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3050|回复: 0

[李越专栏] 因为有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24 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眼间,陪伴机构走过已接近3个年头。在机构3周年出刊之际,写点心得,以表自己这3年来的历程。
5 H/ c9 R+ d7 _) z+ M
6 v$ S- D0 K, F+ ]/ a. [3 h" p6 A  N同工! e, w$ Q. e9 }& ~8 E0 V0 }
        还记得来的最初的一天,被派到学校门口散发传单,开始了我的深圳社工之路。3年后,我们最初一批的孩子们,只剩下了一半。大家各自散落,寻找自己最初的梦。在机构,每每空虚,彷徨,郁闷,无聊之际,都有同工陪伴左右一路走过。还记得阿灿喝得醉醺醺的,被我拖到宿舍;还记得与柏俊一起散发传单;还记得和小明等在南澳海滩自助烧烤;还记得待岗时和小孟QQ联络;还记得小杜的在熟人前侃侃而谈,在生人前略带羞涩;还记得小熊经典歌曲“死了都要爱”的豪迈;还记得说小朱和刘若英是双胞胎。再后来,就加多了芸芸标准粤语“我是韶关人”,袁平时常把喝水的杯子洒了再洒,易敏的多才多艺,燕妮的执着追求......
2 L9 R8 {* Q% ~' t0 J- y% e% R        伴随着机构的壮大,现在除了同小组的同工之间可能比较熟悉,其他同工很少有时间和机会见面交流。实习生们来来去去,替补的社工换了再换。不安定中,也或多或少有些失落。还好,暖青小组和青春家园小组可爱活泼的社工,弥补及增添了不少色彩。韦燕口无遮拦与灿烂微笑的双重表现,百变小姬超萌的表情党,周印笑谈世俗的艳乐,小梁直爽的性情,小潘的开朗活泼,小陈年轻的体恤衫等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C5 W4 `7 a; c3 d2 X
        所谓同工,就是我们有共同的目标,我们共同面对挫折,共同成长,在社工路上,我们携手同行!我想,无论在哪儿,我们都记得,我们有同工!
& M1 c1 d% k( t9 |1 @ # j7 l+ \5 z0 T; P) b, V
- r) z' r' G- O9 K' X" ]
督导
: l0 E) [$ W' T; G8 |        卢督导伴随着我走过接近2年的时光。在这两年来,督导为我提供了一个专业社工的范版和榜样,让我能够朝着他所展现出来的社工魅力而迈进。在专业上,卢导发散性思维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一些疑难杂症经督导诊断,瞬间就化解。在生活上,卢导更是时刻关怀我们,让我们体解到督导身上的人格魅力。7 u) Q5 Q& I- D# i" f4 C
       一些片段至今在脑海里闪现:为了赶回罗湖,卢导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追上E5路,我望洋兴叹;为了照顾我们的吃饭习惯,卢导每次都吃的很少,但在吃完之后,却自己啃块面包,让我们容颜羞愧;印象最深的是,有次,带卢导去宝龙,结果,由于我对路程不熟,在30多度的午后,和卢导顶着烈日绕圈子,足足走了半个多小时。而卢导一句怨言没有,反而一直安慰我说,就当锻炼身体了。已接近退休年龄的卢导,正是以身体力行的方式,告诉我们,何为社工,何为用生命影响生命。
6 J  T3 w& E1 E2 n ; x3 R( C+ d2 y

" C* Z1 d& v1 G+ m+ c" Y) L" t服务对象
: d! X: X& P# \         从退休老人到城中村青少年,我跨越了两个服务群体,也认识到每个群体都是我最好的老师,教会我如何与人相处,如何生活。  ^3 i* J8 g% [$ q2 K, S
         与退休的叔叔阿姨接触了近一年,开展了丰富的活动,从社工宣传,到心里健康宣传,从探访到登山,从粤语小组到踏青活动,我与这些叔叔阿姨,爷爷奶奶,走过了春夏秋冬。而当我转至青少年服务领域之后,那些叔叔阿姨,爷爷奶奶,还时常挂住我,询问我的近况,寻找那些曾经一起开活动的欢声笑语。他们乐观,可爱,与人为善,他们亦用丰富的人生阅历来体解我们这些年轻的社工们!
( y( \0 `: A0 ~% F2 ^+ E        爱联的那些青少年,已经习惯了社工哥哥姐姐的陪伴。他们天真爽朗,又略带狡黠的与我们相处。从陌生到熟悉,从谨慎到活跃,我们逐渐变成了很好的伙伴。夏令营,电影沙龙,手工小组,表演小组,young舞台,我们之间建立起亲密无间的关系。仍记得young舞台结束后,孩子们依依不舍,喊着我们什么时候再回来开展服务。
1 w6 O- o" B# M) G- g         我想,无论是对于退休老人,还是对于青少年们,我们社工的心都是一样的,我们的心都是与他们在一起的,痛苦着他们的痛苦,欢乐着他们的欢乐!9 E" ], ]" Q: Z3 w4 H! m' h

6 W- l$ I" p7 D5 F4 {
, L/ `$ s7 {' p, v机构
5 y  i. D! E. n$ K) F        从最初的8个人的岗位小机构,到现在以项目为主的运营,机构在这3年里走的路程,艰辛,坎坷。从岗位到项目,机构实现了服务模式的跨越;从蜗居的榆园到宽敞的城市花园,机构实现了办公环境跨越;从深圳到中山,机构实现了连锁式发展的跨越,这都见证了机构不断的成长与壮大。% b+ l% T- z$ I# C3 Z
        仍还记得,第一次到访机构,被张总干事富于激情的态度所感染,这么多年过来,他风采依旧。只是,肩上承担了更多责任,那就是要把机构做好。副总干事给我的印象则是对新人和蔼的笑,让许多的新社工们感受到了温暖。而闲暇,副总推荐的周边小吃店更是让我们领略到了龙岗美食的风采,也惊叹,这些店,我们每天经过竟不知。
( _4 A7 z0 D( f- {7 d3 [9 G       机构目前尚有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这也契合了社工在中国的发展,尚无经验可循。我相信,只有用心经营,只要用爱经营,我们才能立足于社工界。我亦期待,机构能够站的更高,飞的更远!
" k: {' A) X2 Q  I
1 \- ~7 i0 i  C
( y1 h5 V5 a; N- Q) M 该贴已经同步到 社工哥哥的微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李越老师直播间|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5-7-4 22:17 , Processed in 0.073384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