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120|回复: 0

[华南] 社会管理创新元年,广东先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28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菜菜小蛋玄 于 2012-3-30 16:13 编辑
8 F1 i5 i6 s) B; Z1 N4 A1 Y( u+ U, q7 b  p) m! ]
核心提示  2011年,很多观察人士将之称为中国的社会管理创新元年,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7 Z6 y! D2 g" W: }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率先遇到社会层面的种种难题。今年8月中旬,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广东视察时要求广东进一步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9 ?7 B2 G; Y. M+ @$ O
  新一轮的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从年初省委十届八次全会提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到上半年省委高层频密调研社会管理创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省委十届九次全会专题研究部署社会建设工作到省社工委新鲜出炉,广东谋求社会善治的努力贯穿始终。
' X% }" ?1 l5 g0 M8 f) R  八方 看粤3 E6 w; Y! A- _* z3 |
  要搞好“基本民生”,加快建立人人可及的基本公共服务。要保障“底线民生”,更加关心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要关注“热点民生”,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
/ |7 H- d" k7 U, O0 ?! P+ a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 I. M( @$ v4 X! d4 |* D! z
  有自治能力的社会,不会遇到什么就找政府,而是由社会自主管理,培养社会的自治能力这一点非常关键。" p5 o0 g' b6 L
  我们说要建立“小政府大社会”,“大社会”是什么?不是人口多就是大社会,大社会是指,人们能够按照业缘、地缘和趣缘,形成各种组织,进行自我管理,同时制约别人,相互间形成良性管理。* f5 E& T4 w' l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博导任剑涛
# a8 [5 c, L: n& E9 ?  以前的假定是,政府比社会聪明,政府引导、规划社会的发展,但现在社会在很多方面要比政府聪明,很多人才在社会,政府如果要科学决策就必须参与和分享社会知识。
# P# h/ W2 j- Q/ m3 u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
2 Y3 u) ^5 [8 Q6 ^& [0 H' D' J  针对社会管理创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 G3 S% X6 j; _+ P/ u6 @2 P
  如果说省委十届八次全会提出的“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拉开了广东2011年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大幕,那么接下来遍布国内外的调查研究则是建设和创新的第一阶段,为全年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 J$ s5 b& U4 s5 `! A% H  人民群众最需要什么?基层社会治理有哪些经验?省外、国外将给广东带来哪些借鉴?为了摸清这些问题,广东高层频频走出珠岛、离开大院,深入街道、社区、乡间、企业,足迹遍及省内、省外和境内、境外,针对社会管理创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2011年3月开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深入广州、珠海、肇庆、梅州,甚至访德国、上网络,将调研的深度和广度大大拓展开来。8 M! Z! A9 o# O8 @
  汪洋书记详细了解广州、珠海社区居民的工作生活现状,认真查阅肇庆基层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群众来访的记录,与梅州山区居民一道唱起了客家山歌,亲身体验基层群众的社区生活。6月上旬,汪洋书记还走出国门前往德国柏林新科隆社区进行考察,与小区居民、志愿者、学校负责人等进行友好交流。1 d/ n: X8 n, {/ L2 a
  汪洋书记强调,要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及时解决好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困难;要进一步加强社会建设实践探索,形成有广东特色的社会管理体系。
) r- ^8 e3 V# \9 I) e5 S  在省委书记的带领下,省委、省政府领导也纷纷放开眼界、沉下身子,积极谋求善治之策。时任省长黄华华专门深入惠州等地实地调研、听取民意,并主持召开相关专题座谈会就省委十届九次全会文件稿征求意见。
, A' v6 x1 |3 z  省委副书记朱明国从3月起率队先后到北京、重庆、上海以及广州、深圳、珠海、中山、江门等地进行调研,通过实地考察、深入交流探索广东社会管理的粤味新路。
0 A* b! d% x4 S. \3 c0 ]  ……0 C$ f2 i( V' f! C: H6 r% j
  在这场调研中,领导重视的程度前所未有,调查研究的深度前所未有,征求意见的广度前所未有,社会参与的热度前所未有。来自基层的经验、智慧不断汇集,民意表达的通道不断畅顺,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不断凸显。同时,调研也发现很多社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和群众最为迫切的呼声。这些都成为省委、省政府进行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4 _# u$ Z# v; W0 N  省委全会专题研究部署社会建设,社会建设政策体系形成
% R- o$ O2 k! ^  历时半年的深入调研在省委十届九次全会上交出了答卷。7月11日,省委十届九次全会对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审议通过了《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
! L) a' o0 K: U! y  K- ^  根据《决定》,“十二五”期末,广东居民平均预期寿命达76.8岁,全省城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3平方米,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180万套,10%的行政村实现社区化建设和管理,20%的行政村建有300平方米以上的公共服务站,社区居委会直选比例达到40%,完成对全省社会组织的全面评估,全省注册志愿者占常住人口的10%以上……
( H7 u# T( c. r( \! p1 A1 C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省委、省政府及相关部门还专门研究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文件。9月23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实施意见》等七大配套文件,与《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主文件一起构成我省加强社会建设的政策体系,为全省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明确了方向和任务。此外,11月22日,全省深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在汕头召开,《关于深化广东省城乡医疗保障体制改革方案》、《广东省住房保障制度改革方案》、《关于广东省进一步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社会组织的方案》提交会议审议讨论,也把社会管理创新进一步引向深入。
7 B: z3 \' Q; l9 O- t& B  在政策体系完善的过程中,“坤叔”这个名字不得不提。坤叔助学团队是东莞一家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团队在长期助学中,总结出“千分一”的公益理念,呼吁大家拿出收入的千分之一用于慈善事业。该团队想以“东莞千分一公益服务中心”的名称,向主管部门申请登记注册,但连续7年6次申请均受挫。
2 f+ ?& w/ u$ t2 Z! w) P( K  国庆节前夕,汪洋书记对《南方日报》报道的《坤叔公益团队“转正”受挫背后》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有关部门要转变观念,努力成为社会公益和社会慈善发展的助推者,而不是障碍。规范社会公益组织发展,重在监管,而不是把“人”挡在门外,这样广东的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才有良好的空间。4 C) r2 M# n- N; N! A$ p
  七大配套文件之一的《关于加强社会组织管理的实施意见》也提出,降低准入门槛,简化登记办法,逐步将社会组织的业务主管单位改为业务指导单位。到2015年,全省平均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5个以上。
8 j5 R0 e; K& d& K7 u: \" I- w  “坤叔”团队转正就此有了最强大的支持,最终挂牌成功。此后,广东及各市也相继采取措施降低社会组织登记门槛。例如,广州市率先出台系列制度创新,将能放开的社会组织全部放开,从明年开始社会组织不用再“挂靠”主管单位,并允许“一行多会”。" r6 m& [* F! o  _
  此外,在社会管理创新的新一轮改革大潮中,广东正着力从制度上打通外来工的融入渠道。在省委十届九次全会上,省委书记汪洋指出:要大胆实践,从制度上打通外来务工人员融入我省的渠道,增强外来人员在广东的归属感和融洽度。. K" O8 w& e  H0 m
  广东开始破题:在去年14.4万名外来人员通过积分获得广东城镇户籍的基础上,全省今年将再完成18万农民工积分入户,医疗、教育、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也逐步实现均等化。这一户籍制度改革的破冰之举,让更多人能在这片热土上实现“中国梦”。
/ D* O3 I* v6 V& P, h$ Q  省社工委以“小”倒逼出“超级”作用3 S% c$ S0 ^6 x4 D1 z
  在2011年广东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省社会工作委员会的成立及运作是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这张新面孔的出现无疑显示了决策高层对社会建设的高度重视。
& G9 d7 f! [5 T  F- a4 U2 U6 H7 d  7月底8月初,经中央编办批准,广东省设立社会工作委员会。省社工委既是省委的工作部门,又是省政府的职能机构。其主要职责是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要求,牵头制定并组织实施社会工作总体规划和重大政策,协调相关部门起草社会工作方面的政策法规;宏观指导和综合协调全省社会工作,督促检查工作落实情况等等。最核心的职责就是决策与协调。; Y) P* b: S- @! w9 H
  很多人将省社工委称为“超级机构”,原因有两个方面。首先是规格高,省委副书记朱明国兼任省社会工作委员会主任,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省公安厅厅长梁伟发,省委常委、秘书长徐少华,副省长刘昆兼任委员会副主任。其次是“规模”大,省社工委实行委员制,省委组织部、省委政法委、省发展改革委、省总工会等24个单位作为委员会的成员单位,派出委员。
) T' c1 D) n/ l  但一个机构最重要的还是发挥的作用有多大,省社工委专职副主任刘润华介绍,省社工委的人员编制少,一方面,是以实际行动践行“1+7”文件倡导的“小政府、大社会”理念,另一方面,正因为人手少,干不了太具体的事,恰恰可以“倒逼”更加注重发挥宏观的作用、综合协调的艺术,发挥各职能部门、基层和社会的作用,这样反而更有利于具体问题的解决。' [3 [. C* u4 v
  【记者观察】" C0 s+ g) G6 [) e. B
  社会管理创新要让全民参与
) |& W  O: o  G  2011年,“社会管理创新”无疑是年度热词。
# A& R6 s: Q8 z' X, ?  从中央到地方,从高层决策者到基层群众,从正式的文件到坊间的闲聊,“社会管理创新”频繁出现于中国社会话语体系之中。
( d& [4 A. {. X: V  t' P' [4 u  创新来源于实践,并作用于实践。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对社会管理创新的渴望异常强烈——超过30年的改革开放,广东经济实现高速增长,社会财富的“蛋糕”越做越大,但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脱节,一些矛盾进入凸显期。广东比国内其他地区较早尝到经济、社会“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苦头,社会管理任务重、压力大,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早发多发,触点多、燃点低。
* c, \7 D' r+ h$ f  “中等收入陷阱”的考验汹涌而至。, o8 {) T( v/ k0 ?
  在这一年的采访中,南方日报记者走访了很多政府主管部门、社区、社会组织、偏远山村,也和很多村民、村干部、居委会“大妈”、志愿者甚至“问题青年”聊过。我们个人的采访感受可以归之为:有时很焦急,有时很振奋。# W7 h; r( m2 H' O" s
  社会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绝非三言两语、三招两式就能涵盖和解决的。在复杂多元化的现代社会,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不同需求,每个群体都有每个群体的不同问题,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不同特征,对如此多“不同”背后的规律性进行归纳反思显得如此困难。此情此景,无论是旁观者还是参与者,“焦急”油然而生。, O8 w) m: y: c5 U# x
  振奋也时有出现,比如一个和谐的社区总会让人眼前一亮,比如一个群众长期关注的问题获得解决也总会赢得掌声。还记得今年得到省委书记汪洋批示帮助的东莞“坤叔”吗?“坤叔”公益助学团队的“转正”历程很是坎坷,但最终“转正”成功也让人振奋。省委书记和坤叔产生交集并非偶然,这是个人创新实践、社会改革需求以及党委、政府转变观念等综合作用的结果。1 y2 @; c( G3 [" V
  “改革是广东的根、广东的魂。”对广东来说,说到底,社会管理创新就是一场势在必行的改革,而且这场改革的成败与每个人的利益、每个人的参与密切相关。, \% T/ f" p5 v* ?
  因此,“焦急与振奋”都是应有之义,每个人都是参与者和利益攸关方。“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框架下的社会管理创新,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显得如此重要。
: {# \0 O, x6 b( X/ u+ @  【大事记】0 }8 {, n4 A- r2 ~
  广东在破题
, @4 S: p, g8 D9 m. p4 Z  2011年1月6日上午—8日上午 省委十届八次全会召开,提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
# z8 P3 `4 j& W+ P6 h  年初 省政府承诺在2011年集中力量为人民群众办好十件实事:向全省特殊困难群众发放临时性价格补贴,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千方百计促进就业,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据统计,2011年省统筹安排各项财力,筹集352亿元资金,全力保障十件民生实事的落实。加上市级筹集的313亿元和县市筹集的385亿元,今年全省各级财政将累计筹集落实十件民生实事资金逾千亿元。& o. v% f1 j2 A
  3—6月 广东高层在省内、省外和境内、境外展开调研,针对社会管理创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2 ]  r$ Z3 f# Z# j/ |+ m4 Z* R
  7月11日至13日 中共广东省委十届九次全会在广州召开,通过了《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
, |2 u4 d! n/ b# ^! d* c  7月底8月初 报经中央编办批准,广东设立社会工作委员会。4 S2 n' \- p5 F. o5 l# ~
  9月23日 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社会组织管理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我省人口服务和管理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社会建设信息化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村民委员会建设的实施意见》等7个配套文件,与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主文件一起构成我省加强社会建设的政策体系。
. d4 T' v7 c0 C1 d, v7 A  11月22日 全省深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在汕头召开,研究《关于深化广东省城乡医疗保障体制改革方案》、《广东省住房保障制度改革方案》、《关于广东省进一步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社会组织的方案》。% @& F5 S+ L4 ~0 z* Y; g4 o3 o' ?; T9 @
  12月1日 东莞市“千分一”公益服务中心挂牌,坤叔助学团队终于“转正”。' [% t: [( m/ ~: i0 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5-4-30 21:33 , Processed in 0.073121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