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4877|回复: 0

[寻解疗法]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18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社工哥哥 于 2012-2-18 16:37 编辑
& `9 C- j# t. w9 F5 q. k3 C4 P+ H( R
0 O8 Q( x! e2 T1 x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
* R5 W* v+ ]" N# X8 K1 v目录
8 V. [  H) j4 f6 h3 [2 O; a9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 SFBT产生背景 SFBT基本理念

    ( v+ K3 p' ]- M/ U$ t0 T+ q
  • 事出并非定有因
  • 问题症状同样也具有正向功能
  • 合作与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 不当解决方法是造成问题的根本
  • 个案是自身问题的专家
  • 从正向的意义出发
  • 骨牌效应
  • 凡事都有例外,有例外就能解决' y9 f$ x' u7 n5 |8 w) ?
SFBT基本流程与技术

    . w+ P- `  v( Z- [/ n
  • SFBT主要技术
  • SFBT基本流程
    4 u4 W' |' Z. g, Y9 [: g
SFBT应用价值 对SFBT简评

    ! [* @: p6 p' s+ K* L8 z' S. D
  • SFBT独特之处
  • SFBT的局限性2 }9 l0 F" h7 _9 h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 SFBT产生背景 SFBT基本理念

    3 c7 i- H* s) d, F
  • 事出并非定有因
  • 问题症状同样也具有正向功能
  • 合作与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 不当解决方法是造成问题的根本
  • 个案是自身问题的专家
  • 从正向的意义出发
  • 骨牌效应
  • 凡事都有例外,有例外就能解决+ M# s4 z  G7 G0 ]7 Q
SFBT基本流程与技术

    3 B5 R& [5 Y6 I6 ]
  • SFBT主要技术
  • SFBT基本流程* W2 ]1 P- S2 t
SFBT应用价值 对SFBT简评

    5 z4 {+ q) z8 {; T' {1 B
  • SFBT独特之处
  • SFBT的局限性
    2 h1 B5 l9 {0 T5 {( E* ^& w3 p) Z
展开
' E  m( P8 r+ p8 \3 J& a! W. O0 ?6 I/ ?7 I) E, d8 I- V2 y+ B" L

( f& q$ D& ^- g3 ~+ ^  B焦点解决短期治疗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 SFBT)[1]是指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核心的   
- ^( v$ ~; L/ O: g! u
  q. O0 B0 ]) _" e短程心理治疗技术,是1980年代初期由Steve de Shazer和妻子Inn Berg Kim以及一群有多元训练背景(包括心理、社工、教育、哲学、医学等)的工作小组成员,在美国威斯康星州米华基(Milwaukee)的短期家庭治疗中心(Brief Family Therapy Center, BFTC)共同发展起来的[1]。在这二十多年的发展中,SFBT已逐步发展成熟,并广泛地应用于家庭服务、心理康复、公众社会服务、儿童福利、监狱、社区治疗中心、学校和医院等领域[2],并得到积极的肯定。
8 P% N7 X; q. d# L, d; H
. g$ y$ w* z1 ^5 m) h2 @' SSFBT产生背景 
& A2 n  D* a! [: P; s; z5 S SFBT的产生,深受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特别是后现代建构主义(Postmodern constructiv-ism)的影响。后现代主义反对现代主义的认识论,认为“真理”存在于语言、意义和文化,是人们创造出来的,并不是通过精细的求知技术而发掘出来的[3]。作为后现代主义思潮主要流派的建构主义强调:“现实”并不是一个存在于人意识之外的世界,而是作为观察者的人的精神产品;个人建构的现实也不完全是个人的产品,而深受其所处的语言系统影响,人们透过语言的过程建构个人的真实,个人的知识会驱使人们对自己的经历去建构、创造、支配及赋予意义。受上述思想的影响,后现代的心理治疗强调个人正向能力的思考和学习,扬弃病理模式的分析;强调系统模式的影响力,不以问题解决为目的,不设定个案对真实诠释的主观性及公平性,不将“真理”和“客观性”强加在个案的身上;鼓励个案从叙事(narrative)的过程发现自我的存在,审视所述故事是如何影响自己的生活方式,使个案改变对问题的看法,并赋予个案力量重新述说有正向意义的故事。SFBT认为个案的问题并非是独立的客观事实,而是通过与个案的交谈,在言谈间逐渐呈现出来,这个建构出来的互为主观的现实才是重要的。 & c$ r; O: X" W+ Y
  SFBT还受到催眠心理治疗大师米尔顿.埃里克森(Milton H. Erickson)和心智研究社(Mental   
3 t7 C& y' q/ q, P/ C( ~- j. ]& u7 Z) C+ e: B+ f
Research Institute,简称MRI)系统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他们相信人本身已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寻求协助时,往往为眼前的问题所困扰,在以往无效的方法里不断打转,因此要善用个案已有的潜能,并且加以发挥。另一方面,他们把治疗的焦点放在探讨问题不发生时的状况。如系统中有“黑”(问题发生的互动)、有“白”(问题不发生时的互动),MRI传统的作法是从黑的部份修改,但SFBT的作法却是从白的部分扩展,由于整个系统是固定平衡的,一旦白的部分扩大一些,黑的部分就减少一些;白的部分一点点增加,整个系统的改变就发生了。
$ t! q+ W$ x% J& r  SFBT的产生也同心理咨询与治疗本身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有关。首先是来自对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依附的迷思。其次,是来自对咨询与治疗效果的迷思。SFBT则是面对这些困境,试图摆脱心理学对西方主流文化单一依赖,探索出符合时代要求和实际需要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与技术。
4 Q: W+ R) S* l- \5 Q* l. g' \- A/ t# K) @8 }+ u9 F
SFBT基本理念  
# z; v" S3 F8 G2 ISFBT的基本精神是:强调如何解决问题,而非发现问题原因;以正向的、朝向未来的、朝向目标的积极态度促使改变的发生。具体精神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得以体现:
+ j" F: |! q; E/ Q5 i+ Q4 e
( K" O& T+ e! n. a9 v. T, X- i事出并非定有因  
7 t( t( Y1 L+ H) Y( E# @许多问题发生的因果关系常常很难确定,问题往往是互动下的产物,原来的因演变成后来的果,后来的果又变成因,不断循环下去。因而,SFBT强调建构解决方法而不是寻找问题,治疗的核心任务是帮助个案想象他所期望的情形会发生什么变化、有什么不同、想得到解决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 z) m6 j: s- @- ]# K' O
" l' G/ {$ o6 ^6 W3 O3 G) r
问题症状同样也具有正向功能  $ D4 |- c& R; P# y( H, P0 O- r  h. ^
SFBT认为一个问题的存在,不见得只呈现出病态或弱点,有时也存在有正向功能,协助个案寻求更好的方法取代问题行为,而又能保有其正向的期待,是问题解决的重要关健。
* B6 b2 ~, f9 l' B. g* ], I- q3 x
# A7 H2 L, J! v! L% s: Z% D7 e合作与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8 y0 a5 @0 J' O6 v, G/ o, O
SFBT认为在言谈的过程中,个案和治疗师的关系是一种合作互动的关系。SFBT强调以“建构解决之道的耳朵”倾听个案述说出的故事,通过配合个案的声调、感情和用语,一步步进入个案的世界做积极的行动引导,促进个案的进一步改变,协助他们搜寻并创造新的意义,产生新的想法与行为。并且认为:没有失败,只有回馈;没有抗拒的个案,只有不知变通的治疗师。治疗师与个案合作的方式应是正向与未来导向的,支持个案,通过正向的目标引导方式,并对模糊的陈述予以具体化。
) `$ V8 a8 X2 L; R# s$ N2 C2 D/ R% J; u
不当解决方法是造成问题的根本 
; t  e8 y( v  B& D3 l7 { SFBT假设症状或问题通常是人们试图解决问题但却“形成不适当的习惯模式”。问题本身不是问题,而是由于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当,导致问题的出现,甚至会带来更大的问题。
5 [! e+ C# G% y) O* Y   / Z+ }: T- z  j$ e1 h1 I
$ q* s5 u) v' E/ v' t/ |; s
个案是自身问题的专家* ?3 F9 I" m% _& x. x
  SFBT认为个案有能力自己解决问题,治疗应从强调个案的优点而非缺点着手。这一理念突出表现在SFBT技术使用的实用性与灵活性,因人而异,没有统一的模式,主要关注个案的特性、力量与偏好。在SFBT的基本精神中,不以精神病理的缺点看待人类行为,不特别去深究问题行为的根源,而是相信个案本身具备所有改变现状的资源,强调利用个案本身的资源达到改变的目标,提供机会让个案去积极发现改变的线索。
9 k! B+ {3 b4 v, N' D, y& A" }* c! `8 _  Y& A- R  S4 F; w# k7 L
从正向的意义出发  SFBT强调个案的正向力量,而不是去看他们的缺陷;强调他们成功的经验,而不是失败;强调个案的可能性,而不是他们的限制。SFBT是从正向的角度来拟定治疗目标,强调做什么能够解决问题。De Shazer夫妇主张发展取向,一改传统治疗从原因入手、努力减少黑的作法,而从解决入手、努力增加白,白越来越多,黑自然越来越少。
1 P' P2 @( C/ Z+ K/ ^7 O( T8 u$ k+ k. A
骨牌效应  SFBT认为,小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小的目标可以带动个案解决行动的信心与动机,尤其是最先出现的小改变是曾经发生过的成功例外时,则行动起来就更容易。所以,SFBT治疗师在治疗过程中,引导个案看到小改变的存在,看重小改变的价值,促进小改变的发生与持续。 & R( e- J! J) `  A, \+ M) ]# u

9 l* K' ^; W# j% o  ~凡事都有例外,有例外就能解决  SFBT认为凡事都有例外,只要有例外发生,就能从例外中找到解决方法。因此,SFBT在了解个案问题性质的同时,特别持续地注意“例外”(exception)的存在。例外是指个案的问题没有发生或严重程度较低、发生次数较少等较不被个案注意的特定情境。 4 R8 q8 G2 o7 ^3 q
8 R. z2 l; A; V
SFBT基本流程与技术  SFBT是一种建构解决之道(solution-building)的治疗,晤谈过程有其组织性,主要包含两个部分:其一是在个案的主观架构中,发展出正向描述的、小的、具体的、设定良好(well-formed)的正向目标;其二是以例外为根基,发展出多元的解决策略。 6 ^; _1 m/ C. F, S& {

6 D. g6 u. ?$ ]8 \: ?' \2 VSFBT主要技术  De Shazer(1985)表示,SFBT所用的技术十分相似,其目的都在协助个案体验行为、知觉以及判断的改变。经由体验已经发生的小的改变,维持、扩大并积累成大的改变,而且利用个案既存的力量和资源达成改变的目标。针对整个咨询与治疗过程,De Shazer等人设计了包括:
* g% m! ~1 w. p" I: |   ' x; ~6 W3 I! n* \# M
. m: S( {4 s* c
  一般化 normalizing
6 e1 f5 {, _% z# {/ J  G, [  咨商前改变的询问 pre-session change
7 J2 T( i8 D& J  p  预设性的询问 presupositional question
; i2 ?% ~+ c# v! }  评量询问 scaling questions # w$ S$ N. G* v, z
  振奋性的鼓舞 cheer leading
+ j7 `. t# K& w$ c/ _9 K% a" C  赞许 Compliment 4 ^/ t7 I/ O/ Q% R
  改变最先出现的迹象 first sign ! V- E9 {8 j: ^. l8 }0 A9 c5 s
  奇迹询问 miracle questions , g4 Z3 B7 i. ~. A
  关系询问 relationship question 3 t  m- s/ O2 Q
  例外询问 exception questions + D6 g$ P' c7 A6 Y: C$ H( u; \
  任务/家庭作业 tasks/homework 0 N0 }5 D& V7 @6 ]
  因应询问 coping questions
% G5 R/ r9 x5 r: W" j  EARS询问 Eliciting、Amplifying、Reinforcing、Start again / t: a2 u! L2 d) |5 F! f% W5 ^
  共计13项技术。
9 ]' C; z: K6 K4 G& S: v* \
- C+ W/ F4 `! i8 I0 ~" S) J
- }2 u- u7 y1 I! XSFBT基本流程 8 T7 c# I4 ^$ J: P( X
 在咨询的基本流程方面,SFBT可分为几个基本的阶段:
4 k7 `3 w/ h( \! C/ ]5 }. r  问题描述阶段 8 d4 \( a/ U/ a, w8 ~4 H
  这一阶段是透过询问个案的求助动机,提供个案描述问题的机会。治疗师需要询问一些问题的性质与事件的细节,但不追究问题的成因,在倾听个案诉说的同时,计划着如何使晤谈的对话往解决导向的方向前进。    3 ^7 B8 m# C7 r( ]( z* c8 `/ z
[2]( `9 l% |' J! M9 N
 发展出设定良好的目标
& q7 k% X2 t, B& F! G7 P+ W  晤谈是朝着个案的目标这一方向进行的,治疗师在好奇、尊重、关怀的态度下,引导个案进入咨询访谈,澄清他想要的目标,并建立工作目标。要了解与扩展个案的目标,常用奇迹式问句探讨。 " b2 n* A) v2 ~# N
  探索例外 $ A8 E& t0 h; g' {$ ]
  此阶段集中寻找与深入探究个案生活的各种例外经验,并且追溯个案是怎样做倒让这些例外经验发生的。由于个案往往不易看到例外的存在,治疗师需要采用例外询问的谈话技巧,去发现个案偶发的例外行为,使个案能有意识地再度使这些例外发生。评量询问也可以作为寻求例外的方式。
' G5 y! p: H) @  晤谈结束前的回馈 5 ?! U  D# Q# P4 q, V
  治疗师需回顾和整理个案在前面阶段所提到的有效解决的途径,然后以正向的回馈、有意义的信息及家庭作业的方式将这些信息提供给个案,以促使个案的行动或改变。
1 t, Y/ a- Z# ^- M/ K$ T  评量个案的进步
; y/ l5 ?0 l5 i; @$ O) p1 U  指导个案自己评量是否满意于寻求解决之道的过程与结果,EARS是此阶段常用的方法之一。 . z6 y2 O& K) O8 b5 \0 K; m/ F

- P0 U  L* q' p6 ~1 K$ p' ZSFBT应用价值 
1 {5 Q: {0 B- k- D" g6 n1 u' N SFBT是从治疗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其合理性和有效性已得到许多实证研究的支持。 " Q( u9 E1 ~! @0 z4 P
  透过文献资料发现,SFBT的应用领域在这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已不仅仅局限在解决婚姻家庭冲突,而是广泛地运用于各种临床问题,如学生问题行为、青少年危机事件、自杀、性侵害、酗酒、药物滥用、婚姻暴力和创伤经验等。同时,SFBT也从个别治疗,发展到团体治疗和专业督导,也开始大量应用在学校教师的咨询训练、家长亲职教育、行政人员的管理及学校气氛的营造方面。
: x3 t3 r2 p/ H3 P& A3 |5 a3 J3 S* [* M9 O8 y
对SFBT简评SFBT独特之处
6 i5 ]! ~% x; Y$ G% Q  在后现代旗帜下的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充分体现了后现代主义的理念和建构主义的特征,抛弃了传统咨询与治疗理论的庞杂繁复,一改以往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回溯过去、探究原因的做法,而强调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以正向的、朝向未来的、朝向目标的积极态度,寻找个案的成功经验,从小步的改变做起以促使个案的困扰的逐步减轻。 - Z9 w% }9 Y( P" i" w4 n; E$ }
  SFBT的过程简洁、目标明确,强调语言在建构现实中的核心作用,提出要重建积极地语言表达方式与技巧,实施有效的信息回馈,把语言作为揭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SFBT之技术中设计精巧的问句就是这一思想的具体体现。 0 T- T" \; ~& S# Y, T0 x' U0 I
  SFBT强调个案的主动角色。
0 |/ q% s2 X& b1 I3 [  SFBT提供治疗师和个案一个正向思考的选择,远离过去病理学的问题思考取向,不去探究坏的、不良的所在,而是以合作的姿态邀请个案共同寻找好的、有资源的、有用的例外,以形成问题的解决之道。 SFBT的局限性  首先,SFBT缺乏丰厚的心理学理论基础。 ; q/ B5 C, S- Y- I  x) g# M
  第二,有研究表明[19]对于较严重的心理障碍,短期治疗即使是达到25次以上也不能比长期治疗更有效。
3 r9 v  m: L( T  第三,SFBT过于强调理论与技术方面的策略模式。
! M( c0 r% ]: V( c5 ?" Z6 c$ C8 U# h* a  可见,SFBT有其长处和缺陷,在使用过程中只要注意扬长避短,就能发挥出它的实用价值。, O7 D; I* ~. X  t5 O* ^
2 P% i5 N/ a: S- ?2 i
/ p$ \/ |3 ]- S4 X5 w; w1 _8 H/ z
该贴已经同步到 社工哥哥的微博
$ ^9 q# M& E1 O7 e& a( F& 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5-4-25 01:57 , Processed in 0.061003 second(s), 12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