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 q8 q4 M8 H' w* n9 ~* V @0 q一个瞎眼的乞丐向诗人雨果乞讨,雨果说:“我也很穷,没有钱给你。”他便在乞丐面前的纸牌上写了一句话:“春天就要来了,可我看不见她!”于是,被感动的路人纷纷把钱放入乞丐的铁罐……这个故事寄意:公益活动的参与并非能力问题,而是方法问题。随着新媒体技术迅猛发展,公益2.0为公益活动的多样化提供了无限想像的空间。6 Z( p! F% h8 ?# B& `' [
3 w. q7 A+ @; u9 e3 j, k8 v! k+ ?# R一个瞎眼的乞丐向诗人雨果乞讨,雨果说:“我也很穷,没有钱给你。”他便在乞丐面前的纸牌上写了一句话:“春天就要来了,可我看不见她!”于是,被感动的路人纷纷把钱放入乞丐的铁罐……这个故事寄意:公益活动的参与并非能力问题,而是方法问题。随着新媒体技术迅猛发展,公益2.0为公益活动的多样化提供了无限想像的空间。 7 U" m3 c8 O4 H- @/ z0 `: |
什么是公益2.0?它就是通过新媒体技术,将公益活动变得透明可信,可参与、可互动、可持续。在公益2.0里,我们不仅能知道我们的捐款帮助了什么人,如何帮助,甚至还能跟受助者聊天、互动。新媒体的开放性,使得公益事业从捐完就算的“缺乏参与”时代,跃进“捐完才刚刚开始”的时代。
. S1 t1 |- F. m' m; r一位公益界人士指出,网络本身就是公益,不需要太多的钱,发出声音也是一种公益方式,通过微博、手机终端等方式随手就可以做公益。
7 @- n t9 Q0 x& Y1 u! a) ^但没有技术力量,没有专职人员,没有资金,公益组织怎样才能利用好信息化技术,从而促进公益理念以及资源的共享?6月19日下午在中山大学举行的“公益2.0沙龙”上,公益界人士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 T# q# Z: g. K" e6 \* k$ b, n: c“我始终没有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传播方法。”广东汉达康福协会陈志强对网络传播心存疑虑。他认为新媒体为公益行动赢得了更多话语空间,也带来了更多困惑。“我们一般采用邮件传播,传播效果非常有限,往往需要预先有互动过程,最起码要先知道对方的邮箱地址。网站的访问量也非常少。而微博的有效传播要靠粉丝量,更需要技巧吸引受众。”尽管在传播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收效甚微让陈志强不得不考虑产出的问题。他一直在思考:网络公益营销给公益行动带来什么样的改变?他认为,一味投入资源的话,那公益组织能从其中获得什么样的回报?而公益理念又能得到什么样的传播?
) p4 |0 \, t8 @" D" o& T; E( n( h0 a+ M3 M对陈志强遭遇产出与投入比的困惑,深圳市公益信息化研究会总干事王祖更强调传播方式的有效性与多样化。他说:“与做企业不同,做公益必须一开始就要以高调的姿态出现,传播应该是第一时间介入。”在他看来,信息载体的多样性打破了大众与组织的分离,公益2.0意味着需要面对更多用户,增加更多互动性。“N GO(非营利组织)要改变过去与大众分离的状态,传播方式应该以互动为主。将公益与时尚元素相结合,会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例如借李娜法网夺冠的新闻性,公益组织者也可以想出与此相关的公益点子”。
) Q7 P: [- [0 [7 f要让公益组织、志愿者和服务对象三者对接,克服人力、时间不足的问题,仍有方法可循。一是,可以借助技术革新,实现互联网、手机和手机客户端三者的联动,爱盟、365公益网由此应运而生;二是,在传播方式上革新,或与营销机构合作,“为爱远征”爱心团体和广州癌症患儿家长会为此提供了可参照的范本。
9 K3 N! C5 p/ j" i3 @+ ^, `2 ^9 X' p, v注:本文来源于南方都市报,见http://www.donews.com/net/201106/516232.shtm
# X2 F6 S' O: }$ O0 J
6 c3 J% ^) Z/ s6 e5 l6 Q,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