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教育《社会工作》学术版2006 年第9 期下半月 # ^& |6 A5 t% g) l7 }
0 O9 U! g. i* k" h9 ~* z& W1 H刘斌志 沈黎 6 d' L# X9 n# H. B3 Q- j
: Y7 Q& Z$ q3 P- ^# E[作者简介] 刘斌志,社会工作硕士,重庆师范大学社会工作系副主任,主要从事中国社会工作研究;沈黎,社会工作硕士,上海师范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工作专业实习主任,主要从事微观社会工作实务研究。 + j9 W( p& f. V& n) H" g
* W1 |+ M. ?3 V* W8 L8 [
5 O7 } x V8 }1 j本文系重庆师范大学科研课题“重庆市社会工作专业实习与督导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为:05X W Y 028)的研究成果。
Q, w+ j! t/ F4 h- \& }: {
L, J F3 j) B P/ o Y2 k[摘要] 有效的社会工作督导老师是社会工作实习教育成败的关键,但也成为内地社会工作实习教育发展的一大瓶颈。本文从这一历史现实问题出发,综合考察了有效的社会工作督导老师的职责、角色、素质要求及其发展基要,从成为有效实习督导的发展阶段的视角,着重从承担督导职责、澄清督导目标、建立督导关系、发展督导模式以及勇于督导反思五个方面探索了如何做一名新的专业实习督导老师及其持续发展。
- [/ B! @/ G) D( m, V
7 `& f, `: k" Y9 m- u( b[关键词] 社会工作社会工作实习社会工作督导 0 m: X- U; ^6 M+ K; I) e( g2 k F4 D
社会工作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凡是学习社会工作的人都需要实习,而社会工作实习的质量主要取决于督导的效果。因此,社会工作督导老师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社会工作教育的最终水平,更影响整个社会服务水平的高低。由于内地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起步晚,社工专业教师中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很少,虽然通过短期考察、访问或进修等形式受到过初步训练,但受过社会工作督导训练的人更是凤毛麟角。加之内地缺乏社会工作专业机构与制度,能够胜任专业督导工作的导师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严重不足,影响了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发展。因此,要提高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整体水平,就必须从根本上培养社会工作专业教师成为有效的社会工作督导老师。
4 _3 ]" Y# j& }, g5 S- ^4 n$ c. Z
, ]0 B. L7 T4 E( i7 Y/ {一、有效的社会工作督导老师
( s# t1 t' O/ p: n1 g 在我国大陆地区,社会工作督导主要由社会工作专业教师担任,也包括少数的机构中资深。一个胜任的督导老师不仅需要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背景,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成熟的人格和乐观进取的生活态度,还必须能与不同性格或学习态度者相处,有教学的意愿和热情,有足够能力启发和促进学生在训练中改变,并与机构有良好的沟通和合作。 具体来说,有效的实习督导应该做到: 第一,有系统地安排整个实习的内容,包括考虑功课的难度是否适合学生的能力,在有需要时提供适时的支持,保证学生能得到充分的学习机会,使他们能得到专业水平的训练; 第二,促进学生的学习,包括与学生成为盟友关系,与他们维持良好的交流,并熟知学生处理问题的经验、弱点、强项和疑虑,协助学生克服实习中的困难,提供情绪的支持,并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 第三,给学生有益的教导,包括协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与理论,教导学生在实务方面的工作技巧,帮助学生不断在技巧及能力上得到锻炼及提升的机会,促使学生建立个人对专业的认同; 第四,给学生做好实践的示范,包括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仿效自己排除忧虑和两难以及推动同事间合作的技巧,并在模仿过程中,让学生慢慢理解自己的工作技巧之优势与不足,学生也能够从对导师的观察中掌握服务对象的看法; 第五,不断对自己的督导方式及学习表现做出反思,包括描述自己在督导过程中所做的,发现自己言行中反映的价值取向和理论基础,并与自己对质,反问自己究竟何以有以上的做法,谁人在当中得益,与身处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有关吗?最后重构自己面对如此情境的作为,以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在实习中成长。 - k/ x4 k$ b1 B" A9 M% c4 Q
因此,有效的实习督导老师必须具备以下的社会工作知识:首先是有关实习内容的知识,包括社会工作的理论、各种服务单位、机构、种类及不同服务使用者的需要及特质、专业知识及实务经验、社会工作实务技巧、社会制度及资源方面的知识;其次是关于课程内容的知识,包括课程的设计编排理念、成为好的实习督导的方法及原则、学生对课程的掌握及了解、实务的知识;再次是关于个人的知识,包括个人对什么是好社工及好社会工作实务的理解、个人的教学风格和学科取向、个人的长处及不足;最后是有关道德操守及专业守则的知识(并加以),包括制订工作守则的主要目的是为保障服务对象及社会人士、加强社会人士对专业的信任和信心。除以上知识以外,有效的社会工作督导老师还必须践行以下十项督导发展基要:认同自己为督导者,对担纲督导老师的角色具有自信心,既感受到专业自主也能信赖别人,能对学生行使权力,对不同的专业介入的结构和种类有一定的经验和看法,能注意到学生及自己的需要,对学生及受助者的福祉能无私地投入,注重督导关系及过程,对督导关系的影响力有一定程度的醒悟,能切实的评价学生的能力及弱点而不为自己的偏见和私人的感情所左右。 - b8 k/ [" L# g/ N/ B
( L5 m$ U% ?; {" g1 o! I$ E: I
二、学习成为有效的社会工作督导老师 # Y& G/ g9 s7 v( P7 _, X* W$ L
) D9 P8 A5 s9 [8 O% p I 成为有效的社会工作督导老师,可以参加各类专业培训班,也可以通过接受专业督导来完成,但主要还是依靠个人对社会工作督导的承担。因此,成为有效的实习督导必须经过以下的发展阶段:专业认同、一定程度的能力及自信、专业自主、健康的自我肯定、人我之间的平衡、接受督导关系中的权力分歧、明白督导老师的看法对学生可能带来的冲击,最终能够认清学生的能力及优点。具体来说,以下几方面的修炼有利于学习成为有效的社会工作督导老师:
1 c! G/ ?6 Q! X3 t (一)进入社工督导老师角色,承担社工督导功能。
' e5 o1 c9 W: v/ U, q1 b; } O 社会工作督导在社会工作教育中的重要意义虽然常常被专业教师强调,但当面对理论兴趣和学术要求的压力时,是否能够真心认同并在实践中得以贯彻,却往往不如人意。因此,进入社工督导老师的角色是成为有效的社会工作督导老师的第一步和关键步。 专业教师需要反省以下的问题: 1.你为何会成为社工督导老师? 2.你认为社工督导老师这个角色如何? 3.你认为社工督到老师是干什么的? 4.你认为这个角色应具备什么条件及素质? 5. 你认为你现在是否已进入角色?有什么因素阻碍你进入角色? 对以上问题的反思乃是让“准社工督导”清晰并承担社工督导的功能:首先是教育功能,包括协助学生学习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原则和精神,协助学生充实专业知识,磨练专业技巧,促进学生的自我认识,提高其对专业身份的认同,协助学生了解服务对象的特征和问题,帮助学生认同机构、并遵守机构的政策和制度;其次是管理功能,包括工作规划与分派,工作检查和评估,工作协调和认可,行政的缓冲,协助制定政策,建立沟通渠道等;最后是支持功能,包括增强学生的自我功能,建立信心,减低学生的消极情绪,即使的关怀和支持,使学生在工作中获得安全感并勇于创新,帮助学生及时总结工作成就,培养专业信心,巩固专业认同。
2 B' K4 z5 p' W! u$ \9 M+ J. d+ K% h# G$ S
(二)了解学生情况,澄清实习与督导的目标。
. E4 C# X' \5 w/ j! U) Y$ n& D- z2 }+ M5 X8 s; v) |) @8 F, @
善于了解并与不同特质的学生合作是有效的实习督导元素,这些同学有的实习动机过低,有的经验丰富而又要求过高,有的没有经验但充满热情及冲劲。因此督导老师必须要着重了解学生的背景、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以及性格取向等,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督导的目标。其中实习安排可以给学生提供好像真正处身真实世界的田野经验,但经验并不必然与教育相等,它可能鼓励习惯性思想和实践,另我们失去外来的刺激作用,若不加以反思学习则不一定能积累,反而可能约束和限制实习目的的达成。贯穿经验学习法和反思性学习模式的思想,实习督导的目标应该能够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正确评价自我的技巧和嫩绿的效果,并作出适当选择及决定;认识到在工作中阻碍或促进他们取得成果的限制和有利因素;通过实践认识,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技巧和能力;做出与专业价值观相符的道德判断;勇于创新,籍不断的反思及内化而建立对专业的承担和认同。 / m3 J! R5 S( \' j+ f* S
- h8 {3 g: r, V(三)发展当地社会文化脉络下的督导模式。 7 s7 b( O& I/ {% n0 c# M" }
# w; P; i* u3 g# I0 ]$ i
基于实习督导目标的确定,督导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管理模式、学徒训练模式、治疗模式、照顾模式、直接参与模式、课程模式、对话模式等。在管理模式中,督导员首先要作为一个督导管理者保证机构的程序的正确运行和机构政策的贯彻执行;治疗模式的重点是避免压力和情绪的失控,强调学生在专业成长过程中的情绪发展;照顾模式强调学生在支持、培养和协助方面的需要,它经常以协助学生脱出困境为主要任务;课程模式强调实践课程与课程教学一样明确及内容的一致,根据具体课程要求认清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然后在实习中寻找获得适当的学习经验的机会。不同的模式都有其背后的哲学理论,也适合不同的实习情境,督导老师要综合考虑当地社会文化脉络的情况、课程设置的理念,实习的机构与领域、实习的时间安排、学生的特质取向以及督导老师个人的背景来综合考量督导模式的选取。其中,适合经验学习与行动反思教育理念的是对话模式以及直接参与模式。 ! Y5 M+ e% _% I3 c+ u# B# X
对话模式重视学生的经验和学习经验,希望学生能够获得自立及独立思考的能力,老师不断以对话去促使学生反思学习,令学生可以寻找自我实践的风格。而直接参与模式经常使用在家庭治疗类的临床社工领域,该模式指导下的现场督导既包括介入学生实习的工作,同时促使督导老师的自我成长,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 1 ?0 m# u+ `3 K1 w
g" n+ d9 O2 g
(四)提升师生沟通与互动,建立良好的督导关系。
2 [' b7 c3 n- z: X7 q! d, l* [8 F" J: K& A' d4 b
督导老师与实习学生的良好督导关系是建立主动学习的重要元素。建立良好督导关系可促使学生集中发挥其学习潜能,更有学习动机,更能开放自我以在学习中成长。在良好的督导关系中,学生认同与督导的关系,并得到情感支持,督导老师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及主动参与学习的能力,并协助学生应用实务理论,理论联系实际。建立良好的督导关系,督导老师要明白学生的压力,肯定学生助人的动机,更要及时与学生沟通并给予回应,更重要的在于提升师生的互动。首先,要建立信任关系,督导老师可以告诉学生你的背景以及个人资料,分享你教学及督导的方法及风格,认真看待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滥用老师的权力,公平对待学生,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并言行一致;其次,督导老师在最初时便要与学生厘清彼此的期望及订立学习契约,彼此交流期望,并提供适当的方法、途径及资料予学生;再次,要建立支持性的学习环境,尊重学生的参与,鼓励学生尝试创新并容许有犯错;最后,要创造不同方式的互动机会,除了提供面谈督导及现场督导之外,可以充分利用互连网及电邮与学生接触,给予更多的沟通与联系的途径。同时,移情反应、各种特质的错配、对服务种类的不认识、对学生或督导的觉得及责任有所前设以及个人的喜好偏见、利益冲突都会影响或阻碍良好督导关系的建立。当然障碍不一定是坏事,应视之为改善关系的契机,督导老师一方面需要对学生有先入为主的感觉,对自己及学生持开放态度,承认并面对自己的不足,并积极转变;另一方面更要寻求有效的沟通渠道及方法,并乐意学生在其中与自己同行。
7 N( `# {, g! y3 M4 E7 @4 H4 g S% w/ ]4 ^4 M+ @: J6 s5 h/ t3 L
(五)在迷思中反思,敢于做一名新社会工作督导老师。
) N& a9 P! f- I2 H5 J6 [. G* c$ H: r7 s h+ a! M7 d! {. V* Y- o2 H
社会工作实习督导,既源于更高于社会工作教育与实务。因此,有志于成为有效的社会工作督导老师,既要重视实习督导的功能与职责,虚心学习,塌实行动,更要坚强专业自我与自信,积极反思,勇于做一名新督导老师。 作为一名新督导老师: 1.要明白及理解实习学生在理论的运用、概念的掌握及技巧的运用方面,只是基于有限的经验; 2.要有示范的能力,特别是在技巧及态度方面; 3.评估应以学生的实务及督导过程中的表现为主; 4.在不同的实习阶段认真观察学生的实务表现,并给予积极的回应; 5.在不同的实习阶段对学生提出清晰及具体的实习要求; 6.需就学生的学习内容、经验及成为专业社工之要求作出积极的评估,避免只作批评; 7.需避免借实习督导时间作为批评其他专业、同工及学生的平台,维护专业荣誉; 8.需避免把不同的实习学生做片面比较,也不应把学生与机构同工做片面比较,以免伤害学生实习的积极性。
% v! `) `. r; r! l
' S+ n+ n G6 a0 u1 v5 `[参考文献] c9 [; p4 ]$ W' t3 J$ V( _9 M
; \, E+ n& U' l3 B4 N! V[1] N ai M ing Tsang. D ialectics—The A rt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social work education [J].Social W ork Education,2006,V ol.25,N o.3,pp.265-278
, { L6 ~% e! R4 L[2] Payne, M . Personal supervision in social work. In A .Connor & s.Black (Eds.).1994
4 I( H) w! G I) {$ B7 ?[3] Schon ,D .A . The R eflective Turn: Case Studies in and on Educational Practice [M ].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1991.
, `8 y. `4 D) W. i E4 {. ]8 u6 v[4] Evans,D . Practice Learning in the Caring Professions[M ].A ldershot,A shgate,1999.
- E: I4 g6 C$ \+ x[5] H arris,A .Learning from experience and reflection in socialwork education [J], in R eflective Learning for Social W ork: Research, Theory and Practice. N .G ould and I.Taylor. Arena.2001
$ j0 z" r1 k" b# C( r$ p; J[6] R ich, P. The form , function, and contentofclinicalsupervision:A n integrated model[J].The ClinicalSupervisor,1993.11(1),pp.137-139
" v# h4 V9 y) G n% n6 b" V3 v5 Y[7] Elizabeth L.H olloway (著),王文秀等(译).临床督导工作的理论与实务[M ].台北:张老师出版公司,1995. 8 i3 ]* b9 \6 m, |
[8] 许卢万珍.社会工作实习的教与学[M ].香港: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2005.
3 z& K8 O9 E/ A3 m, r4 E: `[9] 徐明心,何会成.社会工作督导:理论、实践与反思[M ].香港:香港基督教服务处.2003.
7 z& m6 k3 z/ j" ?6 g[10] 樊富珉.中国内地社会工作教育:实习与督导的现状与发展[J]. 社会工作实践及评估学刊.20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