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会工作是一门特殊的职业,又是新兴职业,未来的道路很模糊,但正如所有新生事物一样,在成长阶段,必定面临着重重困难,不断的挑战,作为在中国大陆社会工作事业的开拓者,要有更坚定的信念,甚至把这种信念深化为信仰。
# ?# N8 C2 f8 z) @2 w0 A2 A3 p7 U+ V, e0 r
一、社会工作培训教育及其在东莞社会工作的发展
# i i5 q6 ~6 V9 e& q' e4 v# l9 w5 o+ w
0 u2 n9 g2 {' H! I9 k/ r8 L社会工作培训教育,主要分三种:第一种是全日制学制培训,例如大专,本科,研究生及更高层次的专业教育,由全日制高校进行;第二种是非全日制的培训,包括在岗培训,岗外培训,由各有关单位组织或者培训机构进行;第三种是自学并通过相关考证获得社会工作知识。三种方式各有所长,相互补充。
, W, i8 L7 N; t! }' L A Z6 O3 S0 |; d: S7 j
社会工作培训教育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理念层面的培训,包括价值观,职业伦理守则;二是实务的培训,包括相关理论,工作手法和工作技巧。这两者是决定社会工作能否成为一个职业和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 f7 I- Q( X# j
9 Z S1 U a* L虽然说中国大陆从80年代后期部分高校就有开展社会工作教育,但社会工作真正被重视却是近五六年的事,国家开始从政策层面做了规定要大力发展社会工作,由于这方面的信息不多,社会工作于东莞市民而言仍然是一个新的事物,只有少部分人从香港电视节目上听说过。然而,从2008年5月开始筹备,2009年11月首批社工正式开展服务,东莞发展社会工作事业还不到两年,发展速度却飞快。至今,首批上岗的社工共172人,分配在市直事业单位及6个镇街,几乎涉及社会福利及公共管理服务所有领域。% g3 J" c+ E! ]! p
7 a) m' i; w# n: W# O
二、社会工作前线服务感悟
0 w ~* _6 G6 }$ @/ m1 y0 T I
1 V% Z; |! P2 M社会工作源于欧美慈善事业,作为专业及职业已经发展了百余年,港台社会工作也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已走上专业化道路,但在大陆,社会工作却是新生事物,虽然自2000年之后政府大力推动,但社会工作还不为社会大众所熟悉,甚至很多人对社工的认识等同于义工,而且,开展活动需要的场地和经费也难以很好地配合到位,这种不理解无疑给社工开展服务带来一定困难,另外,由于是新生的而且是外来的事物,社会工作还没有探索出本土化工作如何开展,更多还是依靠香港的经验或者是社工自身的摸索,但是,首批上岗的社工都很年轻,很有激情,但缺乏经验,兴冲冲地去工作,不停地碰壁后,难免会有迷茫甚至退缩的念头,要如何维持社工对社会工作事业的热情和激情?社工从业者是社工事业发展的根本力量,要让社工事业可持续发展下去,并且发展得更好,笔者认为,保持社工群体对社工职业的归属感当属于重中之重。
l, i+ h( R. \/ z3 O' A# ^8 d' _9 o
三、理念与实务能力对社会工作的影响8 Q, t+ f. H& S& k) x+ w
( ^% I$ t& K* o前面已经提到,社会工作有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是理念,二是实务。在理念框架中,利他主义是最基本、最重要也是必须遵循的核心价值观,这也是社会工作区别于其他工作的最主要的特点之一。也正是这一特点,决定了社工必须有着无私奉献的精神,否则利他这一核心价值就无从体现。在当今已被打上“物质至上”标签的社会大环境中,面对着种种诱惑,攀比成风,作为一个以爱和奉献的新行业的开拓者,所面对的压力不仅仅是工作上的困难,更多的是内心对这一职业的认同与坚持的程度,对于从事这样一门新兴职业,付出与获得难以成正比,甚至,在无私给予时,得到的却是不理解甚至是批判。另外,由于社工面对的服务群体以弱势群体为主,他们大多生活环境恶劣,文化水平不高,思维模式简单,甚至道德水平也不高,然而,社工大部分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在比较好的环境成长,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才可以做到无条件接纳服务对象?在遭受了工作上困难重重、生活压力逐渐加大,面对服务对象的困难有心无力等种种挑战之后,当初满怀改变社会的激情还剩下多少?还能坚持多久?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信念,恐怕再熟练的技巧也无法维持下去。只有一批能坚守社工信念的从业者,社工事业才继续开展工作,并且延续下去。+ |/ e: b9 e6 V3 R
2 n9 T: K# a4 \) h- x9 Z3 m7 T
当然,技巧也很重要,如果没有这些技巧,社会工作就难以成为一门专业与职业,也无法谈发展。坚定的信念可以保持职业的热情与激情,技巧才能真正实现这一职业的价值,也正是通过这些技巧,服务对象的状况才能发生改变,达成改善社会生存环境,提升社会福利水平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工作涉及范围越来越广,各种问题、现象层出不穷,此外,随着社会对社会工作认识的加深,对社会工作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对社会工作者工作技能提出新的要求。社会工作者如果没有熟练的技巧,服务质量也将大打折扣,这一职业也将难以被社会认同,发展历程也会受到更多的阻碍。' j1 {6 s4 U$ R9 K7 f( A
9 O3 b: @ e- p% U$ F; f w四、开展多样化的培训和活动,强化理念,提升实务能力
: F2 x4 ^ d8 J. @/ i; J b) a1 p
9 Z4 A/ H) U( K0 M3 V# ]. R正确、有效和持续的培训对于社会工作发展非常必要。而且,当前,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加强理念层面的培训。东莞社工事业发展虽然说在短时期内就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但是,无不否认,社会对社工的了解还太少,暂时还不为社工事业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另外,社工从业者还太年轻,都是刚毕业或者是毕业不久的本科生,人生观,价值观方面还没定型,人生目标也不清晰,而且,由于其成长环境的开放和多元化,价值取向也具有不确定性,所以,在外部环境不成熟,内部团队不稳定的情况下,加强培训对社会工作这一职业的认同和归属非常必要。那如何开展培训?就笔者认为,应围绕以下几点开展。: M D9 d% G( n0 H* L9 `$ i& y/ i
/ M5 [0 X! q5 o$ j6 c% K) {, Y一是社工机构方面要建立鲜明的社会工作特色的文化,而不能像其他组织或者企业一样,因为机构文化能直接影响着当中的每位员工。8 d5 K6 X, ?, h% L5 [4 a& U
* F/ b. g! w& h: F S& }! B# e& Z二是应多开展理念层面上的培训。理念培训确实比较枯燥,但也正是这种枯燥的学习更能体现从业者对社工理念的接受程度。
4 A7 \: w$ z# R+ F; |0 e& H
( n* [& j1 N# @/ O I! k三是完善督导制度。良好的督导不仅能帮助年轻的社工及时克服困难,更能在行动上和思想上影响着社工,尤其是资深香港督导。很多接受过香港社工督导的同工都说,香港督导有一种魅力,那种魅力就是亲和与权威并重的感觉,从中能让新社工获得一种动力,将香港督导竖立为自己发展的目标。镇街社工派驻点离机构比较远,在还没得到像市直单位那样的香港督导时,信念几乎就成为了镇街社工的源动力和方向,其影响更大。8 m0 H" N0 z, ]# ?$ H+ D
" Z4 {3 R6 P& N! {# J四是社工本身也应该加强社会工作理念及价值观的学习。在工作中,作为前线服务者,是最了解服务对象的人,也是最能代表社工形象的人,应该经常反思自己的工作中社工理念占据了怎样的地位。久而久之,才能将社工理念与价值内化,也更能体现社工的理念与价值。
# j9 P2 t: R# w6 n9 A2 X
3 U* e: F. ^8 t- x% R' j五是社工应该重视分享。这种分享,不仅是在式样中带动服务对象去分享,社工内部团队也十分需要。而且,非正式的分享可以收获更大。尤其是不同系统,不同派驻单位的社工,如果多一些分享,不仅可以获得更多领域的服务信息,也能在分享中提升对社工的理解。/ H- S5 R, Q- Z; j
1 ?8 q0 i& n8 W- c六是社工应该学会从社会角度思考。社工的全称是社会工作师,先有“社会”再有“工作者“,社会的视野对于社会工十分重要,因为社会工作服务强调社会性,而且,社会工作的理念之一就是认为社会是一个系统,当中任何问题的产生都与社会大环境有关,很多问题产生源于社会制度和社会结构。如果缺少社会视野,在看待服务对象需求时可能就有失偏颇。
5 z/ o7 x* m+ t; U1 T1 [
, ]0 ^5 r* i0 X: t七是有了坚定的信念是不够的,技巧的培训也很重要。但技巧更多是在实际运用出来才能内化成为自身的技能,只是学习而不实践,再多也没有意义。所以,在工作中,机构、督导、用人单位除了要了解服务数据外,也需要尽可能地了解社工在前线服务过程中理念与价值的变化与理解。 T* {, O. v4 s1 T
- ^- C# ?. y, m9 e5 x) u# |
五、对社会工作事业的展望
. U# \/ O' }. y; u+ w" z2 K
4 \; w0 F2 o7 \. {6 D* C5 `: |社会工作是一门特殊的职业,又是新兴职业,未来的道路肯定是困难重重、挑战不断的。因此,社工从业者更需要坚定的信念,甚至将这种信念升华为信仰。因为从事这门职业的人都以“爱”而不是“利”为目标;因为“爱”,所以无私,所以乐于奉献,社会工作必定会为社会大众所认识、接受并信任。当然,社会工作发扬光大并不是社工追逐的梦想,社工的最终梦想是希望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能为社会带来更多福祉,为更多有需要的人服务,达致社会的和谐,或者是社会上不再需要社会工作者。
9 z" P' H! m' M
/ m! R& n6 g7 C* k- w$ d参考文献
& u l/ E, X" t5 l# P, u y) G+ z w7 }
- ^4 q) Q( C+ k6 q[1]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
' g3 G7 V, Q9 {3 I$ s! l
( e0 g4 H# X8 Y: ?" ^* ][2]东莞社会工作网社会工作理论: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问题
) }7 K3 h% l# E# {
$ w6 a+ [7 V3 p) T& Y& X[3]东莞社会工作网社会工作理论: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g& F" |- H# r9 \% M# s
9 ^4 ^% {: N4 @
东莞市星扬社会工作服务社 雷杏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