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5692|回复: 2

[简介] 学校社会工作:以实践教育促进职业化发展 ———从香港学校社会工作的借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17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引言
' ?: W' D  o1 t6 Z* z4 |3 U. f, x      学校社会工作(School Social Work)是以学校为其主要的服务场所,以学生为主要的服务对象,既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价值观、理念、技巧和工作方法等,又结合学校作为一个服务机构的特殊性,通过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为服务对象提供更适切的服务,以实现学生全面成长 (蔡屹,2006)。我国虽然有少先队、共青团等青少年组织工作,但他们与学校社会工作是有显著区别的:前者是以群众组织的形式将青少年组织起来,以组织行为的方式对他们进行教育和训练;而后者是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入手,着眼于个人行为的辅导,帮助青少年适应学校和社会环境,令他们能发展出良好的调适能力,妥善处理与他人和他群的关系,培养健康的人格。我国青少年中存在大量的心理和行为问题,青少年权益受侵害的事件也屡屡发生,学校社会工作在这些方面能发挥积极作用(钱宁,2003)。然而,目前我国只有上海、北京等少数地区的局部学校建立了社会工作制度,人员数量少、专业程度不高,制度化与职业化同实际需要仍相去甚远。
9 H6 V1 O0 C& F2 i8 _8 o二、香港学校社会工作的模式
& l7 k0 s8 n: C% l! J      为了使青少年学生能更好地成长,香港政府部门专门建立了学校社会工作制度 (由青年事务办事处具体实施),覆盖大中小学,而中学则是其中的重点。在中学配备有专门的社会工作者,以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为在校中学生提供学业、康乐、情绪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辅导和服务,帮助学生解决来自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各方面的问题,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从 2000 年起,香港中学实行“一校一社工”制度(吴亦明,2002),基本做到给每个中学配置至少一名专业社会工作者,以加强学校的社会工作。
5 H; G% d  _+ T7 T; z; j6 u      香港学校社会工作的目标体系由三个层次组成:首先,帮助和促进学生获得正确的价值观念、知识,给学生“赋权”,促使其人格正常发展、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变迁的需要。其次,协助学校、家庭及社区,改善其相互关系,从而增进各自发展以及三者作为社会组成部分的模式维持功能的持续发挥。第三,从各个层面着手,协助社会实现诸如教育机会均等、社会公正等社会目标。在工作性质上,根据香港社会福利署的理念,学校社会工作是一项预防性、发展性和补救性的服务。学生遇到困难时可以自己主动寻求社工的帮助。家长和老师发现学生有困难时可以直接咨询学校社工,或者将学生间接转介给社工,由社工来约见学生帮助其解决问题。在这个运行体系中,社工从传统的学生辅导员的职责中解脱出来,避免了过多的行政性事务,可以专心从事业务钻研,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避免了由于不专业的辅导所带来的副作用。另一方面,在教育子女过程中能力有限的家长(包括教师)也得到了外界的支持。所以,学校社工的专业辅导对学生的成长是十分有利的。, s% h& k) k, G/ ?$ A3 f
      在具体工作内容上,香港的学校社会工作者运用个案辅导、小组及群体活动的团体辅导、协调组织校外社区活动等方式,针对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开展工作:第一,学生个体的自我了解、情绪困扰、身体及精神健康等问题。第二,学校生活适应方面问题,例如学习方法问题、处理与同学和老师的关系问题、处理压力方法问题等。第三,学生在与家人、朋友的相处、沟通中出现的问题,如交友技巧、异性相处、家人沟通、子女管教、不良同辈群体的影响等。第四,协助改善环境问题,例如移民适应问题、黑社会对青少年影响问题、药物滥用问题、不完整家庭问题等。
; f; n' e3 s! n  T9 I      除此之外,受政府资助的专业社会工作机构还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专门派社工前往青少年常去的场所和街头,特别是青少年犯罪率高的地区,和青少年接触、交朋友,对中途辍学的学生、离家出走的青少年,以及一些青少年“群伙”,开展有针对性的辅导和服务,帮助他们恢复学业、回归家庭,引导他们走上正途。这在香港被称为青少年的“外展社会工作”,也可以看作是学校社会工作的一种延伸。0 X# v* U' T! d5 o3 P
     综合香港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和模式可以看出,成功的主要原因有政府部门重视并设立专门负责机构、民间团体和志愿者积极参与、积极的“助人自助”的理念等,而政府出钱购买专业组织和专业社工的服务,是其成绩卓著的重要原因。
( I( w" ?2 N( I/ [三、构想:以社会工作实践教育推进学校社会工作的制度化和职业化+ _- M  j# E9 Y' J0 _9 T
(一)实践教育是学校社会工作发展的突破口
, w  A) ^' f) ?& Q- B     自2002 年 5 月,上海 38 所学校开始试行学校社会工作,推行了“一校一社工”制度,但是该项工作的发展面并不宽,多数地区并未意识到学校社会工作的重要性。而另一方面,高校培养的许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却很难得到对口工作。要找到社工专业人才培养与学校需求之间的结合点,社会工作实践教育是突破口之一。在我国NGO、NPO 发展极为缓慢的情况下,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机构还不多,学生的实习地点多为民政、工青妇、社区等部门。而这些部门的实务工作与社会工作专业培养的技能体系有较大距离,于是就出现了许多在以上部门实习的社工学生抱怨实习就是做一些诸如打7 E% s, m8 o+ N$ X
字、整理资料等机械性工作的现象,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没有很好的得到锻炼。如果各高校与中小学联系建立社会工作实践教学基地,长期派驻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在中小学从事社会工作实务,针对学生的生活适应问题、网络成瘾问题、心理调适问题、性问题等开展预防性和治疗性工作,搭建学校、学生、家长和社区之间沟通的平台,提供帮助解决学生越轨问题、处理突发性事件与危机的专业服务,帮助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这样一来,首先,可以有效地协助解决当前青少年面临的各种心理、行为、适应性、他人影响等诸多问题,促进青少年社会化的平稳有序进行;其次,开展学社会工作有利于构建和谐的育人环境,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当这些实践教育的服务形成规模和影响后,家长、学校和政府部门会清晰地认识到学校社会工作的重要性,这对学校社会工作专业制度和职业制度的形成无疑会有重要的突破意义. {4 p/ D, {! F& X1 k% t
* R3 q7 v2 `( D2 |
(二)学校社会工作是对现行的学生工作模式有益补充( ?$ }5 |: u: e, A
      我国学校目前的学生辅导工作模式以思想政治作为主要内容,从根本上来说是围绕一定的政治目标,有目的地施加意识形态影响,注重对社会责任感和集体意识的养成教育。然而这种养成教育对青少年学生个性和自我发展的关怀不够,特别是在有针对性、有效解决青少年个案和特殊问题方面效果并不理想。而善于进行系统思考的学校社会工作,除能够协助学生获得价值观、知识和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还可以有效整合学校、家庭和社区等各种资源,增强学生的自我组织调节和社会适应性。所以,通过学校社会工作者的介入,可以有效加强家长、学校和社区的沟通与联系,构建“学生—学校—家庭—社区” 良性互动的育人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再次,通过这些工作的实施,社会工作学生在实习中将专业知识、伦理和技能充分运用到实践中,可以很好的提升社会工作实务能力,为将来的职业化做好准备。可见,开展学校社会工作实习,对于学校、案主和实习生,都是非常有利的,是一个“三赢”的结果。/ b3 Q! V  j9 s$ `; w) q$ C/ z
(三)学校社会工作可以打破当前服务的路径依赖
! E9 S4 D) H- i. Q     路径依赖(Path Dependence),是指一个具有“正反馈机制”的体系,一旦在外部偶然性事件的影响下被系统所采纳,便会沿着一定的路径发展演进,而很难被其他潜在的甚至更优的体系所替代。制度变迁过程与技术变迁过程一样,存在着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的机制,这种机制使已建立的制度千方百计地维护自身的存在,路径依赖是不可避免的(刘元春,1999)。事实上,目前为儿童、青少年学生提供服务的体系正存在着这种路径依赖:家庭内部来自照料者的服务,人际交往方面来自同伴群体的服务,学习上来自教师的服务,情感方面来自在亲属和其他方面的服务,外层空间来自共青团、妇联等部门的服务。而实际上,这些服务各个层面都存在某些缺陷,使得当前的儿童、青少年学生出现了各种问题。如果在学校开展社会工作实践教育,让社会工作专业学生这股新鲜血液加入学生工作体系,能够有效打破当前学生服务的路径依赖。' C4 J3 O0 O4 [& m9 [
四、小结7 K* K& V' }- U6 k
     从我国港澳地区学校社会工作的经验看来,政府部门重视并设立专门负责机构、民间机构和志愿者广泛参与、积极的“助人自助”理念的实施,政府出钱购买专业组织和专业社工服务的操作模式,是社会工作职业化和专业化并能够发挥巨大的“社会解压阀”功能的根本原因。而在目前,我们社会工作实施机构不明确,非政府组织发展缓慢,志愿者基础不牢,“政府购买服务”的理念尚不深入,所以社会工作的职业化过程还有较长的路要走。而在这个过程里面,社会工作的教育部门可以大力开展学校社会工作实践,为学生、家长和学校解决诸多实际问题,创造和谐的教育环境,使社会各层面能够切实看到专业社会工作的巨大价值,先积极探索,然后获得认可,从而形成多方的合力。在实践教育成熟的基础0 X. q! s/ K2 `
上,学校社会工作方能得到教育部门、人事部门、组织部门的认可和推动,从而促使学校社会工作走上制度化和职业化的道路,为社会工作职业化开辟新的发展道路和增长点。! R$ K$ o* b. ]$ y
* t* }' k) z0 Y& l+ e! W& q
) u; Z$ ~* X* |( E: u7 x

9 k; {5 L2 d9 {0 B4 G4 N! t- U7 T& a8 s6 f
该贴已经同步到 iwcu的微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8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用的帖子~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20 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不错,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5-1-28 03:45 , Processed in 0.048729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