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4706|回复: 0

[社工研究] 社会工作与新社会管理理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11 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清流新闻眼 于 2011-4-11 17:49 编辑
- }( p5 ]2 q0 @- c4 o/ e6 o# f8 Q4 _  w# [% A$ f. a2 u2 [3 R- f
社会工作是一个科学门类,也是一种社会职业或社会组织形式,更是现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之一。当前,发展社会工作事业,是我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公共服务模式转变的必然要求。
7 G" B( m6 ^# z3 Z' {; E* q& S& }) E, O$ ^* L$ s0 s) o
  第一,社会工作面向弱势群体和边缘群体提供社会服务,具有“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特征,可以弥补政府刚性管理的不足。在处理社会问题、社会冲突事件时,刚性的行政化管理和手段有必要性,但也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忽视需求差别等缺陷。社会工作则注重解决某一人群或个人造成社会问题的原因,因此,具有政府单一行政化管理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 * ]) t: X! c6 k7 s& M# u/ O  {

- u1 y8 F6 R, E$ H: ]  第二,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过程中,以社会工作为核心的社会组织,是政府制定和实施社会政策的重要助手。这表现为,受过专业训练的社会工作者,不仅可以帮助政府实施特定的社会政策和社会计划,而且因其深入了解民众尤其是弱势群体、边缘群体的实际状况和需求,可以帮助政府修订和完善社会政策。此外,政府通过各类社会服务机构中的社会工作者,向国民提供专业社会服务,实现“寓管理于服务”的社会管理理念。 : C9 D8 D5 I7 w3 N( d$ Q0 b

- P1 r5 `# I% N7 v6 c; D% Z) V7 Q, n7 ^/ W
  第三,扩大社会工作机构和人才队伍,是实现我国社会再组织化不可或缺的途径。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往的“单位人”逐渐转变为“社会人”或“自然人”。这是我国现阶段社会转型的一个重要特征。社会的低组织化状况,一定程度上对社会的稳定与和谐造成挑战。这就要求,要高度重视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其中就包括积极引入现代社会工作制度,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队伍。
8 d* ^" `5 T( t! o! ~; ^, U. H. y, t, F8 r: H4 [' ^
; W! B3 p8 B* r! H
  第四,发展以社会工作为核心的、以非营利为特征的社会服务机构,是实现充分就业的“第三条道路”。在传统的就业思路中,就业倚重的是市场和政府。其实,在特定的阶段,这两极的就业容量是有限的。在经济调整或危机时期,市场的就业容量则大大缩减。这就需要拓展新的思路,发展有助于民生建设、以社会工作为核心的各类非营利的社会服务组织。有必要采取积极的社会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创办各类非营利的专业社会服务机构。
7 k# T1 r# F$ q4 {+ |) R8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5-4-29 23:25 , Processed in 0.041712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