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2085|回复: 0

[慈善公益] 第一期报告:苏州志愿者发展方向浅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6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苏州志愿者发展方向浅析
(青年社团:梅志宇 李越 韩璐璐 杨相宁 邱峰)
伴随着苏州“两个率先”的不断深入和“和谐社会”创建的不断深化,苏州志愿者行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探索中谋得了发展,在创新中求得了突破,在奉献中实现了飞跃,在苏州,参与志愿服务逐步成为一种新的社会风尚。我市志愿者各项工作正在市委、市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稳步推进,志愿服务领域不断扩展,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志愿服务理念广泛传播,遍布全市五市七区的志愿者服务组织正如雨后春笋般的不断成长起来。
7 x9 X: c% O8 r# g一、志愿者服务的发展现状
4 w: `- o* g, V+ l2 V8 B  随着苏州志愿服务事业的不断壮大,特别是近年的志愿服务实践,使我们越来越感到志愿服务可以在社会发展中发挥其独特作用。: L2 \. ?3 d# b, ~( U+ W7 J
  1、志愿服务的广泛性广泛分散在苏州各地、各个服务领域和专业层面的志愿者成千上万。走进苏州的几个志愿者组织,家家都是依靠志愿者做公益事业服务。据有关组织的统计数据表明,目前苏州各行各业都有志愿者,各年龄层人群都有志愿者。苏州市区有登记志愿者19万人,占全市市民总人数的8.13%;在随即调查中,有23%的人参加过志愿者服务工作,他们中间最小的不足10岁,最大的已过耄耋之年。在苏州的闹市区观前街、石路、时代广场、绿宝广场,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那些身穿志愿者服,拿着募捐箱和爱心标签的志愿者们在街头劝募。他们头顶烈日,面带微笑,召唤着街市上一个又一个行人,他们用爱呼唤着爱,用生命影响着生命。在苏州志愿服务时时都有,处处可见。接下来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整合这些志愿者,充分运作起来,使他们更好的发挥作用。  . ~' [6 o" e% K8 N! k/ Y
2、志愿服务的群众性。志愿服务“人人可为、人人能为”,具有较强的群众性。社会各界人士,不分年龄、性别、宗教、文化、民族和社会地位,都可以成为志愿者家庭的一员。目前苏州有党员志愿者、社区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志愿服务的活动有针对老人的“松柏”活动;弱势全体的“爱心救助”活动;贫困少年的“助学”行动;保护环境的“环保”行动;还有比较专业的献血捐髓、消防、法律援助等各类志愿服务。结合我们今年的抗击大雪灾、汶川大地震到北京奥运会的志愿活动。接下来我们需要考虑的是针对不同社会领域的专业需求组建专业化的志愿者队伍,加强其日常培训和管理,使其能成为应对社会各类事件的重要力量。
4 {1 ^* b/ a) v) g; V: K6 @6 L$ ^3、志愿服务的社会性。志愿服务体现的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它不是存在于个人生活的私人领域,而是在一定的公共空间和特定的人群当中进行他助或互助。公共福利和社会公益是志愿服务的价值目标,也是衡量志愿服务的社会价值性和有用性的评判标准。在今年的大雪灾、大地震中,苏州万千志愿者们,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方式集中苏州广大公众组成最有力的团队,大家在最短的时间积聚援助经费,募集应急物资,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在动员整合人、财、物等各类社会资源中起到了独特作用。接下来我们苏州的志愿服务活动要从组织、发动、开展、服务到巩固、推进,要注重吸引和呼唤社会各界人士的踊跃参加,要使苏州志愿服务成为社会成员的一种日常行为,要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要成为全社会广泛参与的一项社会事业,
5 q3 I* t: W: _二、志愿者服务的发展方向& _! G% R) W  O) H6 {
1、营造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志愿服务正在成为人们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志愿服务继承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弘扬了以雷锋精神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适应了和谐社会下人们追求主体自觉的道德要求。志愿服务注重自愿和力所能及,强调互助性,实际上是通过激发社会成员的内在自觉,倡导“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德观念,有助于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悄悄拉近距离、消除隔阂、重建信任、增进和谐。' Q) b4 p9 q1 Y: R
2、推动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融合。志愿服务以扶贫济困为主题,为困难群众、困难地区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和帮助,志愿者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服务于社会各类弱势成员,给他们带来心灵上的充实和生活上的方便,及时弥补了市场的某些缺位,缓解了由于社会群体分化所带来的矛盾,在社会发展中起到了“微调”作用。 ! n4 z& E# O$ h' z" T
近年来的实践证明,苏州志愿服务对象明确、服务项目具体、服务领域广泛,其开展的活动已由表面走向深入,由稚嫩走向成熟。和谐社会注重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注重社会稳定和公正,提倡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追求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而志愿服务弘扬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恰恰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融合、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是一致的。我们坚信,只要我们求实、创新,那么苏州志愿服务事业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7 l+ T) D  z7 `" r4 B
( A- n* ^5 H5 ^$ M. e: ?6 T
转自团市委12355青少年服务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5-1-26 15:45 , Processed in 0.040860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