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我的我会忘记,给我看的我会记住,让我参与的我会理解。”亚里士多德曾这样说过。社会工作作为新型的交叉学科,实用性、跨学科性和职业化为其主要特征。因此,实践教育教学应该是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教学的特色,也应该是社会工作专业课程改革的趋势。而社会工作者培养目标最终能否实现,取决于社会工作者角色的培养训练。 - [ ^$ l( e7 i* y
社会工作者要具备怎样的角色特征
" S6 Z1 G4 j9 j社会工作者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早已是家喻户晓、成熟的专门职业,然而,社会工作在我国内地的认知还相当有限,还是一种新型的、未成熟的社会角色。
1 s( |) t0 z, E3 Z& z7 u* S2 Z* L社会工作能否得到推广和认可,其角色身份是否符合我国文化价值是关键。笔者认为,我国文化价值下的社会工作者要具备以下的角色特征:第一,积极的职业认同感。社会工作是非营利的职业,其核心是助人和服务。从最初的施舍、慈善行为发展而来的社会工作,一开始就带有鲜明的助人特征,成为一种充满爱心的崇高事业。自觉、高尚的职业道德精神是从事社会工作的首要角色特征和要求,也是衡量一个社会工作者是否合格的首要因素。第二,良好的心理素养。社会工作的过程复杂,一方面,社会工作的对象是特殊的人,他们的困难、问题各式各样,且认知水平、情绪情感状态、对人对物的态度,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各有不同,因此,社会工作没有统一的程序,也没有固定的方法;另一方面,社会工作是给人提供帮助和服务的工作,因此,社会工作者就更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养、包容宽容的心胸、从容不迫的气质、积极向上的态度、坚持不懈的意志、真诚温暖及通情达理等心理品质。第三,真诚的合作态度。当今社会工作的发展已经超越了传统的救贫济弱的活动范围,服务对象也日趋多样。调适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创造和谐的社区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成为当今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活动领域。社会工作者要从根本上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就必须能协调个人与环境的关系,自觉地发掘案主和环境的资源,尤其是社会资源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第四,无条件的尊重。这是社会工作的基础。社会工作者的首要责任是对服务对象负责,服务的基本态度就是予以接纳、关注、爱护。这样可以使案主感到自己受尊重、被接纳,获得一种自我的价值感。此外,要在实际工作中真正贯彻这种尊重,社会工作者必须在工作中完整地接纳一个人,坚持以礼待人,要以真诚为基础,最大限度保护案主的隐私。第五,助人自助的理念。社会工作的助人自助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提供必要的物质帮助;二是要致力于案主自信的恢复,促进其自我发现、潜能开发,从而促进案主的自我成长,这是社会工作的根本和最高目标。社会工作者要坚持积极的人性观,承认服务对象是可以改变的,他们身上总会有长处、优点;坚信每个人都有潜力,存在积极向上的动力,如果通过自己的努力、外界的帮助,每个人都可以比现在更好。这不仅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方法。第六,熟练的心理工作技能。人作为社会的主体始终是社会工作的直接对象,因此,对人性全面、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是做好社会工作最基本的前提。
: o7 u$ b# v5 Z; D6 C角色训练模式:做中学、学中做、学中教- C+ e/ \* ], i2 T. J) `
合格的社会工作者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获得,在大学期间的培养训练是关键。社会工作者角色培养训练的特点和学习的原则,则决定这一过程必须是做中学、学中做和学中教。因此,社会工作者角色的培养要在角色的扮演和角色实践中进行。学生在过程中学习角色,老师以专业社工的角色在与学生的角色扮演、实践互动中给予指导。总之,社会工作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要求学生参与其中,达到教、学、做的合一。教、学、做合一的理念在社会工作者角色培养训练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有效的模式:
' Z7 Y0 Z% S+ ]$ j( ?* }* B, m生活化训练模式。社会角色源于社会生活,社会工作者社会角色的培养,也需要渗透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而社会工作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回归生活现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课程知识与学生生活之间的矛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让学生在扮演社会角色中学习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4 B0 F* h8 p4 v9 l1 g1 `+ m1 q实验室训练模式。社会工作者角色是特殊的社会角色,作为职业化的社会工作在我国还不成熟,社会的认同感普遍较低,专业角色特征不明显。作为刚进入大学的新生,他们从中学生角色转向大学生角色同样需要一个过程,更何况专业角色的形成。因此,除了生活上潜移默化的影响外,也需要进行角色扮演的实验室训练。此外,社会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在扮演着具有高度创造性的角色,让学生在虚拟的舞台上扮演角色,能更好地体验角色、把握角色,也能更好地锻炼合作的能力。实验室的直观性、复演性、回放性,可以给学生自己审视过去、修正自己角色创造的机会。
) J" U: {5 s6 }0 Q7 K社会训练模式。社会角色的扮演需要一系列的前提,经历一系列过程,包括角色确定与角色意识、角色表现和角色的实践。为了让学生成为真正的社会工作者,只待在校园里、实验室里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进入角色扮演的实际过程可能会有两种实际的效果和情况:第一种是角色扮演者完全使自己融合于角色中,表现为获得了承担某种角色的认可、表现出了扮演这一角色所必需的品质和才能,以及本能或积极地在精神上和身体上投入该角色。第二种是未能进入角色而产生角色差距,导致扮演失败。主要表现为不能胜任角色、未能承担合适的角色以及选择了不适当的角色等。
( ^$ K: D- m: ?3 a+ G社会工作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的助人活动,社会工作者应该是用健康的、坚强的、健全的、专业的生命去影响缺陷的、脆弱的、危险的、卑微的生命。社会实践活动是生命活动的最终归宿,人的成长要落实于真正的生活中。因此,社会工作者角色的培养也是一个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这个过程最终要在社会实践中实现。5 B6 k ]. E$ Z4 }9 D) X1 y B
( 中国矿业大学文学与法政学院社会工作系 李全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