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557|回复: 0

[时评] 社工大发展仍需面对现实困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0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社工哥哥 于 2011-1-20 09:58 编辑
: u; {7 X7 O0 r1 v/ P2 L" c; b& x- R  ?% _# a
公益时报0 q/ i5 J8 K) e1 d
 ■ 本报记着 王烨 康婷
2 r0 j. J5 P6 E9 i7 X/ ]% S
" ^% _5 N- E6 L6 q1 O  尽管在国家层面已经认识到社工对于社会和谐发展的意义,并大力推动社工的发展。但在我国目前的阶段,社会工作要想取得成效仍然需要应对社工领域存在着诸多矛盾。8 |5 w" K- y9 G: X% \' ~
9 U% E3 J* u' [
  社工教育先于职业化
7 m5 l, P) j' g( i) |9 x. U: J+ K4 {. h# P" H
  “虽然我们国家每年有一两万社工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但是占就业人数比例很低,根据我的初步统计,大概只有20%至30%左右的人进入到了社工领域。”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史柏年教授告诉记者。
' D& J0 ?- a  P5 }; y! C7 ?6 N
2 o7 Y7 e& [" R8 C  史柏年认为主要的原因在于,国家教育先行,即社工教育先于职业化。在社会工作职业化还不健全、岗位设置还不明确的情况下,我们国家先开设了这门专业课程,先培养了人,致使大量的毕业生毕业后找不到对口的岗位,只能转行。
& a! |! H' O2 x1 _+ i/ q' W% `# Z- @' t- a5 O# A
  虽然社会工作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已有百余年发展历史,是一个成熟的专业和职业。但在我国社会工作起步较晚,新中国成立前仅有零星实践。1952年,我国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随着社会学学科被取消而停止。1979年社会学学科得以恢复重建,已故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名誉会长雷洁琼当时就提出在重建社会学时要注意发展社会工作教育,培养社会工作者。) s/ q, d+ s2 t4 a0 D2 J2 `

6 F- d, E5 I1 ]% M/ ?4 Y- q  直到1988年,北京大学设置了改革开放后第一个社会工作本科专业,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开始发展。但由于缺少社会认知、发展环境和使用平台,自1988年至2003年的15年间,8万余名社会工作专业本科毕业生基本流失。2 J- U5 `' o8 k! @! O% j; z$ I

( d& V- H6 j" E0 K2 H  社工教育先于职业化的实施是社工毕业人才不进社工领域的一个原因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我国教育本身存在的问题。“社会工作专业具有事务性特别强的特点,我们现在的社工教育恰恰缺乏社工实务的实践,缺乏把学校的理论有效的转化到实践中去。”北京协作者文化传播中心负责人李涛说。
' U: |# |) k) L) D
7 R6 ~6 v9 R/ X* W' t- Y% z/ L  不仅仅是社工专业,我国高等教育普遍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史柏年说,以前我国高等教育是精英教育,受高等教育惯性思维的影响,侧重于理论化、学理化和学术化。有些院校的老师甚至根本没有实务经验,这点是我们应该反省和借鉴他人经验的地方。尽管现在我们高校也开始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比如社工专业学生毕业前都有一个实习过程,老师要带领学生实习,给学生更多的机会。但总体来说还不是很完善。
7 ]% N$ D" V& f5 |  W2 i4 i
: W/ K, j( U; }2 b( n9 u  岗位用人制度不明确% p) c/ A& e+ [+ x9 V2 f& N: ]1 b

7 N; l8 F5 C  |' d1 x; i) m  2003年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召开后,根据人才强国战略要求,民政部发布了关于加强社会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通知,引导各地开展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认证调查和试点。这被业内人士称为社工人士的春天。随后,上海、包头等地率先开展了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认证考试,上海市民政局成立了职业社会工作处,北京第一社会福利院等单位引入了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天津产生了首位具有专业社会工作教育背景的社区居委会主任……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似乎以热火朝天的干劲,逐步进入公众视野。
) {+ _2 W9 j. W* G4 I! s
0 g7 X  s9 a* Y. V/ b  但是,科班出身的社工人才并不愿意到社工领域去工作的状况依然没有转变。虽然政策在推动社工人才的进入,但是,相关岗位并没有与接受专业社工人才相匹配的制度。
5 x0 L3 Z5 t' u' j
" |7 `$ x0 p7 s; h& o1 v  我国社工岗位用人制度不明确,无疑也是社工人才不愿意去社工岗位工作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史柏年举例,比如用人单位的有些岗位必须由专业社工毕业生从事,用人单位却因对社工概念的缺乏而没有使用专业的人才,使供给和需求不平衡。
' s9 g& e' B8 g1 e6 }" g8 x: @2 v" K  h* [" t, N/ @
  经常从事一线社工实践工作的李涛更愿意将这种状况表述为,缺乏具有专业实践能力的督导机构。现在很多开展社工专业的学校都有学生实习的安排,但是很多都是到传统的社工实习单位去,比如街道、居委会等,但是街道、居委会对社工专业并不了解,缺乏专业的督导,所安排的工作都是行政性的、后勤类的工作,导致学生错误地认为以后从事的就是这类工作,而且也很难把所学有效地转化为实务,看不到自己专业的价值。
. @9 e8 n& y# X6 v+ V; S! u5 J" o4 H# A, t$ z
  专业平台体系未建立& a4 F# N$ s# H3 R( E

* |. Y4 q3 L& G' T: r+ A9 C  2006年,社会工作迎来了又一个春天。适应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了建设宏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战略部署。紧接着,原人事部、民政部出台了《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要加强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为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
( T) q6 W! D# d
4 V. g1 v: o. J- D* |* f  外部环境对于社工的发展带来利好消息,社会上的社工岗位逐渐设置起来,但在原有问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设置了这些岗位之后,并不代表设置了这些岗位社工的专业性就能随之提高起来。李涛说,设置的岗位大部分都放在传统的社区部门中,要知道社会工作不是单纯依靠社会工作者一个人就能操作起来的,它必须依托在一个专业的平台上,一个专业的团队必须依靠专业的督导、专业的规划、专业的社工,几个方面结合起来才能构成专业的体系,这时候个体的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价值才能发挥出来。- G" V9 C' V: {3 E. R0 s
  b8 l, \# e5 z- F* K
  “我们设置的社工岗位,包括一些地区由政府购买的社工岗位,往往都是传统部门的购买,其实真正的社工发挥的价值的地方是在第三部门。”李涛认为,第三部门应该是真正吸纳社工专业人才的地方,但是在中国市民社会的基层组织发展的非常不健全,即使有一些第三部门,但是很多的非政府组织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社会工作,专业的社工组织就更少。
9 S& z2 I$ \9 D! [5 G) D
* V9 C# z9 g2 |+ c  另外,社会对于社工价值观的一些质疑,也挫伤了专业社工服务的积极性。社工专业强调专业的价值观和专业的伦理,比如社会工作伦理里面强调社会工作是建立在奉献社会和自我牺牲的基础上,但是这种利他主义的价值观在当今的社会中得不到认同,甚至是受到质疑的。李涛说,他所接触到的社工专业的学生,他们最初也很欣赏这种利他的理念,觉得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把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结合起来的专业,但是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就会很失望,“一是现在社工教育的老师有的自己对社工理念的理解可能本身就不深刻,甚至说从内心不是很认同,这就给学生带来很大的混乱。
% P" u. d% c$ m, h3 {  s# ?7 f- O/ ]8 ~+ Q  e
  挑战也是机遇
% \0 f! w6 e9 b: e5 U, B7 I6 F' x) A- t. @" P6 b6 p
  “如果真要推动中国社工人才队伍的发展,必须首先要创造发展环境。”李涛说,发展环境一是政策方面的,二是教育方面的环境,就是要加强事务性的教育,专业督导的教育建设,三是专业的就业空间,首先就是扶持专业机构的建设,有了专业机构自然就会有专业岗位,有了专业机构和专业岗位专业社工才能发挥作用。
; h; C2 U0 B* D/ L% ^5 G0 ^
1 z+ b8 [9 `. _" ~4 m  “从根源上来讲,由于第三部门尤其是民办社会工作机构建设不足,而导致早后期的时候社会工作没法发挥它的专业性。”( u2 F4 ]4 W/ Z% M
' ]( o; o( [$ v; T
  史柏年则表示,对于社工人才建设,要两条腿走路,一是减少专业院校毕业生的流失,二是努力培养好在职社工,虽然现在很多从事社工的人没有经过专业化培训,但可以对他们进行培养。
7 M. {. X3 p7 d! q
0 C& l4 I. A# W2 |1 l% ]1 r  学生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社会工作是一个新兴的专业,它是和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任务相一致的。因此,社工专业的同学很有前途,很有发展。这个专业处在成长的过程中,作为初创阶段的参与者,可以为此制度的建设完善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个过程会比较艰辛,有时难以达到你们在社会地位和薪酬方面的期望。但是,对于有志投身于这个专业的同学来说,这是很好的机遇。我们是最初的建设者,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促进能力和人格的成长,体验成就的喜悦,这是其他专业无法比拟的。3 Z. i  f& u  g0 k8 O6 R# n/ o
9 N" i- e  T7 y0 {7 }
  具体而言,大学生在校期间要努力学习尤其要注意以下三方面的锻炼:一是价值观,社会工作的价值观非常重要和独特,在学习中要有意识的进行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人格内化;二是社会工作理论知识、方法和技巧的学习和掌握;三是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在校期间,把握实践的机会,有意识的进行知行转化,成为知、觉、行合一的专业人才。/ U* s* T9 [, L4 B5 [+ ]

' \4 w6 B  @2 |$ p  社会协同推进
4 w" d+ m/ t+ P5 R1 u4 a
. }. m3 e+ u5 f' p( i/ S  在现实层面,不仅仅是存在着专业社工人才和社工岗位之间供需不匹配的矛盾。虽然,从国家政策层面在推动社工的发展,业界对于“社工”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但现实是,社会公众对“社工”的概念并没有太多热情,不知道“社工”是什么的并不算少(益调查数据),社工的主要接受主体——社会组织的发育仍然补足,学院派和实践派对于社工概念的理解仍然存在巨大差异,有些行业需要社工的介入,但又担心对于现有的服务体系带来冲击。# F0 y# Q  f0 @/ s% Y, z8 J# T+ g5 h

& y/ b/ O- g; Y! R' m1 O; K  尽管问题存在,史柏年认为应该客观和乐观的看待这些问题这是社工职业化发展过程中一个阶段性的现象,因为社会工作职业化的三大基本任务包括岗位设置、资格认证和专业教育,目前,这三项工作在中国都刚开始推动,今后,社会工作职业化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但随着我国社工制度化、职业化的发展,这种情况也将会得到解决。8 u  Y1 j% z6 ^6 D

8 e) M4 M2 U( q0 ~8 j  [* M  社工作为一种职业性助人活动的社会工作,最初是由非职业的志愿性活动演变而来的。成为职业性助人活动以后,社会工作又经历了由单纯的职业向兼有专业特征的职业深化发展的过程。所以说,社会工作职业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它应该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史柏年说,这一过程在西方国家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W% m! H! z& G0 X3 |

9 ?2 C4 E/ B  ?0 a  “比如,台湾社会工作者的社会认可程度就比较高,民众对于社工功能和所起作用的认同度也比较高,社工的收入与欧美和香港差不多,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社工的政治地位比较高,社会工作教育者在各级政府部门任职,角色转换很平常。”史柏年说,社工的发展是与国家发展水平是相配合的,在中国东部的上海、深圳社工发展程度就比较好,这是正常的符合发展规律的。西部地区由于经济比较落后,一些地区长期以来对政府直接性的救助的依赖,致使对社工的认知比较少,“但现在这种情况也在慢慢改变,西部地区四川因为地震有很多社工进驻服务,使得这个地区对社工认知度也比较高。”- Q8 ?8 g& t: z
; l% \. ~: ^5 P( }- n" Q
  从国家层面自上而下的组织动员,运动性的、行政性的支持,起到了一定的效果,至少在传统的社区部门认识到社会工作是件很重要的事儿,“这是自上而下的,像我们说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来推进的社会工作。”但在李涛看来,社会工作还需要社会协同来推进,只是通过自上而下的动员式的去做的话动力不会持久,也不会普遍,要实现普及化发展必须把民间的力量、社会的力量自发的调动起来,实现协同的自下而上的有第三部门参与的人才队伍建设,这样才能持久。
  O" D  V3 Y0 {. t
( I$ Z/ o, V6 V: ]9 @/ r  “现在我只看到从上层到下层到努力的推动,如果不能把民间力量释放出来,使他们能够自下而上的把内在的力量发挥出来,进行自我建设,那可能就是一个形式化的东西。以往的经验证明了,自上而下运动式的东西只是一时的,转眼就过去了。”
6 r( Q6 X+ F& K2 L! W9 |, Q5 \, d" k9 K' w' ?# b) t* m
  1月18日,中国社会工作领域的年度盛事——第二届中国社工年会在北京拉开帷幕。年会上,既有政府领导的出席,也有优秀的实践社工人才的参与;既有闪耀的明星、企业社工的参加,也有默默作出贡献的普通社工人才的加入。以年会的形式,将国家自上而下的推动和公众自下而上的参与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年会,让公众更加了解社工理念,推进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行业化进程,壮大社工人才队伍。) J* R  g) m' O8 l6 M

+ @; T1 M! {& g. U% g  a: [) X3 C" o6 e9 E: z5 Q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4-5-18 16:10 , Processed in 0.043144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