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4634|回复: 0

[理论] 《论社工、义工联动工作方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15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98b80f0100ayn6.html( b4 Q) O: c8 S/ C
一、前言
) a4 W6 R# b( Z, o) ?* O  g9 m7 f9 T; h0 c3 B8 {( J, y$ F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现阶段社会转型时期,很多的社会文化都在加速的转变,但是从人的角度去理解这种转变的时候,显得比较快,让人们感到不适应,各种社会问题接踵而来。社会工作这一职业应运诞生,开始介入了人们的生活。社会工作发源于西方社会,于上个世纪80年代才进入了中国大陆,相对来说中国社会工作发展较晚。社会工作者在开展某些服务的时候,会需要志愿者的协助。但是在中国由于社工发展的情况与西方的有所不同,为了充分的整合利用义工这批社会资源,从而提出了社工加义工联动的工作模式。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社会的转型变化明显;因为深圳市的经济较为发达,人口密集,文化事业也是走在前沿,深圳市注册在案的义工,据不完全统计有20多万。
, f5 r& P( ]4 k) n3 p: W
; Y( C; v- R" {    社会工作人才作为现代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重要力量,在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秩序与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社工在目前一个起步的阶段,由于多种因素的限制和开展服务的环境尚未成熟,社工加义工联动,除了上面说到的整合资源外还给社工开展服务提供一个平台,让社工更多地与居民接触,从而方便开展服务。- _" s9 z7 ^: \" m

2 T3 k) {0 M. y" b    从而,社工、义工联动不仅有效地整合社工、义工两种人力资源,实现互动合作,促进共同发展,还在重构建新型社区的关系网络,加强社区资源整合及社区的和谐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
  o/ I, L% D' X; ^% a
9 ~. e* B5 w- y2 u二、福田区义工服务活动开展的现状0 R: O" Q( c' A

6 p& F7 R6 z; w(一)义工9 @; H6 V/ h: Z9 V' w" d" }/ Q5 F
) N7 z7 j# |. S/ ]( [+ @6 [9 h
    福田区义工联所注册在案的义工,据统计资料显示有一万多将近两万人,何为注册在案的呢?就是通过入会培训,填写相关登记表的义工。但是在实际的活动开展中,参与的人数是很有限。那么,报名参加新义工入会培训后,很长时间没参加义工活动的新义工,义工联组织这边又没有主动联系,人都会有一个遗忘的过程,这些义工在报名参加入会培训的时候都是有很高的热情的,在经过这么长时间没有和义工组织这边联系并参加活动,热情开始消退。因为义工组织没有主动联系他们,这就造成了义工的大量流失,造成义工流失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义工组织所组织开展的义工活动较少,而且较为单一。总的来说,能在一两年内坚持参加义工活动的义工很少,在调查中也体现了这一点,接受调查的这么多义工里以2008年加入义工联合会的为多,有极个别是在2007年下半年加入的。这些都说明义工的流动性很大,不便于活动的开展和这个组织的沉淀发展。
9 t  ~7 c0 T1 ~; ?) J
5 F% A6 d( R6 b& J3 J+ f(二)义工服务活动的范围。3 x4 i7 _. P* I* M1 W9 B5 T

3 ]$ {! T; c6 Q, h* z6 |    目前比较有规律性开展的活动,从服务内容来划分,主要有三大类,第一类是助老活动,第二类是环保宣传活动,第三类是综合性服务。
: R& ~& n5 A8 n2 ?  ]. E2 @* n5 ~* f/ Q; ^& J8 Z8 @& ?' R
    第一助老活动的有每月组织一次义工前往福田福利中心中心为老人过生日的祝寿会。每月下旬,区义工联组织三十名左右的义工,或者是一两个义工团体,为下个月过生日的老人举行祝寿,比如这个月是八月,那么这个月活动的寿星就是九月份过生日的老人。生日礼物一般是由一些义工团体所在的单位赞助,义工在祝寿会的过程中,主要是协助后勤工作或者表演节目。
# }  A0 v% Y# w: C2 a
5 W- T2 W5 m) E" w- m1 r1 Z) v    第二环保宣传活动,现在经常开展的有,每周一次组织义工到红树林或者梅林水库,开展清洁卫生的活动,主要是清理红树林岸边的水库旁边的固体垃圾。另外,有时会在现场针对游客做一些关于红树林的环保知识的宣传。# X) N5 Z: M, E: g8 e# j( n

3 t8 f0 B, u3 N* h, D8 w! D$ I# I    第三综合服务,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直属义工综合服务组每周末在皇岗口岸,为过往旅客指路或者是帮助旅客提行李上下楼梯等一些服务;第就是日常工作中临时组织开展的一些活动,如近期的两个大型活动,“绿丝带图书漂流活动”和奥运期间在个别地铁站,我们义工协助公安民警进行安全检查的活动。“绿丝带图书漂流”活动是义工协同一些商业机构,在社区开展为5.12灾区儿童募集图书,活动中义工主要是在现场接受捐书以及对图书进行整理的工作;地铁站安全检查的活动,义工主要是在现场,引导过往旅客,将大宗行李提供给公安民警进行检查。
0 o( C, J. y% u1 _- G: K8 \6 u3 F" M  h% e
(三)服务的对象。
# K& X+ X2 l7 p7 x( L2 h4 }
" t) a  A1 T: x2 w" P  w0 g    从上面所开展的义工服务活动来看,针对弱势群体的活动很少,公益活动为多,服务的对象大多是社会大众,有属于弱势群体的,也只是极个别。义工组织的工作宗旨就帮困助弱,原则上是要求我们服务的对象是弱势群体。从客观上来看,并不是福田区没有需要帮助弱势群体,主要有两大原因,第一是义工的特殊性,第二是管理上的一些因素所限制。义工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不固定性、责任不到位。不固定是义工的流动性很大,有绝大部分都是来参加几次活动后,就销声匿迹,甚至有来参加新义工培训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的。凭的就是一下子的热情,新鲜感过后,也许对他来说做义工就是一种负担,这是人的本性,我们不可批判;其中也有工作变动的原因,特别是像深圳这样的城市,换工作,相对于工薪阶层来说,是很平常的事情,工作的变动,居住地也跟随而变,地域性的限制,参加义工活动的不便,这也是义工流失的原因。如果是为一个重点服务对象开展长期固定的服务,那么在组织安排上会有很多不便,另外加上义联管理层人员稀缺,没办法完成。还有是考虑服务对象的一个心理承受,所以针对这部分弱势群体开展的活动相对较少。
5 k3 y, a$ ?4 P$ f) O3 I
/ \7 |- t' ~7 L2 h! `% ~三、社工加义工联动的重要意义5 m5 Z  R/ Q; P; j; ~2 U& c
# K9 m+ U/ m: @
(一)对社工而言
. p8 z5 S5 i8 O  p" r4 J1 X6 P* ^" ?8 x
    社工开展服务,他需要一个平台,也是一个群众的基础,首先是要居民了解社工,包括他个人,和开展服务的范围,以及一些重要的工作原则。就目前的状况来看,首批社工上岗到现在也只有半年的时间,在这么短的一段时间里,社工他没有这个平台和群众基础,他不了解他所服务的这片社区里的居民的情况,居民也没有了解社工这个职业,义工联是一个组织,一个平台,也是一个很好的群众组织,社工加义工联动,在这过程中,社工借助义工这个桥梁,去发现这些需要社工提供服务的群体,或者是在联动的过程中,由义工转介一些有需要帮助的人群给社工,从而让社工自己的服务工作推广出去。6 a+ W& g6 O- \/ T* F

$ _/ P( L4 _, N. D4 M! \另外,就深圳市目前在岗的社工来说,绝大部分都是刚刚走出校门的应届毕业生,虽然他们都是本科(甚至更高学历)的科班生,有比较全面和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一些模式、方法,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与服务对象的沟通交流或者是对服务对象的心理感受的理解,这方面的技巧可能就远不如我们一些资深的义工。从开展服务的角度来讲,社工加义工联动,两者结合,可以为我们的服务对象,提供更为全面的服务,第二个,对社工和义工个人来说,也可以是一个互补,各取所需,补其之短。6 e' o& \7 k2 {' Z/ B

1 i" f* J. B4 ^# t(二)义工对社工的了解。
) e' X0 z5 z. u7 ?4 U) [6 p' {# I3 ?3 x
据社工加义工联动的调查结果显示,接受调查的近百个义工当中,还有30%的义工是完全不了解社工这个职业的,在70%对社工有一定的了解的义工当中,属于真正了解社工其职业的只有40%左右,按100个人来算,对社工较为了解的义工只有30个。从调查所得的资料来看,义工对社工的了解还是一个很迫切的问题,两工联工,义工对社工要有一定的了解,和稍懂一些有关社工的相关知识、工作技巧才能更好或者是更有效果。社工在中国发展不久,有很多的人甚至都没有听过有社工这一职业,并且也不有很多把社工和义工混淆,义工对社工的职业,工作范围的不了解,也不知道社工能帮助别人解决什么问题,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要让义工以及普通市民正确全面地了解社工还需要一个过程,这也是社工加义工联动的一个前提,和联动过程中一个载体、平台。从笔者的观点来看,在现现阶段,前提条件尚未完善的情况下,如果大刀阔斧地开展社工加义工联动,必然会存在一定盲目性,以及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负面后果,甚至有可能影响到以后的工作开展。不管是义工活动,还是社工开展的工作,其性质都是属于服务业的范畴,那么如果对我们的服务对象产生不好的印象,这就很明显对日后的工作开展带来不便。就如笔者在开展个案服务的时候,要求案主签订“求助服务的协议书”的时候,大家都知道中国人都有一种“家丑”不外扬的说法,再加上协议上面提到调用其个的相关档案材料,在他们对社工的职责还不了解的时候,很自然都会有一定的防备心理,如果解释不当那是很难开展工作的。更有甚者,在平时接听一些有关义工的咨询电话,和对新义工的培训中发现,还有人问参加义工活动的时候是否要缴纳什么费用,或者是参加活动是否会有报酬之类的现象,从这也反应出还有相当的一部分人对义工或社工是一无所知的。社工加义工联动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让义工和其它普通的市民了了解社工和义工,他们的工作性质与范围。
% s4 T  f) O3 f; M  |
; b+ B0 L! P( ?- I' T(三)义工的心理需求、参加活动的目的、频率。
! ^6 ~# G& H6 j7 C! n" {* S5 ?* y, S7 u/ y; n- L
     从接受调查的将近一百的义工当中,回答“为什么来参加义工”该题的,也就是参加义工的目的是什么的,有35%的人选择为了打发时间,丰富业余生活,31%的人选择了提高个人修养,只有19%的人是为了扩大个人的交往圈,那么剩下的15%的有表示为了奉献社会的和一些其它的。从整体来看,除了15%表示为了奉献社会和其它的一些目的,来参加义工的以外,剩下的85%的义工都是为了一些个人的喜好,一时的激情而来参加活动的。尽管他们的义工登记表里的申请义工理由都写得“冠冕堂皇”,如“为社会奉献爱心”,“利用自己业余时间帮助有需要的人”等等。在调查中发现,有69.5%的义工是从2008年后开始加入义工联参加活动的,在2007年加入的有23%,在2007年以前加入义工联的只有7.5%,这也验证了前面说的义工的流动性大。从这里可以看出,在义工这个群体里,很少有沉淀下来,就如大浪淘沙,来一批又走一批,对于我们的管理是非常的不利,不能聚集和稳定管理层。另外,参加义工活动的频率一项的结果显示,有68%的人是半个月内参加一次活动的,一个月参加一次活动的义工占28%,两个月和三个参加一次的极少,另有8%的义工选择是不定期参加活动的。总体来分析绝大部分的义工之所以来参加义工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个人的喜好,打发业余时间,以及扩大交际圈等。
+ x7 B/ G- \/ X5 K+ P7 q8 n1 m1 j; W
    那么,如果要让义工相对长期地参加活动,所开展的活动必须有新意,有吸引性;在助人,让义工感觉有成就感的同时,还要让他们感觉“好玩”。“成就感”是相对高层次的享受,对于一般的人来说,可能作用和效果都不明显,对于一般的人,从个人层面出发,让他们感觉到“好玩”“刺激”,就是满足他们的个人欲望,完全满足其个人欲望这显然是不可能,但是如果在条件允许,所组织开展的义工活动,符合义工的相关章程和制度的前提下,尽量考虑义工的个感受作为参考因素。
: W7 _1 J8 {9 I' M$ L: w) Z; L9 y) G8 e
四、社工、义工联动的工作内容
5 m* J1 X2 A' m, X8 j4 a1 W* v1 E. t8 w3 s( q, q
    社工加义工联动,其说法有多种理解,从社工的层面来说,据了解这种说法是中国内地提出的,在国外社工的知识、工作理论和方法中是没有相关的内容。社工首先是发源于西方的一些国家,有上百年的历史,但是他们一直没有社工加义工联动一说,事实上他们也有义工,原因是他们的管理方式与中国大陆有别。在国外一些政府和商业机构是没有义工,主要是由社工去组织义工的,义工是归属于NGO组织的;但在中国内地,义工的组织一般有义务工作者联合会或者是志愿者联合会,在性质说是属于NGO,但由于多种原因,在管理操作上或多或少的都会参有一些行政的色彩在里面,具体说就是义工归属于政府组织管理和领导,而国外的做法是义工归社工组织管理,自然是由社工组织开展活动,也就没有“双工联动”一说。而在中国内地,还没有社工的时候,像共青团和妇联等一些组织已经发展了大量的义工,那么中国内地的义工一直是由其归属的组织管理。目前中国开始发展社工这个职业,像义工联这些组织也聘请了社工上岗,当社工进驻义工联社个组织的时候,就提出了社工加义工联动这一说法了。按照相关的文件规定社工加义工双工联动,是要求社工给予义工专业的指导,让义工也掌握一些简单的社会工作的相关技能,或者是在联动的过程中,社工带领义工一起开展服务,为服务对象提供更为专业的帮助。
* l& K" k& y; {% A# ~
6 Y9 b8 Q! |3 Y) r6 V8 g    通过目前的一些社工加义工联动的资料的报导显示,社工在这个联动的过程中,主要组织义工开展活动,活动的性质还是以帮困助弱为主。那么社工在这个过程中,是一个活动的组织策划者,从一些报导中来看,目前的社工加义工联动的活动内容,包括一些社工加义工联动站所开展的活动,社工在整个过程中,用到社工的专业知道很少,与义工联目前所组织的活动,没有很大的区别,更别说有体现社工的专业知识、助人理念或其它因素在里面。3 b* j/ L$ ~# Z  n8 M" g& p2 ?
( l2 ]1 O5 P+ f" e1 i
(一)笔者认为,社工在这个联动的过程中,可以整合资源,组织义工进行服务技能的培训,包括社工理念、工作原则、沟通技巧等。把相关的理念带给我们的服务对象,将相关的知识的技能技巧用到义工服务的活动中,从而提升服务质量。# S( L: K! S2 p" N

) J  x2 K9 L2 D+ q0 ?1、社会工作的理念是助人自助,助人自助有两层意思,第一是帮助我们的服务对象的同时,让他自己学会完善自身的功能,最终能脱离别人的帮助,自身独立,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授人予渔”的意思,社工在这相过程中是扮演一个使能者的角色,义工的工作理念也有这种含义在里面;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社工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又在帮助了自己。这个理念对于义工开展助人活动的时候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义工的帮助是很限的一种服务,只是别人的一种善举活动,对于我们帮助的对象来说,这是一种没有绝对的保障,如果有哪一天义工不能为他提供服务的时候,他就可能生活困难,基于这种特殊的状况,义工活动的开始就是一种希望通过帮助之后,所帮助的对象能够从一定的程度上成长,克服一些困难,最终能离开我们的帮助,自主独立生活,甚至工作。
" [2 u( V6 C. d* f
0 \( r, a: A+ y$ v( x2 Q7 k) l2、社会工作的原则:接纳、尊重、个别化、自决、保密、不批判,我们作为义工,不可能有这么严格的专业要求,但是有些方法技巧,还是可以用的,而且这也是对我们的工作是有帮助的,如接纳、个别化、自决、保密、不批判。
. `% P, @, I- k) L0 e3 k1 z2 @( `0 ^
4 J" k1 H  ~. N" P3 T    接纳是要求社工在服务案主的时间,不能因为案主的一些特殊的背景因素,而有排斥案主的表现,那么这些特殊的背景因素可能有:案主曾经或者现在是犯人,性工作者,同性恋者,残疾人等等,这些人群是社会主流文化思想有所排斥的,作为社工,专业知识理论要求我们在开展工作的时候,不能带有常人的这种观点去看待我们的案主,也就是通常说的有色眼镜。“接纳”与我们平时所使用的“接受”有一定的区别,接受,从感情的深度来说,应该比接纳要深,比如我们和朋友之间,是用接受这个人来理解,但是出于工作甚至其它的原因,必须和我们的服务对象交往,但是我个人的价值观的思想又不能接受的他的行为习惯、出生背景等等一些个人因素的时候,我们就理解为接纳。, r3 Z9 ], h0 q5 `. j" e7 \
. U. \, K* E4 S: @+ e
    个别化,是指我们的服务要个别化,要针对我们的服务对象的实际需求,不能划门归类,比如说,别的残疾人希望有人能帮他外出活动,那么不一定是所有的残疾人都想外出。要根据我们的服务对象的实际情况,为他们提供对更为适合的服务。* L# ?7 f. ~2 \- F+ F
, R' V7 M3 y: y
    自决,是指在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的时候,要让服务对象自己下决定,社工只能给予意见参考。
4 \+ y: b/ c% v4 c2 X" [" I9 R0 S! e, H9 e9 j2 ]
保密,在我们义工培训的时候有说到这一点,是对服务对象的一些特殊背景资料,例如他曾经是犯人,或者曾经有过什么传染病等等之类的。对于社工的工作原则来说就更为严格一些,包括他与工作对象之间谈话所涉及的内容,都不能向外人泄露。
* Q  X( A* V3 q% ?7 q1 ?- s4 |6 h; @5 ]% k. g5 m# m2 P
    不批判,是对案主接纳的一种表现,是指服务对象的一些行为与我们的思想,价值观有冲突的时候,不能去批判我们的服务对象。工作员对案主非批判性态度,通过接纳,给案主提供安全的表达思想的环境,让案主可以自由地探讨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自我。不说案主的观点“不对”、“不好”、“不是这样的”、“你说错了”…… 但是接纳并不等于不批判。* V  l/ n- _& X, G; T/ e
5 ]& ?* m0 N! r. e2 S* g
    以上这些工作技巧和工作原则,是笔者认为可以在联动的过程上起到实质效应的联工作方法,也是社工能为义工在开展工作时的一个专业知识和技术性的支持。
+ v5 x. p# P8 y# ?& u3 z7 R2 p/ l$ y3 t! g
其它联动工作方法:
5 [1 m) s# U# G( o: X/ Z( [, z1 X7 @+ N& @3 @+ T' |
    在上海,还有深圳市其它区义工联,他们通过区义工联和社工所在的机构(也就是社工服务中心)在社区工作站里建立“社工加义工联动站”的例子,其运作方式是,区义工联动的社工带领义工到所挂牌的社区里的“社工加义工联动站”开展义工服务工作。社工在其中主要是担任一个组织策划的工作,从目前在他们的方案和工作开展的情况来看,社工在这个过程中,能使用到的专业知识很有限,像这种活动,我们的一般管理人员都可以策划举行。而且就目前的资料显示,在网络上,只能找就“联动站”成立挂牌时的一些报导资料,几乎找不到跟进一些工作的报道,那么笔者认为,像此类建立“社工加义工联动站”工作方式,对于双工联动的实际意义不大。3 b9 z" G% l/ s* S2 d+ B, U) l0 j

4 r; q* [5 X5 Y4 ^; W4 d2 a0 y    参考国外的一些关于义工在社工工作时所起作用和和两者在工作中合作情况先例,综合深圳本地文化,和区义工联的实际条件,笔者认为:社工可能组织义工骨干进行一些关天小组工作的培训,主要培训内容是小组工作基本的知识和带领小组工作方式、技巧等,然后再通过这些义工骨干对对其它义工或者是一些服务对象开展,类似于小组形式的活动。另外,如果对于社工加义工联动中的义工要求专业,或者是在这联动的过程中,完全地体现社工的专业知识,对于一个非社会工作专业的义工来说,显然是不合理的。如果是让义工熟背几本关于社工资格认证的教材,再加予简单的社工知识的培训之后,联动的时候就让义工去开展社工的工作,如个案、小组之类的,那是对社工工作的不认识,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所以笔者认为“双工联动”,对于社工的一个要求,和在联动过程中的活动所能体现的社工的专业知识和理念也应该有一个度,不能是完全按照一个规定的版本。  y, b/ {+ g. `

+ N; y+ t, }  g* s(二)根据区义工联的实际情况,开发义工服务项目。% C& j2 |9 s5 s# O- A8 A. B$ v" k) C

0 J- S1 `3 C& n+ f5 H+ k首先,社工其有着专业知识的背景,相对于一些弱势群体,比较了解,其可以通过社工的专业视角去发现这些弱势群体,并分析这部分弱势群体,为什么会成为弱势群体的原因。就如,在社会学中的贫困有绝对与相对之分,假贫困就像那种有劳动的能力,但现在还没找到工作的这类人群,称之为相对贫困;像残疾人,还有一些更为严重的,没办法进行劳动的,甚至有可能还需要别人照顾的这样的人,他们的贫困就是绝对的贫困。
) p3 Q" E9 n. m4 Z- l% B! I5 q, O
    福田区在深圳市内是综合经济,整体实力是较发达的一个区,大多数居民的生活条件较好,外来务工人员的家庭经济收入状况也要比经济特区以外的地方,如比宝安、龙岗区的外来务工人员的收入要乐观。那么在现阶段的社会文化下,相对理想的经济条件,可以解决很多的生活上的困难,当然,并不是说“金钱万能”,经济条件的宽裕要比收入低的家庭购买更多的社会服务,如前不久通过竹林社区工作站接触到的该社区的残疾人赵某,其虽然是残疾人,但父亲有小车,其前往医院治疗时候,也方便很多,如果家庭条件不允许的话,其出行所带来的麻烦也可想而知。像此类的弱势群体,义工可以提供服务的对象也相对要少。另外,在此还有特殊的现象,因为在特区内房屋租金要远远大于特区以外的地方,那么有些人可能是从以前工作单位所分的住房或者是父母所留下来的,又或者是其它途径拥有在特区内的住房,因为家庭经济困难,特区内和特区外的房屋租金存在的一个差额,他们这批人就把自己在特区内的房屋出租给别人,自己再到特区外的地方租房住。从行政划分上这部分是属于本区的服务范围,但是就如前不久在竹林社区了解到贫困户,考虑到他们的孩子需要补习,但是本区的义工都是在福田辖区附近的为多,如果安排义工上门为其补习,路程遥远这个问题又难以解决。
* @# U' Q0 q2 p8 W7 M% O- B9 n! G- B& b& j+ G  T! L
    在组织策划义工服务活动的时候,会牵涉到多方面的因素,如救助站里的儿童,现实上那些孩子的生活是很困难,可能很多物质上的条件缺乏,也没人关心他们,他们需要社会的关爱与重视,但是如果社会给予太多的关爱与照顾,可能会超出一些贫困家庭里面的孩子的生活条件,那样又恐怕会引起贫困家庭的孩子主观意识上选择外出流浪,希望进入救助去生活的社会现象。所以在活动组织策划的时候要全面综合考虑,也是对组织策划者所提出的一个挑战。
$ @  D+ e0 I4 @/ @  U. f- M4 {2 y9 ?( s, z  q0 t8 u
    在此所提到的社工的专业,只是他对弱势群体的客观认识和理论上的理解,如果要真正的去了解这个群体,就如前面所提到的几个特殊的例子,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有些情况在表面看来是符合开展义工服务的条件,但客观因素不允许,社工加义工联动的意义也在此,在联动的过程中,还需要借助义工,对本区的一些具体的情况作详细的了解,“双工联动”不应该是一个口号。
# C# N% V, k; t+ N6 Z- u/ M
, y$ N; f1 ]" d2 e; e. J五、社工加义工联动中存在的问题% e1 U5 I; Z, e( v
4 h6 K& H: c( k7 N" e& K, m3 l5 V
    在上海等一些个别的城市,他们相对于深圳要提前一段时期引入了社工,主要是在一些街道和社区驻点,在深圳社工发展提出“社工加义工联动”工作模式之前,他们也已经开始探索,据资料显示,他们联动工作中所遇到的一些困难,结合深圳本土的社工、义工“两工联动”机制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总结如下:
' `6 O1 m: X1 V6 G
, d" _7 ]# C4 u4 R" f1、有关社工、义工的规章制度不完善,甚至还是一片空白! x6 R6 g$ l7 x) @$ A5 x

0 m" m$ K# A) h( T. q% j; T& B   “两工联动”的前提是社工、义工的存在及发展,社工、义工制度的成熟及完善。在这个联动的过程中,有多方参与,这里就牵涉到一个利益的问题,那么制度的完善是联动工作开展的一个前提。在制度里应明确规定各方的权限与责任范围,在目前的一个行政体系下,没有完善的体制,责任单位的配合完成的情况是有很大的区别的。(两者之间的权限之类的问题)/ C+ b: R, V: l- g% C& s1 S
: ?8 w) C" l2 ?9 ~8 }
2、现行的社工加义工联动的不科学8 M- \$ ]7 ^/ m/ u8 H7 b

8 j  s! ~! E3 [( Q    以深圳市的一些社区和高校建立“社工加义工联动站”为例,在建立联动站之后,社工组织义工去开展活动。从他们的活动计划中体现出来的是,社工将带领义工,前去探望社区的一些弱势群体,或者是组织一些帮教、义务修理家电等一些活动。从活动的性质来说,就没有更深入的,更深层的帮抚服务,社工在这个过程中,只是担任了一个组织者的职能,没有体现他的专业知识,像此类的活动,一般的管理领导者者可以胜任,那么社工在其中的意义就不大了。- q( o4 i# ?" y* \' I( i6 F* @
% P$ y/ }1 W/ v+ p, O
3、社工、义工联动平台及载体的缺失
0 E9 I7 K* d: V8 O- C- ?
- i) c# q0 d  C    社工、义工的联动需要一定的平台和载体。两者联动的平台应该是广泛建立起来的公民社会,而载体则是各种类型的公益性民间组织。然而我国公民社会的发育迟缓,民间组织的生存状态不容乐观,因此,社工、义工的联动缺乏广阔的平台和丰富的载体。社工组织协调的能力无处发挥,而义工想从事义工服务却无门无路。大量社工、义工分散在社区中,缺乏整合,造成资源浪费。因此,构建两者联动的平台,提供相应的载体,是关系到两者联动是否能进行的重要问题。* [4 |( f+ W0 v; V* u/ a, R

6 D! e7 R" X7 I% _! |) a6 _4、社工、义工联动的信息不对称. a; i0 r; J: M# w
/ d# f! x( {, R6 ?8 M1 D
    社工、义工间的联动有赖于两者信息交换的畅通和快捷。而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两者的信息交换存在着两方面的不对称:一是社工层面的信息不完全。由于社会工作信息化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信息的闭塞、滞后、覆盖面狭窄等问题较为突出,导致社工层面的信息不流通。二是社工、义工信息未实现交互和共享。即便社工、义工各自的信息网络在深圳来说还算是有一定的规模,实现两者的联动仍需要解决一个信息共享、平台连接的问题,即社工的义工服务需求和义工可提供的服务供需信息间的联动。两者信息的时时共享可以大大提高联动的效率及水平,是两者联动的重要形式。# w8 t0 n0 _- \9 _+ H

- N# S- x* q1 [/ j' J    由于信息化程度低,义工服务难以吸引年轻人。很年轻人甚至还不了解义工服务,没办法接触义工服务的信息是导致他们不认识、不了解义工服务的主要原因,参与的一个前提是认识、了解。建立联动信息平台,借助网络的力量,可以激发年轻人的进行义工服务的兴趣和激情。如果能让义工成为一个流行的文化,一种载体,那无疑是一个义工发展的顶峰时期。
& \. i1 C! p) q5 X* C
- c! D7 h+ j. L8 n. ~$ C! Z六、总结
4 `8 V! ?$ N4 P5 m7 y8 t( J4 `2 L* a% f* z
    社工加义工联动中,社工与义工两者缺一不可,社工在中国发展尚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关于“社工加义工联动的工作模式和方法”也是在尝试摸索,至于怎么样的联动模式才是最有效的,才能更大程度上发挥义工这个特殊群体的作用,并且使这和服务社会的现象良性循环,还需要一个时间去验证,需要一个沉淀的过程。
  m$ b0 i$ r* n, F  L6 j0 L' i8 |& g, x/ {* J- J
$ {% N! k. c% h7 V
该贴已经同步到 社工哥哥的微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5-5-16 14:08 , Processed in 0.073566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