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970|回复: 1

[华东] 上海:对当前社工工作的几点思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10 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文作者为上海松江综合治理办公室王小建
: ~2 b9 o" C  h/ ^6 @( N) }- l; [. K* z6 I, N9 l9 i
A、对社会工作中非自愿服务(社工找案主)的点滴看法。- s5 b  B( H. J
    从目前的状况看,我们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社工的服务对象都是我们从各种途径(特别是社保中心)去找来的,而且在求助的情况中,父母前来求助的占绝大多数。无论是社工主动上门提供服务,还是家长主动求助的,都存在着前期工作压力大的现象,案主本人并不接受及了解社工的服务内容,有些家长还隐瞒了家长求助的情况等。这似乎体现了我国目前的人文环境……
4 o. Z( _" }  s+ g  非自愿服务带来的不利因素很多,我们急而案主本人不急,可有些问题又不允许我们急功近利。不然有时会出现一些麻烦的事。例如:社工上门案主会很反感的反问,“你们怎么知道我这些信息的?谁告诉你们的?我的事不要你们管!”确实弄的我们社工很被动。  . i7 \' w5 W/ {3 Y( ?& V8 U
好在我们的社工已炼就了随机应变,为打造社工文化,借机锻炼一下各自的宣传才华。我总结这种“上门法”为“见面攻心计”或称“内在关心计”通过社工自身的努力去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以达到和服务对象建立良好专业的工作关系之目的。5 x( w. \* q7 u* A* Z
B、如果案主对社工很有抵触情绪,可以用哪些方法去接纳他。
* C; H% C$ @6 n# j& ~2 a0 O    社工是一项新兴的职业。我们在遇到案主对社工不理解或很有抵触情绪时,首先要做到的是让案主相信自己,认可社工。这就需要社工应具备说服宣传的能力和技巧。我归纳为“能力影响计”。当听众的态度与说服者不同时,通常要注意运用正反两方面的有力证据加以说服。当然过程中要考虑的因素有:传播说服人的特性,如:专家身份、社会身份、吸引力、相信有可信赖性,并遵循要实事求是,要晓以利善,要有针对性,要逐步提出要求。
1 Q2 D# \% E8 M& s    要让案主了解社工,首先,要让案主对社工有“能力安全”的认可;其次,还要有一个环境上的安全系统的认可;然后再次运用社工工作技巧等。大家知道,通常人们更乐意接受那些拥有或表现出合法权威的人们的要求。如果我们具备了这些要素,那么能更快的消除服务对象的顾虑,更快的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
( {' c, t) `1 eC、社会工作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由于发展的原因在中国还在初创阶段,故怎样做好医学模式和心理咨询的链接很值得探索。8 r6 D$ A8 m  |* C9 r8 N. ~5 t; E8 s
    社会工作的宗旨是在于“助人自助”,针对案主的问题,既有内心深处的,自身人际能力方面的;也有“人在情景中”的外部各种社会环境因素。一个人的需求和满足,有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各种欲望。如有爱与被爱的需求,有信任和被信任的需求 ,有依赖,疏离,自主等等方面的需求和欲望。社会工作者在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和目标时,要坚定地去理解和协助改变案主的认知行为,以及所处环境的改善,并提升适应社会的能力。最小的目标也要能使案主有一个正常的生活环境,最终去增加案主的自我认识的潜能的拓展。9 M" T- B& R4 u  X8 r
   社工是多种角色合一的通才,既是发动者又是协调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协助者等。研究、诊断、预估和治疗、发展、、预防乃是社会工作者所需要扮演的角色,链接和医学模式与心理咨询的互动,是对生态中的案主,协助案主解决具体问题的技巧,也是整合资源为案主服务的有效途径。一切工作目标皆是围绕案主的需求去努力,故我归纳称“顺水推舟计”。
1 b% E) d# G$ N! p$ K& |   建立关系,给案主以支持,加强案主自我了解的能力,整合各种资源是社工努力要去做的一件实事,也是“助人自助”目标实现的根本技巧。
& b/ p  ^8 a5 {9 |5 \D、就一个个案的干预,谈谈与案主交流中我们的局限性。
$ S  |; B; ?* s6 }3 D' N# L4 q+ q在与案主建立专业工作关系时,社工会通过面谈、沟通和资料的收集分析的运用在尽可能多的层面上去了解案主。如从家庭、个人、问题、社会环境、学校、社区、朋辈情况等各方面入手,运用倾听案主社会家庭的历史,画家庭树,生态图等过程中去掌握。由于知识结构的不同,信息来源的多源化,每个社工均会感到有许多局限性。如上述的个案中,由于其母亲的主观求助,所以我能较全面的掌握家庭的一些情况,可我们上门去扩展的服务对象,若案主不配合,我们一时是较难了解到一些详细的资料,只能通过反复走访居民,居委,派出所,学校、朋辈群体等部门间接地了解到一些情况。6 u% [9 U- w1 @+ ~; F1 {
    社工手上其实没有什么案源,尤其是人们还不了解社工的情况下,社工单一行为的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故打着协调资源的名义,奔波于各。部门之间,社会怎样才能形成合力看来还需要一段时期,任重而道远!故我称之为“深入走访计”,乃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7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1# yilingche 4 d" i4 I3 ~$ }
上海应该待遇不错的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5-4-23 08:40 , Processed in 0.057722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