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有200多所高校开设社会工作专业,每年培养的社工人才约为10000人,尽管按照社会需求,这些人远远不够用, 但实际上却仅有10%-30%的学生选择了相应的社会工作,其他相当部分则进了机关、企业等单位从事“不对口”的工作。不少社工专业的学生觉得自己“就业前景太不乐观”了,专家认为,造成这种“不乐观”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的专业化走在了职业化的前面。
- J. z1 r7 x0 `( h$ h( A& p- M" T# H1 D. h5 n6 B9 E) S/ }" g& W
' z+ |/ U' Q3 C8 B, M; f' G
社会工作人员,相当于政府的雇员。目前,这一新兴专业作为一门职业受到社会的“冷淡”,每年能被民政部录取成为专业社工的本专业学生不过百分之一二,甚至有的学校该专业的毕业生专业对口率为零。社会工作专业就业率低和公务员考试的火暴从另外一个侧面证明,要实现“大市场、小政府”,我们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 k2 T0 [+ S K0 X3 k, b) ]9 W
6 E9 U- ?! e3 |' {9 T% a0 Q; z6 Z8 D) v
9 a) E3 s7 i' w' W2 f% [广州目前有政府支付薪酬的社会工作者近2万人,其中,广州市市区社会工作者人数达到了8000多人。主要在协助青少年教育、妇女工作和残疾人康复辅导等领域开展工作,以社区居委会为主要工作平台。 1 p: L/ R$ ], q4 M0 L; d
1 p J1 f2 u$ i; p5 z3 t0 ^! r# y
5 e2 H% F5 h. X; }3 |
/ f' Y# e- r0 N" Q+ D/ i& Q尽管如此,我国很多实质上从事社会工作的人仍面临尴尬的境地,社会工作为专业从事社会工作的职业,目前的从业者多不具备相关的专业素养和技能;另一方面,社工的资质认定标准在我国刚刚起步,社工的定义尚不明朗,做着社会工作的人难以称为严格意义上的社工。 9 e% N0 Q: e1 }% P7 n& t* n
5 q" A* d1 C% F+ S, J6 E' G) p3 f. d6 Y: ?
# O) C+ Z5 d2 X- ]社会急需大量社工,而社会工作专业的就业率又低得可怜,这两种情况为什么会同时存在呢?一是社会专业毕业生的最大雇主——政府将工作机会给了公务员们。二是全社会的社工意识没有形成。社会工作的学生去应聘,十有八九会不得不跟招聘方解释什么是社会工作。他们参加工作后,又往往被当成护理或干脆是杂工来使用。这样又产生一个问题:他们根本不知道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在国外需要执证),更愿意花很少的钱去找便宜的非专业劳动力。
; o/ N+ D1 U2 {! c) t
; M7 G' h, y& g1 P2 k# m4 t9 y3 u3 U; O8 ~) M
+ l8 r2 a8 ]5 b6 c2 ^
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社工体系已经非常完善和专业,社工们是维系社会健康运转的重要力量。他们在预防犯罪特别是预防青少年犯罪、老人陪护等扶持帮助社会弱势群体方面,已经是社会不可缺少的一环。在香港,平均每1000人中就有1人是社工。 # p, Y* r, i8 ] o6 E* O
* R5 O/ o7 J2 U% X; r+ a8 D8 m# P- O
5 [1 X0 s1 `* v
4 \7 R) H: B) j' N6 R* r" W; }9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许多社会问题也随之增加。可以说,社会工作者职业涉及的面极其广泛,医院内从事病人心理疏导工作的人员、司法机构处理和疏导家庭纠纷的人员等,均属于社会工作者范围。按照“大市场,小政府”的发展趋势,以及参照上海正在实行的“政府购买服务”等政策(由政府通过招标,聘请民间服务机构帮助社区矫正人员、吸毒人员和问题青少年等边缘人群回归社会等),上述社会工作终究会从民政、司法、卫生等执法系统中剥离出来市场化、社会化——这都会提供大量的社会工作机会。 2 J8 Q( d6 k, R8 V/ q( Q4 N
, r+ \% r. |* k. P
6 i7 V o2 r6 E
7 B3 E# j) o( l/ P# Y6 e& n2 u- W专家预计,在未来十年内,公民将慢慢形成社工意识,而政府也将随之出台配套政策。社会工作,这个新兴的职业将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根据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的统计,全国30余万工作人员中三分之一学历在大专以下。仅按上海市政府规定为全市近3000个居(村)委会配备两名就业援助员和社会救助员一项,就需要6000人。
+ Q4 z8 o8 ?+ n1 ]# E9 l% _/ s
2 M% p2 m7 q! b
- Y1 S+ A) ~: R8 r/ |0 j( X/ a7 v! G* S2 @) i6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