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园里飘舞着鲜亮的红丝带
O7 h+ l) p0 c; A3 H特别的黄如方和他特别的防艾抗艾协会
* h' z+ r, V) \% N来源:今日早报 时间:2005-05-24
1 v. N/ [, n6 G: b- b n
1 ?+ S1 w. T! T [* g艾滋遗孤,儿童节不该忘记他们
# D! Q2 O( L" D! K6 G1 }# t
/ H5 E$ J2 i1 `5 m4 q 黄如方说,其实对“阳光家园”的孩子来说,“艾滋孤儿”这个称谓有歧义,“河南一些偏远农村因为贫困,不少农民都以卖血为生,结果感染了艾滋病,不少夫妻双双去世,留下了孩子叫‘艾滋孤儿’,但孩子本身都是健康的。”河南当地政府建立了“阳光家园”来收养这些孩子,这些孤儿缺少许多原本应该由父母给予的心理和物质关怀,有时甚至还要面对村民的误解、歧视和排斥。0 o* |- Z3 E4 D( [8 M
- o- r+ W: h: a1 v/ O “四人新闻组”赴豫实地调查
( e! C) O& k. T* F" w
6 |" \: C; Q$ }& P. Q 2004年10月,由黄如方发起组织,裘利、郭栋、叶海三名同学参加的“四人新闻组”,赴河南采访调查艾滋遗孤的生活状态。“我带的三个成员分别是拥有摄像、摄影和文字专业知识的学生,凑齐这3个人不容易,许多同学的父母坚决不同意孩子去和‘艾滋’打交道,成员换了好几轮才选定。”只有黄如方没把这个行动告诉自己父母,一行人带上相关药物和摄像器材,义无反顾地出发了。
0 j8 z% ~. ^( v' J
# N$ d9 ^( [: e& H/ P 在开封,他们带着三名艾滋遗孤和一名感染者去吃德克士炸鸡,孩子们的表情快乐得没法形容;在商丘和驻马店,他们实地调查,走访了几名艾滋孤儿及感染者的家庭,并对柘城县和上蔡县的两个“阳光家园”的艾滋孤儿进行了分析比较;在郑州,他们拜访了“中国民间防艾第一人”、央视“2003感动中国人物”的高耀洁老师,和她探讨了艾滋孤儿的领养方式,以及大学生应如何在社会上发挥宣传作用等问题。
5 R! H5 V" a; r7 X; t : I; J, N s# L3 ]6 P: H. V
《他们的故事》让师生泪流满面
7 O3 g, V0 H7 ^/ A" F8 N) w* ^
9 s* O6 z- H7 O8 d* K- T1 ]% _4 l 回到杭州以后,“四人新闻组”在城市学院报告厅举行了“《他们的故事》河南艾滋孤儿探访”报告会,四个大三学生用DV和类似《实话实说》的方式讲述了他们从10月2日到12日关于河南之行的调查实录。报告会上,有人主动上台抒发感受,有人流下了同情和感动的泪水。报告会后,200多名师生当场发起捐款;在“我为艾滋孤儿添衣裳”活动中,参与者达4000多人,共捐得衣服近万件。
$ G. V$ G. k! ~8 _: _ ' ?! Y: O3 p. f3 [* n c
2004年10月,黄如方发起成立了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生科分院“红丝带”防艾抗艾协会,协会以其公益性、参与性、学习性吸引了众多学生参加,现共有40余名来自各年级各专业的志愿者。协会成立至今,已得到了福特基金会(中国)、国际教育协会驻华办事处、北京知爱行信息咨询中心的项目资助,并与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中国)、北京红树林组织、河南焦作大学红丝带联盟等组织、单位开展了合作。3 K+ X# f( D8 q$ ]" r- S. {5 ~
! N* v6 I; f1 X4 B2 } 黄如方说,艾滋孤儿们“阳光家园”,是六一节不该被遗忘的角落。
9 ]/ a! ?) B+ i O
. n- t6 U4 H1 |# |' ^' [7 U/ Q1 w “谁不尊重‘阿姨’,我会不客气”3 t' J; ?6 Q( F p; Z' j4 N" F
& D' E. k9 Z# l+ S g# b
“红丝带”协会的成员,常会提起“阿姨”。去年,“阿姨”的到来,对于黄如方和“红丝带”来说,是里程碑式的成绩。“阿姨在树人大学演讲的时候,一名男同学激动地要求当场与她握手、拥抱,全场掌声雷动。这是真正接受艾滋病感染者的表现。”
( y9 K( n) B! e+ A$ p& ], C/ `
. ~' R& s1 f2 R2 M7 G 他们所说的“阿姨”,是河南上蔡县文楼村的一位艾滋病感染者,李茹。经过长时间的交流,黄如方的坦诚感动了李茹,首次尝试着面对学生群体敞开心扉。
' N/ M: {/ `+ W* H
( F8 P6 J1 e. y& ^9 E$ ~ 2004年12月,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浙江树人大学联合举办了主题为“平等,倾听,战胜艾滋”的杭州高校艾滋病宣传周活动。宣传周期间,黄如方以及“红丝带”防艾抗艾协会的几位成员天天陪李阿姨吃饭、聊天,拉着李阿姨的手在校园内行走。“我们用自己的行动向同学说明,这样不会传染艾滋病,不要把本已不幸的艾滋病感染者排除在生活之外。”, B. f/ s) P4 J' b Q. h) Y
- T6 m& s0 L* o
“谁不尊重阿姨,我一定对他不客气。”黄如方甚至还说了这样“不客气”的话。
6 v5 o6 ?' v/ G5 L+ V- q0 R7 j# l, { % g8 g f1 I1 k% C2 E3 c
“红丝带”,“老大”牵得有些累了8 y: W5 {7 V2 U8 X
3 V6 R' C" o% k5 _% v 虽然个子小,黄如方在协会里的“一把手”地位似乎不可替代,在“四人新闻组”中,另外3个身型高大的男孩,称他“老大”。
{% ?/ E. m+ l4 j! N5 L% {
5 @; a: _# d. k" V$ W6 m7 C “一把手”自信而有想法
7 z" U$ ]$ N/ {* U7 M8 r* `
3 Y/ q% e+ B& J9 E; ?9 ? 而记者在与黄如方的交谈中也确实体会到了“一把手”的自信:“我是学广告的,大学生搞防艾抗艾宣传,也要有策划、有实效、形式要新,目的是吸引同学来关注,改变现状,我大学以来一直在关注防艾抗艾题材,如果我所做的一切缺乏意义,‘北京爱知行’就不会把2000美元的调研资金和课题交给‘红丝带’,这对学生社团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4 a: W; T1 I' P% q9 E
. y9 e9 Z7 _& S* W% c
讲到资金,记者随即问他是不是为“红丝带”的活动贴了很多钱。“次数太多、太碎,我自己也记不清楚。用父母给我的大学生活费去支持防艾抗艾活动?怎么可能!我现在的生活费用基本自己承担,搞公益,还有学校、社会团体在支持我,我自己贴一点,算什么?”$ n% n) p6 n, A% _+ q! t
& C( D; L6 z! a0 k* H+ ?% V% n/ {
“红丝带”不是生活的惟一
! W, z" } s. ~. q7 { 9 ~& u3 p1 y2 o k, P/ V
问起对协会工作的想法,黄如方的回答却多少让记者有些意外:“其实,我觉得应该从这个工作上退下来了,我早该退,只是怕退了以后‘红丝带’的激情随之消退……我并不希望‘红丝带’成为我生活惟一的重心,我喜欢很多东西,摄影、旅游,创一份自己的事业。”黄如方坦率地说:“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去影响别人,虽然我确实改变了身边的一些人,可我没有能力影响全社会……”
& Z: G9 p" C" R: |2 v) Q C3 j/ n8 m
7 J0 ^3 F7 M% a% y1 q 吴颖珊和王立斐是“红丝带”防艾抗艾协会的新成员,他们都是在“河南艾滋孤儿探访”报告会后加入协会的。现在这个协会的内部结构已经比较完善,谈到黄如方一年后就要毕业了,他们表示:“确实,我们个人的能力很少有能和黄如方相比的,但我想,诸多成员的共同努力,会把协会运作得很好。”
r- v3 N; y/ o' H. A! {
5 `) f% {8 \# l& ^8 A8 Y; w6 Y 相关看法
" q# w, o$ `4 [# o1 t& D
" d" J ]; x K# ^; c) O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总支副书记、副院长张兰欣:; I8 V" y# [, o( e5 Z
. M4 F+ G$ x, r+ j1 F “黄如方最难能可贵之处,就是他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虽然他的身体情况比较特殊,但他自强不息的精神却是许多人都不如的。他善于思考,有毅力,人生目标十分明确。他从来没有把自己当弱者看待。”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一学生干部:# {& A' n' L1 a1 L- b G; C$ F
8 R; s( J1 q- t$ f
“我们都觉得他是个十分理想化的人,不过他都能把理想转化为现实。他对防艾抗艾的工作是很投入很执着的,但有时候也有点偏执,据说他拒绝接受对艾滋病一无所知的人的采访。”“红丝带”协会成员吴颖珊和王立斐:小方(同学对黄如方的习惯称谓)工作上对我们的要求十分严格,也是很用心地在维持着这个协会,我们挺佩服的。
9 r, v- u) s M. g. m/ a " V! E, C( i" X4 o5 f: V
黄如方心语
' ?5 R5 Z: N; N4 H
, f, u2 ?% }8 f ——确实,我最不赞成的就是把我当成弱者看待,把我对“红丝带”的工作激情归结为弱势群体之间的惺惺相惜。爱心应该是人人都有的,我从小在关爱中长大,我最大的胜利就是没有任何心理阴影,别人能够给我关爱,我同样可以把这份关爱再传递给河南的艾滋孤儿。, x1 g) Y7 m4 n4 J. e% g
8 r9 e! R& k/ c4 l" b8 ~1 e# A ——我有时候也觉得自己算是比较执着,那是因为我做得很开心,很充实,而且“红丝带”的运作还在上轨道,我放不下。确实我拒绝过一些人的采访,因为他们对许多简单的艾滋病常识都不了解,这或许也和我的性格有关,我希望大家来关心的应该是一个公益事业,而不是我个人。8 m, f6 a# |0 R) _% X
- Q$ v7 v7 W* s2 `* `% ` ——不错,我想把“红丝带”的意义超越普通的学生社团,“红丝带”已经和国内、国际上的许多相关组织有工作往来,同学们不能用“学生社团”来定位自己,我要求同学们学习每一封对外函件的称呼、措辞表达,这种要求或许太“成熟”,太“成人”,但我们要和国外同年纪的学生比比,人家都能自立、能成就事业,我们为什么不行?% o( F, K) e" _) L1 O
$ d# Y! l; q: Z2 G& X5 z
2005-5-2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