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227|回复: 0

[时评] 挺社工,给“面包”更给掌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22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又又 于 2011-11-22 15:19 编辑 " K& x. p+ T' v$ C( _" p

$ f' {6 ~) ~9 n时间:2011-11-21 19:26来源:新华网 作者:陈 净/ {2 X' C; ~' ]9 |- ^

9 V! R$ t9 Z0 m7 O- Q% X     近日,中组部、民政部等18个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这被外界解读为——“我国首个社工专业人才的专门文件”。《意见》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做了清晰的界定。所谓社工专业人才,是指运用专业、科学的方法为有需要的个人、家庭、机构和社区提供专业化的社会服务,帮助他人达到自己能够救助自己的目的。
! V! @/ }  k( m& {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加快,“社会人”逐渐取代“单位人”,亟需成立一支高素质、能适应社会创新管理要求的社工人才队伍。在这样的语境下,《意见》的出台显得尤为及时和重要,为我国社工队伍的建立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 K! |* E: p! w: E: L
  虽然有了政策的大力支持,我国的社工人才队伍建设仍然面临严峻考验,物质、精神层面的双重尴尬致使社工人才严重流失。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的李志英教授2010年对北京市70多名大学生社工展开调查,结果显示只有4.9%的人从业一年以上。
: p8 a3 t* n$ I) |) z+ y  物质上捉襟见肘。除香港、上海等社工发展比较快的地方外,就全国来说,社工的待遇普遍比较低,每个月2000左右的工资显然让他们的生活不堪重负;更有新闻指出,有些低收入社工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在下班后担任各种兼职。4 @9 A& X: H2 Y. F2 C
  精神上自我认同感极低。很多社会工作专业的在校学生,对未来的就业前景感到一片渺茫;而已经入职的社工,也缺乏职业归属感。低自我认同感来源于低社会认知度,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目前我国的社工职业准入门槛很低,从而使得社工的专业属性较差,很多社工不具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另一方面行政色彩浓厚,掩盖了其专业性。“处理邻里纠纷、修理水管的时候,感觉自己像居委会干部,给领导写报告的时候又像是公务员”,这种职能定位的混乱让人们无法对社工形成正确的认知,也使社工对自身的职业前景感觉迷惘,难以深入开展工作。
- h! A. ^( m! b  `2 y+ h/ ~: @6 U' d7 F
  那么,如何才能让社工走出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困境,安枕无忧的发挥“助人自助”的使命呢?1 V9 [8 X' ~+ @) \$ E
. Z. I0 u( b+ R. N
  《意见》给出了答案:对现在从事社会服务的人员进行大规模、系统化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建立健全人才评价制度,加大建设投入;大力发展社会工作的专业教育:一方面要完善职业教育结构,科学设置课程,形成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鼓励一线优秀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到高校授课;另一方面,要为社工专业的学生提供真正能发挥他们专业技能的岗位……这是个很好的开始,而接下来要做的,是要将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x3 k4 t+ Q( N( N, J& t  _* L! ~
$ y9 l* G9 B6 K* R" R' V$ R
* _8 Z7 O  a, t) H
0 a1 g4 [. i7 ]+ L4 R9 a  C6 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李越老师直播间|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5-7-18 14:56 , Processed in 0.040831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