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网 “社工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工程师,是解决社会问题的医师,其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广东省中山市委常委、副市长殷昭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中山市,通过壮大社工和义工队伍推动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获评2011年中国十大社会管理创新城市,其做法被作为典型案例选入《全国干部培训科学发展主题案例教材》,在全国广泛推广。 “社工综合服务中心”全覆盖 中山市从2008年开始积极探索“2+8+N”模式,把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延伸到城乡社区,夯实社区硬件基础。目前,全市各村(居)社区均建有社区服务中心,平均面积达767平方米;文体活动室平均面积达到752平方米;镇级敬老院全部实现省一级的目标;在广东率先实现农家书屋、农村社区文化室全覆盖,初步形成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公里文化圈”;全市所有城乡社区建有卫生站;目前已实现100%的村通公路、通电、通邮、通宽带、通电话、通广播电视、通自来水和垃圾集中处理。 壮大社工队伍是开展社工服务的前提。”殷昭举特别强调。作为广东省社会工作试点城市,中山市于2009年10月正式启动社工试点工作,到2011年12月,中山市已经成为全国首个镇区社工综合服务中心全覆盖的地级市,专业社工全面介入城市社区、村改居社区、农村社区等不同类型社区的社会工作。 充分发挥社工的“热中子效应” 中山市大力推动社工服务工作,把社工分为三类小组:一类是治疗小组,一类是服务小组,一类是发展小组。 治疗小组负责矫正“社区病”。比如阜沙镇的社工发现社区的青少年上网成瘾,治疗小组就针对这一问题提出治疗方案,然后实施矫正。 服务小组负责开展社区服务。中山市整合社区现有各类服务及公共资源,打破部门界限,委托社工机构提供服务,以多元化、专业化、人性化的工作手段,为社区居民提供多种服务。比如小榄镇结合社区青少年服务,通过专业社工帮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发展;东升镇的社工重点推进老年人、残疾人服务等等,打造中山社会工作“一镇一品”服务品牌。 发展小组负责把社区建设得充满活力。中山市首创了“社工热中子理论”。社工要做一颗“热中子”,扑下身子,投入社区,把社区的“核能”激发出来。社工到了一个社区,首先要发现它的特点,寻找社区骨干,然后建成一套社区活动制度,把这个社区激活,完成任务之后,再去新的社区工作。如今中山市的城乡社区在社工的推动下纷纷成立曲艺社、歌唱队、飘色队、龙舟队、舞狮舞龙队等,在社区文化广场定期组织开展一些群众喜欢、参与度高的文体活动。如三乡镇成立“打工者艺术团”,自编自创舞蹈、小品、相声等各类演出节目,在工厂企业、农村社区等演出超过400场,观众人数累计已经超过60万人次,被誉为中山的“旭日阳刚”。 拓展“社工带义工、义工带群众”服务体系 社工和义工是社会服务事业的两大有力支撑,中山市重视建立社工、义工联动机制,按照“社工引领义工开展服务、义工协助社工改善服务”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义工队伍在社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港口镇民主村有一支活跃在村头巷尾的“农民义工队”。“农民义工队”由11名老党员、老农民发起。平时,他们走村串户,发现村民有困难就帮助解决。如今,“农民义工队”已经发展壮大到50多人,老中青各年龄段人员都有。港口镇推广民主村的经验,在全镇建立“农民义工总队”,各村建立起20多支“农民义工队”。镇委、镇政府还拨出40万元专门经费用于义工总队及各分队的管理、培训、激励、服务,促使这支队伍在建设和谐港口、繁荣港口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7 z) r- k5 s0 C" U% h6 E( T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