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主的基本情况: 小军,男,1989年3月25日生,2004年中考落榜,现在长宁区教育学院附中读中复班,从小患有先天性缺铁性贫血,体质较差。案主的性格比较孤僻,思考问题时爱钻牛角尖,非常喜欢和老师顶嘴(自认为很有挑战)。: q9 R, _( {/ T7 a4 \
二、家庭背景:6 m' p E2 N' g- U+ b' K9 c. K
1、家庭成员:(1)案主的父亲是一个无业人员,且左眼有伤残。平时的爱好就是收录有关子女教育的录像带,从来不整理房间。性格比较多疑,思维紊乱,说话很罗索,一直沉浸在与妻子离婚的阴影中。(2)案主的母亲是一个有文化层次的女士,非常憎恨前夫对自己的污蔑。由于平时工作很忙缺少对孩子的照顾和关心,但对孩子在花钱方面管的特别严。
8 ^: z$ c: O' Q$ g* g" ` 2、家庭关系:案主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父母便离婚了,当时法院将案主判给母亲。在一次家庭冲突后,案主向母亲提出转学。母亲与前夫商量后将案主转到无锡的一所寄宿制学校读书。2004年5月,案主威胁母亲说:“要回到上海来参加考试,而且再也不去那所象监狱一样的学校了,要不然就不参加中考了。”回上海之后,案主由于受不了母亲的严厉管教便住到了父亲那里,并参加了6月份的中考。在中考落榜后,母亲决定要回孩子,前夫不答应,案主也不肯回去。母亲出于无奈放弃要回孩子,但要前夫写了一份保证书,保证案主2005年6月能顺利通过中考,前夫答应了。于是案主在父亲安排的中复班读书,周末住母亲那里。
( s! ~+ Q5 y5 L 三、主要问题及问题分析:4 h% o# W# N; W5 W3 t$ D
1、亲子关系问题:由于母亲管的太严格,时常用做作业来交换玩,案主最反感的就是母亲老是让他回无锡读书;而在父亲那虽然有自由但缺乏生活保障。因此,案主生活在这种矛盾的环境中。8 F0 \$ o9 f' j. ~9 |
2、生活状态问题:由于父亲是一个晚睡晚起的人,造成案主上课时常迟到;晚饭时常要到八、九点才做好,而且都是买一点点熟菜,所以案主面色发黄,身体也很单薄。
5 P9 [3 H, P6 R. M 3、人际交往问题:在无锡的时候由于没有一个朋友,所以缺乏人际交往的能力,在班级里很想和别人交往,但又不知道如何交往,时常用一些哗众取宠的行为来引起别人的注意。
6 B$ R2 m# B. z5 E% h) Y, K d# P# C 4、学习问题:由于案主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不认真听讲,回家后从来不做作业,也没有复习的习惯,他的所有功课全部是不及格。
0 h7 s: I2 w% Y 5、需要及理想问题:由于案主在无锡的三年中生活缺少自由,现在回到上海后,总是想着玩来弥补以往失去的自由。自己将来想当一名歌星,认为歌星众人瞩目、又有钱和自由。
2 Y5 |5 J+ l h) {, C, F 四、服务目标:
5 x+ X) t* D0 A# i: Z5 n 1、总目标:建立最适合案主的生活及学习环境,使案主在中考的前6个月更好的学习和生活,认清和解决自己的问题及真正的需要。
. }- r; g6 m: R+ s. B6 r* |7 S1 _ 2、分目标:# {$ z8 H4 k! S, i
(1)澄清案主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并改善亲子关系;
7 J/ a8 Q B l& s+ J4 N# r (2)改善案主的生活状态、生活环境及作息规律;7 c7 N8 x. D6 P2 }1 N v8 Z2 W% d
(3)澄清自身的问题和需求并予以解决;9 h$ i3 b9 |& L/ l5 Y0 L! `4 u" }
(4)引导其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V' B" ~9 W5 d( d. d6 S4 C
五、服务计划:
; l. F6 p- o3 S% o 1、和案主进行一次面谈,了解他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g6 s" X* G7 ] P5 i) |& Y8 ]
2、分别与案主的父母进行沟通,将孩子的想法告诉他们,再听听他们的意见。
F+ O4 K+ W. f- H" l9 z- _ 3、将三方安排在一起,制定出有利于案主的安排。
& P5 _+ F+ ~0 q6 o1 y0 n 4、和案主一起澄清自身的问题和需求。- N8 J% Z6 [/ {& o
5、和学校的老师取得联系,得到老师的支持和配合。 J& _8 ~6 I, s6 ~/ U
6、跟进服务。! o- V! e* l/ r- x: ?3 R) m
六、服务过程:8 X4 g: l! _/ t& c
(一)前期准备:( C) L* S" b8 g/ y
在第一次和案主见面之前,我向其父亲了解了案主的一些兴趣爱好,想在会谈时不至于冷场。他父亲告诉我案主非常喜欢看电视里的动物世界以及天文地理方面的内容,最近在看纪实频道的一个地球探索的栏目。因此,我回家准备了很多关于这方面的材料,还看了两次地球探索栏目。3 }5 h) m7 z' n$ m
(二)会谈及介入期:& y" o# c3 ~4 F, q8 S
1、第一次,案主是由其父亲接过来的,在坐下来之后他显得很平静,我自我介绍后便试探的让他也自我介绍一下,他忙说:“今天父亲又骗我来这种地方。”之所以他会用“又骗我来”是因为之前其父亲也骗他去了心理咨询中心。为了不冷场,我便说上个星期的地球探索栏目很棒,里面介绍了龙卷风。案主很快就变得兴趣盎然,还跟我说龙卷风的种类以及一些我都不知道的关于龙卷风的故事。因此,原本准备好的会谈内容只能取消,我开始和他聊了很多自然方面的东西。临走时,我跟他说,下个星期我们再来聊聊这些话题。他说,如果聊这些的话他愿意来。
, R0 u8 a- j2 j 2、第二次会谈我们一开始也是在聊自然方面的内容。聊到一半我突然问他:“你那么喜欢这些东西,那你的父母其中是不是有一个人也喜欢这些啊?”他的脸一下子凝固起来,他们才不是呢?我又问:“那他们是怎样的呢?能告诉我吗?他说:“母亲象一个暴君,平时用钱还要开发票写用途,老是喜欢用做作业来换取玩的时间,还一直让我重新回无锡读书。”“爸爸是一个懦夫,不象个男人,而且话特别罗索,思维有问题,平时也不烧饭。”我又问他愿意和谁住在一起,他说:“和妈妈住也可以,但他要让我支配钱,支配玩的时间,要让我自由;和爸爸住也可以,但爸爸要整理房间,要烧饭。”
. I/ ]7 u# t3 S$ x2 i) ^ 3、我将案主的要求分别与案主的父母谈了一下,由于从案主的利益出发,而且综合客观的因素(案主对父亲的要求是能在短时间达成的,而对母亲的要求就比较难。案主读书的地方离母亲住的地方很远,母亲上班很早很晚回来等)。于是我们商量下来,案主还是与父亲住在一起,双休日回母亲家住,补习功课。由于案主的父亲实在不会烧饭,而且案主回到家也从不看书。因此,我到我们街道的社区青年中心联系了晚托班,解决了他晚上吃饭和看书的地方。
# h5 ^1 I/ y/ _# J2 S J! ]' J 4、我又到学校去和案主的班主任谈及了此事,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希望老师能关心和多表扬一下案主,有事多与社工联系。老师也答应了。
" v6 A" q) K( g0 q! _ 5、第三次会谈,我先问了案主有没有发现父母和老师的一些改变,他说:“父亲开始整理房间了,但动作很慢。母亲跟她说不会让他再去无锡了,双休日还经常烧一些他喜欢吃的菜。老师和我谈过心,还帮我解决了午餐问题。”我接着说:“别人都做了努力,也改变了对你的态度,那你应该如何呢?你也应该用行动来回应他们的努力。”
5 a+ A" {6 w3 H 6、在案主的外在环境进入正轨的时候,我开始涉及案主自身的一些问题。在第四次会谈时,我们一起探讨案主身上的问题,他也承认了自己的不足,答应会慢慢改正。我跟他订了一个目标:第一周,迟到不多于两次,每天做完作业后复习的时间为1小时;第二周,迟到不多于一次,每天做完作业后复习时间为2小时;第三周,不要迟到,每天做完作业后复习时间为3小时。在执行过程中,有过反复。后来又调整了计划。经过一个半月,案主才基本完成了目标。在与班主任的联系中得知,案主基本不再迟到,即使迟到时间也不象以前很长,父亲也说:“孩子回来复习功课了,但时间上时长时短。”
+ l% B0 K0 e8 Y5 b8 T 7、在之后的面谈中,我主要是和案主一起回顾他的改变,告诉他别人对他改变的认可和回应,并教他一些人际关系的技巧。
& L! Y) y3 t! d: \3 M U4 W( Z8 x 8、在服务过程中,突然出现了一次危机。由于其父亲答应给案主买游戏机后来又没买,两人争吵起来,其父亲还报了110。案主便说不去读书了,我这时在外面培训,晚上我约了案主谈心,帮他分析了利害关系,希望他不要将过去的努力白费。案主说,其实这件事一个导火索,最主要的是父亲老是说母亲要害自己。后来,案主还是去上课了。
* V8 R5 A2 e I) Q# s# } (三)跟进服务:% y# `! t. ^- M- m+ [; ~: `* y4 }
案主现在的成绩有所提高,也不经常迟到了。其母亲和我商量还是希望将孩子接回去,她和老板商量了一下,决定每天早点回来给儿子做饭,但希望和其父亲谈一次。3 C- c* J- ^6 M1 f3 o9 h
母亲告诉我案主已经通过了上戏附中的面试,只要通过文化考就没问题了。案主还和母亲到南湖职校走访了一次,案主决定在职校一栏中填写这个学校。/ j! J4 G) l; }
七、服务评估:! ?5 [# s& l( a$ a
(1)由于案主的很多问题都是由外在环境引发的,因此运用“人在情境中”的理论,社工试图改变家庭环境和学校的环境,来改变案主的生活及学习环境,并通过环境的改变来改变案主的行为。
# e! D; ~6 T7 t: t; ]4 b: W! ?# }6 G (2)在工作中,社工还借鉴了家庭治疗模式,强调案主与父母是一个整体,在治疗过程中以案主为中心,通过一方的改变和努力来刺激和要求另一方也应该有相应的改变。" H! |7 G3 J8 d+ ~, g
(3)在父母的配合和案主的努力下,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 l0 W) f! f2 K. \! B3 ~ 八、个案反思:
2 O! n# y: j: b7 t. { 通过这个个案,社工发现,案主的很多问题有环境因素引起的,实践证明环境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使案主有所改变,从而往好的方向发展。对于家庭矛盾的问题,一定要使双方同时有所改变,而不是一味的要求案主或案主身边的人去改变。每个人都有改变的权利和义务,本案的很多矛盾便是在互相改变中解决的。
* s7 x: ^' ?$ `" B# Q 在工作中,社工由于经验不足,没有把握好自我角色问题,有时候成为案主父母的传话筒,有时做了一些应该由其父母做的事,养成了父母对自己的依赖,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能把握好自己的专业角色。
/ M1 C' I9 ?5 \8 R' t9 s2 O- e 在个案服务过程中,肯定会出现计划和目标的反复,同时也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作为社工一定要客观的看待这些问题,妥善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