小区居委会工作人员陈迟介绍,有10户普查员去了三次都没见到人,最后通过找房屋主管单位,才知道是空房。
$ e/ R% l" S; Y9 D3 K7 K& r  一位普查员说,盲点或遗漏实在难以避免,这部分都将如实上报,由北京人普办在9月-10月的空隙,统一制订出方案解决。5 B! _: t9 C% B7 E& H/ K7 D+ W
焦点/ h" p. p# f( p" ?& F4 }
  隐私意识成拒绝理由
8 Z) J: r9 T6 E& Z8 h  专家称入户方式最适宜中国9 E2 l% D! T$ s/ R* G  g% T- p
  虽然入户普查已不是第一次,但这次普查员遭拒的大量理由来自“隐私泄露”。
                      
* Q7 o& f1 R/ s" @
0 q8 C& H4 N) C
  “普通居民楼还好,高档公寓的业主以及外国人特别注重保护隐私。”正在读博士的普查志愿者刘彩清记得,一次在亮马名居公寓普查时,很多人即使配合普查,但还是将自己挡在门外,有的业主还多次核实她的证件。
( Y& k+ \- g! E2 d8 `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乔晓春称,就因我国对隐私保护措施不够,导致许多人不愿接受人口普查。而外国人口普查进展得较顺利,主要是外国对普查对象隐私的保护措施较完备,而且人口普查数据不做他用,普查对象的信息只有普查员知道,其他人不得接触。
. c! s3 H& t: v  有人将隐私泄露归结为入户方式,对此,乔教授说,美国等多个国家的人口普查,是以电子邮件方式,节省人力物力,但基于中国人的文化素质、居住环境等,我国采取入户方式是最适宜的。* [" X( w% }5 T1 ^
  在京生活6年的日本人小林小百合说,在日本大规模普查不常有。但日本有个好习惯和制度,就是外地人到一个地方后,先要到当地政府民政部门登记。“这样即使不做大规模人口普查,相关部门也能掌握人口变动的情况。”. m$ m6 U; S2 d% j8 V
  特写
/ t  ]: J# z. E; Q! r  参加三次普查感叹“变难”$ \8 @5 [1 v1 T4 ?4 L9 C9 N
  普查员:罗淑云 
! r1 N7 b: B4 a7 l/ V7 Z$ X2 a2 |  “20年里,我做了三次人普,这次是最难的。”; I$ q) l* G5 u3 L2 h& P+ D. D1 X
  罗淑云,40岁,当东四二条居委会主任十年。
$ c9 U( v6 E$ c6 E- Z  谈起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那时人胆小,谁也不敢随便把外人领回家,感觉普查挺容易的。”罗淑云说,每天早上骑车进胡同,敲开门,拿出表格,填完。基本没遇到障碍。& u. @& j' S$ M7 |* D' g$ v
  2000年五普时,罗淑云已是居委会主任。" e) ?; Z- h- U8 Z9 W
  那时,富人越来越多,人户分离渐多,流动人口增多,入户遇到的难题随之而来:多套住房的、租房的、超生的、死亡未销户的……层出不穷。
/ b' Q: \* V: X( R, w  六普摸底马上结束,罗淑云说,今年人户分离,相比前两次多很多,社区有1500多户,一半人户分离。虽然每户都走了多遍,但仍有300多户信息没查到。
4 X+ t& L4 C7 q5 m& `' {  对比三次普查,她说,人们的心态有了很大变化。1990年普查时,大爷大妈们见到普查员,都客气的迎进家,端茶倒水;2000年时,人们对人口普查心怀抵触,工作稍不细致,就可能出错;到今年,情况更加复杂,“总之一次比一次难。”. p0 v" V8 K8 i  w
  双语普查员“入户”不进门
+ W7 V9 P4 \& _( n- G7 E+ [  普查员:刘彩清 3 e# q8 k( h+ ?# H  P0 v
  今年第一次将外籍人士纳入普查范围,为此,一些外籍人士聚居的社区也增加了双语普查员。
$ I! V  ]# y3 p2 c9 R7 W* W  一个多月前,将上博士二年级的刘彩清成为麦子店地区的人口普查志愿者。
% y6 G$ I" Y, r$ w2 }  从上月15日开始,刘彩清就像个上班族,每天早7点半从靠近西北三环的学校出发,8点半到达东北三环的麦子店。然后由楼门长带领挨家挨户敲门,展开“国际性”的普查。每周末要加一个白天、一个晚上的班。由于一些普查员不会电脑,一个人要干两个人的活,每天晚上11点多才休息。
4 W3 `6 g0 u' H3 [; e# `  虽然她的外语口语不错,但她也吃过不少“闭门羹”。" E/ Y  M( C% j6 c
  虽是入户普查,但刘彩清已养成不主动进门的习惯,她一般会站在门外,向外国人将人口普查解释清楚。刘彩清说,她特别害怕与外国人沟通时出错,“国外的人口普查不会入户,怕他们接受不了这种方式。”
& o! N0 q, r# C3 I  综述
3 c0 p" K+ @& Z  六次普查见证57年变迁
9 L( H! S) Q% Y( ~% W# T2 n& {& U3 U  9月15日前,北京市大部分区县将完成入户摸底。人口专家强调,人口普查的结果将为国家发展提供科学数据,影响政策的制定。从1953年以来的六次人口普查可以看出,每次普查的内容都具有其时代特征,普查内容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7 M! {+ h% P) k0 G/ r6 Z- e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耀军说,人口普查有利于国家制定改善民生的政策。: o4 w1 u, C( F: U
  他说,本次普查项目更多,数据更全面。摸底将了解空置房情况,政府将根据相关数据,有望出台政策调控。还将查清300万栋房屋的情况,包括建造年代,建筑结构等。普查结果将报市住建委,住建委将依据这些指标为房屋定级,分批加固。
! r) l. }" L# R# c1 ]8 d( O! l0 P  今年人口普查,首次将外国人列为普查对象。张耀军说,外国人对北京发展的作用很大,政府制定规划时要充分考虑他们。
; t8 h8 S8 N+ P* N& J  张耀军说,随着经济发展,人口普查项目不断调整,指标不断完善。3 ~* a5 z+ `: e& G* p
  比如1953年的首次人口普查,只普查人数。1964年的第二次人口普查增加了本人成分、文化程度、职业三项。到了2000年的第五次人普,人户分离现象增多,流动人口增加,普查增加了住房、人口迁移流动情况及人口经济活动等。) I# |+ x/ Z# l, ]& `% Y% `% M% j  N
  2000年,人口普查的表格开始分成短表和长表,短表个人填写的有9项,按户填报的有10项,长表则有40多项内容。" E* b4 Y. S9 k- P. o2 t- Q+ u* C+ E
  随着人口素质的提高和科技的发展,我国人口普查的方式将不断更新。
# a5 f0 ~; r+ p8 L" b# a微博& r' J  W) A) D& ^  m% H0 Z6 ]
  @网友Rock_Ford:
. c, ^0 ?" ~. U6 `6 T, W# u  在美国2010人口普查的网站上,清晰地写明“人口普查员绝不会要求进入你家”。而且还解释了为什么需要人口普查:“更好的基础设施,更多的服务,更美好的明天。人口普查数据能够让我们更好的分配每年4000亿美元的联邦预算。” ) ?% \0 S% a! n% F
  @网友“海军衫”:

% K! C6 U: B: r6 T, ~$ U& ]

: {( o5 p6 g4 {! C* p; V! E, d; ]
  h/ ]( M$ S; M4 O% d! h* C  我是一名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今年有幸能参加10年一次的人口普查,作为一名普查员,我感觉光荣,但同时也感觉任务很重。 ) l" v3 F, m$ j. f. V" j+ E$ a
  @网友“时珍修心”:
% V6 `1 I0 D6 b  都21世纪过了10年,还用这么老土的办法,浪费人力财力。这活直接让联通公司,移动公司,中国电信的客服打个电话就好了。 ( \" @+ ^4 L2 _) z' O
  @网友“密斯特流”:& @" s" O8 z2 c
  突然想到关于人口普查的问题。我暑假在家被普查了一次,在学校内被普查一次,在外租房又要被普查一次,那我应该算是几个人? + k& A) O* X/ d
  @网友“前门街道普查员多凤娟”:" N  M+ Y0 k2 C3 f8 b  e( j5 u8 s
  通过前一段的入户调查了解到,社区老弱病残较多,因此我们调查完后,总会提醒老人关好院门,注意安全。不能数完人头就走,一句关心体贴的话能拉进我们和居民的距离。 * X7 z: G) d( [1 d5 @
  @网友“普查员周桂荣”:
" i7 y$ i  w0 P3 J0 {  我今年57岁,这是我第三次参加人口普查。在入户登记时,有的楼门长、居民特别热情,但也有人不配合。从8月17日到现在,每天都工作到夜里12点,既然干了就要干完,更要干好。
0 @, _( a  x; [  【问答6 [' [( M6 i( b. S* z+ ~/ ]0 r
  北京市户口整顿和摸底将摸清哪些情况?5 Y0 l5 j6 Y  x  c
  答:一、具有北京市户籍人员生育的小孩未落户口情况;二、手持各类证件未落户口人员情况;三,应销未销户口人员情况;四、人户分离人员情况,包括有人无户和有户无人情况;五、户籍地在外省市的在京居住人员情况;六、常住在京的外籍、港澳台及无国籍人员情况。
0 q) ]0 V* h( s, D% |, V6 K3 \$ }) O  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时间如何安排?
9 [( f7 A! _6 p7 m7 ]1 R4 L  T  答:1月至9月进行户口整顿与摸底;10月进行调查底册核实和登记。11月16日12月25日,进行事后质量抽查;2011年3月至2012年5月,统计后公布普查数据。
* u. \; y5 S+ s# O. Y# m  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和登记内容?3 X  A6 L) m% C. U6 \6 v/ e! o
  答:2010年11月1日零时。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户口登记状况、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7 M  C; ^) C/ X0 ?7 D' }$ `; |% |
  如何选聘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6 s1 d5 A0 {1 T
  答:可从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借调,也可以从村委会、居委员或社会招聘。担任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要求具备初中以上文化,身体健康,责任心强。必须参加培训。" W5 i7 C. W0 f% ^
  专题采写/本报记者 李毅哲 张伟峰 张宁 朱开云 汤阳 张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5-4-28 16:50 , Processed in 0.041595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