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957|回复: 1

[新闻媒体] 市民眼中的东莞这一年:“2010,东莞属于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27 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编者按】2010年,一个崭新年代的辉煌开端。东莞以波澜壮阔的改革图谋,闪亮的经济答卷,温馨的人文情怀与全新的政府形象,换取了全社会的认同,更彰显了一幅健旺有序的“中国表情”。

  这一年,东莞转型升级迎来引爆点,行政改革把握制高点,社会改革形成新焦点,文化建设引发全民兴奋点,还有东莞适时变化,应对每一个发展盲点。一个更民主,更高效,更温暖,更和谐,更有活力的现代社会图景呼之欲出。

  在这必然影响未来的12个月即将结束的时候,我们有责任说点什么。所以请允许我们用真挚的感情,建设性的语言,回顾东莞惊艳的这一年,为2010年代的人们,留下值得萃取的感观记忆。

阅读导航:

    东莞卧薪尝胆历经五年,转型升级迎来“引爆点”

    协调发展东莞布“重棋” 公民社会彰显大格局

    效率大城崛起行政改革唤来“核聚变”

    城市雄心再起,重组资源力谋“文化大局”

    和谐都市生成社会管理变阵“创世纪”

    市民眼中的东莞这一年:“2010,东莞属于我”

  本来,即将过去的2010年或许对已经在东莞打拼多年的他们而言,并无什么不同,只不过是又长了一岁。

  过去的一年,是社工王伟和作家王十月在东莞定居的第3年,是教师莫育章在东莞教书的第15个年头,松山湖管委园林设计师程海波的第2年。

  然而,东莞转型升级的傲人步伐将他们卷入了时代洪流,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政策让王伟找到了学以致用的舞台,樟木头“作家村”的后勤保障给了王十月坚持文学创作无尽的支持,积分入户“新政”也让莫育章终于有了合同制教师的身份,绿道东莞段的全线贯通也让程海波找回了自我。

  在新的10年的起点,东莞未来的社会图景也在铺展,不管是本地人,还是新莞人,都已不是其中简简单单的拼图,他们也在用自己的双手,推动东莞的进步。

  王伟还能继续让新莞人子女安心上学,王十月也在安心创作新的中篇小说,莫育章更有了教书育人的动力,而程海波也在介绍更多的友人关注东莞的绿道。

  这就是东莞的一年,他们的一年。

  我的鲁迅文学奖

  带着东莞体温

  面孔1

  王十月(东莞文学院签约作家)

  我的鲁迅文学奖

  带着东莞体温

  今年,东莞的“中国作家第一村”开始有些名副其实了,一下有3名“村民”摘得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这个中国文学的最高奖项。

  他们是王十月、乔叶和吴克敬,其中,王十月还是“作家村”的首个村民。

  这个15岁起便出来打拼的湖北人打了将近20年的工,离开湖北后的首站便选在了东莞,只有初中学历的他,热爱文学,所以,即便成家后需要养育刚刚出生的女儿,但他还是在书桌前坚持了下来,没有随着数以千万的打工者再次进入人才市场。

  是东莞,为他免去了生存之忧。2007年下半年,已在深圳“31区”崭露头角的王十月,看中了樟木头的房子。

  那里不仅带装修,附赠全屋家具家电,还有一个复式小阁楼和一个足有五六十平方米的天台。

  东莞文学院也签下了这颗在打工文学领域冉冉升起的新星,王十月也不含糊,接连创作了《国家订单》和《无碑》等代表作。这些作品都是王十月20年打工生涯的积累,并无政府指令的痕迹。

  2007年,在广东省作协开办的作家培训班上,一位北大经济学家的讲课给王十月带来了不少灵感:9·11事件后,美国民族主义风起云涌,然而,他们到处悬挂的美国国旗其实大多都是在中国的工厂里生产的。

  老师的意思是讲全球化时代下美国和中国的紧密联系,而在王十月看来,这却是个展现全球化时代下人物命运“蝴蝶效应”的绝佳线索。于是,一个中国南方某工厂为美国赶制国旗,但却因此有工人丧生的故事慢慢清晰了。

  这个故事被鲁迅文学奖评委会看中了,评委会给他的颁奖词是“以书记员式的笔法,记录了当下社会的真实。”

  接受《东莞时报》采访时,王十月还在继续自己的创作,他正在写一部中篇小说,连接着工厂和村庄,他乡和故乡。

  他乡就是东莞,在“文化名城”战略下的未来,王十月的文学梦可以走得更远,更坚实。

  “不在东莞,我可能也做不成社工了”

  面孔2

  王伟(横沥镇隔坑社区服务中心社工)

  “不在东莞,我可能也做不成社工了”

  如果不是东莞政府对社工工作的支持,王伟也许就会像很多本科同学那样,转行做别的事情了。

  2007年,王伟从社工专业本科毕业后,班上66人,仍然在做社工的只有3个人。那时国内除了深圳有社工岗位,“其他还很少有听说的,很多同学都从事其他工作或考研了。”

  尽管如此,王伟仍然很坚定地认为社工在中国的发展前景会非常好,继续读研关注国内社工的发展状况。

  他恰好发现,2009年起,东莞开始借鉴香港的发展经营,开展社工职业化。于是,王伟毅然选择了离家乡山东很远的城市东莞。“东莞政府购买服务,首先从财政上保证社工这个岗位作为一个职业存在。”

  刚刚投入工作不久的王伟就对新莞人情况作了详细的了解,尤其令他担忧的是新莞人子女的教育、成长问题。他和另外4名新莞人社工,开始驻点民办学校,全身心投入学校社工服务工作。

  社工是一个新的职业,在王伟的眼中,在东莞从事社工的工作经历让他看到了人们对社工认识的逐步转变。

  “对于社工的认同和了解,也需要一个持久的过程,这是必然的,社工服务成效需要服务对象的体会和认同、感知,这也是一个用心来做的工作。”王伟说,他将在社工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而东莞和深圳的社工发展模式,也将会是内陆其他城市学习的榜样。
我找到了归属感

  面孔3

  莫育章(长安镇金沙小学合同制教师)

  我找到了归属感

  早在1995年就来莞工作的茂名人莫育章最近颇有感慨——等了15年,终于能入户了。不过已近不惑之年的他,个中滋味涌上心头。掐指一算,大学毕业后来到长安镇金沙小学做代课老师,一干15个年头过去了。去年,莫育章通过考试从代课老师转为合同制教师。

  “入户的目的,就是为了追求生活的稳定,以及找到地域的归属感。”1995年,年近不惑的莫育章就来东莞打拼,尽管在东莞的事业略有小成,但这个让他生活了快16年还是让他感到有点陌生。

  今年,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东莞市积分制入户暂行办法》和《东莞市积分制入户管理实施细则》正式出台,莫育章是积分入户的积极申请者,最终,他的得分是425分,成了东莞首批积分入户的榜眼,和状元邱福娣只差两分。

  “中国人的传统思维里,户口的观念非常重。”尽管在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都融入到东莞,但在获得东莞户籍前,莫育章还是觉得和东莞是两张皮,无法彻底地融入到东莞的血液和机理中去。

  不少新莞人和莫育章一样,在东莞种下了种子,但要在这扎根,吸收东莞的水分,入户是前提。积分入户制出台后,说明了新莞人参与分享东莞发展权益,他们不再是东莞的盲流。

  此前,市委市政府承诺,“不管你从哪里来、在什么岗位工作,只要你在这里工作生活,对这座城市发展有所贡献,你就是东莞市民,你就应该分享这座城市发展的成果。”

  市委市政府的承诺,也是转型时代东莞的共识。

  东莞是一个很适合居住的地方

  面孔4

  程海波(松山湖管委会园林设计师)

  东莞是一个很适合居住的地方

  程海波一直生活在松山湖片区,日臻的交通网络、优美的生态环境让他日渐爱上这里。每次有家乡的朋友来东莞,他总是非常乐意带朋友在松山湖内游玩。

  而今年,园内的绿道是他重点向朋友们推介的。

  因为,珠三角区域绿道东莞段225公里已经全线贯通,而松山湖绿道系统是东莞市最长的绿道,周围绝佳的生态环境还能为这条低碳之路锦上添花。

  12月初,冬日的暖阳下,作为绿道建设参与者之一,程海波与自己在松山湖管委会的同事们接待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体验绿道的媒体记者和自行车爱好者们。

  绿意盎然的松山湖边,程海波微笑着向大家介绍绿道上各种标识的作用。这是他再熟悉不过的东西,因为其中不少标识就是他和同事们一起制作完成的。

  让他颇感自豪的是,每次带朋友在松山湖园区内游玩,他总能指着某个转角的园林景观自豪地说:“这是我设计的。”

  过去的一年,松山湖生态规划不断丰富,道路网络规划日渐完善,程海波看在眼里。“水越来越清了,树也越来越多,生态规划越来越好了,东莞是一个很适合居住的地方。”程海波说。

  他现在可以每天和同事们骑自行车上下班,“绿道让我充分享受到低碳生活。在东莞的工作也让我找到了自我,毕业后几次换工作,终于觉得自己把握住自己的方向了。”
备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8 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东莞社工王伟……
备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4-11-14 14:47 , Processed in 0.041084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